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与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精品文档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好!1953-1956年的中国,如果什么进方传来锣鼓声,那么多半是因为“公私合营”了。
中国在全国工商业者基本普遍拥护下圆满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实现的?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第三个知识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下面,我们从三点来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剥夺者”使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如何剥夺,马克思、恩格思曾经设想过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恩格斯说:“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赎买下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但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无产阶级有偿购买的生产资料,是本属于我们的,却被资产阶级剥夺占有了。
现在无产阶级翻身作主人后,要拿回我们自己的生产资料,但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了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发挥民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我们不采取暴力没收的方式取回我们的生产资料,而是赎回来,在一定年限内将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给资本家的方式赎回。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改革开放年来,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一直都很引人瞩目。
在经济方面私营经济的再生打破了公有制经济的一统天下;在社会结构方面,私营企业主的出现更是引起很多争论。
它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它的现状如何?它和社会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关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需要真正拿出一些数据来才有说服力。
从年起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在、、和年分别作了五次全国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得到了极为丰富的调查数据,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
×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再生和发展×在年以前我们国家有两种国内的私营企业。
一种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
那么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呢?官僚资产阶级产生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年没收的官僚资产阶级财产共有个单位,其中的生产工人只有万人,但是它们已经占到当时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
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当时也仅有不足一百年的历史。
一部分是手工业工场引进了新式机器慢慢做大形成的。
另一部分是在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时,出现了一批民办官助、民办官督的企业。
第三部分就是一批当时的地主、官员办起了新型资本主义工商业。
年以后私营企业陆续开始公私合营,到年万工业户(拥有工人万)、万商业户(从业人员万人)全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至此在中国大陆上不复存在。
当时被划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有万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又把其中万人区别为小商小贩,因此真正原民族资产阶级仅为万人。
一、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到了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首先是农村大包干,家庭手工业、副业越做越大,雇用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雇工大户”;其次是城市里随着知青回城、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一部分人开办了个体户,其中有些规模逐渐做大,也出现了“雇工大户”。
对此,邓小平主张先“看一看”;年中央“号文件”中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到年修宪,明确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年开始在国家统计上单列了“私营经济”项目,当时私营企业有万户,投资者万人,雇工人数万,注册资本亿元。
由于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壮大
由于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壮大。
要进一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必须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制度因素的约束: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
完善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
明晰的产权制度决定着社会高效的组织生产与进行具有激励性质的产品分配,由此带来了民营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转变。
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产权制度方面的种种约束,这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民营企业外部产权虽然明晰,但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不界定产权有损失,界定产权也存在成本的两难问题,这时界定产权往往造成分割法人财产,拆分企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其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企业由于借助国有集体企业以减少发展成本,但却使之留下了产权不清的隐患。
不利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三,产权保护制度缺乏配套制度支持。
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其相适应的保护民营企业财产的具体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使得在面对民营企业产权相关问题时容易出现执法中存在行政制约,各项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基本法与特别法间缺乏前后照应等不协调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在法律上的保护与支持力度降低,利益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
金融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发展则金融支持就不可缺少。
首先,通过私人间的借贷和个人向集体企业与其他资金互助组织的借贷,这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的民间借贷方式。
弥补了我国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不足,促进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据统计,温州全市民营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24%来自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其余76%全部来自民间贷款。
温州与台州两地民间资本已达5000亿元左右。
全国民间资本总量更超过10万亿元。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
历史印记
这是毛主席接 见各商界代表 的情伐 1955年10月加快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步伐 制定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 11月定息制度 11月定息制度 1956年国务院规定,根据企业合营时清产 1956年国务院规定,根据企业合营时清产 核资所确定的私股股额每年付给资本家以 固定息率
至此,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在我国便消失了…… 至此,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在我国便消失了…… 思考:现在我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呢? 思考:现在我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呢?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 济体制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 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现在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 现在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国 民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 民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随着经 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要求。在发展中, 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要求。在发展中,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是社会 主义国家, 主义国家,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经济体制。 体的经济体制。
当时的盛况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意义
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对民 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 赎买。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 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本家的改 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5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岳麓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5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测试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5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测试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5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测试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 )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4.“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
6万个合作社。
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资料]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完整答题首先要解释一下改造和改革分别是什么,其次才是二者的关系。
概念就不说了。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将原有的私有制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也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进行的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前者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后者则不会引起社会制度的本质变化。
但无论是前者的改造还是后者的改革,其目的和结果都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者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②,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
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然而,由于生产关系变革过快,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也造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兴起,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认识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有人开始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脱离了当时的实际,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历史,而且对于今天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正是反映了20 世纪50 年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同时,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的建设,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大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示
三⼤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三⼤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三⼤改造”即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时期。
全国在1952年⼟地改⾰基本完成,1953年8⽉⽑泽东同志在⼀个批⽰中指出:“从中华⼈民共和国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业化和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作的灯塔,各项⼯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泽东选集》第5卷第89页)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化三改”。
“⼀化”即社会主义⼯业化,就是要发展⽣产⼒。
“三改”就是要改变⽣产关系:即对农业、⼿⼯业、实⾏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商业实⾏公私合营。
党中央颁发了⼀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开始⾄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业者加⼊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1956年底全⾯进⾏。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且将所有制改造与⼈的改造相结合,努⼒使剥削者成为⾃⾷其⼒的劳动者。
⾸先,三⼤改造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例,在⼟地改⾰后,农村⾯临的中⼼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农业⽣产⼒,改善⼴⼤农民的⽣活状况。
⼴⼤农民翻了⾝,拥有了⼟地,⽣产积极性⼤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
同时,这种⽣产⽅式满⾜了农民对⽣产资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技术的交流与提⾼,对于粮⾷的增产增收,⼯业原料来源的极⼤丰富,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和⼈民⽣活⽔平的提⾼都有重要的积极作⽤。
毛概题库 第四、五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这一过渡形式实现的。
A.限制 B. 国家资本主义C.协商 D. 合作社2.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5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1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5.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参考答案:单选题:1 B 2 A3 B4 C 5 C 6 B 7 B8 B9 D10 D 11 A 12 D多选题:1 ABCD 2 BCD 3 ABCD 4 ABC 5 ABCD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坚持治理整顿 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 D.发展民主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在讨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时,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认识问题,即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客观地、科学地看待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只有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才会尊重历史,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必要,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和城市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究竟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 这涉及到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综合评价和对党的现行政策认识的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此重点谈四点看法。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种必然性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工商业进行初步改造,国营经济已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我们党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
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目标的提出,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已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私营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比国营企业差,生产难以为继。
当时只有通过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 2 )政治上:经过“三反”、“五反”,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社会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土改后,农民更加拥护共产党,工农联盟出现了非常好的局面,党在实践中已形成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具备了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
但另一方面,农民中出现了向富农方向发展的自发趋势,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城市的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仍在继续。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最新]论文范文【精品】过渡时期总路线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过渡时期总路线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过渡时期总路线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摘要】我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社会主义“改造”同“改革”不存在矛盾,“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过渡时期总路线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关键词】三大改造;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所谓“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实就是旨在明确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强调各项工作要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中心的方针。
其完整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就是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设想。
马恩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私有制”,它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提出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性质是“公有制”。
在马恩看来,由于实现了与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公有制,不仅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消灭了阶级存在及其斗争的经济基础,而且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因此,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2.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是其表现形式。
斯大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两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但是他又认为其他经济形式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不相容,而且在这两种公有制中,集体要逐步过渡到全民。
毛概复习题(全)
⽑概复习题(全)《⽑概》复习资料(全)⼀、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A战争与⾰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2、中国共产党确定⽑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C、党的第⼋次全国代表⼤会D、中共⼗⼀届六中全会3、邓⼩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C )A⼗⼀届三中全会 B⼗⼀届六中全会 C ⼗⼆⼤ D⼗三⼤4、邓⼩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C )A⼗⼆⼤ B⼗三⼤ C⼗四⼤ D⼗五⼤5、第⼀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A党的⼗⼆⼤ B党的⼗三⼤ C党的⼗四 D党的⼗五⼤6、邓⼩平理论形成⼀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C )A党的⼗⼆⼤ B党的⼗三⼤ C党的⼗四 D党的⼗五⼤7、邓⼩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A党的⼗⼆⼤ B党的⼗三⼤ C党的⼗四 D党的⼗五⼤8、第⼀次科学⽽准确地使⽤“邓⼩平理论”的概念是在( D )A党的⼗⼆⼤ B党的⼗三⼤ C党的⼗四 D党的⼗五⼤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有( B )A⼀次 B⼆次 C三次 D四次10、邓⼩平理论的⾸要的基本问题是( B )A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1、邓⼩平理论包含⼏个⽅⾯的内容( B )A⼋个 B九个 C⼗个D⼗⼀个12、党的⼗五⼤载⼊史册的标志是( D )A制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举邓⼩平理论的伟⼤旗帜1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了( A )A苏联模式 B朝鲜模式 C波兰模式 D匈⽛利模式14、开创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个宣⾔书是(D )A“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改⾰开放的决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15、把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书是( B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 B邓⼩平南⽅谈话C《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开幕词》 D科学技术是第⼀⽣产⼒的提出16、邓⼩平理论活的灵魂是(D )A独⽴⾃主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D)A.邓⼩平理论形成阶段B.邓⼩平理论发展阶段C.邓⼩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次提出是在(B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 .2002年19、(C),是中国共产党的⽴党之本、执政之基、⼒量之源。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与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
•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 展私营经济的必要 性:
• 1、由生产关系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 求决定的。 • 2、单一公有制存在诸 多弊端,阻碍了经济发 展。 • 3、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 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
1953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几乎全部被社会主义经济取代, 然而在二三十年后,私营经济崛起和发 展,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正确 理解二者关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党的 方针政策有重大意义。
• 2、资本主义经济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
既不能简单地照搬也不能全面地否定,要 吸收其优秀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经济。两者是相互衔接的,而不是相互 矛盾、相互对立的。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 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而 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这两项措施是中国在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伟大探索和勇敢尝试。第二点, 来自者是后者的基础。更深认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 第三点,今天私营经济的发展正是在坚持 五十年代改造成果上的补充、 完善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 题,比如没有充分估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 需要,企业缺乏活力等。今天私营经济的发展刚 好弥补了它的缺点,是更高水平的超越和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vs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目录
• 两者概念与必要性 • 两者关系 • 从两者关系中学到什么
12行政管理 成员:许晓珊 易怀静 吴紫玲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按照中国的特点有步骤地进行的。
(一)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创造了从低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高级(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抓住了公私合营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和主要环节,成功地实现了对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而且,在整个改造期间,社会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了既改造企业,也改造资本家个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把民主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经验,成功地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中来,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加强和发展工农联盟,继续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的。
党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结合起来。
对资本家,在政治上给予适当安排,思想上给予充分关心,经济上给予较高的福利。
并且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的、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进步资本家,通过各个渠道(民建会、工商联等)吸收他们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实践,并以他们为榜样去影响、教育大部分资本家,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实践证明,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地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
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思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今已有33年,关于这场“改造”对我国的经济以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经过这样长时期的实际检验,特别是经过最近1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后,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因而现在对它进行全面的反思,作出科学的评价,条件已经成熟。
C040W0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图片:荣毅仁(左)等申请公私合营1956年1月30日,工商界代表李烛尘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向毛泽东报喜1956年,毛泽东在荣毅仁陪同下参观上海中新纺织厂天津市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挂牌天津青年资本家组织三千人的“报喜队”,接受社会主义的改造国家用于“和平赎买”的总金额为32.5亿概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中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经过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有化,采取两种方式,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把它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形式。
新中国建立后,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尖锐的矛盾,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以后,斗争更加突出。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将资产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将资本主义企业引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将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剥削工人,是一个剥削阶级,而另一方面它承认《共同纲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愿意接受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建国后在一定时期内还必须发挥民族资本主义对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实行和平改造对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是有利的;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阶级,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所以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证明,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改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大意义
•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丰 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1945 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
• 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 经济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 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 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 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2001 年3月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 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起任第六、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 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届海协会名誉会长。1 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 年3月辞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1996年9月9 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 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 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创造了从低级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高 级(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抓住了公私合 营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和主要环节, 成功地实现了对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 义改造。而且,在整个改造期间,社会稳定, 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成功 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 经验。
四、发展和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大意义
四、发展和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 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 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 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 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 大作用。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公私合营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项目1951年1952年65531953年1954年108801955年13358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指数154929721825513401315314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指数59281366801156784818072221666878158举例山东发展全行业公私合营成果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在企业内部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1年 1952年 6553 9297
1953年 1954年 10880 13401
1955年 13358
154
218 6801
255 7848
315 7222
314 6878
私营工业平均 5928 每人劳动生产 率(元) 指 数
136
156
180
166
158
举例
山东发展全行业公私合营成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消灭了生 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在企业内部确立了社 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建 设创造了条件。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广大职工焕 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 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九五六年,全省工 业总值达到39.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4%,其 中公私合营工业产值达到8.27亿元,比上一年增 长25.8%。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论文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针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都产生了空前的推动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二者关系一.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浅析: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成为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图景,虽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强劲。
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所遗存的问题,是新时期全面改革的出发点。
简介: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背景:当年的中国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是旧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得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浅析1954年至1955年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公私合营的发展
浅析1954年至1955年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公私合营的发展1953年6月下旬,在第二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毛泽东的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资本主义和苏联、东欧不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反帝反斗争的历史,没有理由没收。
对资产阶级要不取消公民、消费财产不交出,现在给利,将来给工作。
现在的私人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下,和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并受其领导、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总的来说,叫国家资本主义。
1953年7月,中央统战部召开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战略决策。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经过统一战线工作,达到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把资产阶级份子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私营工业的全国范围公私合营扩展1954年1月,中财委召开了全国扩展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会议,讨论了李维汉草拟的准备向中央的汇报提纲《关于将资本主义工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意见》。
会议提出,要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将雇用10个工人以上的私营工厂,基本纳入公私合营轨道。
会议确定了“巩固阵地、重点扩展、作出榜样、加强准备”的工作方针,决定从1954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
1954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了这次会议形成的文件《中财委关于有步骤地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并认为文件对扩展公私合营工业所提出的政策原则及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方针和具体措施是正确的和适当的。
希望各中央局、各省、市委据此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各大区、省、市扩展公私合营工作的正式计划。
三、私营工业的公私合营调整1954年12月,国务院第八办公室与地方工业部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扩展公私合营计划会议。
会议中各地来的代表就纷纷反映:中央在扩展公私合营工作上执行的重点是合营大户,吃“苹果”不吃“葡萄”,并且把一大堆“烂葡萄”甩给地方,带来了不少中小企业和整个行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和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资本家不满意,私营企业的工人不满意,扩展公私合营的计划也难以继续推行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经济 类型。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 本质上与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 式。
二、必要性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 1、中国的国情及民族资 产阶级的性质决定。
• 2、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 巩固的工农联盟是党对 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 政策的有力保证。
1953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几乎全部被社会主义经济取代, 然而在二三十年后,私营经济崛起和发 展,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正确 理解二者关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党的 方针政策有重大意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nd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第二点,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更深认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 第三点,今天私营经济的发展正是在坚持 五十年代改造成果上的补充、 完善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 题,比如没有充分估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 需要,企业缺乏活力等。今天私营经济的发展刚 好弥补了它的缺点,是更高水平的超越和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vs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目录
• 两者概念与必要性 • 两者关系 • 从两者关系中学到什么
12行政管理 成员:许晓珊 易怀静 吴紫玲
一、概念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无
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经过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 各种形式,把资本主义逐渐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 有制的过程。
• 1、和平共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前进中的战略退却。
•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 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实行强攻,而是进 行极其艰苦、困难和不愉快的长期围攻,所以是 一连串的退却。要动手解决经济问题,也就是说, 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就必须 这样做。——列宁
• 2、资本主义经济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
既不能简单地照搬也不能全面地否定,要 吸收其优秀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经济。两者是相互衔接的,而不是相互 矛盾、相互对立的。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 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而 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这两项措施是中国在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伟大探索和勇敢尝试。
到此结束,谢谢
• 区别:
1、背景不同。
新民主义迫切需要向社会主义过渡。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发展经济的不同手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市场经济
联系
• 第一点, 两者不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实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 3、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提供物质基础
•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 展私营经济的必要 性:
• 1、由生产关系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 求决定的。
• 2、单一公有制存在诸 多弊端,阻碍了经济发 展。
• 3、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 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