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景。
学生学数学最不利的条件是缺少用数学交际的情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创设数学学习情景。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然后再创设多种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学会使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本来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造地使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对数学有深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自觉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兴趣还可以化难为易,转苦为乐,新课程的一
个重要理念说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创造地利用教材,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如教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平移、翻转、对折以及轴对称变换等方法来完成美丽图案的设计,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喜悦。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大有好处。
3 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学下的数学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善于启发,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努力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那种学生只是单纯被动的吸收记忆的现象,不包办学生的学习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区别概念、讨论难点、回答问题等,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注意多让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理解力、记忆力等。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
3.1学生动手练习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c(c>a)作△ABC,使么∠=90,一条直角边CB=a,斜边AB=c;
3.2学生小组讨论思索:满足上述条件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唯一,还是形状大小唯一;
3.3学生小组讨论思索:为什么对一般三角形来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认识了数学,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营造宽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的师问生答,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并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心理学家曾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并且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5 恰当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人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也在于按文明社会与人的交往的准则去规范人的行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当一个学生需要激励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契机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由于学生先天资质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激励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激励他们;对于成绩一般的或不好的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较低的目标。
总之,培养兴趣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精心设计,改进教法,因势利导,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让学生保持一种深厚的、持久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