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散大的临床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散大的临床

研究

刘晓娟;张乐;郭斌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促进瞳孔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解放军四○一医院崂山分院

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2例(均为双眼,病变程度相当),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前者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以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散瞳,后者单用复

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最后比较两组的散瞳效果.结果散瞳后,观察组平均瞳

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41.65±1.13) mm2 vs(35.22±1.17) mm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5.91,P<0.01);观察组平均瞳孔散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35.69±1.13) mm2 Vs(29.24±1.17) mm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6.10,P

<0.01).结论通过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能够较好达到散瞳效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安全性高的散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16

【总页数】2页(P3016-3017)

【关键词】瞳孔散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作者】刘晓娟;张乐;郭斌

【作者单位】解放军四○一医院崂山分院眼科,山东青岛266100;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西安710068;解放军八一医院眼科,南京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0.4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年轻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眼底激光治疗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在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瞳孔散大的效果,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瞳孔散大较为困难,需要多次加用诸如复方托吡卡胺等散瞳药物,往往效果不理想且容易诱发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研究显示,对白内障等患者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

滴眼液)进行散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刺激而所产生的炎性介质,进而能够起到维

持瞳孔散大的良好效果[1]。本研究主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

胺滴眼液以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散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解放军四〇一医院崂山分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2例(均为双眼,病变程度相当),男52例、女60例,年龄39~84(61.8±8.94)岁;病程 2 个月至18年,平均(98.4±23.7)个月;

Ⅰ期 44 只眼,Ⅱ期 57只眼,Ⅲ期 69 只眼,Ⅳ期 54 只眼。简单随机抽样确定

一眼为观察组,另一眼为对照组,每组各112只眼,两组之间情况相近具有可比

性(P>0.05)。排除单眼或者双眼出现斜视的患者;瞳孔散大患者,诸如虹膜缺损

萎缩、瞳孔粘连、房角新生血管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角膜病变患者,诸如角膜溃疡、强直性瞳孔、上皮大片脱失等;严重白内障、青光

眼、玻璃体混浊以及肝、心、肾等功能严重不全或妊娠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

M372851)以及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1012034)进行点眼,共进行3次散瞳,每次1滴,每次5 min;对照组单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共进行3次散瞳,每次1滴,每次5 min;所有操作均有同一专业医师完成,并于点药后起始计时。瞳孔大小的测量也均有同一专业医师在平均照度约为176.4 Lux的检查室完成,其中,平均照度根据公式(Eav=光源总光通×利用系数×维护系数/区域面积)进行计算[2]。整个测量包括两组散瞳前瞳孔的四条轴线直径(45°、90°、135°、180°)以及最后点药完毕约45 min后(散瞳后)再次测量两组以上四条直径。具体步骤为:首先使患者明适应约5 min,然后嘱咐患者固视前方约30 cm处,即检查者两眉正中位置,并在患者眼前约1.0 cm 处放置标准毫米标尺,确保待测径线的瞳孔两侧边缘与刻度线保持平行,最后读取两个瞳孔缘的刻度值大小。瞳孔大小的计算标准:将瞳孔假设为理想的圆形,测量出两组散瞳前后瞳孔的四条轴线直径的平均值,并求出两组散瞳前后的平均瞳孔面积;在此基础上,平均瞳孔散大面积即为两组散瞳前、后平均瞳孔的面积差值。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散瞳面积比较散瞳前,观察组平均瞳孔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观察组平均瞳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瞳孔散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平均散瞳面积比较 (n=112,mm2)组别散瞳面积散瞳前散瞳后散孔扩大面积观察组5.95±0.1141.65±1.1335.69±1.13对照组

5.98±0.1235.22±1.1729.24±1.17t1.955.91

6.10P>0.05<0.01<0.01观察组:复

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照组:单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无需给

予特殊处理。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隐袭发病、慢性发展、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并可导致隐匿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梗死,甚至出现心搏骤停等症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3]。对患者进行定期眼底筛查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眼底激

光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良好的散瞳效果是确保诊断及预防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瞳孔的散大或缩小起调节作用,其中瞳孔开大肌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收缩而瞳孔散大;瞳孔括约肌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收缩而瞳孔缩小。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含有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托比卡胺,前者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能够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而产生瞳孔散大以及局部血管收缩效应;托比卡胺具有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类似于阿托品),通过使瞳孔括约肌细胞表面的M受体失去活性,进而使瞳孔开大肌的功能(由去甲肾腺素能神经支配)

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散瞳及麻痹调节的效应。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两者对瞳孔调节功能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开大肌的功能降低而括约肌处于持续的亢奋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瞳孔光线下变小,瞳孔自发扩瞳、缩瞳的波动功能出现障碍。在相同的剂量药物和作用时间内,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瞳孔散大困难或更加缓慢,其具体的机制可能与患者的血糖水平、患病时间、视网膜病程度以及巩膜新生血管等因素有关[2]。这种瞳孔机能障碍无法通过增加复方托比卡胺的药物剂量而改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