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一)

合集下载

比一比(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

比一比(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2分)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生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比一比
课后小计: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如:当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形容物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但会看到结果与想象不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不一定的道理。以此引出没有一头对齐的物体,不能直接判断谁长谁短,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学生这时便会真正心服口服,以后比长短时不自然的就会用一头对齐的方法。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进行介绍。
本课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对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他们都站在滑梯上能很快看出谁高吗?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概念。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概念。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比较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比较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比较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比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比一比(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一比一”的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比一”的概念;2.掌握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教学内容1.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2.“一比一”的概念。

2. 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比大小的小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讲授教师通过课件,讲授数值比较大小的方法、一比一的概念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关系的符号。

3)练习1.让学生课堂上完成教材的练习,对获取知识进行巩固。

2.分组自主完成一些关于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如大小排队、抢筷子等。

4)拓展1.提供实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分析,如比一比这些物品的大小,苹果和桔子哪个重等等。

2.在生活中提醒学生关注事物大小、数量的变化,让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学生。

3.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完成时,学生将会掌握数值大小比较的方法,认识“一比一”的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所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参与性、启发性、趣味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地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五、教学反思1.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课件内容精简、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在练习环节中,应当注意控制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避免某些学生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3.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拓展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课题二比一比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

一掂,能说说你掂的感觉吗?
把目标锁着树上的石榴和柿子
3、学生感受物体有轻有重的。 上。
用“×比×重”的语言说一说。 在天平上称一称(或制作一个
简易天平)说一说哪个重,哪
个轻。
【板块三】
1.“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
一比吗?”
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
教师补充:两根跳绳除了比长
(预设 8 分钟)
短,还能比轻重;
1、用“×比×长”的语言说一说。 从上往下观察)?
1、比长短。把目标锁定在两个
在跳绳的小朋友,问:这两个
小朋友的跳绳哪个长哪个短?
长的在□里打√。
指名说说是怎样比的。
小结:在比较两根绳子长短的
时候,要把两根绳子拉直,一
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
端哪个长,哪个短。第一根长,
我们就说第一根绳子比第二根
长,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短。
2、比高矮。把目标锁定在两个
站在滑滑梯上的小朋友。问:
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
2、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高吗?
用“×比×高”的语言说一说。 让学生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
易看出谁高。应该怎么比?
比一比,让学生指一指,说一
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比轻重。昨天让大家回去掂
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
(4)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
拿掉 2 个胡萝卜,右端就会翘上去, “√”,也不能画“○”。
所以 1 个红萝卜比 1 个胡萝卜重。 第 5 题:怎么比较哪杯水多?
增加 2 个红萝卜,左端就会垂下去, 第 6 题:重点比较 1 个红萝卜
3 个红萝卜比 3 个胡萝卜重,那 1 和 3 个胡萝卜的轻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一比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一比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一比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的含义。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

2.教学材料:学生课本《一年级数学上册》。

3.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一块小玩具乌龟、一支圆珠笔、一张白纸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玩具乌龟与圆珠笔的大小,然后请几位同学进行比较。

询问学生们是如何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含义。

2. 引入新概念1.教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球放在桌子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球的大小,并请学生们说出比较的方法。

介绍符号“<”和“>”,并让学生们根据比较结果在黑板上写出“<”和“>”符号。

2.教师再拿出不同大小的两个球,引导学生再次比较两个球的大小,并请学生们说出比较的方法。

介绍符号“=”,并让学生们根据比较结果在黑板上写出“=”符号。

3.教师让学生们通过比较左右手的长度,使用符号“<”和“>”来表示左右手哪一只更长。

3. 练习让学生们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填写下列句子。

1.铅笔_____美术笔。

2.左手_____右手。

3.狗_____猫。

4.苹果_____梨子。

4. 扩展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比较自己的身高、年龄、家庭成员数量等,采用符号“<”、“>”和“=”。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最后学生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比较大小的概念与方法,通过实物比较和符号“<”、“>”、“=”进行训练,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比较大小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比一比-苏教版一、教材背景本次教案是针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一比”这一章节的内容编写的。

本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以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为基础进行比较大小,并进一步了解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使用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进行比较大小;2.掌握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物品的特征,提高观察力;2.运用口算能力,准确比较物品的大小、长度、重量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物品的意识,以及对物品的认知能力;2.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向他人请教、询问、合作的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较大小的基础概念;2.数字大于小于的符号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以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为基础进行比较大小;2.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老师的举例,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介绍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20分钟)1.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长度、重量、大小等特征,并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2.教师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讲解符号的使用方法;3.通过图片、模型等物件让学生感性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使用符号表达出来。

3.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拿出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使用数字符号表达出来,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对比课堂里的多个物品,找出其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两方面进行。

1.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情况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反馈教师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比一比》教学案例设计与评析

《比一比》教学案例设计与评析

《比一比》教学案例设计与评析学科:小学数学作者: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比一比》教学案例设计与评析一、有关说明本次教学内容《比一比》选自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知道怎样比较,培养比较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教学案例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实录、归纳与反思四方面的内容,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记录总结了教学的具体过程,并总结和反思了教学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轻重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实录1.引入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轻重已有的感性认识。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比较身边熟悉的物体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长短、高矮、轻重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果,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观案例,引发学生对于长短、高矮、轻重的学习兴趣,引出后续的学习内容。

师:出示两根不同长短的吸管,问:请同学们现在比较一下老师手中的两根吸管的长短吗?生:左手的短,右手的长。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台和教师比身高,大家来说一说老师和他谁高谁矮呀?生:老师高,同学矮。

师:请学生判断老师手中篮球与乒乓球的轻重。

生:篮球重,乒乓球轻。

师:同学们,吸管有长短不同,个子有高矮不同,球有轻重不同,这些就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或是大小。

揭示课题:比一比2.探究在观察场景图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次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明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高矮时要将一端对齐,比较轻重的重点是学会通过观察简易天平的状态,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2.掌握基本比较方法,运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3.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用。

2.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 2. 重点和难点3.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正确比较大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检查预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从学生中抽几位同学上黑板讲解思路,纠正错误并表扬正确的学生。

### 2. 引入新知识教师用实物(如水果)让学生拿来比较大小,从具体实物教学,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字中表示“比”。

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比的符号“∶”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3. 讲解和示范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分别进行多组数的比较演示,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 游戏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分为两组,比较身高的高低,并让同学用“比”的符号表示,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5. 讨论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发言比较大小并且给出比的符号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6. 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答案。

7.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再次复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回归课本,反思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加深对“比”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能否准确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

2.能否使用比较法正确比较大小。

3.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讨论,多角度地认识“比”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并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

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简单的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培养学生进行灵活的比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客厅里参观,通过比较发现了许多长短不一,高矮不一的东西。

今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厨房看看吧。

二、新课1、出示厨房图同学们看一看,小红家的厨房里有些什么呢?互相说说。

汇报。

2、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比谁怎么样?白碗比蓝碗大,还是小?你怎么知道的?(看)草莓比苹果大还是小?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看)辣椒比胡萝卜轻还是重?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手掂)胡萝卜和土豆比谁轻谁重?如果看不出来,用手又掂得不准确,还可以用支架来比一比。

(支架)指出:我们比大小、比轻重,可以用看、手掂、支架的方法来比较。

3、们能自己比比,按要求画一画吗?大的画勾,小的画圆;重的画勾,轻的画圆。

自己动手试一试。

核对。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三、练习(想想做做1-4题)1、第1题比比下面套环的大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在最大的右面画勾,最小的右面画圆。

核对。

为什么黄色的不画?2、第2题哪个动物重?为什么?在它下面画勾。

核对3、第3题哪个球重?气球不是比皮球大吗?为什么反而比它轻?在重的下面画勾。

核对。

4、第4题比比下面水果的轻重,梨比西红柿怎么样?梨比菠萝怎么样?西红柿比菠萝怎么样?最重的是什么?最轻的是什么?在最重的下面画勾,最轻的下面画圆。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比较时,如果不能直接看出大小,轻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手掂、支架、天平、想)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比是量的升华。

过程中我力求指导循序渐进,活动张弛有度,我预设了“两扶两放”的指导过程。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排列顺序;4、能够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大小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教学准备1、大小不同、颜色鲜艳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2、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球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1、找出若干个水果,让学生将它们按大小排列。

2、让学生分组比较大小,找出每组大小的规律(如:苹果比葡萄大,梨比苹果大等)。

3、再把不同大小的球类拿出来比较,让学生总结不同物品比较大小的方法。

4、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如:用自己的目测来进行大小比较,或者用工具(如比尺)来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否正确,并能够正确对一些简单物品进行大小比较。

2. 表述大小教学方法板书教学法教学准备1、印有数字的卡片;2、三张大图,分别用数字1、2、3表示不同大小的图形。

教学过程1、老师给学生看三张大图,并问学生哪个图形最大。

2、询问学生如何描述图形的大小,并将学生的表述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手拿卡片表述不同数字大小的方式。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述,用卡片表示出三幅图形的大小关系。

5、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描述大小关系的表述方式,并将它们列在黑板上。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描述大小关系的表述是否准确、清晰,能否正确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实际应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准备1、已经排好序的三组学生;2、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1、让学生按照身高、年龄等因素自愿分成三组。

2、让每组学生对自己的组员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身高、年龄等特征,找出每组相对大小的规律。

3、让学生将他们的食品包装袋按照相对大小排列。

4、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如:排队、买东西等)。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找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卡片、小物品等,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时,发现和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大小的顺序和方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进行比较;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通过游戏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2.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1.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2.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注重互动)1.讲解法:通过讲解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2.游戏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让学生把手中的小石子分成不同的组数,比较哪一组石子数量最多,最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解“比”的概念。

2. 发展新知1.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5根铅笔和7根钢笔,哪个更多呢?需要进行比较。

2.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体验比较大小的乐趣。

3. 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2.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交流、分享。

五、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搜集身边的比较大小例子并做好总结汇报。

六、板书设计比的概念:比较大小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师通过导入新知,发展新知以及归纳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比较大小方法,同时也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含教后反思)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含教后反思)

比一比教学目标: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单独比较谁长谁短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完整地说不能做到,教师要加强渗透和指导。

比较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能已经会数,但是却不一定能数得准确,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数数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一个地按一定顺序数数,不容易遗漏、重复。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

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知探索1、比长短(1)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2)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师”:白菜老师。

白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准备玩滑梯的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谁矮一些?引导学生用穿绿上衣的高一些,穿红上衣的矮一些。

怎样比较高矮?指名两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讲台上,一人站讲台下。

能这样比吗?引导:比高矮时,两人站的位置应该是同一高度,并且双脚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比”
•能够在同一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够在不同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含义
•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类别的简单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谈论物品的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概念,并展示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

•向学生解释比较的含义,强调比较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理解“比”的概念
•以同类别中物品的大小为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大小,并让他们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4. 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因素进行比较。

•通过漫画、实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形象教学法
•比较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物品
•比较的图片或拼图
•比较的绘本故事
七、课堂实施与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课前评估、课中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比较知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比较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理解。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比较活动,但对符号表示的大小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逐步过渡到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比较的意义,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

3.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书、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木块等,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比较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小兔子比赛跑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个小球,一张是两个小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更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比较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比一比(共21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比一比(共21张)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 重时要注意什么?
比长短: 要先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个起点上,观 察另一端确定长短。
比高矮: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比轻重: 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 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随堂小练 1.(教材P5 想想做做 第1题)
蓝色的铅笔长

√○
当堂检测
1.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5题)


当堂检测 2. 重的画“√”。(教材P7 想想做做 第6题)


当堂检测 3.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错解: √

当堂检测 4.(易错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绿色的铅笔最长
你能和同学比一比铅笔的长短吗?
随堂小练 2. 近的路画“√”。(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2题)

随堂小练 3.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3题)


随堂小练
4.(教材P6 想想做做 第4题)
哪个人高?高的 画“√”。
最高的画“√”, 最矮的画“○”。
正解: ○

反思: 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不能根据站的位置的高低来判断。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 方法,学会了比较多个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1.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
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另
看另一端 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一比》教案

×比长,×比×短来说说比较的结果)②再拿出一枝,比比哪枝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理解“最”,三枝笔中没有比一号笔更长的,所以一号笔最长)③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比比谁的方法好。

2.比高矮出示图(1)问:小明(左)和小军(右)在干什么呢?(提前和孩子们取名字)生:玩滑梯问:你知道他们哪个人高吗?怎么比的?(要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再比)(2)师:哪幅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生:右边(3)小结:孩子们,在比高矮时,要注意:两个人要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3.比轻重(1)问: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两个人坐上面,是不是沉下去的一边重一点,翘起来的一边轻一点?(2)生活中,我们常用这样的工具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个新朋友“天平”,它跟跷跷板差不多,沉下去的一边重一点,翘起来的一边轻一点。

(3)现在,我们就把果树上的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到天平两边,哪个水果重一些?你是怎么比的,说给同桌听听。

三、检测完善(1)想想做做第4题①问:你知道他们哪个人高吗?(同桌讨论)[提示:从画面上看,男孩和女孩的高矮差不多,但由于男孩是坐在轮椅上的,他如果站起来会怎样?]②问:三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2)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理由问:你为什么在西红柿下画√?你为什么在红萝卜下画√?追问:天平平衡说明什么?(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如果拿掉2个胡萝卜,天平会怎样?)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强调:比长短把一端对齐,比高矮站在同一地面上,用天平比轻重看哪端沉下。

)五、作业1.书本P6想想做做第2、3题,第5、7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5页“比一比”。

通过教学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
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地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流程2: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1)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跟跳绳长吗?那怎么办呢?
(2)师: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3)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4)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红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

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吗?(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易天平,把和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小朋友用眼睛仔细观察,开动小脑筋,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了。

你们还能在这幅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
(课件出示全景图)
流程5: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朋友,接下来是“想想做做”的时间了,先请大家玩一个比铅笔的游戏,怎么玩呢?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同桌小朋友照样子拿笔比一比,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师读题学生画符号。

出示答案,你喜欢推车的小女孩吗?为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师读题学生画符号。

出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师读题学生画符号。

出示答案
5、智慧岛
师:小朋友,有一座神秘的智慧岛,凡是去过的人会越来越聪明!你们想去吗?一起去吧!(课件出示)两个一样重的泥巴一个捏成了一个球,另一个捏成了三个小球,放在天平上是什么样子?(分析解答)
好了,我们离开智慧岛回到课堂上去吧。

流程6:总结提升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希望小朋友人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经常比一比,想一想,去发现更多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