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2023年)届中考语文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是虚词。

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虽然不具备实际含义,但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气、情感等的作用。

虚词在文言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对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文言文虚词的种类和用法:1. 状语虚词:状语虚词包括“已、复、亦、犹、尚、曾、又、仍、仍然、竟、反、竟然、岂、焉、甚至”等词,用于表示一种状况或状态。

例如:“曾恐为险,岂曰无衣。

”2. 助词:助词包括“之、乎、耶、也、者、所、焉、矣、兮、矣”等词,用于表示语气、语法关系或在句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夫焉有伤士气而慢诸夫妻哉!”助词的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3. 连词:连词一般表示事物之间的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等关系,例如“而、亦、若、既、或、而已、且、然、乃、即、及、和、若、云云”等,用于连接各种成分和句子。

例如:“亦役乃长老尔。

”4. 结果虚词:结果虚词主要包括“以、致、故、所以、是以、是故、因此、因而、以致”等词,用于表示因果关系和结果。

例如:“星散以成文星。

”5. 疑问、否定虚词:疑问、否定虚词主要包括“焉、奚、何、不、未、毋、其、无、岂、勿、敢、莫、难、否、未始”等词,用于疑问、否定和表示禁止的语气。

例如:“何为复见?”表示疑问,“不勤而获者无功。

”表示否定。

6. 经验虚词:经验虚词主要包括“常、率、时、每、若、凡、必、多、不常、虽、斯、皆、尽、欲、岂、宜、略、非、其、试、能、妄”等词,用于表示经验、推测、态度等。

例如:“凡人各有所好。

”表示一般性的经验。

二、文言文虚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1. 虚词多,使用频率高:文言文中虚词的种类非常丰富,掌握文言文常用的虚词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掌握。

2. 组合灵活: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组合使用非常灵活,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在2023年中考的文言文复习中,重点复习的虚词包括了许多常用的虚词。

下面是对这些虚词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介词1.于:表示处所、原因、时间、目的等,常与动词、名词、句子等连用,如于彼,于是。

2.以:表示手段、条件、标准等,常与动词、动态名词、名词等连用,如以学为乐,以某某为例。

3.自:表示动作的发端或起点,常与动词、名词等连用,如自习,自居。

4.由:表示动作的来源、导火索、经由等,常与动词等连用,如由远及近。

5.为:表示目的、状态、原因等,常与动词、名词等连用,如为学也。

6.因:表示原因、理由,常与动词等连用,如因材施教。

7.于、以、自、由、为、因都是常用的介词,理解其用法和搭配是复习的重点。

二、副词1.已:表示动作的完成,常用在动词之后,如已见,已闻。

2.乃:表示结果、原因、让步等,常用在动词前,如乃知。

3.自:表示主动、自然,常用在动词之前,如自谓。

4.不:表示否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之前,如不可。

5.无:表示缺少、没有,常用在动词、名词之前,如无时。

6.毋:表示禁止、劝阻,多用于古文中,如毋使。

7.已、乃、自、不、无、毋都是常用的副词,熟悉其用法和意义有助于复习。

三、助词1.之:表示动宾关系、用于代词后面,如吾之友。

2.以:用于动词前面,表示手段、条件、方式等,如以学为乐。

3.而:表示并列关系,用于句子中,如吾虽病而思学。

4.乎:表示疑问、加强语气等,常用于句末,如何乎。

5.焉:表示疑问、加强语气等,常用于句末,如焉知。

6.耳:表示转折、提醒、忍耐等,常用于句末,如吾诚心而耳不闻。

7.也:表示肯定、疑问、提醒等,常用于句末,如是也。

8.各:表示集合、分散、共同等,常用在名词之前,如各人。

9.皆:表示全部、没有例外,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如皆美。

10.复:表示重复、再一次,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如复名。

11.而、乎、焉、耳、也、各、皆、复都是常用的助词,掌握其用法能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02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在2024年的中考文言文复习中,掌握重点虚词是非常重要的。

虚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起到连接句子成分、修饰其他词语或者表达语气等作用。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见的重点虚词进行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连词类虚词连词类虚词主要连接词语、短语和句子,起到连接和衔接语言表达的作用。

1. 并(且)、且、及、兼: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

例句:庭畔有树欲以纪之,合泊艇舟以别之,廉得生计焉。

2. 若、如:表示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

例句:然若子渊存焉,吾将从而止中申。

3. 以:表示手段、方式或原因。

例句:曹子建以文质自持。

4. 因、由、为、以、自:表示原因。

例句:胡人攻辽东,以辽公不服也。

5. 然则、然则、即、广泛、亦等:表示递进或者转折。

例句:贵人者,可以大臣也,而亦可以为士者。

二、助词类虚词助词类虚词用于构成语法成分,起到辅助的作用。

1. 之、乎:表示关系。

例句:阳儿死乎,吴王悲之,曰:“善哉,人之多也!”2. 所、以、者:表示宾语。

例句:然则人所以巧者,莫善于充敝。

3. 也、乃、兮、矣、耳:表示语气。

例句:善也,乐也,敏也,思也,愚也,笨也,勇也,怯也,志也,老也,壮也,都令人人爱之。

三、副词类虚词副词类虚词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起到修饰和强调的作用。

1. 令、亦、皆:表示程度。

例句:我亦因其所言而自愧不如焉。

2. 甚:表示程度。

例句:正先生甚有见地。

3. 自:表示自主或者自动的意思。

例句:因公而自有所不得已,可以义;自当。

4. 凡、咸:表示普遍、全部。

例句:咸以治行章句。

四、介词类虚词介词类虚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方向、关系等。

1. 以、於、之、乎、焉、斯、者、以至、者、致:表示动作的方向、目标或方式。

例句:以壮死,岂可恤之。

2. 自:表示起点、始终。

例句:自今以前、自始至终。

3. 从、向:表示由某个地方往另一个地方的方向和目的。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汇总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汇总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汇总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汇总一、之1、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操蛇之神闻之。

——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论语.》)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桃花源记》)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醉翁亭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曹刿轮战》)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大道之行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

《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在中考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虚词在文言文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正确理解和使用虚词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

下面将对中考常考的文言文虚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助词文言文中的助词包括了“之、乎、耳、也、矣、矣、乃、欤、哉、兮”等。

这些助词可以用来调整句子的语气、修饰词语的范围和关系,起到连接句子、缓和语气的作用。

例如:“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中的“之”起到连接两个词语的作用,意为“的”。

“吾道一以贯之。

”中的“之”起到修饰词语的作用,意为“一直”。

二、连词文言文中的连词包括了“而、乃、于、则、则、故、则、然、何等、兮”等。

连词起到连接句子、词语的作用,使句子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例如:“吾乃欲报而已矣。

”中的“乃”起到递进关系的作用,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结果。

“曰乃欲之何也。

”中的“乃”起到转折关系的作用,表示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存在差异。

例如:“愿闻其详矣。

”中的“矣”起到表示陈述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不玷污其身矣。

”中的“矣”起到表示断定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啦”。

例如:“人生在世哪,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的“哪”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表示强调。

“哉无荐也!”中的“哉”起到表示赞叹的作用,表示惊叹。

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助词、连词、副词和叹词。

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句子、修饰词语、限定语气、增强语气、表达情感等作用。

在中考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虚词是理解句子意义的关键,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总结一、之0 1 、作助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型:( 1 )相当于“的是”定,的志。

比如:① 菊之,后有。

③水草木之花。

( 2 )用在主之,撤消句子独立性,起舒气作用,无。

比如:① 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无竹之乱无耳案,之形。

( 3 )起足音和舒气作用,无。

比如:① 公将鼓之。

②久之。

③恨0久2之、。

作代用。

(能够代人,代事,代物)( 1 )人称代,相当于代“我”、“他”、“她”、“它”、“它”。

①具答之。

②戚畔之。

③彼竭故我克盈之,。

( 2 )指示代,相当于代“”、“”“ 件事”、“那”、“那”等① 甚异之。

( 3 )作用。

相当于“到”、“往”、“去” 。

比如:① 耕之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3。

、法作用。

( 1)前置的志,无。

比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后置志,无。

如:① 之千里者。

②居堂之高其民。

二、乎( 1 ) 气(一般用在句未)表提或反,也可表猜、感。

如:①死国可乎?②贵爵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够已乎!( 2 )介(一般用在句中)似于“于”的用法。

如:①在意山川之也②然乎其者三、者1 、构助“⋯⋯的人”“⋯⋯的事物”相“当于⋯名⋯性短的情。

况如”:①如有作奸不法及忠善者,宜付有司其刑。

2 、气助,用在作主的名或名性短以后表示停,部分一般用“①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也”等,起字判断尾作,用。

如:四、以1 、用作介表示作行所波及的的工具、物品、等能够“把”、“用”、或“表示拿”作、、“行所依靠的条件,“靠”、“依靠”、“依据”等。

如:(1)何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依靠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用法总结(2 )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 / 策之不以其道。

——依据 2 、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 用()来” , “以表便顺”接时,;相当于“因时,可译作“ 因为” 、“ 因为” 。

如:而”表结果;时,可译作“致使”表原;(1 )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 )以伤先帝之明——致使(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很大。

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其中包括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字义丰富“之”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的含义非常丰富。

除了表示“的”、“之间”的意思外,“之”还可以表示“达到”的意思,如“疑之不决”;表示“用于某一情况”的意思,如“久而不息之战”;表示“强调”的意思,如“怒之不可遏”等等。

二、“乎”用途广泛“乎”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表示疑问句的语气,如“人乎,人也”;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乘势而上,利乎哉”;还可以用来表示陈述句的语气,如“天下大乱,乎哉民无信也”。

三、“焉”表示地点“焉”是表示地点的虚词,表示“在哪里”的意思,如“水深则渡焉”、“无以明其辞,故焉止乎其表面”等。

四、“于”表示时间“于”是表示时间的虚词,表示“在某一时间”的意思,如“于是乎哉!”、“岁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五、“耳”表示让步“耳”是表示让步的虚词,表示“虽然”、“尽管”等的意思,如“虽吾之不德,其谁与咎?”、“虽然困难,但终究要完成任务”。

六、“而”表示动作顺序“而”是表示动作顺序的虚词,表示“接着”、“然后”等的意思,如“明天我要先去学校,而后去打篮球”、“应用先人之所长,而后成大器”。

七、“何”表示疑问“何”表示疑问,表示“为什么”、“怎么”等的意思,如“何为乎轮?”、“何为乎道?”等。

八、“乃”表示结果“乃”表示“结果”,表示“最后”、“结果”等的意思,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乃成其事”、“混沌未分,气象难形,乃圣人方而观之,作天地”。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就是以上八个,虽然这些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但是只有熟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在考场上表现出色。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虚词是在语言中不表示具体意义但在句子中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的词,例如:“的”、“地”、“得”、“了”等。

初中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较为频繁,对于学生的学习较为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的”的用法
“的”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表示所属关系
比如“他的书包”、“我的家乡”等。

3. 表示补充说明
比如“看看那边的大海”、“听听雨的声音”等。

4. 表示描述某种状态
1. 修饰动词
比如“轻轻地走”、“大声地唱”等。

比如“蓝蓝的天空”、“美丽地笑”等。

比如“做得好”、“快得多”等。

2. 表示程度
1. 表示完成或变化
比如“吃饭了”、“下雨了”等。

4. 作为语气词
五、“地点助词”、“时间助词”、“动态助词”的用法
1. 地点助词
浙江美食,钟路章故居……这里的“故居”就是地点助词,用于修饰地点名词,表示
某个事件或状态发生在这个地方。

2. 时间助词
暑假快结束了,不久之后,我们就要步入新学年。

这里的“了”和“之后”就是时间助词,表述时间。

3. 动态助词
赵钰涵同学看完老师的一节优秀课,感触颇多,一定会收获很多。

这里的“一节”就是动态助词。

专题1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专题1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一)(之、者、也、虽、然)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之、者、也、虽、然、而、与、其、且、因、于、为、所、以、焉、则、乃、何。

一、“之”1.用作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例句:亲戚畔之。

(代指寡助之至的君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指齐国军队)(《曹刿论战》)例句: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指陈胜)(《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句: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例句: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例句: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爱莲说》例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中考将近,很多同学们在备考中文时,可能会发现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比较难以掌握。

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连词或语气助词作用的词语。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用法。

1.“之”:代替名词或代词,常用于主语、宾语或定语中,具有强调作用或表示抽象意义。

例如:“之言”、“是之谓”、“书之读者”、“故天之生物也”等。

2.“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常用于疑问句、祈使句。

例如:“汝何不食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乎”等。

3.“兮”:表示语气,可以用在句中或文章结尾,多表达感叹、思考、疑问等情感。

例如:“人生几何兮”、“尘缘空相碍,佛义自然兮”等。

4.“者”:通常作为“的”或“之”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抽象概念或人物身份,常用于定语或状语从句中。

例如:“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者,以其安乐也”、“所得者多而所失者少,此人之幸也”等。

5.“而”: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还可以表示条件、目的、结果等。

例如:“天生万物而不能自存,地载万物而不能自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已”等。

6.“之所以”的结构:表示原因,起到强调作用。

例如:“之所以爱情难以用金钱衡量,是因为人类的感情是无价之宝”等。

7.“曰”:表示说的意思,通常用于引出直接引语或者是引出自己要说的话。

例如:“曰:‘人生在世,应当多读书’”等。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

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文言文复习中,虚词的掌握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意思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虚词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助词1. 之:表示所属关系,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后。

示例:夫妇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共同度过每一天。

2.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汉语中的“吗”、“呢”、“哪”等助词。

示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乎?3. 者:用于名词之后,表示人或事物的属性或身份。

示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4.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疑问。

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二、连词1. 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汉语中的“并且”、“而且”等连词。

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且:表示顺承关系或停顿,相当于汉语中的“并且”、“而且”等连词。

示例:学习不仅要钻研,且要注重实践。

3. 若:表示条件,相当于汉语中的“如果”、“假如”等连词。

示例:吾欲速成,若可教我而忘形。

三、副词1. 自:表示主动或自然产生的意思。

示例:自古以来,就有“行者常自怀”之说。

2. 忽:表示突然发生或转变的意思。

示例:亲情忽而至,亲情忽而离。

3. 皆:表示全都、都、都是的意思。

示例:义者,希声吸阳,县之至一,曰纯,纯者,皆光曰盛。

4. 未:表示否定、程度不深或未曾的意思。

示例: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介词1. 以:表示手段、方式、目的、原因等。

示例: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2. 为:表示目的、作用或原因等。

示例:以忠诚为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3. 与:表示共同、关系等。

示例: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4. 由:表示原因、出处等。

示例:由于天气恶化,比赛被推迟到明天。

五、语气助词1. 吧:表示祈使语气或建议。

示例:请你多注意安全吧。

2. 兮:表示感叹或加强语气。

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兮。

以上是202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启发。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之1、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

《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2、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人。

他,指吴广。

)6、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7、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8、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指代前面的“骨头”)9、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代前面的狼。

)10、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11、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1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1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14、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城)15、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16、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

(代齐军)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2、用作助词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5、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6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常用虚词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常用虚词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常用虚词中考文言文知识点甚多,我们要按部就班的复习运用。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常用虚词,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虚词例释1.但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

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

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

例: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2.而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

促织》)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

例:默而识之。

(《论语。

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

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3.耳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

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

例:技止此耳!(《黔之驴》)4.何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

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乎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配套资料K12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2)【代】这、这样、如此. (3)【连】如果、或者.
【副】只;只有、只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辨
(1)【名】遮日挡雨的用
具。

(3)【副】大概(表推测)・
(6)【动】胜过,超过。

.
英才盖世。

.
(1)【量】众,许多。

.
诸位;诸君;诸侯,
(2)【合音】“之于"(句中)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或“之乎”(句尾)的合音。

.
(1)【名】耳朵.
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
安敢轻吾射!.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
⑴【代】你、你们、你.
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假设夫】【至假设】放在 (2)【动】遮盖,掩盖。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 (5)【代】如此, 这样。

.
(1) fti. ①【名】丈夫。

.
其夫吃语。

(《口技》). 【夫子】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②【名】成年男子。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
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
开头,表示他转。

.
(4)【连】原来(说明原因). (4)【连】原来(说明原因). 盖以癞虾蟆。

(《童趣》). (5)【助】发语词。

.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送东阳马生
(2)【助】①“而已”、“罢 止增笑耳。

(《狼》).
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了”、“啊”、“也”.
(《史记》).
(1) 【通】“耳”
(2) 【代】你的, 你们的。

.
(3) 【代】那。

.
【尔来】那时以来。

.
(4) 【助】不译.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