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 机械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机械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如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控制工程等。
2. 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
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实训、工程实践、实习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包括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学术会议报告等。
5.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工作,并撰写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具体的培养方案会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调整。
学制一般为2-3年,其中前一年为学习课程和实践教学,后一年主要用于开展学术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
学校也会提供相应的课程选修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供学生根
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5201 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于2001年获得专业硕士授予权,于2010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重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紧密依托国内外著名的物流和海洋装备企业及研究机构,针对工程应用开展课题研究。
现有研究生实践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上海市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平台。
本学科现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包括6名企业导师),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拥有国家“青年千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13人次。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子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本,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7项。
本学科围绕航运、物流和海洋领域,将机械、电气、检测等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面向全国各大港航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物流、航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坚持以港航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宗旨。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身心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和海洋装备、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和趋势,熟悉物流和海洋装备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机电系统控制技术以及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02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于1992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
本学科拥有“工程车辆安全性设计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车辆轻量化及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具有与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凝练,在四个二级学科领域均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如下方向研究:机械动力学与机电液系统集成技术、现代筑养路机械设计理论及装备、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可靠性设计理论与应用、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现代无损检测技术、汽车安全理论与技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电子控制技术、车用新材料及应用。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与计算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使其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扎实肯干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技术文献,撰写论文及简单会话;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硕士毕业后可胜任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鼓励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机械工程学科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机械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制造过程及装备自动化主要研究生产系统控制及装备自动化、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与监控、生产过程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研究等等。
(2)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模具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虚拟与网络制造技术、制造信息管理系统,生物制造工程。
(3)材料加工新技术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新技术,工程材料及其先进成型方法、难加工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等。
2.机械电子工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光机电一体化该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等有关技术对机械、液压、电子进行综合及整体优化的研究。
具体研究的内容有:CAD/CAM集成技术;机、液系统的测试及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的研究。
研制CCD图像获取与机电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采用大功率激光控制的焊接、切割、清洗等特种设备、螺杆泵性能测试系统、制动下滑测量系统、液压中央回转接头测试系统等。
(2)数控技术及装备研究专用数控机床与专用数控系统,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及其装置,重点研究其设计方法、结构分析方法、自动化编程,实现相应静态、动态结构仿真、刀具轨迹路径仿真等。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使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
2.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
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项目。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过程1.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硕士研究生期间需要修读一定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包括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
此阶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
2.科研实践阶段: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需要进入科研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科研导师,并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和实践工作。
学生需要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团队的学术研讨和项目交流,撰写科研论文和发表学术论文。
3.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
学生还需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学术合作、科研项目合作等。
4.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一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三、培养方式1.导师制:每名学生都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导师,导师将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科研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2.课程设置:学校将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既满足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需要,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学术交流: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机械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展农林机械装备设计开发及智能控制技术、竹木材产品工程材料开发和应用、工业设计 技术等研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农林装备制造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 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2、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践 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艰苦奋斗,求 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机械工程领域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工程领域的国 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熟练运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 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严 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身体健康。
六、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本领域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含实践研究6学分)。原则 上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多于36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1、课程体系 (1)公共课:公共课程设置见附表; (2)领域主干课:领域主干课程设置见附表; (3)选修课:选修课程设置见附表; (4)实践研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 12 个月的工程实践研究, 并结合项目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 涵盖了本领域研究方向的企业和研究单位,实践形式采用顶岗实习。实践研究的考核等 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实践研究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 答辩; (5)补修课: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机 械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2、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
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
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一、招生对象及培养目标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为机械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关背景的其他学科本科毕业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科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2.学位论文及答辩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撰写。
论文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能够展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完成学位论文后,学生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以展示对所选题目的深入研究和扎实掌握。
三、培养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软硬件条件,学校将为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科研资助、学术活动等支持。
学生可以参与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等活动,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
四、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三个方面。
学生需要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并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术表现、科研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五、学位授予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后,经过学校学位评议委员会评议通过,可以授予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
六、其他事项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需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以上就是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的相关内容。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的培养,学校旨在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学校将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机械工程 硕士 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程硕士基本理论和系统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旨在培养能在机械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技术管理及教学工作等方面,具备发展前景和较强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其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3. 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4.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社会管理能力;5. 具备全面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质。
二、培养要求1.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 具备较强的机械工程设计、控制、制造、测试、评价、管理等能力;3.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够撰写学术论文或发表科研成果;4. 具备较强的学术、科研积累和知识更新的能力;5. 具备较强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服务的能力;6.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习课程1. 必修课程:(1)机械基础理论(2)材料力学(3)机械设计(4)数值计算方法(5)工程热力学(6)现代控制理论(7)现代制造技术(8)机械传动理论(9)机械制造工艺(10)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11)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12)机械工程实验(13)科学研究方法2. 选修课程:(1)复合材料与结构(2)摩擦学与润滑学(3)机器人技术(4)智能制造系统(5)先进材料应用技术(6)装备维修与管理(7)环境保护工程(8)航空航天工程导论(9)汽车工程四、科研实践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教师或研究院所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培养科研能力。
并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实验和论文撰写工作。
五、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在企业或机构进行一定时期的实习,了解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毕业论文学生需要在确立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和科研实践结果,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毕业论文,撰写并发表。
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动 202499 振动理论
化 202448 CAD/CAM 原理及应用
选 修
202507 现代 CAD 技术
课 202421 现代物流工程
202493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
202508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制造
非
202439 机电系统伺服控制技术
学
202449 机电系统建模与辨识
位 课
机 械
202440 流体控制元件优化设计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学位 课与 非学 位课 的总 学分 ≥30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
—1—
式。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 3. 硕士生一般应在第 3 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在第 4 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和工程开发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3.掌握先进的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献查阅能力,能够进行文献综述和科技信息分析;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二、培养体系机械工程专硕培养体系分为两年制和三年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学生情况。
2.1 两年制培养两年制培养方案适用于机械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工科、理科和管理科学)。
第一学期:1.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2.开设《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基础》、《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3.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第二学期:1.开设《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等进阶课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工程核心知识;2.开设《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3.设立导师指导小组,进行导师指导和课题选择。
1.学生选择导师,根据兴趣方向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2.开设《机械工程专题研究》、《科研项目管理》等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3.开展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的能力。
第四学期:1.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2.进行论文答辩和学术交流,完成学业。
2.2 三年制培养三年制培养方案适用于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或有工作经验并希望深造的学生。
第一学期:1.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2.开设《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基础》、《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3.开设《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担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系统控制与自动化、机械工程热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上有所深入和扩展。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1.培养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为学习课程,第二学年为论文或实践项目研究。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其中,基础课程学分不低于15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30学分,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5学分。
另外,学生还需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并通过宣讲报告和论文发表等方式积累学术学分。
四、培养方式1.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以教学为主,辅以实践和科研活动。
学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实验室实践、课程设计、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导师制度:每个学生在入学时将被分配一名导师,导师将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个人成长。
学生要与导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研项目讨论和指导,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
五、培养评价1.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参加的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成绩,由教师进行评定。
2.学术学分评价:学生通过发表论文、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等方式,积累学术学分。
3.毕业论文评价:学生需撰写一篇毕业论文,由导师进行评审,并进行答辩。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机械工程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视野开阔,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善于在研究工作中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在科学或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向
1.石油机械工程
2.机械设计及理论
3.机械电子工程
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5.车辆工程
6.工业设计
7.海洋石油装备
三、学习年限:2.5~3年
四、学分要求:必修课共6门,总学分最低30学分。
五、课程设置
备注:
1、本专业未选的必修课及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生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微纳测量与表征”。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学生需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相关领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制造、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3.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
三、培养体系1.课程学习:学生需修习一定的专业课程,包括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选修课程包括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生产制造等。
课程设置旨在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成果。
指导教师将为学生提供科研方向和项目,并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将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
3.实践锻炼:学生需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包括工程实习和企业调研等。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将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四、培养方法1.阶段性考核:学生需参加各学期的课程考核,包括笔试、实验和报告等形式。
通过阶段性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2.专业实践: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工程实习、企业调研、实验室实践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增强实践能力。
3.科研训练:学校将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指导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培养评价1.学期成绩:学校将进行学期成绩评定,包括课程考核成绩以及科研和实践活动的评价。
学生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位评定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3.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4.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硕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修满学位课程学分,并达到学位课程学分的平均成绩要求。
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核心课程涵盖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数学、力学、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内容。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课程。
2. 导师指导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有一名导师进行指导。
导师要求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指导经验,能够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学术和科研指导。
3. 科研实践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锻炼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 论文撰写硕士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取得学位。
博士生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取得学位。
三、培养计划1.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2-3年,具体培养计划如下:第一年:学习学位课程,选定导师,确定论文选题,开展科研工作;第二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实践,撰写学位论文;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2.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5年,具体培养计划如下:第一年:学习深化课程,参与科研项目,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第二年: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第三年:继续深入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第四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第五年:进行博士学位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四、培养评价1. 学位课程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位课程学分成绩应满足学院及学校相关规定。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修习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以加深对机械工程基础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这些课程可能涵盖机械设计、热能工程、流体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
2.科研训练: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需要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探索,并完成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在科研过程中,研究生需要具备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科研方法与技能。
3.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研究生可以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并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这有助于研究生扩大学术视野,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4.导师指导: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通常由导师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导师会对研究生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和督促,并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导师还会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进行指导,培养学术操守和责任感。
5.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培养期末,研究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通常由研究生个人进行,要求能够展示出研究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需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和阐述。
以上是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般内容。
每个高校和培养单位的具体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还需查阅相关学校或单位的具体要求。
机械工程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实习
安排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技术和业务流程。
工程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科研实践
参与科研项目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素养和 团队协作能力。
学术交流
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 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具有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国家 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专业学位的国际接轨
国际上,专业学位已成为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与学术学位并行发 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机械工程专业的定位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 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研 发、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方向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工程教育 工作者等,具备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
创业方向
自主创业,创办公司或担任公司高管,具备创新、创业和管理能 力。
前景展望与挑战
前景展望
机械工程领域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为机械工程技术人 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支 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教学不同
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制、案例式、研 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03
培养方案与培养要求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研究新理论 、新方法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开发、产品设 计、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 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作为业务技术骨干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质量标准本学科面向全国范围招生,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每年招生规模在70人左右。
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并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科研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较好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工程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设计和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和进行一般会话的能力。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作为技术骨干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研究方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置以下研究方向:(一)数字化与模块化设计技术(二)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三)机械结构优化及可靠性设计(四)汽车轻量化材料制备与焊接技术(五)汽车振动、噪声与控制(六)汽车结构强度与轻量化技术(七)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控制技术(八)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四、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标准学制为3年,延长修业期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应征入伍保留学藉者除外)。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1~1.5年,正式开题报告通过后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含1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
答辩前,硕士研究生需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22学分以上(含22学分)。
五、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使硕士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使他们掌握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
1)导师负责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组的集体作用。
导师具体负责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学位论文等工作。
导师组成员主要由本学科导师组成,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和指导。
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开题报告、毕业答辩等工作由学科统一组织。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3)鼓励产学研联合培养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鼓励硕士生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各自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三类。
本学科硕士生应修课程学分总数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22学分:含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1学分,学位专业课6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实践环节4学分:含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学术报告(讲座)、文献综述、课题调研及论文开题报告等。
本学科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和“实验”4种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和实践考核等不同的形式,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开卷或闭卷)、实践考核包括实验、实作、设计、调研报告、策划方案等,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由授课老师或导师自行确定所授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学位课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具体可参见下表。
七、必修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必修实践环节共计4学分,包括文献阅读1学分、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 文献阅读(1学分)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5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第三学期第15周研究生提交报告,交导师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不完成文献综述报告不允许开题。
2.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2学分)学科或导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工作需要,安排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
专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让研究生参与专业实习单位实践等。
专业实习单位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主,也可以是各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
研究生入校第一学期期末须提交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计划,报研究生处和学院备案,中期综合考核时须提交实践报告,交导师考核。
导师须给出书面评语及成绩。
3. 学术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学术活动应考虑学科间的交叉和信息量的宽度。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学术报告会,作1次个人学术专题报告(开题报告除外),并填写学术活动表格交导师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八、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调研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选题力求与导师的科研挂钩,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尽量与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接轨。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与中期检查同期进行。
九、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综合考核制度,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期末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由考核领导小组主要就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开题报告等环节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中期考核的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只有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中期综合考核的成绩评定分为4个等级:1. 优秀;2. 合格;3. 暂缓通过,学院书面警告,并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整改;4. 不合格,政治或业务不合格,退学,作肄业处理。
其中优秀率原则上不高于10%。
学院成立中期综合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中期综合考核实施细则,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首次参加中期综合考核成绩获优秀等级者,可直接获得当年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资格。
同等学历者补修的本科主干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中期考核分个人自查,学科、专业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审定,经研究生处审核后向全校公布考核结果三个步骤。
1)个人自查。
研究生对照个人培养计划和相关考核要求,提交考核材料。
2)学科、专业考核。
研究生向学科、专业考核小组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健康方面的情况,重点汇报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准备工作情况,导师和班主任可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考核人员就研究生的汇报进行查问,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
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提出考核成绩。
3)审核。
系领导小组审定各学科、专业研究生中期考核情况和成绩。
并将考核结果报研究生处汇总审核后向全院公布考核结果。
十、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和系核准,正式确定研究题目。
最后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和完成期限等),经学院审核同意和学院院长批准后,报学院备案。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1)论文答辩撰写要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硕士生必须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
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论文要求理论正确、思路清晰、文献详实(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15篇),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
论文书写必须符合《广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与印制标准》。
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要求一年,字数一般为3万。
2)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硕士生答辩前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为第二作者)、署名广西科技大学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毕业时需出示论文原件或录用通知书(附版面费发票)方可领取学位证。
硕士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学位论文送审合格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硕士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广西科技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进行,答辩通过者,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