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

胡惟庸 明朝开国功臣
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案
明初四丞相中胡惟庸主 政时间最长、任相七年 权势显赫,遇事专断, 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 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 他都先拿来看,失去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 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 胜计。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的罪名被朱元 璋处死。胡惟庸案前后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史称胡惟庸案。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 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实现了“安然朝中坐,却知 天下事”此后,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东厂 与锦衣卫合称为“厂卫”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是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中央
左 丞 相 — — (六中 书 省部) — — 右 丞 相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地方
(三行 省司 )
布政司—民政 按察司—刑狱 都司—军政
皇帝
右 中前
兵部


大都督
如何避免胡惟庸 这类案件再次发 生?
锦衣卫印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 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 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 省之。”
——《明史·职官五》
掌管侍卫、缉捕、刑 根据材料回答:锦衣卫的职 狱诸事;特务机构 能是什么?有何特殊之处?
“宋濂请客”
——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 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 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 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 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22页)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 的统治 (共22 页)
2.地方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 的改动,有何突出特点?
(1)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别是布政 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 指挥使司(掌军务)。
(巩分固2)皇散分室中封。央诸和子权为地利王方的,的分驻权散守利各与,地制防,衡止监控朝地臣方和,
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 的统治 (共22 页)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 的统治 (共22 页)
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 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
(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概况 (2)答题要求: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答卷格式——八股文
② 八股 取士
特点 影响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 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一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二、皇权的强化 明成祖设内阁
目 的
明 朝 封 皇措 权施 强 化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中央
① 全面 改革 官制
地方 影响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长官均由中央任 命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
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
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B.扩大统治基础
D
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君主专制
4.(2022年山东泰安)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C
A. 开创科举制度 B. 设御史台
C. 设立三司
D. 设立军机处
探究: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秦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 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 。
明朝



秦汉 独 相
唐宋 群 相
明清 废相
君权战胜相权,中央集权的加强!相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君权肢解,由秦汉时的丞相,到唐 时丞相权力被肢解成三份——中书门下尚书,而在此过程中,三省的长官由于权力过大,而又常 常虚位,到了宋,丞相权力再次被瓜分,中央在三省外设枢密院,三省长官从唐末开始,到宋为止, 基本变城了名誉官职,而其副官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丞相.到明代,丞相制度被完全废除.
材料一:元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的一首《醉太平小令》所描写的那样: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 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 哉可怜!” 材料二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 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 迅速贬值。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 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 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1351年5月,韩山童、 刘福通起义,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郭子兴、 孙德崖、朱重八等紧随起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18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18张PPT)

明朝科考图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 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花 西 生 红 柿
向 日 辣 葵 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 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 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 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 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 ,花纹优美,畅销海内 外。
中央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 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 由中央任命。
设厂卫特务机构
职能: 特点 :
对臣民监视、侦查。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安然朝中坐, —《稗史汇编》 却知天下事。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 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东 厂 腰 牌 东 厂 木 印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 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
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 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 随意发挥。
明代青花扁壶
明嘉靖青花花 鸟纹梅瓶
明缂丝宜春 帖子嵗朝图
明缂丝仇英水 阁鸣琴图局部
四.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 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 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 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 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朱元璋像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章句集注》:由朱熹刊刻。
科举制度日趋严密,考生要 求更加严格;考场纪律更加严 密;试卷处理流程更加规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手工业:棉纺织业基地;苏州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
商品经济活跃
商业: 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中央 皇帝 分大都督府为五
军都督府
废除丞相 设殿阁大学士参 与决策,逐渐形成 内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设 厂卫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特务机构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地方 皇帝
废行中书省
布政司 —民政
设三司
都司 —军政
按察司 —刑狱
材 料 研 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 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 目的何在?
永远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
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
人物: 朱元璋(明太祖)
相 关 史 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
,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

缘维生。后来他参加
元 璋
了反元起义,由于英 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被推为领袖。他采取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策略,逐步
发展壮大,最终统一
(1328~1398) 全国。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 朝 疆 域 图
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强化皇 权。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 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解释题目: 朱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 八股文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 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 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御史 丞 太 大夫 相 尉
郡县
1)封建社会形成和首次大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唐 4)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
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 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 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同时它又是中 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 表现。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 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 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 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 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 历史。
马铃薯,原产甘南薯美,洲原。产向美日洲葵大,陆原。产最北初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传入入我欧国洲。和欧大东洲约南直在亚到1(7世哥纪伦从东南 18世纪末还将布其)当。作明观万赏亚历植传年物入间。我传国入。我国。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相 关 史 事:
(5)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 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 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
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 设殿阁大学士),但不成功
(3)分散兵权: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 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 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 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的:监视官民
机构:1.锦衣卫(明太祖)
2.东厂 (明成祖) 3.西厂(明宪宗1477年)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科考图
举子看榜图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隋朝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创立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 唐朝 人报考,进士科重要科目。 完善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殿试制度。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胡惟庸案” 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 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 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 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 革行政机构。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 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皇帝
吏户 礼 兵 刑工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跪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
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直接原因: 1351年,黄河下游地
区爆发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 辉、郭子兴(朱元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2、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地点: 应天,改称南京
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八股取士”造成许多读书 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 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 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 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 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分大都督府为五 军都督府。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 帝对臣民的监视和督查,加强了君权。 (4)选拔官吏方面实行“八股取士”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代青花扁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徽商的房舍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 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 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 衣卫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在 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有的甚至被当 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 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农民起义
明朝的建 强化君权
立1368
1.行政机构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明太祖)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
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度基本形成
2.厂卫特务 太祖 锦衣卫
机构
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4.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 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 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动 脑 筋:
我国历史上像朱元 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后梁朱温
。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
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宋濂请客”
——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 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 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 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 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继续努力
再见
2、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
B 别是(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
3.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C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查臣民 D.督查百官
4.明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
B 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