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修订稿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运用图片、地图等辅助工具,直观地感受鼎湖山的美丽风光。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美好事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特点。
(3)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与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鼎湖山的图片、地图、相关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
(2)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
(3)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拼写。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分享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想象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进行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鼎湖山听泉》教案范文

《鼎湖山听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鼎湖山听泉》,提问学生对鼎湖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欣赏与感悟:(1)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课文内容,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家里的美丽景色。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学习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美景,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或经历。
(3)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课文的难点和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鼎湖山?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对鼎湖山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鼎湖山听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以及泉水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鼎湖山听泉》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以及泉水特点。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
2. 对鼎湖山泉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 词汇学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4. 句子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讨论与表达: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和表达,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2. 学生选择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用彩色笔描绘出鼎湖山泉的美丽景色,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表达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短文内容和描绘的准确性等方面。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鼎湖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泉水中,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教案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1.1.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1.1.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验作者对鼎湖山泉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主题2.1.1 课文《鼎湖山听泉》以作者在鼎湖山倾听泉声的体验为线索,展现了泉水的清澈、灵动和美妙。
2.1.2 通过对泉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1.3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课文《鼎湖山听泉》3.1.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4.1.2 能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对泉声的描绘,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1.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对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和细腻描绘的理解和欣赏。
5.1.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和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
5.1.3 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2 教学重点5.2.1 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5.2.2 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对泉声的描绘,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5.2.3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3条详细的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4条详细的细节及细节说明。
后续章节将继续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写。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者补充,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多媒体设备6.1.1 电脑6.1.2 投影仪6.1.3 音响设备6.1.4 用于播放课文的课件或视频资料6.2 教学用具6.2.1 课文文本6.2.2 学生作业本6.2.3 笔记本和文具6.2.4 参考资料和图片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二、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后三段。
2、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
3、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4、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
5、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三、课文理解1、完成课堂训练2、评讲课堂训练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训练2、预习《林中小溪》3、课后补充阅读《夜航船》《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导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
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
你们听: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
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
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2、指名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
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
②指名读。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对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入鼎湖山听泉这首诗的主题和背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介绍一些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鼎湖山听泉的诗歌,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1)诗歌的标题是什么?(2)诗中的"鼎湖山"是什么地方?(3)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描绘鼎湖山的自然景观?(4)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分析(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 鉴赏(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丽意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可以以诗歌、散文或群众用语的形式表达。
2. 邀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以及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查阅到的鼎湖山相关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可以是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等。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体会自然之美,拍摄照片或绘画作品,分享到班级群。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增长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鼎湖山的风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鼎湖山的风光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诗歌图片及相关的鼎湖山风景图片。
2. 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鼎湖山的风景名胜。
1. 导入新课,展示鼎湖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美景。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7. 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更多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10.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鼎湖山风光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鼎湖山听泉》教案范文

《鼎湖山听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2. 掌握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2. 深入领会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鼎湖山听泉》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僻词汇和句子的解释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鼎湖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自主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鼎湖山自然景观的手法和技巧;(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鼎湖山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强调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2)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教师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5. 欣赏自然美(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欣赏到的自然美。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鼎湖山的更多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热情。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绘鼎湖山景色及泉水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2. 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插图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2)展示课文插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3. 描绘景色(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词语描绘自己喜欢的景色。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绘。
4.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色描绘的方法及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景色,用描绘词语的方法写一段话。
5.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并做好教学笔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生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
七、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展示课文插图或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语言描绘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特点。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景色描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鼎湖山,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分组讨论,总结鼎湖山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穿插讲解鼎湖山的地理、历史知识。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绘鼎湖山的景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地理位置:我国广东省肇庆市自然景观: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瀑布飞流、泉水潺潺人文历史:佛教文化、传统习俗、传说故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描绘自然景色。
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鼎湖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5. 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指导。
《鼎湖山听泉》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语文教案《鼎湖ft听泉》方城县小史店二中侯学伦2009-12-30《鼎湖山听泉》方城县小史店二中侯学伦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教学重点: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2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前准备: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ft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ft的美。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激趣上学年,我们通过“江ft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ft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2、作者简介:谢大光男 1943 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ft西人,中共党员。
1962 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 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 年开始发表作品。
3、介绍鼎湖ft:鼎湖ft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优秀4篇】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优秀4篇】篇一:课文朗读篇一1、教师范读后三段。
2、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
3、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4、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
5、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篇二:《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2、能联系课文,借助朗诵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教学。
课件一、直接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鼎湖山听泉》,读题。
二、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这是描绘的"白天的泉声,那么,入夜之后,泉声又是怎样的呢?三、学习第四段1、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2、指导读第一句(1)。
课件出示第一句(2)“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读出那种意境。
(3)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么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仅慷慨地捧出他那动人的声音,还一直把它传送到耳边,多热情,多好客啊,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2)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听是不够的,所以作者说要用心细细地聆听、辩识、品味!(3)指导读4、指导读第三句(1)、过渡: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的呢?让我们设身乍的想一下,此时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作者一边躺在床上,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读第三句,用(出示)“啊,这是的声音,多像一样啊!”哪种泉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说哪一种。
(2)、自由练说。
(3)、指名回答。
(4)、放泉声录音,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文化知识的理解。
3. 课文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对鼎湖山的哪些情感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强调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透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3.帮忙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资料: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应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修改,百花文艺出版社修改、副组长、修改室主任、副总修改,《小说家》修改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山听泉教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1 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听”和“泉”字是关键字。
2.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①给加点字注音:chàngwǎng古刹磅礴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雄浑一泓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拾级:逐步登阶。
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二、学会诵读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3.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
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4.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1.检查学生朗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1.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重点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声时的美妙感受。
这一段的描写,最能让我们感觉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
2.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
“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正面写泉,表现出泉水的活泼,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
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
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
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三.赏读第8节: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
因为山静,更显得泉响,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泉水流过高低不平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儿呢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课文通过这些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动词:“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让我们感觉到泉水与人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充满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水的美。
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四.小结:涌流的清泉,变幻的泉声,同学们那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感悟力以及那美好纯洁的心灵,同样也在老师心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准备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有关语段二、研读品析1、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
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
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指名诵读2段。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
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
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
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
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6、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
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
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7、再读全文。
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
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
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
给人生命的感悟。
)三、吟咏感悟: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
说一说,你认为它写得好在哪些地方四、课外作业:1、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2、仿造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
板书设计:未进山一听:泉之清吟泉水泠泠淙淙雀跃泉影不现如见姿影身不由己进山泉声动听泉脉处处心旷神怡二听:泉之浑鸣泉影隐闪(拟人、联想)泉是灵魂泉声处处(比喻、拟人)蕴育生机夜宿滋润万物层次清晰陶醉净化心灵三听:泉之交响音色多样节奏多变(比喻、联想、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