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版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想象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进行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4.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学情分析】听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会学的比较投入。

文章的文字很美,想象也很丰富学生一定愿意读背。

【教学方法】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思考,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让学生聆听一下各种乐器的声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和鼎湖山的资料导入课文的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14课鼎湖山听泉,你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多少鼎湖山的情况呢。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风景区内群峰竞秀,古木参天,以丛林古刹、飞瀑流泉著称。

山之绝顶有湖,四时不竭。

)2.今天,我们就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纠错。

学生读课文时指导他们读准下面的字音。

万籁俱寂雄浑磅礴湿漉漉汩汩地古刹琵琶卵石菩提树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3.交流点拨:重点指导:鼎和籁的书写不绝于耳:在耳边不停地作响。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认真阅读、思考、理解文章老师:诵读有关知识和技巧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字音字形词义:(1)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2)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2、找出文中写泉的句子、写听泉的句子:3、在听泉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找一找文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二、口语训练:演讲:我所知道的诵读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讽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读标:1、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2、明示目标:(1)学会吟哦讽诵,学会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二、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后三段。

2、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

3、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4、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

5、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三、课文理解1、完成课堂训练2、评讲课堂训练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训练2、预习《林中小溪》3、课后补充阅读《夜航船》《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导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

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

你们听: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

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

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2、指名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

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

②指名读。

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教案

2023年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沏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援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援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一一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答复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打算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答复,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出示板书: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②解释以下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5.积极配合教师活动。

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愉快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约分钟)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根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寻找支点:1、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

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说说吗?找好朋友去交流。

开始。

5、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二、围绕支点,旋转球体:(一)、相机出示:过了……前进。

1、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点评,评的真精彩,相信你读的更精彩,你来读一读。

2、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交错流泻”4、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说):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师评:(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好吗?(希望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拍摄)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5、指导朗读:那你现在准备怎么读,自己试试。

谁来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不想试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继续说,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1、听出来了吗?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那你准备怎样读,自己试试。

2、指导朗读:还想不想听?指名读,评(听了你的读,我眼前真的浮现出了涌流的泉水,你真了不起!)再指名读(你是如何品味的,把你的品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评:听了你的朗读,连泉水都不想走了,你读的比写的还好!谁愿意和他比?)齐师评:刚才,———把这个词语理解了,所以读的非常好,谁来像他那样读一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增长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鼎湖山的风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鼎湖山的风光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诗歌图片及相关的鼎湖山风景图片。

2. 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鼎湖山的风景名胜。

1. 导入新课,展示鼎湖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美景。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7. 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更多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10.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鼎湖山风光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2-3) ? D? D 寻泉影( §4-7) ? D? D 枕听泉( §8-10) 三、朗读体会 学生感情选读若干语段,教师做适当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布置 1、预习: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资料的信息?标记各部分资料。 2、词语整理及抄写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空间顺序:岸边 ? D 寒翠桥 ? D 山中 ? D 补山亭 ? D 庆云寺(半山) 鼎湖山听泉寻泉影时间顺序:黄昏 ? D 晚饭后 ? D 夜间 枕听泉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词语的抽测。 2、圈划文中描述山泉和听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适当做旁批。 教学资料及过程:
2、词语掌握:
肇庆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怅惘翩飞礼遇柔曼万籁俱寂楹联 二、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可配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此类型的文章,我们一般定为什么文体?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 游记散文,空间转换顺序。 4、学生圈划课文中表示空间转换的相关句子。 例如: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 ----- 过了寒翠桥 ----- 行至半山等 5、学生用心发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 岸边 ? D 寒翠桥 ? D 山中 ? D 补山亭 ? D 庆云寺(半山) 6、作者还略微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学生指出并概括。 ------ 黄昏 ? D 晚饭后 ? D 夜间 7、教师小结: 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 摹出来了。一路走来,就像慢慢舒展的画卷,鼎湖山美景层层展此刻读者面前。 8、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在颂泉, “听 ”字支配 “泉 ”字, “泉 ”是关键,是线索,课文依次是:听泉声( §1) ? D? D 看泉水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重点: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朗读单元提示: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二、阅读下列资料,将你认为的关键词语划出来,以了解有关知识。

1、作者简介谢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三、计时默读:用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汩汩()古刹()拾级()污垢()繁衍()2、释词: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分道扬镳:五、再读课文:要求出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畅,读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时间为10分钟。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1《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语言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语言。

而《鼎湖山听泉》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针对该作品设计一节公开课,就如何有效地利用《鼎湖山听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鼎湖山听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1.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并且运用语法、词汇和句型等知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且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朗读讨论:首先,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展开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课堂演示:通过学生的表演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情景和人物。

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课堂表演,并以此展示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语言剖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回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4.写作练习:让学生针对该文字、段落和人物,写下感性的评论,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流程针对《鼎湖山听泉》这篇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误解杜甫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2.朗读分析: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分析诗人的语言运用和真情表达。

特别是从语言、修辞和韵律这些方面分析。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出泉声的美。

3、理解文中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出泉声的美。

2、理解文中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赏鼎湖山风光片,面对鼎湖山,你最想说什么?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找出文中交代作者行踪的词语。

(到达鼎湖山———过了寒翠桥——进入山中——行至半山,补山亭——庆云寺———寺旁客房)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黄昏——晚饭后——入夜)2、理清全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对补山亭和庆云寺的描写是否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为什么?3、贯串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为什么?4、作者是如何描写鼎湖山的泉声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

5、作者由鼎湖山的.泉声引发了哪些感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6、作者笔下的鼎湖山的泉声为何如此美丽?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质疑交流学习了本文后,对于文章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探究小小辩论会是拉动经济发展重要,还是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要?为鼎湖山拟几则环保宣传标语。

六、课后作业1、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2、整理古人写景的名句3至5句。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篇2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鼎湖山”、“听泉”、“潺潺”等。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鼎湖山的描绘,如“潺潺的泉水”、“青翠的竹林”等,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欣赏与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体验。

5. 朗读与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游记、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选5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

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

(8分钟)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

(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教学目的篇二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三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鼎湖山听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鉴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审美观。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难点剖析
新课呈现
课文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 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纠 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讲解分析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 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 题和意义,分享自己的感 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 作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Biblioteka 实践活动安排听泉体验
组织学生到鼎湖山实地参观,聆 听泉水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 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尊重他人,积极合作
03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和研究工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的能力。
家长参与和意见收集
家长沟通渠道建立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
家长意见收集
定期收集家长对教学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家校合作促进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5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反思教学实践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 方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选择及实施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几部分?
用三角在段首标出。
小组交流:
(一)第1自然段:写到的鼎湖山情景。
(二)第2自然段:写我们白天进山观泉听泉。
(三)(3-5)夜宿庆云寺听泉,鼎湖山泉声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
分部分朗读每次听泉有什么特点?
读第一次听泉,把描写泉声的画下来,感受到什么?
重点体会第一次泉声响,泉声美。
为什么会这么响?(结合第一自然段)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b.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a把比喻的事物放在前面)
你能不能把描写声音的这句话也换成第二种比喻的表达形式呀?
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出示重点句子,再读读,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声的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排比句式,结构相同,句式工整。
(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有什么特点?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增强了气势,很有层次。)
——把泉声比成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比喻句式。
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泉声,奏响了一曲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泉之曲。体会着读一读这几句,耳边听着悦耳动听的泉声,想象白天欣赏到的景象。
C.指名读。
评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各种乐器在演奏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各种形态的泉水。泉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下面,我们全班合作,用心品味这悦耳动听、变幻莫测的泉声。女生读前两个分句,男生读大提琴的声音,全体读铜管齐鸣的声音。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第一次听泉的特点。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复备
读课题《鼎湖山听泉》同学们看了课题一定会注意到这篇文章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些不同,景色不是看的而是听的,听到的泉怎样呢?
检查读课文
订正字音:淙淙万籁俱寂汩汩肇庆
聆听琵琶蒙眬
交流:设计形近字组词的情况。
沙()聆()枕()
纱()玲()沈()
第二次有什么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重点体会。
小结:写景的文章写作顺序今天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我们也可借鉴。




14鼎湖山听泉
第一次白天进山听到的泉声。
第二次是夜晚在庆云寺听泉。


书面作业
抄写词语
实践作业




备注
第2课时
设计
理念
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读中学写。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铃()
浊)
蚀()
小组交流解词:
涌流
不绝于耳
清纯
厚重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繁花似锦
万籁俱寂
汩汩
逐段读,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主要写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听泉?
是在什么情况下听泉的?
汇报:两次听泉。
第一次过了寒翠桥进山听到的泉声。
第二次是夜晚在庆云寺听泉。
想一想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版教案
14鼎湖山听泉
设计
理念
结合预习抓基础知识。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分部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培养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投影片


预习字词
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似乎聆听到了一曲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泉之曲。
D.课文中还有一处描写,也运用了比喻的写法,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
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你们仔细读读这两处比喻句,比较一下两处的比喻句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a.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再细细的读读这一部分,作者除了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写出泉声的变幻莫测、悦耳动听,还运用了什么写法?
——对比(相反的词语)
请你找一找突出对比变化的词语,感受着读一读。
鼎湖山的泉声远非作者笔下写出的几种,还有很多的声音值得我们去聆听、品味。言虽尽而声无穷。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给我们无尽的遐思。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再来读读后面这句话。
课文中两次写了听泉?谁来说在哪儿?什么时间听泉?
第一次听泉感受到泉声响,泉声美。
第二次听泉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体会:在鼎湖山听泉,泉声给我们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3.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说泉声给我们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二、精读课文,感悟泉声的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A.作者躺在庆云寺的床上,是在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他耳听泉声,脑海中浮现出了白天匆匆之中欣赏到的景象。你能找到作者白天欣赏到的景象,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吗?
——为了更好地感悟内容,往往结合上下文来感悟,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B.我们来感受一下那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溪水声、图片、小提琴音乐)你们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小提琴声音了吗?是呀,淙淙流淌的小溪声音和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相似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轻柔。作者抓住了小溪和小提琴声音的共同特点,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读一读后面三句,泉水声各有什么特点呢?
1.文中哪一部分的描写最让你感受到泉声的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第四自然段)
2.仔细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声的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画一画相关语句。
3.反馈(比喻、排比、相反的词句……)
1)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课间


预习字词
重点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复备
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琵琶一样清脆;
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
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请你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比喻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
——书中的比喻形式,更突出了声音的特点。这是作者表达的需要。同一个意思,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的选择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