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7次综合测验试题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七次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七次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 ( )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 .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难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2.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3.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中国今日之觋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
”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4.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2020届东北三省名校新高考第七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东北三省名校新高考第七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2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5.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26.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7.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七调文科综合历史(2020.03.22)24. 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 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 的概念名称,均从“义” 之“ 亲亲尊尊” 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 义” 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25.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 ……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 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26.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 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清康熙《耕织图》27.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 结义庙”。
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28. 1895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的 12 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
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 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
这反映出维新变法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29. 194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
2024届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 学年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唇;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
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 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2.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
这一现象A.加剧秦朝统治的暴政倾向B.标志着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C.推动了秦统一大国的步伐 D 有利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3.隋唐对江南动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
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
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4.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道光时期,相关律例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权力。
金围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以维护治安。
据此可知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B.宗族族长获得地方的治理权C.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5.表1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 B 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6.甲午战争前,西方国家的一些报刊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争取朝鲜的国家独立。
高中历史专题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专题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有利于选拔人才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答案:ABCD3.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战役”?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AB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__次远航。
答案:七2. 清朝末期,________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辛丑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社会。
答案:新民主主义三、简答题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经济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在文化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不仅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理解了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7题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7题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7题指的是在202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中,第7道题目。
通常这类题目是一道选择题,用于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道示例的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7题:
秦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表述正确的是:
A.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政府任命
B. 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
C. 郡县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长官由士大夫世袭担任
D.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总结: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7题是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中的一道选择题,用于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这类题目,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单元检测七世界古代文明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含解析
单元检测七世界古代文明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湖北省鄂东学校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给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须要而做出的一大独创。
”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记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2.[2024·河南省二十六校联考]马丁·路德提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
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廷的一切联系,要求政教分别。
其主见( ) A.促使民众放弃了宗教信仰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干脆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D.推动了民主思想广泛传播3.[2024·福建省泉州一中期中考试]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对此合理的说明是( )A.非洲最早出现冶铁技术B.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点C.古代文明沟通尚未实现D.标记非洲进入文明时代4.《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据此可知,高丽( )A.科考以进士科与明经科为主B.仿照唐代糊名制以防止舞弊C.选官制度是仿照中国的产物D.朝廷与后周的关系特别亲密5.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念。
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好像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最新 高考历史第7次综合测验试题 精品
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试题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在柜坊存钱C.和波斯、阿拉伯人作丝绸生意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5.有关曲辕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仅减轻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的缺点B.使得入土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C.不能使用于水田D.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6.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耕女织”式 B.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C.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D.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7.下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8.有关坎儿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又称井渠,由竖井、暗渠、明渠等几部分组成B.起源于西汉主要分布于西域地区C.是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D.既可以灌溉又可以排洪,还可以调节水量9.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唐时形成南青北白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和釉下彩绘,为后来彩瓷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0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
”上述思想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25.《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载:"(汉武帝)龄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汉武帝旨在A.平定七王之乱B.解决王国问题C.统一国内币制D.加强中央集权26.“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改动。
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27.明朝晚期,白银向社会渗透加速了社会流动,随着旧等级制的逐渐瓦解,富民阶层兴起,妇女、雇工、奴隶的法律地位也有所提高,同时政治社会化和儒学平民化趋势日显。
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B.商业行为是各阶层的共同取向C.社会变革已成为主流D.白银货币化是社会变革的根源28.光绪末年,河北高阳地区大多数农民,从商人手中购买原料,“为原料不致缺乏计,不得已只有仰商人的鼻息,替商人织布而赚取工资”,商人则收取成布,运销各地。
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现象,这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C.社会分工呈现专业化特征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29.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时期的儿童节是4月4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D.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答案】C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这段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
从“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
把握住这个顺序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
2. 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
这反映出()A. 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D. 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说明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从“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说明社会奢靡,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谈及的是社会奢靡之风,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兴盛而是社会秩序的混乱;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提及“新儒学”的问题。
3.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
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7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江门模拟)“那时(15世纪末)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15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崛起,阻断了东西方商路,故A项错误;此时正是中世纪末期,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14世纪在意大利已经出现文艺复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牢狱”不仅仅是封建神学的束缚,中世纪的欧洲还有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新经济的增长,故C项错误;材料中“巨人的力量”指的是新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6·柳州联考)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A.①③ B.②③C.①② D.①④解析:由“16世纪、满载中国商品、前往美洲和‘丝—银’对流”分析,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③排除。
答案:C3.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解析:商业革命即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C两项都正确;特权贸易公司随市场扩大而出现,D项正确;B 项是属于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故B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仿真模拟卷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到汉武帝时代,中国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合。
汉武帝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合”的措施有( )①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②朝廷设立五经博士③实行“推恩令”④实行科举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确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3.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这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C.科技发展依靠国家制度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独创4.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之路B.中国军民的反帝斗争C.志士仁人的反封建历程D.清朝晚期的近代化趋向5.20世纪20年头,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C.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D.《论长久战》的发表6.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别,其次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特地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其中,其次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D.特地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7.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起先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七)解析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综合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A. 王昭君- B. 杨贵妃- C. 西施- D. 貂蝉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圣人孔子的弟子?- A. 孟子- B. 墨子- C. 荀子- D. 庄子答案:A...第二部分:主观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性。
答案: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统治,严重动摇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
这个时期的大量战乱和政权更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重大变革。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以文化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
它的特点是广泛选拔人才,提倡文化进步,使得社会上的人才有机会得到重用。
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解释“名利双收”的含义。
答案:名利双收是指在一定的活动或事业中同时获得名誉和利益的意义。
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工作、研究或社交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成功,并且从中获得了声誉和物质回报。
2. 请列举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政权。
答案: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政权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在这个社会中,君主和贵族维持着统治地位,百姓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了社会的分封和诸侯割据,使得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遭到破坏。
此外,封建社会也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维系了中国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桀“武伤百姓”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纣重蹈覆辙,武王“吊民伐罪”而周兴。
这让周公明白“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周公的这一思想()A.颠覆了夏商的“天命观”B.注重保护小农经济C.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D.弱化了对天的信仰2.汉代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
同时还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汉代()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律令呈现伦理色彩D.法律的实用性增强3.贞观初,太宗说:“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据此可知,唐太宗()A.强调改良军事技术以维护统治B.主张治国理政需听取谏议C.宣扬个人功绩以震慑藩镇势力D.倡导选拔对国家有用人才4.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
坊郭户成了户籍制度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
由此可知,宋代()A.户籍管理制度松弛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城乡二元对立缓和D.坊市制度走向崩溃5.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
这一举措意在()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6.秘密组织是由下层劳苦群众为了互助互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假如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娇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25.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创始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开展 B.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C.中国古代手工业程度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非常广泛26.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兴旺,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时机。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材料的主旨是A.理学纲常开场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放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根底C.商品经济的开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7.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展,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A.日在抵抗列张资本输出 B.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C.表达了人力扶植民营企业 D.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28.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簇,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
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交融进传统文化的精华,表达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
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迫求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交融 D.局部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场觉悟29.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的出色地发动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决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考试试卷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考试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察举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②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4.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5.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7.“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A、资产阶级激进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洋务派8.《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受到封建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主要因为康有为A.主张废除传统的文化B.成立了改良政党保国会C.借古训以宣扬其政论D.要求改变封建土地制度9.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C、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0.座落在甘肃会宁县城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基地。
高考历史最新综合考试卷七
高考历史最新综合考试卷七江苏省建陵中学陈林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思想上民主化,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
回答12—14题。
12.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方案是A.《资政新篇》B.《变法通议》C.《海国图志》D.《瀛环志略》13.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14.最早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是在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据此完成15—17题。
15.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实质的准确表述是A.文艺复兴埋藏人文思想的发展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C.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价值观的体现D.是中西文明思想的交汇16.戊戌变法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在于A.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思想路线方面的突出贡献是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以来.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主流,回答18—21题。
18.张骞通西域,使得西域①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的汇聚地③生产技术有较大进步④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19.唐朝对待突厥的民族政策不包括A.战争征服 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C.设置都护府管辖D.和亲政策20.下列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B.首先针对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C.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决策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造,主要采取了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B.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封建制度C.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共同发展繁荣的制度D.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富民强国是中国历史上各时期政权推行的重要政策,通过富民进而达到强国的目的。
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3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市者,货之准也。
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
百利不得,则百事治。
百事治,则百用节矣。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又言“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
据此可知,管仲主张()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发挥市场作用调整生产C.戒奢从简与民休息D.掌控自然资源发展经济2.《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旧制,文武常参官各以曹务闲剧为月限,考满即迁。
上谓宰相曰:‘若是,非循名责实之道。
’会监门卫将军魏仁涤等以治市征有羡,诏并增秩,因罢岁月叙迁之制。
”太祖太宗时期,还通过供报考帐等具体方式对官吏进行考核。
据此可知,宋代的考课制度()A.提升了官员的道德素养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以务实为特色讲求实效D.消除了官场贪污腐败现象3.下图为《晚明的全国性市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①区域性长途贸易兴盛②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荒③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化④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货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顾炎武树起“经学即理学”的旗帜,与“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理学相对抗,提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君子以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传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思想()A.意在抨击君主的专制统治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继承了王阳明的批判精神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5.鸦片战争以前,一些资本薄弱的中国行商缺乏周转资金,在销售了外国货物以后不能筹款归还,而外国商人却乐于不收账款,以很高的利息借与行商,过几年以后再结算,就出现数目庞大的“商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试题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在柜坊存钱C.和波斯、阿拉伯人作丝绸生意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5.有关曲辕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仅减轻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的缺点B.使得入土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C.不能使用于水田D.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6.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耕女织”式 B.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C.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D.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7.下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8.有关坎儿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又称井渠,由竖井、暗渠、明渠等几部分组成B.起源于西汉主要分布于西域地区C.是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D.既可以灌溉又可以排洪,还可以调节水量9.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唐时形成南青北白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和釉下彩绘,为后来彩瓷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11.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12.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13.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14.“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说明了A.中原人口向南迁徙B.北方人与胡人在南方战争C.南方人会说晋语D.民族融合15.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16.中国古代商人活动对统治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②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③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④奢侈之风导致人心腐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17.有关丝织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B.西周以后,北方形成丝织业中心城市C.西汉发明提花机 D.宋代出现缂丝技术18.《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族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反映了A.反映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19.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20.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双重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 下列哪一制陶技术的发明改革了陶器壁厚薄不匀的不足A.捏制法 B.泥条盘筑法C.范制法 D.慢轮加工技术22. 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朝23.有关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②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活动十分萧条④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4.有关古代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币②商周时期出现人造贝币③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奠定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基本形制④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坊市界限被取消④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6.自战国到明清,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然而,某一朝代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7.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农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烟草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8.清朝的哪些措施摧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①对外闭关锁国②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③实行“摊丁入亩”制度④厉行文化专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9.下列对汉代田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田庄内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B.田庄内各生产部门基本具备,可以说就是一个完备微型的社会C.田庄内的成员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D.田庄内的僮仆除了为主人劳作外还必须承担护卫田庄安全的责任30.有关区域性商人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商业竞争加剧的产物②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③商会组织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④操纵某地区某行业的商业贸易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9分,第33题12分, 第34题13分, 第35题17分,共75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有渝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其特点是什么?(2)(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5)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夜……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
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任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时期南方的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臵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臵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4.阅读下图:请回答:(1)从图中内容判断该图描绘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手工业成就。
(2)简述该时期手工业的成就。
(3)分析唐代造船业发达的原因。
3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答卷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综合测验答案(必修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