春日忆李白PPT
合集下载
杜甫《春日忆李白》古诗词PPT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词内容
注释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 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 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作者生平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杜甫去奉先看他的妻子 ,刚进家门就听到哭 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回忆这十年长安的生活和沿途所见所闻,写 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也是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 洛阳失陷;次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攻破;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 在灵武即位(肃宗)。已搬家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的杜甫听到肃 宗即位的消息,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陷居于长安 的杜甫把自己的感伤和担忧融到自己的诗歌中,写《春望》《哀江头》等。
春日忆李白
唐代·杜甫
一 作者生平
目
二 诗词内容
录
三 诗词赏析
四 相关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生平
作者生平
出身世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正月初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瑶湾村。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学者,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 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唐玄 宗开元三年(715)杜甫四岁,寄养在洛阳姑母家。他自小体弱多病。 六岁,寄居在河南郾城,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七岁学作诗, 九岁能书大字。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 一囊”(《壮游》)一诗自证。
古诗ppt课件
答案:这两句诗纯用名词组成,勾画了一幅乡村破晓清冷的风景画,把 “早行”写得生动而又逼真,真切地反映了出门在外的旅人辛劳的情状 和清苦的心境。
17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13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14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 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 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5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情操。
22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 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23
(二)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问 排比、反复、对偶、衬托、 借代。
24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
行香子 (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7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13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14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 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 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5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情操。
22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 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23
(二)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问 排比、反复、对偶、衬托、 借代。
24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
行香子 (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历史名人李白简介PPT全
主要成就-诗歌
综 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
风 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语 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主要成就-词赋
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即便传世“李白词”确实全部是伪作并不属于词体,李白仍然是词体发展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无法全面地说明词体的发展史。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
主要成就-书法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主要成就-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综 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
风 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语 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主要成就-词赋
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即便传世“李白词”确实全部是伪作并不属于词体,李白仍然是词体发展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无法全面地说明词体的发展史。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
主要成就-书法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主要成就-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2、古诗二首春日PPT
[感情朗读]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春。
[诗意赏析]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 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 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 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 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 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 气息。
[了解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 元晦(huì),一字仲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徽 州婺源[今江西婺(wù)源] 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 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 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 以《春日》、《观书有 感》等较著名。
万等无 胜
紫闲边 日 千识光 寻
春
红得景 总东一
(一)初读《春日》
1、 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C、(1)号领读:“泗、滨”其他组员跟读, 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2)号领读:“滨、紫”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 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光景、万紫千红”。 B、交流识字方法。 A、根据注释说说诗歌的大意。
(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芳 泗
朱日
熹
是风时 水
春面新 滨
。,。 ,
[字词注释]
1 .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 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 寻芳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景 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平:常、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春风。
自做:
C、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春日忆李白杜甫共28页文档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越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诗歌逐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宽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愤 无奈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 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 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 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以意逆志: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 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 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 是《拟行路难》18首。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 时。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 一“代”或“拟”字。拟,摹仿。
7、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诗人 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 不能使心如槁木,第七句是对前面 几句的总结,用反问的句式,使全 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 的抗争。
8、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 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 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 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日忆李白 古诗赏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1.“无敌”:称赞。 2.“思不群”:解释, 说明诗无敌在于他思 想情趣,卓异不凡。• Nhomakorabea •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3.“庾开府”“鲍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参军”:比较,对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李”的诗风赞扬 渭北”“江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4.“ 东”:体现两人
江苏卷2011
春日忆李白
• • • •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 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 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 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 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李白和杜甫 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 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 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 分别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 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译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 远地超出一般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 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 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 方,只能遥相思念。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 我们的诗作呢?
离别之恨 5.“何时”:诘问 语气 ,表达愿望 强烈 6.“论文”:正与 诗的开头呼应
赏析思路: 1“是什么”(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 达技巧)
《春日》-完整版PPT课件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感情朗读]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风和日丽的一天, 诗人到泗水河边 欣赏美好的风景。 一时之间无限风 光焕然一新。
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
春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假如你是诗人,在晴朗 的日子里看到春景,你能想 像有什么会焕然一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千 红 / 总是 / 春。
朱熹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酷爱读书、学识渊博。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 《春日》、《观书有感》 等较著名。
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要 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春日
朱熹
sì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感情朗读]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风和日丽的一天, 诗人到泗水河边 欣赏美好的风景。 一时之间无限风 光焕然一新。
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
春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假如你是诗人,在晴朗 的日子里看到春景,你能想 像有什么会焕然一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千 红 / 总是 / 春。
朱熹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酷爱读书、学识渊博。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 《春日》、《观书有感》 等较著名。
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要 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春日
朱熹
sì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春日》教学PPT课件
(唐 杜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唐 陆游)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雨如丝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春日》教学PPT课件
诗人简介
❖朱熹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 博,他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自学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和同桌说说诗歌的意思。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歌大意: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兴致 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 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方的 面貌。
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的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枯木逢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四季如春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春”的名句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春到人间万物新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唐 陆游)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雨如丝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春日》教学PPT课件
诗人简介
❖朱熹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 博,他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自学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和同桌说说诗歌的意思。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歌大意: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兴致 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 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方的 面貌。
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的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枯木逢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四季如春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雨绵绵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春”的名句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春到人间万物新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
春日忆李白赏析【唐】杜甫
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
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 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
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 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 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 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 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 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 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 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 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 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 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 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 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 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 (2011 江苏) • 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
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
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 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
春日忆李白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春日忆李白》 这首《春日忆李白》了:
重 与 细 论
何 时 一 樽
江 东 日 暮
渭 北 春 天
俊 也 诗 无
。
文 ,
酒 。
云 ,
树 。
军 ,
府 群 。
,
敌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 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 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 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 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 作品一样。 李白啊,如今,我在 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 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 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 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 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 一下我们的诗作呢?
他对李白才华的崇拜:“自是君身有仙 骨,世人哪得知其故?” 他对李白处境的理解:“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尤其他对李白一别以后的思念:“故人 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以及他的等待,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 论文”。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了真挚,读到 了赤诚,读到“如弟兄”的感情,更读 到了一个年轻诗人对于先驱者的信任, 追随,忠忱,坚贞。
回顾历史,有这样两位伟人,他 们有同样的过人才华,他们的追求虽 然大相庭径,但他们依然情投意合, 一见如故, 他们为中国诗坛留下不朽 的篇章,他们就是被称为“李杜” CP 的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之间的情谊,杜甫 表达的反倒比较浓烈一点S 。 只不 过短短的三年间的两次交往,敬佩 其才华,佩服其诗情,钦慕其潇洒, 悲悯其遭遇的杜甫,涉及到李白的 诗篇就有十余首: 李白这位翩翩才子在杜大诗人 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李白与杜甫,严格说, 是不甚搭界的。 但或许我们又可 以理解,为什么杜甫 对李白怀有如此的感 情了,李白,就是杜 甫心中那个永远无法 达到,有想追求的自 己。
《春日》PPT精品课件教案
《春日》PPT精品课件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7
• 课程导入 • 《春日》的作者介绍 • 《春日》的创作背景 • 《春日》的赏析 • 《春日》的影响 • 《春日》教案的实施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01
介绍《春日》的创作背景,包括 作者朱熹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 该诗的创作契机。
02
分析《春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阐述其作为宋诗代表作 的重要意义。
时代背景对《春日》的影响
《春日》是宋代文人追求美好生活和崇尚自然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 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个人背景
朱熹的生平简介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宋代理学的发展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
个人背景对《春日》的影响
朱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对《春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表达的哲理和思想与朱熹的理学思想相呼应。
朱熹的诗文风格
朱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明快,意境深远。
朱熹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思想深邃 ,逻辑严密,表现出极高的文学造诣 。
他的诗歌注重表现自然景物和人情世 态,善于用简炼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03
《春日》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宋代历史概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思想影响
诗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影响了后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激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探索。
对现代的启示
生态意识
诗中赞美春天的生机盎然,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7
• 课程导入 • 《春日》的作者介绍 • 《春日》的创作背景 • 《春日》的赏析 • 《春日》的影响 • 《春日》教案的实施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01
介绍《春日》的创作背景,包括 作者朱熹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 该诗的创作契机。
02
分析《春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阐述其作为宋诗代表作 的重要意义。
时代背景对《春日》的影响
《春日》是宋代文人追求美好生活和崇尚自然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 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个人背景
朱熹的生平简介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宋代理学的发展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
个人背景对《春日》的影响
朱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对《春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表达的哲理和思想与朱熹的理学思想相呼应。
朱熹的诗文风格
朱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明快,意境深远。
朱熹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思想深邃 ,逻辑严密,表现出极高的文学造诣 。
他的诗歌注重表现自然景物和人情世 态,善于用简炼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03
《春日》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宋代历史概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思想影响
诗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影响了后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激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探索。
对现代的启示
生态意识
诗中赞美春天的生机盎然,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六年级语文《春日》PPT课件2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业
1. 你能背诵默写了吗? 2. 做《光云影共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朱熹,字元晦(huì),
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 紫阳。南宋哲学家、教育 家。酷爱读书、学识渊博。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 哲理于形象,以《春日》、 《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疏通文意
胜日/寻芳/泗水滨,
思考:你们从诗 句中知道了诗人 游玩的时间?地 点?看到了什么 景色?
无边/光景/一时新。
讨论:想象一下 “焕然一新〞的美 景有哪些?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讨论:万紫千红〞是怎 样的美景呢?
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 来到泗水边游春,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 景物一下子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 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 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 景致。
小练笔
诗人用一首小诗,为我们展示 了一幅春景图,同学们能否根据这 首古诗内容,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 一篇50—100字的小散文。
思考:《春日》这首诗在描绘一幅生 机勃勃的春天的同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 的道理, 是“万紫千红〞的源头。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春日忆李白》ppt课件全面版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 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 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 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 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 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 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 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 “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 “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译文
•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 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 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 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 遥相思念。 •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 讨我们的诗作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或天宝六载 (747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天宝三载(744 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 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 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 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 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 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 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 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联表达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 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 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 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 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 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 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 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 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 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 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 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 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 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 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 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 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 的无限思情。
《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 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高度 评价了李白诗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风格, 因而这篇怀友之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 一首诗歌鉴赏之作。其中“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江苏卷2011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 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 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注释 ⑴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 无敌。 ⑵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⑶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 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 甫在此地。 ⑸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 地。 ⑹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 “话斯文”。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立足于诗、怀念李白: 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 转为对李白的思念, 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 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 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 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 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 曲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