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会判断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什么是相对运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2. 通过相对运动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机械运动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生活实例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空中飞舞的纸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纸屑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教师接着问:那么,什么又是机械运动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自然地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图片引入: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机械运动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1. 机械运动概念教学:让学生共同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师再给予补充和纠正。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教师再做一个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小车与木板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木板上粉笔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粉笔灰与小车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什么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

(2)根据相对性原理,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______的选择有关系。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参照物概念。

3. 相对运动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相对运动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再对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些现象,判断哪些是机械运动,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5课时) 教学设计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5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5课时)【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与要求】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①结合实列了解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能量的多种形式;了解常见的一些能量形式;了解能量形式与运动的关系;2.科学思维:结合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3.探究实践: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和能力图片或实际事例,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地处理;4.态度责任:体会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增强积极思考的兴趣,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5课时,主要介绍运动和能。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来揭示能量的形式,展示能量形式的多样性,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

这是对运动的深入学习。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

没有能量,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所以能量的学习能够使我们加深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也对后续学习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思路】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速度计算的类型【教学过程】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能量也有多种形式。

视频:多种形式的能课题: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能量简称能。

1.机械能天体的运行、河水的流淌、鸟的飞翔、人的行走、蒲公英种子的飘散等,都属于机械运动。

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2.化学能人和动物的运动要消耗能量,人和动物的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补充。

食物中储存着能。

储存在食物中的能属化学能。

燃料可以燃烧产生热量,所以燃料中也储存着能量,燃料中的能量也属于化学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属于化学能。

3.电能:电力机车通电后才能行驶,家用电器通电后才能工作机器人通电后才能执行指令,这表明电具有电能。

各种发电站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各种电池也能提供方便使用的电能。

电能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能。

4.电磁能:用遥控器遥控机器时,遥控器将发出电磁辐射,它具有的能属于电磁能。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11.速度计算公式:。
12.速度国际单位:,单位的换算关系:1m/s=km/h。
板书设计
相关涉及的考点记在试题旁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5.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查缺补漏,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ຫໍສະໝຸດ 课课前导学自行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与常用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km=m;1m=dm;1m=cm;1m=mm;1m=µm;1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2)注重联系生活,突出能力考查
(3)强调应用意识,考查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试,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旨思考和定位复习课的教学功能,将复习题寓于其中,培养学生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八年级《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为例,如自行车行驶、电梯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机械运动的了解,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运动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知识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适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物理故事、科学家传记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感知机械运动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针对学生对运动状态、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机械运动初中物理教学教案

机械运动初中物理教学教案

机械运动初中物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其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 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4. 运动和力的关系5. 实验:测定物体速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2. 难点: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判断,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传递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

2. 新课导入: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验演示:进行测定物体速度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运动概念。

2. 通过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机械运动的特点。

3. 使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使用物理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数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和处理。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加速度、减速度的概念。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励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加速度等核心概念。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3.科普文章阅读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避免照搬原文。
4.小组合作作业需体现每位成员的思考和分析,分工明确,合作高效。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尊重劳动、关爱环境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对物体的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选择有关。

2.科学思维: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视频、活动等形式,学习辩证地看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态度责任:接受辩证教育,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参照物。

教材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再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课时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匀速直线运动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有哪些形式? 人们如何描述运动?图片展示两种体育运动:扣篮: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跳马: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片展示常见物体的运动:这些运动物体都有着共同特点:它们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看视频,举例。

如浩瀚太空中的天体运动、风驰电掣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

过度: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日常生活中,我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视频:图片解释: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生活中,我们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体(如房屋、树、山等)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了解变速运动的定义;知道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

2.科学思维:正确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升观察、分析、描述和表达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小活动、读图等形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了解生活中速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4.态度责任: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关心身边的事物、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运动的测量,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测量等。

本课时内容既是速度的深入更是后续二力平衡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课时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测量→生活中的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运动开始。

探索活动:1)图4.1-1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在坐标图中画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判断甲、乙两辆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的特点。

参考:甲车运动路线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相等;乙车运动路程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不相等,且越来越大。

甲车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变速直线运动2)让一辆少车从斜面滑下,标记小车每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位置,参考:vAB=sAB/tAB= 4.00cm/2s=0.04m/2s=0.02m/svBC=sBC/tBC= 5.00cm/2s=0.05m/1s=0.05m/s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路线是直线的,为直线运动,但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即小车从斜面滑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不变。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s-t图像: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运动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

2.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并能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了解机械能的转化,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种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作用。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4. 机械能的转化。

5.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种类;参照物的选择;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4. 作业纸、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如滑板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通过实例讲解动能、势能的转化过程。

5.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定义,并能计算简单的动能、势能。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能转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动能、势能的计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定义、定理和规律等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四个重要的机械定理(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正方形定理)及其应用。

2. 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介绍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重点讲解机械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相关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实验。

3. 机械运动的应用——介绍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机械传动、运动控制、机械加工、机器人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基本知识和特点的讲解首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定义、定理和规律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后讲解四个重要的机械定理(平行四边形定理、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正方形定理)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

2. 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的实践操作在讲解完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后,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和实验。

如:利用木板、弹簧、块木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机械结构,并测量其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参数,并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机械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3. 应用方面的讲解和探究最后讲解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机械传动、运动控制、机械加工、机器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巧。

2. 了解机械运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能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能运用机械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2.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3. 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机械能的转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和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基本形式。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和转化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参照物选择和机械能转化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机械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转化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探讨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学设计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学设计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运动题目。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物体、运动和参照物等,并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和转动运动等。

3. 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1 通过实例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和规律; 3.2 展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演示; 3.3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 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4.1 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和规律; 4.2 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演示; 4.3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结合实例和教材内容,讲解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运动现象,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练习成绩:通过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其特点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一)2012 09 16类型一:长度的测量(一)、考点巩固: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1 km= ( ) m 1m= ( ) dm 1dm=()cm 1cm=()mm1mm=()μm 1m=()μm 1m=()nm 1μm=()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m、课桌高( )m、篮球直径24( )、铅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 、物理课本长度26()、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工具法。

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B、“放”C、“看”:D、“读”:E、“记”: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3)减小误差的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考题精讲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1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

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4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2 m=0.125 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C.12.56 cm=12.56÷102 m=0.125 mD.12.56 cm=12.56×10-2 cm=0.125 m4.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零件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三)、考点精练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2.(2012北京模拟)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如上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4.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则物体长度________cm.5.一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如下: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______cm.6.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1.83cmB.1.833cmC.1.76cmD.1.759cm7.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 ,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mB .dmC .cmD .mm8.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应该是 [ ]A .mm ,mmB .cm ,cmC .mm ,cmD .cm ,mm9.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mm ,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 )mm10.用拉长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A 偏大B 一样C 偏小D 无法确定11.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12.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零件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 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 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 ,则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 A.41πD 2(h 1+h 2) B.πD 2(h 1+h 2) C.4πD 2(h 1+h 2) D.πD 2(h 1-h 2)、类型二:运动的描述:(一)、考点巩固1.物理学中,把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择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为参照物的;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的云和月亮,常常使人感到月亮在云中穿行,选的参照物是_____;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则_______是运动的。

3.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从窗户向外看,铁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4.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的。

5.“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___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二)、考题精讲1、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生命运动D.铁生锈了3.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三)、考点精练1.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 的高空中表演时形成的一组造型。

以A 运动员为参照物,B 运动员是_________的。

(填“静止”或“运动”)2.(2012黑龙江)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已知当时的风向是向东,车上的观察者所见到的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

由此可知,火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照物的。

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C.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到“静止”的子弹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5.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D.无法确定6.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这种东升西落的现象,选择的参照物是()A.天空B.云层C.月亮D.地平面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机械运动中所描述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D.究竟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以研究方便为原则8.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你骑车快速前进会感到有风迎面吹来,你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气B.路边的树C.自己D.没选择任何物体类型三:运动的快慢(一)考点巩固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2)————————————————2、速度公式:()3、速度单位:(1)国际单位—————(2)常用单位—————4、单位换算:1m/s=—————km/h5、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正确理解(1)————————————————(2)——————————————————(3)—————————————————5、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s-t 图像(2)v-t图像(二)考题精讲1.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2、某物体以10m/s的速度上某一段斜坡,接着又以15m/s的速度到达另一侧的坡底,该车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可设坡长为1,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三)考点精练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秒内的距离是4m,第3秒内的距离是6m,第4s内的距离是8m,这物体是______运动.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A.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 s与t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3.郑州快速公交(BRT)开通运行让市民都感受到了快速公交的便捷,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方向行驶。

4.如右上图,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5.列车大提速后,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km/h (保留一位小数)6.小东和小文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4所示。

图5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7、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1)它在经过如图11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35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8、一辆客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上某一段斜坡,经过16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6m/s的速度经过6s到达另一侧的坡底,该车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