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专题一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专题一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用刀片沿图中的 虚线从中央剖开
返回目录
观察顺序 步骤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返回目录
(续表)
外 宏观 观察
结构 用放大镜仔细观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酒,用放大镜
内 微观
察子叶、胚根、 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及
胚芽和胚轴,其 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
形状和位置如图 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其形状
所示
和位置如图所示
粉方式
示意图
返回目录
特点
举例
花的雄蕊围绕 在雌蕊周围, 挨得很近,且 同时成熟
如豌豆的 花
项目
概念
花粉依靠外
传 粉
异花 传粉
力落到另一 朵花的柱头 上的传粉方

示意图
返回目录
(续表)
特点
举例
风媒花:一般比 较小,花粉多而 如玉米、 轻,表面干燥且 水稻等的 光滑,柱头常有 花 分叉和黏液
虫媒花:一般比 较大,有艳丽的 如油菜花、 颜色和特殊的香 桃花、月 味,子房的基部 季花等 有蜜腺
返回目录
(2)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缺乏症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 、 磷 、 钾 的无机盐。氮肥 可使枝叶繁茂;磷肥可使硕果累累;钾肥可使茎秆健壮。缺 氮 时叶片发黄;缺磷时叶片出现紫色;缺钾时叶片出现褐斑 (氮黄、磷紫、钾褐斑)。 除此之外,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例如,缺少 含硼 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2)在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靠昆虫传 粉的果树会因为昆虫飞行受限而影响传粉,而靠风传粉的果树 会因为花粉无法随风传播,造成 传粉不足 而减产,如玉米的果 粒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所以人们常常需要 给植物进行 人工辅助授粉。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态系统,下列被称为“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城市生态系统2.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知道的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3. 某些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一类生物是 ( )A.藻类植物B.真菌C.地衣D.蕨类植物4. 生物圈层海平面以上厚度大约有()A.10千米B.20千米C.15千米D.30千米5. 假如你正乘坐“神舟11号”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绿、白三种色彩编织成的美丽图案,其实上述三种色彩分别代表的是()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6. 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飞蛾扑火B.金蚕脱壳C.鹦鹉学舌D.火山爆发7. 以下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间接关系的是A.黄豆B.蔬菜C.水果D.牛奶8. 追蜻蜓、养蚕宝宝、观察蚂蚁搬家……这些经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下列有关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幼鳄破壳而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植物落叶——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9. 鱼儿生活在水中,蛇要冬眠。

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0.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的是()A.仙人掌的叶呈刺状B.干旱使水稻减产C.蚯蚓能疏松土壤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二、填空题11. 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包括__________圈的下层、大部分水圈和_________圈上层。

12. 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湖泊、池塘、河流都属于_______生态系统。

现代文体写作专题习题

现代文体写作专题习题

现代文体写作专题习题一、名语解释1、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意象,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那些蕴含着独特意念而让读者获得言外之意的艺术形象。

一般的意象,诸如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和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等意象,虽然也对意象进行具体描绘,但他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却非生活物象所能具有。

文学意象是作家的主观意念与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

2、散文诗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合体,是将诗歌的某些表现性因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因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兼具散文的活泼自由和诗歌的简洁凝练特征,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歌唱生活的文学体裁。

3、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2、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基本介绍:1、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2、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3、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4、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做的理智的思考。

”从写作角度看,文学评论实在文学阅读、欣赏的基础上,一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具体的文学现象进行鉴赏、分析、研究和评价的一种理论文体。

它既要解决“如何认识评价”的问题,又要研究如何将这种“认识和评价”恰当地传达出来的方法与技巧。

4、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究意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还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这在学术界还设有形成最后的定论。

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第一,所有出现在网络上的文学作品都叫做网络文学;第二,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创作出来的、通过网进行传播的文学作品;第三,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等信息技术创作出来的,以互联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

在这三种定义中,前两者都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除了借助网络来粘贴和传播文学作品外,其他与传统的文学并无二致。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课教案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课教案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学期的生物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概念与特点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6.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7. 生物学实验技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自主梳理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复习中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5. 知识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提问、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4.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复习提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提纲。

2. 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doc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2.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达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羊吃草B.螳螂捕蝉C.鹰捉兔D.人吃木耳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和动物都有生态位的分化B.生态位分化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C.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内竞争的结果D.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总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被排除4. 以下不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①弹尾虫②蚯蚓③线蚓④腐生菌⑤硫细菌⑥根瘤菌A.①④B.⑤⑥C.①③D.③⑥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6.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性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7. 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A.开山种粮食B.退田还湖C.退耕还林还草D.退耕还牧8. 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非生物的物质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9. 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A.草→鼠→蛇→鹰B.草→鹰→蛇→鼠C.鹰→草→蛇→鼠D.、草鼠蛇鹰10. 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为()A.生产者、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次级消费者C.分解者、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 1 页1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后强化演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2012·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稳态是固定不变的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解析: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体内其内环境的稳态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D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给某人注射质量分数9%的NaCl溶液200 mL,此人尿量将增多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血浆正常渗透压与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所产生的渗透压相等,而9%的NaCl 溶液为血浆的高渗溶液,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答案:A3.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利用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西藏空气稀薄,O2含量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维持内环境O2含量的稳定,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会发生相应反应,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加快O2从外界环境进入机体内环境的速度。

答案:D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医学化验更应当高度精确,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的“误差”无关。

九年级生物教案冀少版

九年级生物教案冀少版

九年级生物教案(冀少版)目录专题一科学探究第一章观察、测量和标本制作第二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二章细胞的分、分化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章细菌、真菌和病毒专题三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的依赖一定的环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专题四生物圈中持绿色植物第一章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第二章根的生长、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三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四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五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营养第一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第三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四章神经调节第五章激素调节第六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七章人体的运动系统第八章传染病和免疫专题六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专题七: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专题一科学探究(2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1、学会观察: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左右顺序进行。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3、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二)练习测量:测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实验研究手段,是以研究物体的定量研究,精确描述物体,离不开测量。

1、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方式和工具(测量叶的周长用:细线和刻度尺测量面积用:方格纸测量体积用:量筒和水等)2、由于测量工具和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存在。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1)定义:将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经过采集、压制或者浸泡,制成供观、学习和研究用的实物标本。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七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三细菌、真菌和病毒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七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三细菌、真菌和病毒

返回目录
第三步:将甲、乙、丙三组分别放置在教室、宿舍和操场,打 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封好。丁组不做处理。 第四步:将4组培养皿放入同一个恒温箱中培养,定期进行观察 并记录好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1)实验中,设置丁组的目的是 对照 。 (2)培养基中牛肉汁的作用是 给细菌和真菌提供有机物 。 (3)实验第二步将4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杀灭培养 基里的杂菌 。 (4)实验第三步相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 骤? 接种 。
无 细胞 结构 由 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蛋白质
★结构
返回目录
(续表)
遗传物质
返回目录
(续表)
生活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离开 方式 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繁殖 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 遗传物质 中的遗传信 方式 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返回目录
(4)请举一例说明图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培养青 霉菌可提取药物青霉素。
二 、 病 毒 (晋中3年3考,阳泉3年2考)
返回目录
个体非常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必须借助 电子显微镜 才能 形态 看清楚病毒的形态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如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如烟草花叶病毒 种类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又叫 噬菌体 ,如大肠 杆菌噬菌体
返回目录
表达交流 1.配制牛肉汁培养基的目的主要是为细菌和真菌提供 有机物 。 对其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等,
以免影响实验的结果 。 2.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的目的是 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或“排除空气中杂菌对 实验的干扰”) 。 3.步骤2和3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接种 。 4.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的 条件有: 水 、有机物 、 适宜的温度 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2024版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练 1-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4版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练 1-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基础过关全练1.(2022重庆中考)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S9202001)()A.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B.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疏松2.(2022福建中考)影响荒漠植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B.温度C.空气D.阳光3.【跨学科·语文】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4.(2022湖南常德安乡期中)鱼离不开水,兔子以草为食,这些事实说明()A.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B.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无关C.生物的生活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生物的生存会破坏环境5.(2022四川南充中考)胡杨是唯一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出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以上材料体现了(S9202001)()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于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能力提升全练6.【跨学科·语文】(2022海南中考,11,★☆☆)下列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A.草盛豆苗稀B.大树底下好乘凉C.骆驼刺根系发达D.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7.【跨学科·语文】(2022海南中考,21,★☆☆)下列诗句中有关生命现象与所对应的直接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8.(2023浙江北仑期中,30,★☆☆)请将下列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现象进行搭配,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B.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兰花;C.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D.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E.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

(1)保护色:;(2)拟态:;(3)警戒色:。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主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主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都是 50%,图解如下: (4)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基础训练8
8.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全面放开“三孩政策”,一 对夫妇已有一个男孩,他们想要一个女孩,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及 女孩性染色体的组成分别是( A )
A.50%、XX B.100%、XY C.100%、XX D .50%、XY
若某人是双眼皮,则他的基因组成对应图中的( B )
A.③ C.①或③
B.①或② D.②或③
5.(2021·赣州 17 题)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 子(基因用 A、a 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B.该夫妇生出能卷舌孩子的概率为零 C.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a D.该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a 和 AA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基础训练1
1.(教材母题:人教八下 P28)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 是( D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 B.小萌的双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 C.人的身高和体重 D.小明的 A 型血和小刚的 B 型血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不同的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同时基因的表达也受环 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命题点 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以下关于生物体基因与性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子女和父母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有所不同 C.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性状在他们后代中还有 可能出现,是受基因控制的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这句农谚说的是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会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2. 有鹰、蛇、鼠三种动物,鹰和蛇均以鼠为食,鹰又以蛇为食,鹰和蛇的关系是()A.竞争和合作B.合作和捕食C.竞争和捕食D.竞争和寄生3. 欲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尽量减少光照强度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尽量减少二氧化碳D.适当增加氧气4. 有些植物可以吸收甲醛等有毒气体。

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5.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能改良土壤B.大树底下好乘凉C.枯叶蝶形似枯叶D.雨露滋润禾苗壮6. 滨海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浅海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造成这种藻类植物在海洋中颜色不同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气体B.温度C.盐度D.阳光7. 近年来,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的热潮正在兴起,反季节、大棚蔬菜等多个关键词进入了人们的脑海,农民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限制因子是()A.水B.温度C.空气D.光照8.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鲫鱼的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毛为白色D.蜣螂能改良草原环境9. 如图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物种间关系依次是()A.互利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10.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能自主运动B.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能制造有机物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二、填空题11. 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但是南极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而煤的形成需要温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

这一奇特现象可以支持_____学说。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 考点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及相关比较-讲义(通用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3 考点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及相关比较-讲义(通用版)

考情解读考点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

3.细胞的减数分裂。

4.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5.动物的受精过程。

6.细胞的分化。

7.细胞的全能性。

8.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考情1.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命题趋势:细胞增殖多以简明的题干信息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多以引入新情景信息,进行相关原理考查。

1.(必修1 P115小字)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分裂50~60次。

但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必修1 P115小字)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但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样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

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3.(必修1 P115思维训练)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2)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限制: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所能控制的代谢活动有一定限度,限制细胞不可能太大。

4.(必修1 P119正文)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5.(必修1 P120思考·讨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动物和人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6.(必修1 P124~125正文)从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越是衰老的细胞一般越不能再分裂。

专题三__生态危机03

专题三__生态危机03
黄顶菊
紫荆泽兰
猫爪藤
美洲斑潜蝇
3)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截至目前,外 来入侵物种在我国共有 283种,对我国农林 牧渔业和生态系统、物种资源造成的直接或 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199.8亿元。世界自然保 护联盟公布的世界上最坏的 100种外来入侵 物种,约有一半入侵了我国。
红火蚁
刺萼龙葵
3、土壤污染及生态治理
1)土壤污染 是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恶化其理化生物性 质。根据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不同,可将土 壤污染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 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2)土壤污染危害方式
土壤污染主要通过直接影 响土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 农民,以及通过作物间接农产 品消费者(人与动物)。
3)燥声污染的生态治理
目前,国内外综合防治噪声污染主要从 控制噪声传播分布的区域和对污染源本身直 接采取限制措施两个方面。
生态学概论
专题三
生态危机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
• • • • 5、固体废弃物生态治理 1) 固体污染物来源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生态治理
5、固体废弃物生态治理 1)固体污染物来源
逞凶黄浦江上游
4)防治生物入侵的策略与措施
(1)加快建立健全专门法治步伐 (2)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制度 (3)建立和执行监管与预警机制 (4)加强检疫,拒其于国门之外 (5)加强公众生物安全意识教育
生态学概论
专题三
生态危机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
• 4、生态安全 • 1)生态安全的定义
• • • • 2)生态安全的特点 3)生态安全的体系 4)我国生态安全现状 5)我国生态安全对策
(1)提高全民素质,增强 生态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 护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3)建立生态监控体系提高 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 (4)建立有利于国家生态安 全建设利益机制 (5)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 环保产业和生态经济

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 练习题

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 练习题

一轮复习《生物和生物圈》课堂练习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考察情况:判断哪些是生物、根据例子判断属于生物的哪种特征)1. 判断以下例子描述的是生物的哪个特征1.葵花朵朵向太阳 ( )2.螳螂捕蝉 ( )3.蜻蜓点水4.野火少不尽,春风吹又生 ( )5.鲸出水面产生水柱 ( )6.含羞草触碰合拢叶面 ( )7.植物淹水会烂根 ( )8.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 )9.肥水充足的植物生长更快 ( )10.放在窗台的植物往窗外长 ( ) ( )2.“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是A.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具有应激性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

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 .草履虫能进行生长和繁殖B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营养D .草履虫能适应环境( )4.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① 草 ②下棋的机器人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⑧生石花A. ①⑤⑦⑧B. ①③④⑧C. ②⑤⑥⑦D. ②③④⑥考点二 科学方法(考察情况:根据例子判断是哪种科学方法、实验法的考察) ( )1.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需要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C.在调查过程中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A. 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B. 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C. 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D. 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3.研究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推测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抽样法C. 比较法D. 模拟法( )4.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F.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G.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察情况:根据生活例子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判断以下例子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鼠妇喜欢呆在黑暗湿润的地方( )3.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 )4.稻田中有很多杂草往往会导致稻田长不好( )5.蚂蚁成群结队搬运食物( )6.鸟类的肠道发达,一般边飞行边消化排泄( )7.企鹅毛发非常厚(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人的肠道内寄生着一部分大肠杆菌( )10.橘种淮南则为橘,种淮北则为枳 考点三、考点四和考点五 生态系统和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圈(考察情况: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什么成分、数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读图理解题、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生态系统类型)1.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环境包括()。

A. 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B. 森林和大气C. 只包括植物D. 只包括动物答案:A2. 当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时,以下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A. 自然界生物种类减少B.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C. 环境污染严重D. 以上都是答案:D3. 河流的水既可以被人类直接饮用又可以用于灌溉农田,这主要是因为()。

A. 水的循环B. 水土保持措施C. 河流自净作用D. 河流水分机制答案:C4. 下列哪个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A. 随意乱倒废液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不合理使用水资源D. 实行节水措施答案:D5.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 森林里有很多动物C. 森林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D. 森林里有很多植物答案:A二、判断题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 )2. 河流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可再生的。

( ×)3. 破坏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都没有影响。

( ×)4. 森林地带的气温要比城市地区的气温高。

(√ )5. 河流水的自净作用是指水流带走了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环境?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会导致自然资源减少、气候变化、生物种类减少等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2. 请列举几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实行节水措施,禁止乱倒废液,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

3.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脏?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的肺脏。

四、应用题1.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认为的解决方法。

一个我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家附近的小河被乱倒废弃物和污水所污染。

二轮复习专题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案

二轮复习专题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案

专题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课前——明考向·串知识由课标·明考向课标要求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2.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考查方向2.以曲线分析题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3.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考查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串知识·夯基础主干知识易错清零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②⑤⑦⑧__①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②A 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③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H2O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④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⑤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⑥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⑦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的A TP。

⑧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⑨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的合成停止。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②③⑨__①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②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③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蓝藻细胞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⑤光合作用产生的[H]进入线粒体中参与H2O的生成。

⑥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⑦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⑧被还原的C5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3。

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3.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有__①②⑤⑥⑦⑨__①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固定速率。

②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3含量会升高。

③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长沙石燕湖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D.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2.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也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的一项是()
A.冬天青蛙钻井泥里冬眠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C.秋天木棉落叶
D.缺乏肥力,农作物长得矮小
4.长期的进化使生物以多种方式适应环境而生存。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莲藕茎内有很多气道
B.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D.人的皮肤出现白化现象
5.钓鱼岛上海风强,岛上植物长得又矮又粗壮,这体现了()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6.对生物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7.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8.七仙岭是保亭的标志。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七仙岭中的树
B.七仙岭中所有的生物
C.七仙岭中的动物
D.整个七仙岭
9.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10.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光照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是()
A.干早使农作物减产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丁→甲→丙
B.四种生物体内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丙
C.乙是生产者,甲、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12.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中具有4条食物链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空气和土壤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的上层
D.光线不易透过深层海洋,生物在海洋深处绝迹
14.生物圈的各种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5.“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草场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保护植被,禁止放牧
B.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C.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D.充分利用草原,扩大羊群数量
二、非选择题
16.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A瓶B瓶C瓶D瓶
1各加入等量清水
2不加河泥各加入等量河泥
3不加水藻各加入等量的水藻
4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
5置于相同光照下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3天11天25天2天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哪些实验条件有关?______.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______.
(4)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
17.如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因素。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_________。

(6)图一土壤中含有某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18.某合作学习小组实测了一天内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时间裸地草坪灌木丛
早晨57.572.590.6
中午40.061.173.1
晚上46.167.485.3
(1)在整个测量过程中,_____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2)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

空气湿度最小的地点是_____。

(3)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_____。

(4)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时,对每个地点,每次要测量3次,然后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表格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9.我市沂河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结果分别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种类海水中A B C D E
农药含量(×10﹣8)0.00050.05200.05025504
(1)据此推断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沂河属于_______生态系统。

(3)如果因为过度捕捞,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消失,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生物_____,并且由于随着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4)_____(填编号)将能量引入该生态系统;预测该生态系统中相对数量最少的一类生物是_____;生态系统中,影响生物D生活和分布的因素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

(5)除表中生物外,本生态系统还存在着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_______________,它们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