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
政治必修四教案矛盾
政治必修四教课方案矛盾【篇一: (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9.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课方案 (精选 )】课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运用:联系实例,剖析矛盾含义和矛盾广泛性含义;2.能力目标:经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学习,提升比较剖析能力;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看法看问题。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崇奉。
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广泛原理同详细本质相联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理论依照。
教课要点矛盾的看法;教课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的联系是广泛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广泛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类广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剖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中心——矛盾规律即对峙一致规律让学生找一些对于矛盾的实例(长与短,前与后,战争和和平。
)足球竞赛中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由此得出矛盾的含义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应事物内部对峙一致关系的哲学范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峙一致。
(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看法混杂,平时生活中的矛盾,常常说成矛盾或不一样建议)出示资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
上述两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
问:“离与合”的矛盾,只有对峙吗“离”能离得开“合”吗?没有“离”哪里来的“合”?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2.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对峙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一致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案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穆棱市朝鲜族学校唐华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位置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学科必修4《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内容。
第九课围绕“矛盾”概念展开,讲述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共分两个框题,分别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虽然只有两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但实质上却包含了四个要点,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容多,难度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在一堂课内很难有效地完成,故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列出,是为本课。
学生分析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有部分同学仍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没有仔细思考就盲目作答、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仍很普遍,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未形成一定水平的抽象思维,本课的内容又的确有难度,所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他们就会感到深奥难懂,不能透彻理解。
不过另一方面,年龄小,性格开朗活泼,加上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等因素,本届高一学生热情高,上课喜欢发言,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半学期的哲学学习使之具备的哲学领悟能力,也使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作出较有价值的回答。
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层层递进,感受逻辑之美。
3、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关注社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某种道德现象的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复杂,有意识地修正自己和理解他人,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指导自己的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小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虽然已经进入高二年级,但是学生的思辨思想还不成熟,缺乏一定的逻辑能力,对于矛盾的基本属性很难理解透彻。
难点教学方法
1.案例讲解法
2.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请你们随便找两个人从身高和体重上找找他们的不同点?
生:甲和乙相比:甲:高胖、乙:矮瘦
人类和病毒作为矛盾的双方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当人们完全把握了病毒的特征弱点后,才有可能战胜病毒,特点: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人类和病毒作为矛盾的双方,具有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所以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人类和病毒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要想使人类战胜病毒,通过双方的斗争,最终使人类战胜病毒为结局,也就是实现同一性,实现人类的正常生活;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通过矛盾双方不断的斗争来推动我们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2、同一性的含义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人类和病毒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没有病毒的威胁,也就没有人类采取措施对抗他,这对矛盾体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人类看成是我们的队友,病毒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正处于敌人侵入我方的时期,其实,这种现象就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当病毒的弱点被我们破解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后,就可以把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变成正常人,所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体现。
4、矛盾的意义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精选范文)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精选范文)【政治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定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现象。
如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认识领域: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例】"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
""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
""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成为愉快,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
"【探究】P67【提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这里的"矛盾"主要是针对与逻辑矛盾具有不同的含义的哲学意义上的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a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同一事物都有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件,彼此谁都离不开谁(形影想随、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冤家不聚头)。
【例】P67漫画:他敢剪吗?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理解并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矛盾的内涵、理解矛盾两个属性辩证关系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2、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把握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分析矛盾的属性和属性之间的关系过程中,深化对青、老年群体不同需求的认识,自觉树立尊老爱幼的思想;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自觉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相互理解,友爱助人的社会责任感,践行有爱、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构建知识网络,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 、课前体验吸气游戏1、从体验游戏中初步1、让学生初步感受矛新课:体感受呼与吸,张与闭的盾现象。
2 、通过一段视频,关注让验游戏,座纠纷的社会事件,在事件矛盾现象;2、挖掘生活中的矛聚焦社会中寻找同“呼与吸、张与闭”盾,引出课题,为后面2、在视频中寻找类似现象相类似的现象。
现象内容的学习打下情境基(播放视频:男子没让座,础。
被老人暴打)二、展示1 、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课前展示并质疑1、先学后教,有针对知识网构建的知识网络,简单阐述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疑络,显现对矛盾的理解,以及学习过惑,才能突破重难点疑惑程中存在的疑惑2、自己理解矛盾的内涵,矛盾的基本属性,逻辑矛盾与哲学矛盾的区别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必修4第九课第一框教学难点: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系突破知识点: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教学方法:画简笔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学过程:在跷跷板的游戏的活动中教师边画边问:〔看图一〕教师:1、在这个游戏中,一个人能玩吗?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学生:这是两个人玩的游戏。
教师:那么,我们就坐在跷跷板的同一端吧?哈哈!学生:不行,那样就玩不成了!教师:那么,是不是一端在“下〞方,就等有一端在哪个方向?学生:“上〞方教师:那就意味着让这个游戏进行下去,就必须有一“下〞,一“上〞或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的两面。
因此得出:矛盾的同一性即这个游戏必须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可能有这个游戏的继续了!教师继续绘画〔看图二〕教师:甲小朋友如果不让乙小朋友玩,那他自己还能玩吗?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甲小朋友只看到了双方的什么特性?而没有看到什么?学生:甲小朋友只看到了自己和乙小朋友的斗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双方的同一性,即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师:说明甲乙双方的一“上〞、一“下〞必须在同一个跷跷板上,如果是另外的一个跷跷板的“上〞方和这个跷跷板的“下〞方,也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自然这个游戏也无法继续下去。
得出结论:矛盾的斗争性必须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个游戏活动继续下去呢?〔看图三〕学生:只有在一个跷跷板上,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不可能无限的只有“上〞,也不可能只有“下〞,才能推动游戏玩下去。
教师:是啊!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开展。
教学反思:让我深刻的意识到现代教学在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时,教师就缺少了在黑板上不板书的习惯,绘画是一个人的天性,也可以丰富其内心、启迪心灵、表达想法!通过简笔画理清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再现了游戏的全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伍玉魁授课班级:高217 授课时间:2007年11月9日第I部分教材、教法分析一、课的地位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包括两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其中之一。
本目的内容是围绕矛盾的概念展开的,这是第九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是因为,第一,矛盾概念是第九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第二,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矛盾概念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II部分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1.内容:在课间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自相矛盾》成语故事。
2.目的: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3.策略:转移注意。
(这则动画没有必要在课堂上播放,因为学生都知道其内容,课间播放能够使学生从课间的喧闹中静下来。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
第九课1框1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
在现实生活中不回避矛盾,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重点难点】1、重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2、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构建框架,把握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
逐步引出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矛盾的观点,帮助学生把握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的内在联系。
说明:1、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没有联系也就没有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3、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的教学内容。
本目紧紧围绕矛盾基本属性“对立、统一”为主线,分析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即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及表现;矛盾与联系、发展间的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及如何运用矛盾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矛盾基本属性的认识、了解、掌握,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处处时时充满着矛盾,它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一目的内容既是对七八两课(联系与发展)内容的探究延伸又是对下一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矛盾观又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而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掌握是学好矛盾观的关键。
因此上好这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们学好唯物辩证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好两个属性及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两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从人们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分析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在第一、二单元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好它不但能正确理解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矛盾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哲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两年高中阶段的学习,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
但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仍从具像出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迷茫、困惑,走进学习的死胡同,产生事倍功半和弃学现象。
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感性事物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
学
流
程
【板 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师提问】:好,预习得差不多了,请同学们看黑板,同学们,你们看到矛盾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苦与乐,高与矮,成功与失败…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师提问】:看来同学们想得很具体,老师在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想到了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的话,跟大家讲讲。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
课题
课型
授课班级
课时
授课者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授新课
高中二年级
一课时
罗艳辉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矛盾的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能力: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学生回答】:使用价值与价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
【教师】:同学们刚刚提到了经济常识中,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矛盾的,也就是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购买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出让价值,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以二者的分离为条件的二者是矛盾统一体,即不可兼得,相互排斥,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学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的教学内容。
本目紧紧围绕矛盾基本属性“对立、统一”为主线,分析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即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及表现;矛盾与联系、发展间的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及如何运用矛盾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矛盾基本属性的认识、了解、掌握,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处处时时充满着矛盾,它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一目的内容既是对七八两课(联系与发展)内容的探究延伸又是对下一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矛盾观又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而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掌握是学好矛盾观的关键。
因此上好这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们学好唯物辩证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好两个属性及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两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从人们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分析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在第一、二单元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好它不但能正确理解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矛盾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哲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两年高中阶段的学习,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
但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仍从具像出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迷茫、困惑,走进学习的死胡同,产生事倍功半和弃学现象。
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感性事物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设计思想1、生活化教学理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政治必修四教案矛盾
政治必修四教案矛盾【篇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9.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精品)】课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让学生找一些关于矛盾的实例(长与短,前与后,战争和和平。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由此得出矛盾的含义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出示材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上述两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
问:“离与合”的矛盾,只有对立吗“离”能离得开“合”吗?没有“离”哪里来的“合”?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PPT教学课件3 人教课标版
富兰克林·D·罗斯福:
• 笃信巫医和占卜家 • 有两个情妇 • 有多年吸烟史,且嗜好马提尼酒
人的性格
优
缺
点
点
温斯顿·丘吉尔
• 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 每天到中午才起床 • 读大学时曾吸食鸦片 • 每晚喝约一公升的白兰地
阿道夫·希特勒:
•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 保持素食习惯 • 从不吸烟,偶尔喝点啤酒 • 年轻时没做过违法的事
•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斗争性就没有 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 和发展。
教
学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①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① ②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
同一性
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统一属性 同一性
指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的属性、趋势
①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 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人的性格
优
案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案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穆棱市朝鲜族学校唐华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位置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政治学科必修4《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内容。
第九课围绕“矛盾”概念展开,讲述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共分两个框题,分别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虽然只有两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但实质上却包含了四个要点,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容多,难度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在一堂课内很难有效地完成,故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列出,是为本课。
学生分析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有部分同学仍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没有仔细思考就盲目作答、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仍很普遍,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未形成一定水平的抽象思维,本课的内容又的确有难度,所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他们就会感到深奥难懂,不能透彻理解。
不过另一方面,年龄小,性格开朗活泼,加上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等因素,本届高一学生热情高,上课喜欢发言,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半学期的哲学学习使之具备的哲学领悟能力,也使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作出较有价值的回答。
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1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层层递进,感受逻辑之美。
3、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关注社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某种道德现象的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的丰富与复杂,有意识地修正自己和理解他人,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指导自己的生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新安二高张燕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
在现实生活中不回避矛盾,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重点难点】1、重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2、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授课过程】探究一:中新社华盛顿12月22日电:2014一年中,美方在涉藏、网络安全、军机抵近侦察等问题上错误言行频出,有损中美关系发展;北京“习奥会”就气候变化、签证互惠、两军交往机制以及贸易谈判等问题达成多项协议与共识。
中美贸易额在20XX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今年又延续了增长势。
由此可见,中美经济的依存度正不断加深,合作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也贯穿20XX年始终。
一年间,美国先后对中国输美的十余种产品征收“双反”关税,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渐浓。
中美关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二:欣赏课本P67的漫画,你认为“他敢剪断绳子吗”?为什么?由此得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的结论,再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印证。
探究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思考: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从中总结出矛盾统一性的另一方面的表现即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同时也可以看到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探究四:1、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2、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3、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认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价值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否定2、能力目标:认识和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3、知识目标:理解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基本属性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聆听音乐,通过一噪一静一鸣一幽引出矛盾主题。
(二)讲授新课1、矛盾是什么学生活动:分享生活中矛盾的经历教师总结:矛盾含义2、同一性学生活动:看图并分组讨论对图片的理解教师总结:矛盾同一性含义3、斗争性学生活动:开动脑筋,学生自主举例教师总结:矛盾斗争性含义(三)巩固提高学生活动:观看载人航天视频,说明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教师总结:把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善于运用人类的智慧(四)课堂小结请同学根据板书回忆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含义(五)作业布置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五、板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详案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X号考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新课导入师:上课开始,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享受一段美好的音乐。
——好了,谁能告诉我听到了什么?生:夏日的丛林里,鸟叫蝉鸣十分惬意。
知了鸣叫,显得丛林非常静谧,山鸟啼叫,更让人感受到山谷的幽静深远。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有画面感,他描述的画面正好对应一首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为什么这一噪一静一鸣一幽,看似矛盾,但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写板书)二、讲授新课P1、矛盾是什么(写板书)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矛盾的事情,谁能分享一下生活中矛盾的经历呢?生1:妈妈总说我瘦了,让我多吃点,而我的闺蜜总说我太胖了,让我少吃点师:老师认为你健康的样子最好,请坐。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朋友关系中同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
01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通
相互依存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欣赏,相互吸引
02
共同学习、玩耍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 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史伯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交友要讲原则吗?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交友要讲原则,包容不是无限 无条件的。
2、解决朋友之间矛盾的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成长
朋友关系中斗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矛盾的斗争性: 是矛盾双方相 互排斥、相互 对立的属性。
哲学上的斗争性 包含一切差别和 对立。
生理、心理、智力、思想等 各方面存在差异,是拥有独 立人格的不同个体 误会,争执,对立、冲突
矛盾的斗争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
有条件的,相
我们可以与所有人成为朋友
为什么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 往也是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为同一性所制约。
希望与朋友之间永远都不会有争吵和矛盾, 现实吗?为什么?
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以差别和对 立为前提,同一 性离不开斗争性。
与朋友没有了差别和对立会怎样呢?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 的双方之间包含、存在着由此达彼的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换位思考, 梁是解决与朋友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完整word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选取美国大选题材,为学生建构学习和探究的平台。
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引领学生直面美国大选现状,将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推进过程。
理性分析美国两党关系,客观评价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九课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本课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时政,对时正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1)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2)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四、学情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体现矛盾关系的信息,亦或是通过我们导学案直观感受美国两党的关系,体会矛盾的属性,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跨越碍障探求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矛盾的基本属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关系六、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七、教学过程1.前置作业:(1)合作探究:①新闻小组采集、整理本周新闻,制成PPT。
②学生关注时政,了解美国大选。
(2)自主学习:情景1:你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只是相互攻击的对立关系吗?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既对立又统一现象吗?比较分析:哲学上的“矛盾”和逻辑矛盾是一回事儿吗?(逻辑矛盾,一般表现为思维和辩论过程中的自相矛盾。
即违反了逻辑,是不成立的。
)情景2:你知道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哪些不同?你能说出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具体表现吗?哲学所讲的“斗争性”和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一样吗?你能举出体现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具体事例吗你觉得美国的两党制的前提是两党的斗争性吗?为什么?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施政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推动对美国发展的?你能列举出生活中正确把握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事例或者反例吗?2.课堂环节: 环节 内容 一:新闻播报 学生播报新闻 二:导 课 由美国大选,导出本课 三:讲授新课 1.矛盾的含义:教师:通过漫画《他敢剪吗?》让学生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重难点教学创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重难点教学创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整个大的知识中重难点知识主要有矛盾的含义、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在解决这些重难点过程中,我都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词和俗语储备,并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案例的思考,尽可能采用学生欢迎的方式来讲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润物无声中感受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接下来,针对每一个重难点知识我都会详细地介绍所采用的教学创新。
1.矛盾的含义讲解方法之所以将矛盾含义确定为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学生容易将哲学中的矛盾概念同生活中矛盾概念相混淆。
首先我会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讲述“矛盾”的典故,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矛盾的理解,再深入问学生哲学中的矛盾概念是不是和典故中矛盾的含义一样,有什么区别?其次,让了解“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故事的同学来讲述故事,引出哲学中的矛盾概念,让学生对两个故事进行对比,探讨哲学的矛盾和语文中矛盾一词的区别,学生可以很快得出,语文中所了解的矛盾主要强调事物的区别,而哲学的矛盾不仅指事物间的区别也包括联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最后,呈现诗歌《光的赞歌》,让学生来寻找诗歌中的矛盾(此时宜向学生强调,哲学中的所有矛盾是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的同一性讲解方法将矛盾的同一性确定为重难点是因为学生能很好理解矛盾的斗争性,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学生很难理解为何矛盾还有同一性,同时,理解了矛盾的同一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矛盾概念。
首先,引出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属性时,我设置了一个智力大比拼环节,画出一根木棍,询问学生“怎样能够使这跟木棍变短”并让学生抢答,学生立马精神焕发,一个个都提出自己的方法,有提出把木棍折断,有学生很快反应用一根比它长的木棍放到旁边木棍就会显得更短,此时我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询问学生时怎么想到的这么绝妙的方法,学生轻松地回答出来,因为另一根木棍长所以就显得这根木棍短,我再趁机追问“说明长和短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便可以很快反应过来作为反义词的长和短都必须要通过对方才能表现出来,若只有一跟木棍则无所谓长短,因此,学生很轻松掌握了矛盾的同一性中第一个知识点点“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此时再让学生例举出经典的能表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的俗语,可以提醒学生《道德经》中有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本框题地位
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中的一目。
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学生分析
“矛盾”一词对高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
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
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通过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提高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赋予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以新时代内容,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
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教学中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突破难点和重点。
三、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把握。
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板书、讨论等;对待教材也能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