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第03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1. 引言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有效实现电子政务,一个稳定、安全和高效的网络框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详细讨论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提高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效果和可用性。

2.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基本原理电子政务网络框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于构建、管理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架构。

它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和工具,例如身份管理、数据交换、安全防护、服务发现和集成等。

下面将介绍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基本原理。

2.1 身份管理身份管理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关键功能之一。

它用于管理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可以采用多种身份认证方式,例如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和双因素认证等。

此外,身份管理还包括用户角色的定义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2.2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它用于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可以支持多种数据交换格式,例如XML、JSON和CSV等。

此外,它还提供了数据转换和数据校验等功能,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2.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必备功能之一。

它包括对网络通信的加密和解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措施,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还应具备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功能,记录和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和访问记录。

2.4 服务发现和集成服务发现和集成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的关键功能之一。

它用于发现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实现服务之间的集成和协同工作。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可以采用标准的服务发现协议,例如SOA和RESTful等,以实现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府各项职能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体系。

电子政务体系的结构包括政务基础设施、政务数据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四个方面。

首先,政务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基础。

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为政务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平台。

政务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政府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政务数据资源是电子政务体系的核心。

政务数据资源包括政府机构的各种信息资料、行政决策和政务管理中产生的数据等。

政务数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政府机构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引导和规范,在数据采集、分类、存储、共享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并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

再次,政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应用系统是指政府机构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开发和使用的各类应用软件,如行政审批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政务应用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机构了解和满足政务需求,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并及时更新和维护现有系统。

最后,政务服务平台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外部表现形式。

政务服务平台是政府机构向社会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的在线平台,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移动政务应用等。

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政府机构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在线服务,为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查询、在线申报、在线交流等各类服务。

总体来说,电子政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政务基础设施、政务数据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四个方面。

通过建设和完善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推动政府机构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

第3章电子政务的支撑技术

第3章电子政务的支撑技术
电子政务
3.3.2 Web服务端技术




Web服务端的开发技术是由静态向动态逐渐发展、 完善 早期Web服务器——传输HTML文件 一种名为SSI的技术可以让Web服务器在返回HTML 文件前,更新HTML文件的某项内容,但其功能非 常有限 真正使服务器动态生成HTML页面的技术是CGI技 术 1994年,Rasmus Lerdorf发明了专用于Web服务端 编程的PHP语言,将HTML代码和PHP指令合成为 完整的服务端动态页面 1996年,Microsoft借鉴PHP的思想,引入ASP技 术——使用的脚本语言是VBScript和JavaScript 1997年,Servlet技术问世,1998年JSP技术诞生.
通过消息来消费服务。因为接口协议是独立于平台和语言的,消 息通常用符合XML模式的XML文档来构造。

服务消费者(客户):

电子政务
3.1.2 面向服务的架构

3. SOA中的角色

服务消费者:

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 对注册中心的服务的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 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收和执行来自服务消费者的请求。 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协议发布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消费者可以发现和 访问该服务 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 务消费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



电子政务
3.1.1 基于Web平台的架构

2. 基于Sun的J2EE标准

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企业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的体系 结构其技术基础是Java平台,增加了一系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分布式应用模型和一系列开发技术规范——根据功 能把应用逻辑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支持相应的服务器和组件 J2EE的相关技术为构建大型的、分布式的企业级应用提供了相关机制

电子政务第3章

电子政务第3章
线路 传输方 式 拓扑结 构 标准规 范 传输速 率 以无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s)为主,其中骨干部分用 光纤作为链路 以无连接共享总线的电路交换为主,部分网络采用交换机以提高速率 分为以太网(Ethernet)、令牌总线(Token Bus)、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几种形式 以IEEE802(即ISO 8802)系列标准为主 10Mbps、100Mbps、1000Mpbs、1Gbps、10Gbps的以太网已投入使用, 100Gbps的以太网亦正在规划之中
网络协议概述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
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 间通信规则,即通信协议的集合,它定义 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 的意义,主要是对信息传输的速率、传输 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 制等做出规定,制定标准。常见的协议有: 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 议等。
4)数字数据网络:DDN (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光纤数字传输通道和数字 交叉复用节点组成的传输网。 6)光纤到用户(Fiber To The Curb,FTTC) 使用光纤作为高容量干线,将光纤延伸到 终端用户旁边。 7)无线接入 GSM/GPRS /CDMA接入
广域网(WAN)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是在一 个广泛范围内建立的 计算机通信网。广泛 的范围是指地理范围 而言,可以超越一个 城市,一个国家甚至 及于全球。
资 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 源 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子 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 网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由通信控制 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 备组成,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 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 联,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 通信处理任务。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讲解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讲解
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按照统一要 求,加快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一信息资源,充分利 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条件,杜绝重复建设。
构结系体务政子电级 市 省的型典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 )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一、统一的办公业务内网
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办公业务的顺畅流通,必须利用统一 网络平台。对于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应当按 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 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 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2.1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2.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实施
2.1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架构正经历 由“三网一库”的结构向政务内外网结 构的转变。 三网:内网、专网、外网; 一库:信息资源库。
2.1.1 “三网一库”的架构
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库
系统开发—需求分析--初步调查阶段
?组织结构调查 ?办公流程调查 ?现行管理系统调查 ?行政职能和约束条件调查 ?存在问题的调查 ?业务构成调查 ?现有能力调查 ?计划类型特征调查 ?财务、成本调查
系统开发—需求分析—提出精建议方案 阶段
新系统的建议方案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初 步调查报告以及系统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提 出的。它是系统的雏形。
部内门部府政 户用与府政
部门协同网上办公 在线事务处理
G to G
行政管理网络化 网上信息双向互动 办公自动化 网上信息单向流动 公文电子化 网上信息发布
G to C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应用
? 电子政策法规管理 ? 电子公文的传输和管理 ? 电子司法档案管理 ? 电子培训 ? 电子财政管理 ? 电子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的兴起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运作的一种趋势。

作为一种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方式,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了政府机构和民众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

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办事成本,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

1、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是数字化办公和政务服务的重要基础。

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需要具备不同的信息化平台。

比如政务网站需要有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站平台,政务信息咨询和办事平台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审批平台需要有一个安全高效的审批平台等等。

这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协同合作。

2、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公共服务系统是电子政务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

公共服务系统建设需要从网站搭建、信息管理、服务接口等多个方面考虑,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是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带来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也使得政府管理工作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强。

因此,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的同时,应该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实现政府间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

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管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考虑技术,还需要考虑管理。

1、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政府机构应该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确保政府信息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

2、运维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需要规范的运维管理。

政府机构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运维管理,包括系统监控、故障诊断与处理、性能测试和优化等等。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与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与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与应用系统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机构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改进组织管理方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是指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组织结构。

传统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主要由数据中心、网络和用户终端等组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现代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往往包括多个层次和模块,如下所示:底层基础设施层底层基础设施层是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的基础,包括网络设施、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

这些设施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基础支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包括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系统。

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

例如,财政部门会开发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部门会开发人事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底层基础设施层的支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横向支撑层横向支撑层为各业务系统提供横向共享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公共数据库、身份认证、电子支付等。

公共数据库记录了政府各部门的基本信息,如人员信息、企业信息等,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共享的数据资源。

身份认证系统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确保系统安全性。

电子支付系统用于实现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电子交易,方便居民缴纳各种政府费用。

上层服务层上层服务层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包括在线申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

居民和企业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种行政手续,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使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可以存在各种类型的应用系统。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行政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用于管理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资源。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

附件: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介绍一、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政策与总体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明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原则、目标,提出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基本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规划,建设由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资源组建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在中央本级横向联接、中央到省级纵向联接范围内,即指中央级传输骨干网),是一种物理电路,在其上搭载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平台.见下图: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简介(一)建设内容和目标。

国家政务外网分为中央级政务外网平台(指联接中央各部门的城域网、中央级到各省级的政务外网)、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政务外网平台两部分组织。

分别有中央和省级政府组织建设。

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要联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地(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建设现状。

国家政务外网是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完成了中央级网络平台建设。

中办信息中心、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监察部、国家审计署等48个中央政务部门已经接入,纵向联接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24个已完成省内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其余8个(2个在建、6个尚未建设)通过临时过渡网络实现了中央级政务外网到省级的接入。

目前,政务外网已覆盖到全国167个市(地、州)、472个县(市、区),各级接入部门达9400多个。

(三)功能及特点。

3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课件

3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课件
• 企业需求越来越复杂 • 企业需求具有高度的可变性 • 开发周期难以控制 • 维护和升级的成本高
J2EE平台和.Net平台分析
❖ 在具体应用开发中有两种主流开发技术 ▪ J2EE平台 ▪ .Net平台
❖ 在表现形式上,J2EE是一组规范,而.NET更象是一组 产品。
❖ 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企业应用开发提供分布式、高可靠 性的解决方案
3层应用模型---业务逻辑层
• 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
• 接受用户请求、向数据层获取数据,通过应用逻辑和 业务规则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交表示层显示
• 业务逻辑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由 G(Government)、B(Business)、C(Consumer)组 合而成的六种或多种模式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
本章目标
❖ 两种主流软件开发技术J2EE平台和.Net分析 ❖ 3层/N层应用模型 ❖ 应用架构的演变 ❖ 中间件 ❖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 数据库技术
❖ 开发问题
▪ 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应用系统复杂多 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多变,引起所谓“ 软件工程的危机”
• 客户应用程序是系统中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部 件。服务器程序负责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如管 理一个信息数据库,其主要工作是当多个客户并 发地请求服务器上的相同资源时,对这些资源进 行最优化管理。
应用架构和3层应用模型的关系
• C/S架构是伴随着局域网计算平台的发展而 发展的,尤其是PC组网的广泛普及导致 C/S架构获得了廉价而有相当计算能力的客 户机。
J2EE平台和.Net平台分析(3)
❖ .NET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 .NET Framework:.NET应用运行的基础; ▪ IL (Intermediary Language):所有的.NET语言首先 被编译成该中间语言,然后在CLR中运行; ▪ SOAP:用于服务访问的工业标准; ▪ DCOM:组件间的通信协议; ▪ MS-DTC:用来在.NET平台上使用两阶段提交协议 来处理分布式交易; ▪ CLR:NET应用的运行时环境; ▪ COM+:.NET的中间层模型,用于构建商务逻辑; ▪ :.NET对数据访问的API。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中非对称算法支持 RSA和 ECC两种算法,对称
密码算法支持国密办的密码算法。公钥基础设施 包含信任服务体系和密钥管理中心。
16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 PMI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 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向用户和应用程序 提供授权管理服务,主要负责向应用系统提供与应 用有关的授权管理服务,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
14
我国电子政务的垂直结构
15
公钥基础设施 PKI 公钥基础设施PKI是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NISI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公开密钥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和行为的不可 抵赖性为安全目的,来实施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具 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在国家信息安全基础 设施中,公钥基础设施 PKI采用双证书体系,其
首页
为消除网络建设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 局面和新的难题。2006年5月,国办下发了 《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18号文)。 专家认为,18号文是对17号文的完善和发 展,18号文不仅进一步细化了电子政务网络 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而且明确了统一网络建 设的责任主体等,增强了各级政府建设统一 网络的可操作性。
§3.1 中国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图
6

知识管理系统
政府内部有大量的文件、文档,它们实际上是知识
的容器,是已经物化的显性知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政 府内特有的知识财产。如何有效地保存、管理和使用政 府内部的文件、档案?这是政府档案信息工作者十分关
心的问题。以往都是依靠电子邮件、本地硬盘和网络文
13
政务网络信息中心(GNIC):提供电子政务网络 服务的网络地址分配服务、网络域名注册和解析服 务、网络目录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全局 性基本设施; 政务网络管理中心(GNOC):保障试点示范工程 各个应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支持试点示范工程 的运行。核心包括: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 户认证、用户授权)、漫游管理、信息源管理、业 务统计、系统测试、性能管理、路由管理、配置管 理。系统维护和系统安全管理。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信息学院-苑田田(10#621)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概述 政务内网及政务外网
2
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
4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3.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概述
政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哪些要素?
人力资源基础 物力资源基础 政府管理方式 技术资源基础 信息资源基础
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公众信息网
电 子 政 务 安 全 防 护 体 系
项目投资 管理体系
安全保障 体系
电子政务 标准体系
信息人才 培训体系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3.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应用
公众 政府 企业
应用层
企业信息交换 公共卫生管理 数字绿化带 网上公文审批 其他应用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体系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人口
空间地理
法人单位
宏观经济
金盾工程
金财工程
金保工程
人力 资源
模型 资源
信息 资源
服务 资源
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库
电子政务12金业务系统
电子政务其他信息资源
第3讲
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3.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策略
• 信息资源分布采集、集中管理;
行业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管理分节点1 信息资源管 分节点 信息资源分目录 理服务器 信息资源
行业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管理分节点N 信息资源管 分节点 理服务器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 分节点 信息资源分目录 理服务器 信息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网络互连设备
物理层互联设备
♦中继器 ♦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交换机 ♦网桥
网络层互联设备 ♦路由器 应用层互联设备 ♦网关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数据存储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 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 阵列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数据存储备份包括拷贝 和管理两个方面。
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扩展用户接口(NetBEUI)
1985年由IBM提出,主要为20到200个工作站的小型局域网 设计。由于没有路由能力,它已不能适应较大的网络。如果 需要路由到其他局域网,则必须安装TCP/IP或IPX/SPX协议。
AppleTalk协议 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 器也能支持该协议,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 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 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也称为政府数据中心(Government Data Center, GDC),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有信息资源元 数据库,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各部门访问。
信息资源库
内网 (机 关内 部局 域网)
逻 辑 隔 离
专网
(办 公业 务资 源网)
物 理 隔 离
外网
(公 共管 理和 服务 网)
逻 辑 隔 离
互 联 网
图3—1我国电子政务的“三网一库” 结构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从“三库一网”到政务内外网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网络协议 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软件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负责对计算机硬件直接 控制及管理的系统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界面。操作系 统管理着所有计算机系统资源。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操作 系统负责规划以优化每个程序的处理时间。操作系统为应用系 统的技术开发提供了标准的接口,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访问 与操作界面。
网络管理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的选择 中间件技术
TCP/IP协议族层次 应用层 HTTP、HTTPS、FTP、SMTP、POP3、Telnet、DNS等 传输层 TCP、UDP等 网际层 IP、ARP、RARP等 网络访问层 Ethernet、Token Ring、SLIP、PPP、FDDI、ATM、
办公自动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任务。
中间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政务外网与互联网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政府外网是政府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 业性服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即“行政监管”和 “公共服务”等所需要的不涉及办公业务的服务。
网络接入方法 网络互联设备
GDC首先是一个数据中心,在数据存储、备份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为 认证中心、导航中心等各种服务中心。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GDC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地市级 GDC,分别负责本级或本行业的数据服务。
GDC所存储的信息主要可分为基础型、公益型和综合型信息。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的选择
中间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网络协议 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软件
TCP/IP协议族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 是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它实际上是包含多个协议 的协议族,起源于美国国防部。使用TCP/IP协议的因特网提 供的主要服务有:电子邮件、文件传送、远程登录、网络文件 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和万维网。
为了满足政务安全和保密要求,政务内网与政 务外网之间采取物理隔离。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政务外
通信传输介质
核密
政务内 网
网 (各级
网络接入方法
网 (中
绝 (办公 对 厅政务
物 理
政府办 公业务
逻 辑
网络互联设备
办、

国办) 离
专网, 副省级
共享
下行10M以 上,上行1M


光纤入户 低 很稳定 是

很高


GSM/GPRS 较低 一般 是
独享
154K


CDMA 低 较稳定 是
独享 384K-2M 是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门户网站,代表部门在互联网上的形 象,是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政府信息的窗口和获得政府服务 的捷径,也是政府部门收集资料和公众反馈信息的一条全新 渠道。在门户网站上,政府为社会直接提供“行政监管”和 “公共服务”。
X.25等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网络协议 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软件 网络管理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的选择 中间件技术
TCP/IP协议族
IPX/SPX协议族 是由Novell提出的用于客户/服务器相连的网络协议,又叫做 Novell NetWare协议族,简称NetWare协议族,通过IPX/SPX 协议可以跨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
主机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
主机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3—3 OSI参考模型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中间件技术
政府信息资源采用统一的目录服务体系。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 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为网 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整个模型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主要变动: “三网一库”中的内网并入新的政务内网,主
要是连接国务院办公厅内部、各部委、副省级以 上政府部门,并与党委、人大、政协等系统建立 有条件连接;
“三网一库”中的专网和外网打破物理隔离, 专网中副省级以下入政务外网。政务外网主要是 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管理和服务业务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通信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通信中实际传输信息的载体,也称物理信道。传 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选择介质应参考网络拓扑 结构、实际需求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以及能承受的价格 范围等方面的因素。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数据库技术
无线传输介质
微波,红外,数字卫星,激光
中间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网络接入方法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隔 离
网,上 下级部
隔 离
以上政
门业务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府节点)
网)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技术
图3—2 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外网体系结构
中间件技术
各 级 政互 府联 门网 户 网 站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政务内网和局域网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政府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副省级市)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 网,它与此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
网络互联设备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磁盘阵列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常见数据存储备份介质
磁带库
数据库技术 中间件技术
光盘塔、光盘库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网络协议概述
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
网络协议 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软件 网络管理 数据库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