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_导学案与答案2013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带答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根据注释和字典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查:谢灵运、陶弘景、谢中书的资料,了解其写作意图。
3.译: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用红笔圈出疑难字句。
4.思:本文的写景手法,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结:停顿的划分依据——()3.写出加点字的含义。
(1)五色交辉..俱备( )..( )(2)四时(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
( ) ...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7)自.康乐以来(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1.“山川之美”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三】:反复诵读,把握结构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自我检测】一、解释加点词。
(1)答谢中书书.(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二、“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三、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文章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tán tuílín yù2、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交相辉映。
③四季。
④都。
⑤消散。
⑥太阳快要落山了。
欲:将要。
颓:坠落。
⑦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⑧参与,这里指欣赏。
3、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⑤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清流见底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合作探究案1、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
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示例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示例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希望能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第一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字词的梳理;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翻译课文,掌握字词,背诵默写课文学习难点:文章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一、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1)“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2)陶弘景:2、初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朗读课文,达到成诵二、自主学习(掌握下面的知识):1、字词含义(1) 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3)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填空:《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又像一首流动的,语言凝练且生动。
4、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这篇文章运用了等表达方式。
三、感知课文: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第一层,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
第三层,感慨自然之美景。
2、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提示:对偶描写)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封信和现在的一般书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谈一谈。
27课导学案(答谢中书书).doc
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屮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 •作者简介陶弘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庾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岀”。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3.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自主学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猿鸟乱鸣()■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臬奇考(2感知课文,•行诵课文)( )( )(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用课文原句回答)(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用原文回答)(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用课文原句回答)(4)全文可分三部分,请分段落并写岀大意。
导学测评1. 《答谢中书书》思是 ________ O2. 根据课文内容, (1) 两岸石壁, (2) 晓雾将((3) ((4)【问题探究】1.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从四个方面)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方案出题人:王萍萍审题人:周艳丽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世称陶隐居。
丹阳(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陶弘景从小即迷恋于葛洪的神仙、炼丹之术,但观其一生之学术研究,前半生或即居前,其著述多为古书之诠释以及天文、地理、历算之类面后半生或即隐居后,则更侧重于医药学研究和炼丹、导引养生等。
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也多在其后半生取得。
背景介绍: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适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慰勉,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作者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二、题解。
师:通过朗读,我们容易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短文。
请同学们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明确:三、学法点津怎样描写景物?【点拔】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多种感官写。
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几、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来描绘花儿的。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听其音。
2.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触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虚写是较常见的一种手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写。
虚实结合是其运用最多的地方。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目标连接】1、文体常识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
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被封为康乐侯,入宋,曾任永嘉郡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
后受劾谪徙广州。
公元433年,因人告其谋反,被处死,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竞跃______欲界之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再读:自读3-5遍,读熟。
27课导学案(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作者简介陶弘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3.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自主学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猿鸟乱鸣.(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 ) ( ) 2感知课文,背诵课文(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用课文原句回答)(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用原文回答)(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用课文原句回答)(4)全文可分三部分,请分段落并写出大意。
【问题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从四个方面)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凝练的语言,体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动静相衬的写景方法。
4.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凝练的语言,体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2.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1.给下面的字注音。
颓()与()歇()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____ _。
文题中的“答”是________的意思。
“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陶弘景,字________,号______ __。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________ ”。
著有《陶隐居集》【设问导读】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口头翻译全文,画出疑难词句。
小组交流解决。
2.默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
3.细读文章,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处?4.品读课文,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揣摩作者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5.诵读全文,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词义。
五色交辉..交辉:________ 四时.俱备时:________晓雾将歇.歇:________ 夕日欲颓.颓:________沉鳞竞.跃竞:________ 古来共.谈共: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实: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请仿照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山水之美。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解析
《答谢中书书》第一课时八年级语文组【新课导入出示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文体常识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作者简介《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字,自号,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3、注音陶弘.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_ 书.古来....共谈五色交辉四时.._ __俱._ _备晓雾将歇._ 夕日欲颓.__ _ 沉鳞.._竞跃....之仙都..实是欲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拓展升华检测点评】1、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2、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②谢答中书“书”:()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2、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 1 ):(总领全文)第二层(2 - 5):第三层(6 - 7 ):4、《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和与。
【拓展升华检测点评】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1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师寄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预习案【知识链接】一、题目解读本文虽短,却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
注意断句。
明确两个“书”的含义。
第一个“书”是与“中”合在一起连用;“中书”是古代的一种官名,古人多用官名来指代人;“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也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梁武帝经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化学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
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等。
三、背景介绍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都属于此类。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答谢中书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山川之美。
3、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精妙。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弘景(公元 456—536 年),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时他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描绘了江南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沉鳞(lín)与(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消散。
(3)夕日欲颓:坠落。
(4)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3、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五、课堂探究1、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所写的山川之美。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清流见底,河水澄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沙石。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写山的语句:“高峰入云”,写出山之高峻;“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描绘出山壁的色彩斑斓。
《答谢中书书》优秀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优秀导学案(2)《答谢中书书》优秀导学案(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巩固测评:5、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6、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7、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10、模仿第三句,写出你对一、二句的理解“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全文中什么用?1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从什么角度写景的?13、文中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导学案二:《答谢中书书》【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抒情紧扣写景,始终不脱离人,是本文的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有关三峡图片,录音机,朗读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由《三峡》引入新课。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目标连接】1、文体常识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
2、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谢中书, 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是南北朝时代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竞跃.______欲.界之仙都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品韵律。
《答谢中书书》陶弘(hóng)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
【理思路】理清《答谢中书书》的结构层次。
【寻美景】文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学写法】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悟情感】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建议:可扩充为一篇完整的书信体散文,包括问候语,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
(不少于200字)【拓展阅读】人物轶事——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
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
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
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
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悟,遂萌隐居修行之志。
于齐永明十年壬申决意出行归隐。
起初他并未上表齐武帝辞行,不告而别,挂朝服于神武门鹿市,径出东亭而行。
而后告诉随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话别。
王晏深知其志,对他说:“皇上治事甚严,不准许臣属作离奇之事,你这样不辞而别,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来,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
”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
”于是弘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
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
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
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然之美。
我这就要离开宫庭了,临行之际,不胜眷恋,只好上表以明我心。
齐武帝看了弘景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给予赏赐,赐帛十疋,烛二十梃。
又别勑: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饵。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摘要:主备吴煜洁【教学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背郦道元《山峡》、教师充满感情导言学们我们无不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以上是语编给分享《答谢》导学案全部容【编寄语】新学期新开始学们又回到课堂了语编给带了《答谢》导学案希望能给带助祝学习愉快《答谢》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吴煜洁【教学目标】、背诵并默写课、品味、积累写景优美语言3、理作品境体会蕴含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背诵并默写课品味、积累写景优美语言难理作品境体会蕴含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借助释工具了课、了陶弘景生平【学习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背郦道元《山峡》、教师充满感情导言学们我们无不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岳千流川我们伟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陶弘景写景品《答谢》完你定会觉得江南山水真是幅清丽山水画是首流动山水诗呢!3、学生交流所到教师补充陶弘景――南北朝期思想、医学和又被称山宰相他《答谢》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历代写景名作山宰相――齐高帝曾召他进宫陪伴太子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气象梁武帝继位他礼聘不出因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山宰相陶生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声响他就象听到仙乐样如痴如狂有他竟人进山专听山野松涛声人又称仙人二、整体感知①明确学习目标②课学生听课句子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把握节奏山川美古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仙都康乐以复有能与其奇者b由朗课两三遍进步感知课做到流利地朗③疏通学生借助释和工具疏通如遇有问题先四人组讨论教师明确重词语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掌握情况b全讨论理背诵课由竞背四人组相检背诵、教师抽背诵三、品味、探究涵齐背课思考下列问题、山川美诗人陶弘景笔下是怎样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俱备、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角写天景物变化?引原句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己隐居地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方面描摹其美景、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成就?(引原句)答康乐以复有能与其奇者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景物摹写?答是形体动与静高峰静流水动二是光色动与静林青竹翠静五色交辉动三是声响动与静日出雾歇静猿鸟乱鸣动日落山暝静游鱼跃水动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写?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高水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表达效 ?答、猿鸟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薄雾传入耳际;夕阳余晖鱼儿水竞相嬉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8、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语句是什么?②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山川景色?四人组讨论交流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愉悦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得感实是欲界仙都康乐以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又分晓夕两层写句景次井然了色彩配合、晨夕变化动静结合等(能分析出两即予以鼓励表扬)四、课下作业与郦道元《三峡》相比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参考《山峡》各种描写角)【其山水相映美山峻峭水明丽水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美高峰静流水动(形体)林青竹翠静五色交辉动(光色)日出雾歇静猿鸟乱史鸣动;日落山暝静游鱼跃水动(声响)总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又分晓夕两层写句景次井然了色彩配合、晨夕变化动静结合等】【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图画又其寄寓对祖国河山热爱赞美情陶宏景《答谢》写则是普通山川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些常见景但写得清丽然有股浑然天趣表露己居身其欢乐、愉悦、悠然情】以上是语编给分享《答谢》导学案全部容。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及答案2013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棋盘山中学导学案第二十七课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南朝梁山中宰相2、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豪放3、颓竞yùsuì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kōng4 (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
(7)想要,正要(8)高兴的样子(9)于是,就(10)原来是(11)共同,一起(12)清澈透明(13)考虑,想到(14)只是5、(1)对偶(2)借代、对偶6、(1)yù参与,这里指欣赏(2)yǔ和、跟(3)yǔ共同,一起7、(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5)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6)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2、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3、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4、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5、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
第二十七课答案:
1、弘景华阳隐居南朝梁山中宰相
2、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洵辙唐宋八大家豪放
3、颓竞yùsuì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kōng
4 (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
(7)想要,正要(8)高兴的样子(9)于是,就(10)原来是(11)共同,一起(12)清澈透明(13)考虑,想到(14)只是
5、(1)对偶(2)借代、对偶
6、(1)yù参与,这里指欣赏(2)yǔ和、跟(3)yǔ共同,一起
7、(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从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5)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怀民。
(6)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合作探究:
(答中书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
2、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3、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公比肩之意。
4、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5、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记承天寺夜游)
1、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
②“……盖竹柏影也”——描写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5、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6、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课堂测验题】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1)助词,的(2)动词,消散(3)动词,坠落名词,指潜在水中的鱼
3、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
4、(1)高兴的样子(2)只,只是
5、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④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7、旷达(或: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