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抗倭斗争及海外贸易等历史问题的认识_杜安苏
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
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地理认知的拓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展开介绍。
一、明代海上贸易的背景与起源明代初期,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也对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明朝开始实行了一系列具有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民间商人进行海上贸易活动。
同时,明朝还大力支持造船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航海技术的水平,使得中国的海上贸易能够以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式进行。
二、明代的海上贸易路线与内容明代的海上贸易主要分为两个路线,即东南亚贸易路线和远洋贸易路线。
东南亚贸易路线主要负责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如马六甲、爪哇、菲律宾等地,同时也与印度贸易路线相联通。
远洋贸易路线则是负责与西亚、非洲以及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往来。
中国主要出口丝绸、瓷器等优质商品,在远洋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珍稀商品,拓宽了本土物资的种类。
三、明代的海外探险活动明代是中国古代探险活动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明代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最为著名的探险活动之一。
郑和率领大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洋以及非洲的东海岸,拓展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版图。
郑和七下西洋活动的目的除了贸易,还包括展示中国政府的威信以及获取外部国家的支持。
四、明代海上贸易与探险的影响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探险活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通过海上贸易与世界各地进行商品交换,不仅推动了中国商品的繁荣,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通过探险活动,中国还扩大了对外交流与了解,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
总结:明代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探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通过海上贸易,中国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通过海外探险,中国也开拓了对外交流与了解,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明朝海上贸易的繁荣与被夷之耻
明朝海上贸易的繁荣与被夷之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其海上贸易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东方的强国,明朝曾经经历过海上贸易的繁荣时期,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后来由于内外因素导致的一系列失败与耻辱。
在明朝初建之时,国家正处于战国的动荡局势,加之内忧外患,海上贸易没有得到重视。
然而,随着明太祖朱棣的继位,明朝开始逐渐恢复元朝时期笼罩在东南沿海的权势。
朱棣积极推进海上贸易,培育海洋力量,限制倭寇的活动,保护国家的海上安全。
他还派遣朱允炆、郑和等探险家前往西洋,开辟了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新篇章。
明成祖朱棣的这些举措为明朝海上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带动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船只。
明朝的瓷器、丝织品、茶叶等商品远销东南亚、南亚甚至是欧洲,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明朝海上贸易的繁荣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
倭寇的肆虐是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
倭寇为了寻求利益,频繁袭击明朝沿海地区,给海上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倭寇问题,如修筑海防工事、调派官兵镇压等。
然而,这些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倭寇问题,倭寇活动的频繁与猖獗一直困扰着明朝。
除了倭寇的困扰,明朝海上贸易还受到了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明朝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导致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和不公平待遇,限制了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西方殖民主义的兴起也给明朝的海上贸易带来了威胁。
西方船只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手段,使得明朝的船队和商人在海上贸易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最终,明朝不得不面对贸易失衡和海运业的衰落。
明朝海上贸易的繁荣与衰落,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时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无论是繁荣还是被夷之耻,这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新的时代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时期的繁荣而忽略了其中的悲剧和耻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深思熟虑地开展国际贸易和海洋事务。
中国通史第十九集 观后感 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
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观后感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观后感: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成就不仅在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在于对外开放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殖民。
通过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九集,我对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明朝追求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的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明朝的国力强盛,内外安定,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基础。
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明朝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海外殖民成为可能。
其次,明朝需要通过海外贸易获取对外经济利益,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明代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交趾(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琉球等地。
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通过贸易活动,明朝能够获取大量的财富和物资,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海上贸易也使得中国文化与外界交流,为明代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中国通史》第十九集中提到了明朝的一些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比如交趾、暹罗和琉球。
交趾是明朝面对南方海洋的门户,为了巩固对南海的控制,明朝派遣军队占领了交趾。
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明朝的领土,还为海上贸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暹罗则是明朝对东南亚的重要殖民地之一,通过与暹罗的贸易,明朝获得了大量的香料、珠宝和奴隶等贵重商品,使明朝成为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
琉球则是明朝通过海上贸易与日本交往的重要枢纽,为明朝与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明朝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丰富的财富和物资进入中国国内,促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海外贸易使得中国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
在贸易活动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不断碰撞,互相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明朝的海外殖民也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事迹,不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开辟了道路。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防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防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它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海外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海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海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明朝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明朝的海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朝时期,中国的物产丰富,许多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有市场。
同时,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明朝的海航技术也十分发达,确保了商品的顺利运输。
这样的条件下,明朝的海外贸易逐渐繁荣起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明朝的海外贸易也对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人接触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逐渐了解各种不同的文明和风俗习惯。
这种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同时,明朝政府也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正是由于明朝的海外贸易的繁盛,海防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明朝时期,欧洲各国的船只频繁来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其中不乏欺凌辱侮的事件。
为了保护海上贸易利益,明朝政府加强了对海防的重视,陆续修建了许多的海防设施,加强了军事力量的投入。
同时,明朝还积极招募海外贸易商为国家效力,在海上进行巡逻和保护工作,为海防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明朝的海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明朝的防线过于冗长,维护起来困难重重。
同时,明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贪污现象严重,导致了海防军队的腐化,使得海外贸易的安全度逐渐减弱。
这些问题给明朝的海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削弱了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防密不可分。
海外贸易推动了明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对海防问题的关注与加强。
然而,明朝的海防问题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困扰,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防,既是明朝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任重道远的发展课题。
明朝海外贸易与海盗问题分析
明朝海外贸易与海盗问题分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其在国内领域内的开创和改革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外交和海外贸易方面,明朝则有着许多的问题。
明朝时期,中国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其中包括海洋贸易最突出的问题——海盗问题。
一、明朝海外贸易的兴起明朝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海外贸易上,明朝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中得到了不少的收益。
随着明朝政府钦定禁港政策的颁布,南方的海洋贸易也开始有着极大的发展。
在广东、福建等地,市民们也积极地从事海外贸易。
与此同时,各国海上商人来华贸易也日益壮大,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输出到了世界各地,这些都为明朝政府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明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先进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如钦定的长江扬州船帮,用于南海、印度洋和东海的锦江帆船、福建泉州的“海上艘夷”——一种远洋大型商船等。
整个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圈子不断扩大,从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再到最后的欧洲,明朝已经成为了一个颇有实力的贸易国家。
二、海盗问题的日益加剧然而,明朝海外贸易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海盗。
由于中国海防力量的薄弱和政府对于海洋船只保护力度不够,海上商人往往成为盗匪抢劫的对象。
而明朝政府对于海盗问题长期采取的是镇压政策。
明朝朝廷从1473年开始实行禁海政策,下令禁止私人在船上出海,推动了长达三百多年的禁海制度。
明朝禁海制度的实行,使得海上贸易成为了非法的活动。
然而,禁海制度的实行并未能够有效地制止海盗的活动。
相反,禁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催生了海盗的出现。
由于船队不得不绕路走小道,海盗得以在航路上设下陷阱,从而得手抢劫。
另外一方面,禁海制度对于国家的海洋力量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明朝政府将大批士兵调往内陆去镇压土匪,而对于海上的调度却非常少。
这样导致海盗的势力越来越大,不仅抢劫中国商船,还频繁侵略东南亚等邻国。
三、明朝政府应对海盗问题的政策和措施面对海盗问题的日益严峻,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1)调集力量,安置营垒。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贸易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贸易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探险与贸易活动,这对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段时期,明朝的航海家和商人踏上了远航的征程,探索了广阔的海洋,建立了有益的贸易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明朝的海外探险与贸易活动,并分析其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影响。
一、郑和下西洋:开启明朝海外探险时代明朝初期,郑和成为了明朝海洋探险的象征。
他带领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探索了南海、印度洋和非洲东岸等地。
这些远航活动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实力,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国际声望。
郑和的探险活动较为和平,主要以贸易为目的,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带到海外,与当地国家进行贸易交流。
二、明朝与东南亚贸易的兴盛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逐渐兴盛起来。
例如,马六甲是明朝与马来群岛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中国商人经常前往马六甲贸易,将中国的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运往东南亚国家。
同时,中国也从东南亚进口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如木材、黄金、鸟类和果实。
三、海禁政策的实行与限制尽管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探险与贸易活动,但在后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这一政策对外国贸易进行了限制,主要是出于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担忧以及对外国势力扩张的警惕。
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明朝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受到了限制,导致中国错失了一些机遇。
四、明朝与欧洲贸易的往来明朝也与欧洲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尽管是在有限的程度上。
葡萄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进驻澳门、广州等地的贸易驻点,与明朝进行了贸易活动。
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丝绸、瓷器等,而从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是马克思贵重的红木和香料等。
这种贸易往来对于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明朝海外探险与贸易的影响明朝的海外探险与贸易活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使得中国商品得以远销到世界各地,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辐射。
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有何重要意义
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有何重要意义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更是给这个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影响,明代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对于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拉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幕。
尽管在古代,中国曾经进行过一些对外贸易活动,但明朝的航海探险大大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明朝的航海家郑和领导的七次航海,通过统治海洋,建立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各国、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国家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这对于开展互利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其次,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是明朝国内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明朝能够获得许多珍贵的物品,如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
这些物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拥有很高的附加值,为明朝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此外,海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进行贸易合作,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第三,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带来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期间,明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贸易,还包括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郑和将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带入他国,在交流中学习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文化,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同时,郑和的航海使得中国的声望扬眉吐气,引起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兴趣,并有力地促进了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对外贸易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海外贸易的中断使明朝逐渐丧失对亚洲贸易的控制,与此同时,英荷等欧洲国家迅速崛起并主导了对华贸易。
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边缘化,对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的海外贸易
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海外贸易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贸易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明朝的海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在海外贸易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开的。
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发展阶段(1368-1433年)明朝初期,由于国力不足和统治者需要进行军事扩张,海外贸易受到了限制。
直到1397年,明成祖颁布《禁海令》,明朝对外贸易完全禁止。
然而,由于禁止海上贸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明朝面临的经济问题,明朝后期的统治者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重新开放了海上贸易。
2.中期发展阶段(1433-1505年)开放海外贸易,成为了明朝中期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在此期间,明朝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组织了许多对外贸易的航海队伍。
3.后期发展阶段(1505-1644年)明朝后期海外贸易失败,主要原因是明朝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明政府还加强对海岛的统治,强行征收海禁费等,致使航线受到限制,商贸往来日渐萎缩。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交通线,起始于明朝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1.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固定的贸易线路和定期船班,航线和时刻取决于天气和季节,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
2.贸易过程中存在很多中间商,加重了进出口的贸易成本,但也有促进货物流动、利用批发优势的功能。
3.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形式主要是各种物品的直接交换,也有运输换货的方式。
三、明朝成功的海外贸易组织1.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郑和出使东南亚、南亚和非洲。
明朝的靖难之役与海外贸易
明朝的靖难之役与海外贸易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宦官专权”的巅峰之战,也是明朝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然而,这次战争与海外贸易之间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的内涵,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深入内在关联。
明朝的海外贸易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直到明朝大航海时期,贸易规模和方式更加多样化,范围也更为广泛。
这主要得益于明朝重视海洋造船,并且对海外贸易大力支持。
海外贸易主要依靠南海、东海、渤海三个港口,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广州,因为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交通优势,成为明朝海外贸易的中心。
因此,由明朝建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欧亚贸易逐渐形成网格化的贸易体系,这也让明朝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
当然,与海外贸易密切相关的还有明代的航海和地理知识。
这与靖难之役有着很大的关系。
回到主题,明朝靖难之役是一次针对宦官的反抗,反抗的行动源于人们对明朝政治腐败,不公的呼声。
事实上,宦官掌权并不是历代王朝的特色,但是在明朝,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已经到达了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为了对抗宦官的专权,明朝不得不对海外贸易进行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
为了避免官员和实权派对海外贸易造成影响,明朝开始鼓励商人前往海外贸易,开展私人对外贸易,以避免官商勾连,而且海外对明朝的产品需求量也非常大,这对海外商人和明朝的商人都具有双赢的意义。
然而,靖难之役对海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次动荡的时期里,商人们生意遭受了损失,因为他们进行贸易的环境不具有稳定性。
考虑到靖难之役的背景和影响,海外贸易的规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战争会使经济不稳定。
此外,不安定的政治局势以及官员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使得海外贸易变得复杂。
尽管明朝的政策调整很快让私人对内贸易重新站起来,但是这一影响的深入潜藏难以消散,以至于后来的海外贸易也未能重新恢复到此前的繁荣状态。
然而,特殊情况下,不稳定的政治和商业环境也能激起创业的灵感。
靖难之役让一部分中国的商人和官员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寻求新的商机,这也促进了后来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一、引言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海盗活动的原因以及对海外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
二、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1. 提振海外贸易的动因明朝初期国内经济相对落后,清朝的登基使得国内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为了发展国内经济、解决国内农民战乱后的失业问题和增加政府收入,明朝实行了开放海外贸易政策。
2. 正式设立海禁与开放的矛盾明朝初期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私人船只从事海外贸易活动,以及限制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
但后来明朝政府发现海外贸易对国家经济有巨大的贡献,逐渐放宽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3. “一夫得官”政策与海外贸易明朝时期,政府实行了“一夫得官”政策,即只要在海外贸易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商人,可以获得官职和特权等待遇。
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商人从事海外贸易,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三、海盗活动的原因1. 经济动因海外贸易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参与其中,财富聚集,这也吸引了不少不法之徒通过劫掠为自己谋取利益。
2. 政治动因明朝时期,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力相对较弱,监管不完善,这为海盗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国家还会以私掠船的名义掠夺明朝商船。
3. 社会动因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一些失去土地或财产的人,为了生存寻求转变,选择加入海盗团伙。
四、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的影响1. 经济影响海外贸易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明朝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瓷器、丝绸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然而,海盗活动对海外贸易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给明朝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2. 崛起的海盗势力海盗活动的高发使得一些势力在海洋上崛起,例如明朝时期的“倭寇”,他们在日本周边肆虐,成为一大威胁。
3. 政府反制与整治明朝政府意识到海盗活动对国家经济的危害,加大了对海盗的打击力度。
通过修筑烽火台、增强军队力量等手段,限制海盗活动。
明清两代的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
明清两代的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在海外贸易和海上军事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一、明代海外贸易的盛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明朝初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要由私人商贾开展,他们利用中国传统的“东南西北贸易”路径,通过海路与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往来。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始实施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商贾参与海外贸易。
随着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胜利,明朝重启对外贸易。
明成祖推行的贸易政策吸引了许多海外商人,如葡萄牙人、日本人和中国南方海盗,他们来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在这一时期,各种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二、海外贸易的繁荣带动海上军事的兴盛明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海上军事的兴盛。
在海上贸易的过程中,中国经常受到海上侵略和劫掠的威胁。
为了保护贸易航线的安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盗的打击力度,增设了一系列设施和军事基地,如澎湖地区的炮台和军舰。
同时,明朝还建立了一支专门的海军,名为水师,以应对海上安全问题。
水师成为明代海上军事的中坚力量,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海上贸易安全。
三、明清两代航海家的探险精神明清两代也有一些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的大海。
明朝的郑和是其中的佼佼者。
郑和七次下西洋,开拓和扩展了中国的贸易网络。
他将中国的文化和商品带到了更远的地方,使中国与世界进行了更为广泛的交流。
清代也有著名的航海家范文程、宣父等,他们的探险精神为中国贸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清代海外贸易的变革与困境清代海外贸易面临着诸多变革和困境。
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中国的海外贸易几乎中断。
随着清政府的崛起和统一,海外贸易逐渐恢复。
然而,清政府实行的封闭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欧洲殖民势力的崛起给中国的海外贸易带来了巨大压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总结起来,明清两代的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海外贸易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不仅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在海外探险和贸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明朝时期的海外探险和海外贸易,为读者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的明朝时代。
1. 海外探险的背景在明朝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开始探寻海外的未知之处。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在进行海上扩张,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为了扩大汉族文化的影响,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资源,明朝进行了一系列海上探险,为后来的海外贸易打下了基础。
2. 明朝的海上探险明朝在海上探险的历程可追溯至朱元璋时期,但是直到明永乐年间,海外探险才真正开始展现出规模和深度。
明朝共进行了七次远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在海上探险的巅峰之一。
郑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帝的舅舅,他统帅了一支庞大的远航船队,实施了七次下西洋的远航活动。
他的远航船队曾经穿过印度洋,到达东非、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等地。
在探险过程中,他为中国带回了大量的财富、珍宝、价值礼品、海外植物等。
同时,他还运回了到过中国的各国使节和土产。
3. 明朝的海外贸易海外探险的结果是建立海外商业贸易渠道。
明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由私人商人和官方福建洋务贸易两部分组成。
私人商人有海商和洋行两种。
海商主要是从事海外贸易和船舶运输,而洋行则是特指私人船队和商业公司。
福建洋务贸易是明朝官方的贸易网络,以福建作为中心。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这个地理位置优越,对海外沿线贸易大有帮助。
另外,福建在明代贸易中对外开放,采用外运内销的方法,出口多种货物,对民间商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 海外探险的意义海外探险对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带来了大量的珠宝、贵金属、香料等物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商业发展。
其次,海外探险也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明朝的海上军事与抗倭斗争
明朝的海上军事与抗倭斗争明朝在海上军事与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上军事的发展为明朝的海洋贸易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在抗倭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明朝海上军事的发展以及其在抗倭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明朝海上军事的发展明朝初期,社稷之忧致使海上防御不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开始加强对海洋的控制。
明成祖时期,朝廷正式设置了海防机构,建立了浙江水师提督等制度。
明朝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禁政策,以维护国家的海洋安全。
在明代中期,明朝进一步加强了海上军事力量。
嘉靖帝时期,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来保护贸易船只。
明朝开始大量建造海船,特别是万历年间,明朝的船队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明朝还开始使用火器,如火箭、火炮等,提高了海上作战的效率。
明朝海上军事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技术的进步。
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为明朝探索了海外世界并建立了友好关系。
郑和的航海活动对明朝的海上军事以及贸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和航海技术为明朝未来的海上军事和贸易提供了经验。
二、明朝的抗倭斗争倭寇是指从日本侵犯中国的海盗和军队。
明朝时期,倭寇频繁袭扰中国沿海地区,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为了保护海疆安全,明朝展开了长期的抗倭斗争。
明朝在抗倭斗争中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明朝强化了海防力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派遣水师提督来指挥对倭寇的打击行动。
其次,明朝采取封锁海上贸易的措施,削弱了倭寇的财力来源。
此外,明朝还与朝鲜王朝和琉球王国等地建立了联盟,共同对抗倭寇。
抗倭斗争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明朝水师提督吴中书的战役。
吴中书采取了巧妙的战术,成功地打败了倭寇的海上舰队。
此战役不仅提振了明朝军民的士气,也给予了倭寇严重的打击。
另外一位在抗倭斗争中崭露头角的将领是明朝将领俞大猷。
他多次率领水师打击倭寇,相继获胜。
俞大猷具有丰富的海上军事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他的所作所为使得明朝的抗倭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与外国的联系与影响
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与外国的联系与影响明朝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与外国的联系与影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与外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明朝期间,中国通过海洋贸易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文明大国进行交流,这对于中国古代与外国的联系与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朝时期的海上贸易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海洋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明朝政府提倡对外贸易的政策。
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自均、官、商结合的模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海。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使得明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区建立起了良好的贸易关系。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使中国商品大量输出到海外市场,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外国的商品和文化,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互利和文化交流。
二、海外贸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海外贸易的兴盛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海外贸易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
海外贸易使得中国的商品得以远销海外,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和税收收入,推动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同时,随着商品的输出和各种商品的流通,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
其次,海外贸易的繁荣造就了一批商业精英。
在海外贸易中,一些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聪明才智积攒了财富,他们成为了社会上的富豪和社会精英。
这些商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三、文化交流与思想传播随着海外贸易的推进,中国的文化也与外国文化产生了交流与融合。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活动不仅是一次贸易之旅,更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与传播。
通过与外国各种文明的接触,中国的思想、技术、艺术等方面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同时,明朝时期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来华的学者、宗教人士等。
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更加多元化。
他们带来了外国的学问和宗教信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例如,明朝时期佛教的传播便受到了许多外国僧人的贡献。
论明朝的海外贸易
论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朝代,从1368年到1644年,共计276年。
明朝海外贸易的兴盛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他曾尝试派遣船队进行海上贸易,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到了明永乐年间,明成祖的孙子明宣宗派遣了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逐渐开辟了明朝海外贸易的大门。
明永乐年间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明朝的船队主要在钦州等地港口集结,然后前往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当时,这些地区都是富庶繁荣的中心,有着丰富的商品和资源,非常适合贸易活动。
明朝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官方派遣了驻外大使,维护了海外商业利益,同时还设立了特殊机构——东厂,用于打击那些非法的贸易活动。
此外,明朝还采取了多种政策,鼓励海上贸易的发展。
例如免收部分税款、减免海外商人的关税等。
由于明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因此很多外国商人都慕名前来交易。
当时,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丝绸和瓷器,而进口的商品则包括香料、马来木、黄金、珍珠、象牙、独角兽角、鸟类、药材等。
这些商品都非常有价值,因此海外贸易成为了显赫的行业。
除了商业上的利益,海外贸易还对明朝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海外贸易使得明朝与各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
同时,海外贸易也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航海事业的进步。
总体来说,明朝的海外贸易是非常发达并且引人注目的。
这一行业的兴盛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益,还对政治、文化、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明朝后期的国际贸易渐趋萎缩,但是这段历史仍然是值得我们回忆和思考的。
明代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
明代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随着明代的到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得到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如何开拓海外贸易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明朝官方鼓励海商进行贸易,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
但是,海盗活动的出现又给海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明代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海盗活动,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开国之初,官方非常开明,特别是洪武年间,明朝最为鼎盛的时期。
朱元璋在位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户更加开放。
同时,海商也在中国政府的保护下进行商业活动。
他们有一个聚居地,即广州到海南岛之间的南海。
南海是一个早就有商贸文化的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是明代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我们可以从这条经济带中看到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连续出现的繁华。
这条经济带连接了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州等向整个东南亚的商人。
特别是随着福建闽南的侨民前往东南亚的增加,这条路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为了解决海商的不安全问题,明朝开展了很多相关政策。
例如,开辟了一些商业区,把海商聚集在一起,并为海商提供代表性的聚居地。
这样,许多商人可以在同一地区做生意。
同时,在南海修建了很多码头,方便海商的交易。
在明代的贸易中,中国出口一些珍品如良港鱼肚、海龙豆、海参和丝绸等物品。
另外,中国还出口银子,因为这是明代的货币,而ATM机还未出现。
海商带的东西通常是本地的豆子、染料和香草等生产原材料,然后转售到其他地方。
这样的贸易带来了一笔大量的财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海盗活动不幸的是,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海盗活动也日益严重。
明朝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海盗活动,如设置警察局、船队护卫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海盗活动在明朝时期的影响是巨大的。
海盗的出现导致海上交通的不安全,使许多船只遭受袭击,造成船只和货物的损失。
许多商人因此破产,造成了经济的衰退。
此外,海盗活动还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外国商人不再信任中国,这对于未来的海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明朝的航海探险与海外贸易
明朝的航海探险与海外贸易导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航海探险与海外贸易方面。
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海上实力的崛起,也促进了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朝的航海探险和海外贸易,深入了解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一、郑和下西洋航海探险明朝永乐年间,朝廷派遣了郑和率领船队进行多次西洋航海探险。
郑和航行范围广泛,描绘了葡萄牙殖民地在非洲东海岸以及印度洋地区的分布情况。
他的航行使明朝巩固了对西太平洋、印度洋的控制,为后来的海外贸易铺平了道路。
二、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的航海探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带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明朝首先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许多商贸据点,与当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这些商贸据点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之间贸易的枢纽,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随着航海探险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重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被广泛运往南洋地区,从而带动了中国商品的繁荣和海外需求的增加。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市场,也为中国带来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各种奢侈品和新技术。
四、明朝与葡萄牙的贸易合作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还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息息相关。
其中,明朝与葡萄牙的贸易合作尤为突出。
葡萄牙商人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将西方的商品引入中国市场,并将中国的丝绸、陶瓷等优质产品运往欧洲。
这种贸易合作成为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五、明朝海外贸易的影响明朝的海外贸易对于国内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得国内经济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为国家带来了财富和繁荣。
另一方面,从海外引进的商品丰富了国内市场,满足了人民对奢侈品和新鲜事物的需求。
海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农业以及医药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六、明朝航海探险的终结尽管明朝在航海探险和海外贸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这段历史也走向了终结。
明朝后期,朝廷开始采取保守的政策,对海外贸易进行了限制,航海探险的力度也逐渐减弱。
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观后感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
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观后感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观后感:明朝的海外殖民与海上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在海外殖民和海上贸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九集,让我对明朝时期的海外探索和贸易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明朝的海外殖民和海上贸易进行探讨,展示明朝的远洋探险和对外贸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明朝的海外殖民在明朝时期,海外殖民被视为国家实力和经济发展的标志。
明朝皇帝积极鼓励和支持海外殖民,通过派遣郑和等航海家进行探险,发展了一系列的海外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不仅为明朝提供了新的资源和市场,也推动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1. 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朝时期最著名的航海家之一,他领导着中国船队多次出使西洋,并在印度洋、非洲东岸等地建立了一系列的贸易站点和屯垦地。
郑和的航海活动使中国的声誉扩大到世界各地,也为中国的贸易和海外殖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对东南亚的殖民明朝统治者通过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建立了一些可以归纳为殖民的贸易站点。
这些贸易站点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力。
例如,马六甲成为明朝与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为明朝开放了通向印度洋的大门。
二、明朝的海上贸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为明朝带来巨额财富,也促进了海内外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1. 对外贸易的繁荣明朝的对外贸易以东南亚、南亚和东亚为主要方向,贸易范围广泛。
明朝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主要是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为主,而从南亚和东亚进口了一些奢侈品和珍宝。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海内外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2. 海禁政策的实行尽管明朝的海外贸易繁荣,但后来明朝王朝在政治和军事上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外敌的入侵威胁。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活动。
虽然海禁政策限制了贸易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明朝的国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4期对明朝抗倭斗争及海外贸易等历史问题的认识杜安苏(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舟山316000)摘要:明朝抗倭与海外贸易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论性的问题。
文章立足一定史料,认为明朝倭寇问题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抗倭斗争的胜利,达到了保境安民,也为“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
澳门开埠是明朝海禁政策的重大调整,形成了明朝多种成份的全方位的外贸体系;明朝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明朝抗倭;双屿港贸易;澳门开埠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On Historical Issues like 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andForeign Trade in Ming DynastyDU Ansu(Zhoushan Municipal Press &Publication Bureau,Zhoushan316000,China )Abstract: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and trad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n Ming dynasty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academic problem.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ata,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is considered a kind of special form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 and the victory insured the safety of Chinese people and created conditions for "Longqing Open to Foreign Trade".Macau Port Opening was the significant adjustment of the maritime prohibition policy of Ming dynasty,which formed the overall opening foreign trade system during the Ming dynasty.Ming dynasty's booming foreign trade has made the indelibl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s economy.Key words: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Shuangyu Port trade;Macau Port Opening作者简介:杜安苏(1946-),男,安徽人,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Dec.2012Vol.8No.42012年12月第8卷第4期东南沿海倭寇骚扰是制约明王朝海外贸易的一大问题。
近一二十年以来,史学界、学术界等对明朝倭寇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识,本文鉴于史料,也对此问题谈一些意见。
一、倭寇性质辨识1.倭寇在东亚历史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日本在13世纪渐渐崛起,在军事贵族政权这一特定的岛国社会结构作用下,不断产生向外拓展寻求生活资源的冲动和行为取向,不断地在朝鲜、中国、琉球等邻国和东南亚地区劫掠侵扰,制造麻烦,这就是元、明时期倭寇的根源,也是明朝沿海诸郡遍设备倭官兵、建卫所、布战船的原因。
嘉靖倭寇是倭寇在嘉靖年间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嘉靖倭寇有中国奸商汉奸与日本倭寇合流的时代特征,但这时代特征并不排除倭寇的本质———侵袭中国。
2.嘉靖年间倭寇实际组成成份《明史》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但这是事后才搞清楚的数据,当时中国海寇与被裹肋的中国人(假倭、从倭)、真倭都混在一起,在日本军事贵族的支持下,以日本为基地,袭用倭人的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日本重要的保护神,是战神)的旗帜的战船,渡海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大量人口和财物,回到日本去销赃躲避。
“倭贼勇而戆,不甚别生死,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舞而前,无能捍者”,明代海盗首领王直等就是利用沿海军民对“倭贼”的残暴戆勇的畏惧,就带其队伍皆作倭贼打扮来威慑沿海军民。
由于被俘的倭寇全都日本武士道式地剖腹自杀,自己截断舌头,即使有活口,也无法分清是真倭还是假倭。
“俘虏必开膛而结舌,莫辨其非倭,故归路绝”(引自《筹海图编》)。
所以明朝的军民不分真倭假倭,把倭寇船一律称为“八幡船”,把倭寇一律称为“八幡人”,一律切齿痛恨,是有历史原因的。
杨国桢先生对倭寇的成份与性质有精到的分析:“武装走私与暴力抢劫混为一体,海商和海盗难以区隔;倭寇中有真倭、假倭,假倭中又杂夹着中国、朝鲜、彭亨、暹罗、葡萄牙等国的海商与海盗,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性群体,不能简单地把倭寇等同于中国海寇,把中国海寇都划入“海商集团”。
“我们承认倭患时期并发的‘海贼’活动,是厉行海禁政策影响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产物。
但是,‘海贼’的起事只是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并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更没有提出过要求开放海禁的口号,因而把他们活动的性质一概归于反海禁斗争,加以肯定和赞扬,是欠妥的。
至于参加倭寇队伍的假倭,不是追求劫掠财物,为虎作伥,便是被胁入伙,苟且藏身,更没有开放海禁的要求。
即使‘海贼’、‘假倭’中有些是名副其实的海商,他们除了接济、贩货带有某种商业性质之外,其诱引倭寇攻城略地、入伙杀人越货,则已是超越经济性质的内奸、帮凶行为,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中国内部的阶级斗争。
”(《崇武城卫与明代海防》)二、双屿港的性质和明军平定双屿港的起因1.对双屿港的性质应该有全面的考察和认识葡萄牙人为了逃避广东官府的抽税,同时为了省去陆路运输费用,更接近中国中心地区,在浙江海商和海寇的引导下,在宁波府双屿港建立了走私贸易基地。
我们应该对它有全面的考察和认识:第一它是外国人窃踞侵犯中国领土,妄图取得“领土管辖权”,把双屿港变成殖民地。
第二它在客观上起到了中外贸易港的作用。
第三它是海寇聚集的贼巢。
当时双屿港的贸易虽然依然处于中国官府的监视之下,但官府对于双屿港走私贸易采取长期容忍的态度,以致葡萄牙人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建立了双屿港走私贸易基地。
2.审理葡萄牙人佩雷拉罪行,是中国官府维护法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双屿港葡萄牙人佩雷拉滥杀滥抢中国人,触犯了中国的法律,遭到浙江巡抚朱纨的打击,这在西方学者的眼里都认为是中国官府维护法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
瑞典学者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中认为:双屿港“尽管这里属中国管辖,但实际上由一个自治市政机构统治着,这个机构由行政司法官、审计官、法官、市议员以及其他六七种官员组成。
这个宏伟而富庶的居留地的毁灭,归因于一个叫佩雷拉(Lancerote Pereira)的法官的挑衅行为。
‘据说此人将价值几千克鲁扎多(Cruzaders葡萄牙货币单位)的货物交给了某个中国人,但交货之后这个中国人却杳如黄鹤。
他决心为自己损失的货物取得补偿,并从那些与此事无关的人身上挽回损失。
他纠集了18或20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汉,乘黑夜袭击了距离双屿约二里路的一个村庄,抢劫了11至12户人家,掳走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并毫无道理地杀害了大约10个人’。
这一暴行是对国家保护人民的法律的挑衅,和对神圣的财产权的蔑视,立刻引起愤慨。
周围的居民都站到受害者一边,共同向地方官员递交了一份禀贴,抱怨这些外国人所带来的烦恼,及此时所犯下的罪行。
这一罪案得到了审理,浙江的道院或巡抚根据所提供的犯罪事实,下令将该地毁灭。
这项命令得到了执行。
‘不到5个小时’,目击者平托说,‘双屿就一物不剩,荡然无存了’。
12000名基督徒被处死,其中有800名葡萄牙人。
25艘大船和42艘中国帆船(另一说法是35艘大船和2艘中国帆船)被焚毁。
———但据法里亚的说法是80艘大船。
”(引自瑞典学者龙思泰《早期澳门史》)3.平定双屿港,把葡萄牙势力逐出东海被称作“国史之本”的《明实录》中的《嘉靖实录》清楚地载明双屿港之战,重点打击目标是“番寇”葡萄牙殖民主义海盗商人。
“海贼之久据双屿岛,招引番寇剽掠。
二月中,纨密檄福建都司都指挥卢镗等以轻舟直趋温州海门卫,伺贼至,与浙兵夹击之,贼遁入岛”。
(引自《嘉靖实录》卷三四○嘉靖二十七年九月辛丑条)胡宗宪《筹海图编》卷五《浙江倭变记》称,同年四月,朱纨“遣都指挥卢镗、副使魏一恭等捣双屿港贼巢”。
“镗入港,毁贼所建天妃宫及营房、战舰。
贼巢自此荡平,余党遁往福建之浯屿”。
福建浯屿(金门岛)是当时葡萄牙人仅次于双屿的另一“贼巢”,当双屿港葡人是1200人规模时,浯屿的葡人是500人。
次年,朱纨指挥明军剿灭浯屿,继而又击破到诏安行劫的葡人,迫使葡人退出浙闽海域,转往广东珠江口、澳门一带活动。
三、抗倭斗争历史意义新论1.抗倭斗争为“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明朝抗倭斗争的胜利,达到了保境安民、保护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目的,并且为“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
为朝廷制定实施新的海外贸易政策奠定了政治、军事和社会基础。
在物质基础方面,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江南发达地区手工业生产得到长足的进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大量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贸易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在交通环境方面,海上航行有了相对安全的保障。
2.抗倭斗争使中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李约瑟博士说:“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通过几十年的海上抗倭斗争,明朝的海军坚定地捍卫了中国的领土领海权,坚定地继承了中国辽阔的海域主权范围。
四、澳门开埠历史意义新探1.澳门开埠是明朝海禁政策的重大调整1553年,葡萄牙人用欺骗与贿赂的手段在澳门居留下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深思熟虑,明朝认可了这种居留形式。
葡萄牙人每年500两的贿赂银子,在1572年(隆庆六年)或1573年(万历二年)开始送交国库,从此贿赂变成地租,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租地居留。
澳门500两银子的贿赂变成地租的时间是在隆庆元年(1567)朝廷开放海禁的“隆庆开关”之后5年,这表明政府正式允许租借澳门土地开埠,是“隆庆开关”的配套和深化的系统工程。
“隆庆开关”开放了中国民间资本的海外贸易;正式允许租借澳门土地,开放了国际资本(葡萄牙外商等)的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