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陶丽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8期

[摘要] 特殊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专业教学中应着重以“应用”作为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教学实践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内化于心。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重要且有效的一种能力提升方式,且能够与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保持一致,促使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以特殊教育为背景,针对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实施办法展开研究,期望能为相关的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96-02

案例教学本质就是学生在对专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且能对技术进行分析后,教师为了强化学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会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专业课中将案例融入其中并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案例教学有诸多优势,教师应该根据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掌握具体的教学运用方法,以推进特殊教育教学的深化与改革。

一、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为了确保学生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体会到案例教学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使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应该使案例教学内容保持真实性。结合学生的专业以及特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或根据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科研实践等选取案例,所选取的案例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且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分析等,为培养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循序渐进原则

因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故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案例的具体运用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能力。如在教学案例的接纳程度方面,教师应由快到慢逐一对案例内容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案例渗透过程中学习知识且感受到能力的提升;在课时安排上可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状态良好的基础上分阶段缓慢地融入教学案例,每周可安排2~3节课时且适宜在授课后的10分钟左右融入案例开始讨论问题。对授课内容的选取也应该由易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目标采用适于学生且急需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

(三)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案例选取和讨论中应与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并结合案例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主动学习中完成对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并将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真正使案例教学能够与学生学习融合成一体。

(四)启发性原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专业化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学生能在案例中受到启发,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能力的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一般要经过对案例的设计与提出、案例课堂探讨以及教师评价等重要的环节,每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提升自身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一)案例设计与提出

对专业课案例设计是否合理会对课程教学进度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案例的设计与提出应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首先,在对案例进行设计以前教师应充分了解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等。注重以理论知识的转化为主,案例的设计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设定的各种要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化知识,使案例保持真实性和针对性,以在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确定具体的案例后,应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了解案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方法、对学生所带来的启发等,使案例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其次,应注意对案例资料的查取工作,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本课题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或音频等,满足不同生理及心理有缺陷学生的需求;最后,重点对案例的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与分析,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发挥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课堂讨论

1.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对案例的内容理解存在差异性问题,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所提出的案例内容存在差异性。例如案例中所提及的专业词语尚未理解或理解能力较差等,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兴趣较低,无法将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造成课堂讨论环节效果较差。

(2)在案例的具体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或阅读的速度较慢且方法不正确,导致案例分析阶段效果较不理想。

(3)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讨论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对案例掌握的程度不同,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而其他学生并不参与到讨论环节中,由此造成讨论结果的单一性,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

2.针对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且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1)转变师生观念。对师生观念的转变前提是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该得到转变,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樹立现代教育理念,了解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职责,以社会发展

需要为前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实践意义,促使学生能力的提升;其次,学生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不能靠单一的死记硬背掌握案例教学的内容,而是要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多与真实生活产生联想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加强对案例的理解程度。

(2)针对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解决问题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案例问题的设定与讨论环节提供给学生更多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均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角度和方法展开对问题的讨论。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化,学生能够对案例材料中知识的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减少教师分层过渡问题到引导的过程,避免学生出现对问题分析的角度发生偏移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对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角度,为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3)针对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均衡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采用学生层次混搭且全员参与的模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探讨。如出现专业化的术语理解困难或对案例内容不明确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专业术语或替换词等使学生达到能够理解的层面。

(三)课堂总结与教师评价

经过案例教学在课堂中进行充分讨论后,教师应积极完成对课堂内容的总结,作出具体评价并对未来教学计划加以展望。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对案例进行初步总结,充分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转化能力不足或运用实际效果不佳的情况予以充分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总结评价后应对该节课的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既能概括出理论知识,又能将知识中所蕴含的能力和方法等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此过程需要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工作,如学生的学习状态、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案例的分析状况等,既要给出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对策,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计划。

三、结语

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理论知识的转化有一定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前提,产生多种形式的且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案例,并在课堂具体运用过程中结合多种方法,以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作为前提加以展开,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因接受特殊专业化教育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在学习需求与能力的提升方面也存在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目标不断地进行摸索,并能够探讨出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运用策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促使特殊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