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作者:姜宏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7期

姜宏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摘要: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通过正确认识各种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帮助青少年建立并提高对信息的认知、解读、接受、评判,充分利用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和参与社会发展,提高对不良媒介信息的免疫力,不断提升传媒素养的一种教育。网络时代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契机,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开展有效的、多种渠道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61-01

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大众传媒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经验,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第一、了解媒介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媒介获取信息;第二、掌握利用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技巧;第三、树立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和批判意识;第四、掌握利用媒介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1 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 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是克服网络负面影响的需要

相对于报刊等传统的媒介,网络媒介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且青少年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并不是真正想通过网络媒介获得教育或有用的信息。如果青少年耗费过多时间接触网络媒介将会对身心健康及学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网络媒介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掌握基本、必要的媒介知识,学会合理获取、利用信息和传播信息,进而学会辨识信息、评价媒体,对媒体信息进行有效“解毒”与“解读”,同时建立一定的心理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最终成为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

1.2 是有效应对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多元建构的需要

进入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随之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社会观念、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空前广泛,一方面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多元化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的建构。这些多元建构更多的是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而产生的,其合理、有效建构也需要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对对无所不在的媒介信息产生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完成思想意识的建构。

1.3 是应对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冲突的需要

在网络世界里中西方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冲突也很激烈。而网络共享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恰恰加速了这一冲突,也导致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不健康信息充斥着网络。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一定的政治辨别力,难免会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迷失方向,影响其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形成。尤其是西方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等的在网络上的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在进行道德评价和

价值取舍带来了观念震荡和价值冲突。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不良媒介信息的辨别力

和免疫力,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4 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文化心态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多元化使得时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网络文化逐渐进入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往往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渗透、熏陶等多种形式接受这些文化。网络文化在内容及传播

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新颖性,在文化理念方面凸显与时俱进的品格,日益成为青少年喜闻乐见和乐

于接受的文化形式。因为高扬主体意识的网络文化具有求新求异、解构规范等特点,尽管与传统德育倡导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有些不符,但却契合了我国青少年保持独立个性的心理需求。当然网络文化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了有效应对消极、颓废的网络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价值观迷惑、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等现象,必须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以培育青少

年的健康文化心态,让其逐渐学会在网络生活中理解、辨别、借鉴各种文化,提高其思想道德素

质和文化素养。

2 网络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建构

2.1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由于学校是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而且学校教育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教学内容规范、教育效果良好等特点,因此也应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普及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特有的制度化管理和良好的持续性教学是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得到稳定贯彻的重要条件。通过学

校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大众传媒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在学校开

设媒介素养教育这门正规教学课程,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它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必修课,或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其它课程进行教学,如果这样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应的师资、教材、课时

等条件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媒介教育更容易落到实处。

2.2 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是有效途径

通过网络等媒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有效途径。学校教育工作

者可以借助网络等媒体,通过媒介产品的传播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知识、讨论分析媒介信息、消除媒介传播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组织青少年直接参与网络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消除其神秘感,真正认识网络媒介。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让青少年了解媒介信息传播、媒介作品创作、媒介工具使用以及媒介运行管理等过程,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合理的媒介观,成为媒介活动的实践

主体。

2.3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育者。以父母为教育者的家庭教育具有亲子之爱的感化性、血缘伦理的权威性、言行的示范性和家庭生活的渗透性等特点。尽管

青少年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但由于尚未接触社会,辨别是非能力差,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尚未确定,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

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他们注意的中心,同时也构成了无意识示范和暗示的家庭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