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3、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怎样的联系?(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亲近社会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P10(1(2(3★2P12(1(2(3★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网络的弊端)P15-16(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他人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有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2)(3);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2)(3)网络有弊:3、网络的弊端(1)(2)(3)★5、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三年地方《人与社会》教案

三年地方《人与社会》教案

三年地方《人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与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的基本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社会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社会的定义与特征。

2. 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

3.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与人的关系。

2. 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并总结社会现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二章:家庭与个人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功能与类型。

2.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家庭关系的维护与沟通。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与个人成长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3. 家庭作业:让学生采访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

3. 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改革,提高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教育的作用与类型。

2. 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3.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教育与个人发展的看法。

2. 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并总结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规范与个人行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社会规范的尊重。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规范的遵守,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1. 社会规范的定义与特征。

2. 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3. 社会规范的遵守与维护。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社会场景,提高对社会规范的遵守意识。

3. 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并总结社会规范的遵守情况。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个人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政治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上册政治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上册政治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社会生活”,主要介绍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生活、公共秩序、社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本单元的提纲: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网络生活
1.网络社交的特点及其影响
2.网络社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如何应对
三、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定义和重要性
2.公共场所的礼仪和秩序维护
3.公共安全事故的应对方法
四、社会规则
1.社会规则的定义和种类
2.社会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3.遵守社会规则对于社会建设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五、社会公益活动
1.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社会公益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生活、公共秩序、社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第一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定义与内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案例分析。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探讨个人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理解。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身边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例子。

总结: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章:集体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集体的定义与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发挥集体力量。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与特点。

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集体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集体的理解。

讲解集体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建议。

总结:强调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章:社会环境与个人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环境的挑战。

3.2 教学内容:社会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适应社会环境的方法与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探讨适应社会环境的方法和技巧。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讲解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适应社会环境的方法和技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结构:知识点: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关键词:个人与社会社会化亲社会行为)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P4~5)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启示:我们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为之自豪并为之分忧。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责任。

)④个人在社会中成长。

2、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如何理解“我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P7)(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P8)(1)是什么(含义、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2)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现实需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怎么办(个人角度:意识+行动)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⑵能力方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道理或人是什么之后,进一步考察个人与社会关系,从而为理解人生价值问题打下认识基础。

⑶觉悟方面: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正确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教学设计】本节课是思想教育的重点,旨在通过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神六群体的认识和分析,体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以及所受的社会的制约,在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同时,明确个人成才的自我条件和社会条件,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板书设计】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促进、阻碍;大小)因此要注意培养成才的个人条件。

(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第二,个人活动受个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制约第三,个人活动还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个人与社会是辩证关系(1)二者相互区别(2)二者相互依存第一,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第二,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3)反对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片面观点(4)方法论意义【教学过程】教师:今天我要讲的人物,和这副对联有关,大家能猜到吗?(幻灯片1对联:豪气飞扬立壮志雄心伟大祖国永昌盛;俊龙在天游银河星海胜利凯旋创新篇。

)(学生答略)教师:对,这就是XX年感动中国人物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及其代表的航天员群体(同时展示幻灯片1中照片)。

我们接着来看一段视频。

学习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学习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学习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和个人对社会的作用;2. 掌握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互促进;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3. 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认为社会对个人有什么影响?个人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解释社会与个人的概念: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它包括政府、组织、社区等,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2. 解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需要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个人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资源;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三、社会对个人的影响(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对就业机会的影响,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等;2.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因素对个人的发展有哪些影响?个人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四、个人对社会的作用(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如志愿者的贡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等;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五、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观(15分钟)1. 分析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等,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2. 讨论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如道德观念、公民意识等;3.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2. 学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社会角色认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案

社会角色认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案

社会角色认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角色认知的概念和特征。

2.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社会角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角色认知的概念和特征(1)社会角色认知的概念社会角色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角色、职责和期望的了解。

它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社会角色认同的产生和发展。

(2)社会角色认知的特征社会角色认知的特征有三个方面:角色的多样性、角色的难度和角色的转换。

角色的多样性指的是社会角色的种类繁多,如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社会角色等,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角色的难度指的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所需要的认知能力、技能、知识和经验不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难点。

角色的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进行切换,需要个体具备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同时社会环境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在社会中,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扮演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改变着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2)社会角色的变化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社会中,各种角色的变化都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个人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角色,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3)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对社会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个人在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其行为和态度是否负责任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角色扮演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需要重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变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所需要具备的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案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案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示例(二)【重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正确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能力方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道理或人是什么之后,进入考察个人与社会关系,从而为理解人生价值问题打下认识基础;⑶觉悟方面: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害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涉及到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设计此问题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关系中去认识人的本质;二是引出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我们知道,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社会属性对人类的进化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生产着人,人也生产着社会,这就涉及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6 页小字材料。

(学生看书)教材举了两个典型事例,用以说明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一个是为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平凡贡献的外国大发明家;一个是为社会进步做出平凡贡献的中国普通水电维修工。

你还能再举出其它一些类别的人物来说明这个问题吗(学生举例)(注意:教师在学生举例时,要引导①带有时代色彩,例如抗洪英雄、改革先驱⋯⋯②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举例,或者是不同人物的两面作用;或者是同一人物不同行为产生的两面作用,为下面分析问题作铺垫。

教师把学生举出的人物名字作副板书写在黑板上,为后面分析问题用)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身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个人提供发展空间,个人应为社会作出贡献。

3. 社会责任与担当: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4. 团结协作:在集体中学会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实现共同目标。

5. 健康成长:在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学会自我保护,健康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联系。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出结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情景模拟,引出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责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演讲比赛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

《人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有影响,社会对个人有影响。

2. 社会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3.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等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等知识点。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道具:准备相关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的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5篇范例)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5篇范例)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应用:结合事例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

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条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钱学森》)通过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出: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板书)[讲授新课]师:要了解二者关系,首先要区分“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

粗看起来“人”与“个人”似乎是一回事,我们日常用语也没有处处把二者区别开来,严格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是表现人类一般特征(即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人的共性,我们在上节课讲授的就是这个共性,但不能说明人们自身之间的差别,只有“个人”这个概念才可能表现出人们之间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差别的“单个的人”,故“人”和“个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在哲学常识上册中讲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人”是只有在思维中才能把握的概念,我们感官接触到的都是“个人”,“个人”中包含了“人”的特征,“人”又概括了所有的“个人”。

综上所述“个人”是指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单个的人”。

其次,要区分“社会”与“社会发展”,“社会”我们在前面作了解释,这个概念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静态。

那么“社会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动态。

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之中。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2. 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 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三、教学难点1.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的理解2. 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个人与社会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2)讲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2)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4.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5. 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实践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 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基本概念,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1. 学习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八上“道法”知识重点纲要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③人的成长是不停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计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一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取物质支持和精神滋润。

2、为何要养结婚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重点期间。

②有益于我们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获取别人和社会的采纳与认同。

3、如何培育亲社会行为?①建立踊跃的生活态度②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③我们要恪守社会规则和风俗,热情帮助别人④主动关怀社会,踊跃融入社会,奉献社会4、网络是如何丰富平时生活的?①网络让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信息传达和沟通变得方便快速;②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使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是如何推进社会进步的?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使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流传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6、网络中有哪些圈套?①网络信息参差不齐。

②沉浸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简单被入侵7、如何理性参加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修养②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④自觉恪守道德和法律8、如何流传网络正能量?①.充足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在网上流传正能量第二单元恪守社会规则1、社会次序的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转需要次序②.社会次序是人们安家乐业的保证2、社会规则与社会次序的关系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次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次序的实现。

3、调理我们行为的规则有什么?纪律、道德、法律等。

4、自由和规则的关系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界限。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5、如何对待规则?自觉恪守规则,坚定保护规则,踊跃改良规则。

6、如何自觉恪守规则①恪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恪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心里地敬畏规则7、如何保护和改良规则?①我们要坚定保护规则。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

《个人、集体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备课教案第一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概述。

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个人对社会的发展贡献。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解知识点: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概述,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章:集体与个人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概述。

个人在集体的角色与责任。

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讲解知识点:讲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概述,强调个人在集体的角色与责任。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分享个人在集体中的经历。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第三章:社会道德规范与个人品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塑造良好个人品德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社会道德规范的概述。

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道德规范的概述及其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良好个人品德。

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道德规范与个人品德的关系。

讲解知识点:讲解社会道德规范的概述及其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良好个人品德,分享个人的经验和方法。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设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第七人生观的中心,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本的内在联系,并把握本所要解决的基本观点,因此它在第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本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前预习掌握,而堂上应该重点突出对问题的讨论,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前发给学生本框填空式的知识结构图和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个人活动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影响”进行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事例分析让学生深入领会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以及把握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离不开社会的道理。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逆境的时候,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堂实录(上前老师把前预习的填空式的本框知识结构图用幻灯片展示出。

)(上铃声响后)师:同学们,幻灯片展示的知识结构图是我们今天这堂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你们在前已经预习了,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完成以上填空。

(叫一位女生)你填。

生:第(1)点的空是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学生一边说填的内容,老师一边在屏幕上显示内容)它包括的两方面①是填“能动的影响”,②是填“制约”。

第(2)点包括的两方面①是填“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下面是“社会”。

②是填“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师:很好,请坐。

接下请同学们看一段爱因斯坦的名言。

(幻灯片展示爱因斯坦的名言,叫一位学生)你读。

生: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师:很好,请坐。

爱因斯坦的这段名言给我们说明了什么?生:(部分小声答)个人与社会有密切关系。

八上1-4课政治提纲(1)

八上1-4课政治提纲(1)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四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第二课、)☀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社会对个人的成长作用?(个体为什么不能脱离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青少年为什么要培养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1.网络的作用(网络如何改变世界)网络的利(积极作用):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等。

⑵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弊(消极影响):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2.如何合理利用网络?⑴理性参与网络:②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法三、教学难点1.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与他人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七、教学重点1.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2.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八、教学难点1. 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九、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与他人交往的场景,感受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他人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知识提纲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提纲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道德与法治第1课知识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道德与法治第2课知识点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6.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划清界限。

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的声音,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加强监督力度。

网站:加强自律,严把关口,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

网民: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道德与法治第3课知识点道德与法治第4课知识点★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如何尊重他人?P35-36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②平等对待他人。

我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讲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讲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集体和个人 第二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简析
二、集体的概念
• 集体是相对于个人而言。集体范畴的抽 象相当于整体和社会。就特殊意义讲, 集体范畴必须具体化为阶级、集团、国 家。
• a social or ethical doctrin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 严格的“个人主义”概念是1840年法国 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中提出的,赋予它完整的、能够体现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涵。很快为西方思 想家接受。
• 与个人主义的共性:对抗集体主义;信奉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的利益满 足为出发点和归宿。
2. 利己主义的表现
从性质上分: • 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从范围上分: • 个人利己主义;小集团主义。 从程度上分: • 温和的利己主义;合理的利己主义;
极端利己主义。
三、利他主义(altruism)
经济前提
•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政治前提
• 工人阶级为主体、以群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觉 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3. 道德理论上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集体主义 是道德领域的指导原则。集体主义 指导规范超越一般原则,是最高级 的基本原则。
• Consideration for other people without
any thought of self as a principle of conduct.
1. 定义
一种资产阶级伦理学说。它要求抑制 利己感情,为了更有力地实现个人利 益就要关心他人的利益,甚至在必要 的时候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
2. 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 尽力保障每个集体成员的正当的个 人利益、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力 求使个性及才能得到发展。
•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时, 集体应进一步考虑和运筹,努力化 解矛盾或对个人作出照顾,使二者 一致起来。
3. 促进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完善
集体方面 • 需要克服自身的弊端,去掉非真实性的
二、利己主义(Egoism)
• The doctrine that man’s concern with his own good is the basic of morality.
1. 利己主义的定义
• 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一己私利 的至上性,把它视为道德上善恶的惟一标 准,为此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社会形成过程不是人的生理组织 与机能进化的生物学过程,而是以 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统一 1.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性
(1)同一社会中,人们存在不同的个 性差异。这是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 会环境和生活关系中而形成的。
(2)人的主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 自然和社会,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
第三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一、集体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群体意识,属于集 体主义最早的萌芽。
• 社会化大生产是集体主义产生的必要前 提。
• 集体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 年代形成;建国后扩展到全国。
二、集体主义的三重内涵
1.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 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 益为重;在必要的情况下为集体利益放 弃个人利益;在人民重大生命、财产受 威胁的情况下,见义勇为、牺牲个人利 益甚至生命。
2. 利他主义的分析
• 出发点: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 性需要出发;借动物的利他动机, 证明人的天性中有利他的动机。 本质: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和社 会发展的基础,只是需要提倡利 他主义加以限制。
集体主义不是计划体制的产物 集体主义不是极“左”
1991年1月4日,新加坡内阁总理吴作栋 发布白皮书提出“五大共同价值观”:
•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 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第四节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简析
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理解为个人与整 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具体化为个 人与阶级、集团、国家的关系。
三、社会的概念
•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物质生 产关系。
对社会概念的理解:
(1)社会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形式。 人与社会互为前提,同时形成。社 会的有机性在于人的有机性。
1. 人的社会化
• 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适应社会、 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 人的社会化是终身的,内涵是变化的。当代 大学生的社会化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2.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发展; 个人参与历史创造。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条 件;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2.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人的社会性
• 个人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为前提。人 们都具有不可超越的社会性。只有在社 会的基础上,个人的发展才有可能。
(2)人的依赖性
•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依赖一定的社会关 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生存和 发展依赖社会生产、社会规范、社会进 步。
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
1. 托克维尔为个人主义下的定义 认为自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 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2.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 • 价值观:个人为目的,他人、社会、道
德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
• 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 集体对个人进行干预和限制;
• 财产制度:允许剥削,维护私有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
成分。 个人方面 • 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
德素质。
三、确立集体主义指导原则的基本依据
1. 历史依据
• 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形成自为的阶级 集体,才能与代表旧社会利益的资产阶级 抗衡,并赢得胜利.
• 无产阶级解放生产力、使个人全面发展 的目的,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集体,才能 实现。
2. 现实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