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明朝的建立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答: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
P69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 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 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 统治埋下了危机。
晋商贸易路 线
徽商
• 徽商,得名于古地名徽州,我国历史 上的三大商帮之一,因为在我国商品经 济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朱元 璋拿下南京之后,因为缺乏资金运作, 而在这个时候,徽州商人雪中送炭,给 予朱元璋大量帮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 出工出力,而明朝建立后,徽商自然也 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成化年间,徽商 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 主的晋商和其它商帮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 国商界。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 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 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 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法司,让其互相 制约,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 司会同刻置的。明代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制度以强化 专制独裁统治,锦衣卫就是厂卫特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亲军侍卫,初名仪鸾司,是替皇 帝掌理仪仗的机构。朱元璋时(1382年),改称“锦衣卫 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 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奉皇帝命令查办的案 件)。锦衣卫审讯犯人往往采用严刑逼供,设有酷刑十八 种,结果许多常被屈打成招,造成无数冤狱,锦衣卫因此 被人称为“冤窖”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朝代之一,明朝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了解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的明朝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
明朝成立于1368年,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封建王朝。

朱元璋成为了明太祖皇帝。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君主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官员分为九品中正制和八爷制度两个等级系统,其中九品中正制为主要的官僚制度。

内阁是由皇帝任命的最高决策机构,汇集了国家最重要的官员。

三、明朝的经济和文化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当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明朝的文化也非常繁荣,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

明代的书法
和绘画以及陶瓷艺术成为了今天被庞大收藏的珍品。

四、明朝的外交政策
明朝实行了封建礼仪外交政策,与周边各国建交。

与外国建立
正式外交关系的同时,明朝获得了大量的贡品和科技,尤其是一
些崇高的文化传统。

五、明朝的衰落
明朝的衰落始于万历年间,由于充满贪污和腐败的官员阶层和
其他方面的种种问题导致了国家的衰退。

此外,南明和清朝的入
侵也对明朝的覆灭做出了不可逆转的贡献。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明朝的历史。

这几个知
识点是我们在学习该历史时必须掌握的关键概念。

明朝的繁荣时
期对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中我们不但
可以看到它的辉煌昔日,而且可以从衰落中得到深刻的教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2019年中考总复习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19年中考总复习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过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4.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 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 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 大贡献。 6.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知识点2.戚继光抗倭 1.措施: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2.结果: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 ,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知识点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 郑和能够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1)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客观条件: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使用指南针以及掌握大量 天文、历史知识等。 (3)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 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4)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以及船队成员的众志成城,和衷共济。 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迁都: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我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京的朝代有:金朝(中都)、元朝(大都)、
明朝(北京)、清朝(北京)。
2.统一: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
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巩固: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其演变历程 为:秦始皇创立(皇帝制、郡县制),西汉巩固(汉武帝大一统), 隋唐时期完善(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两代君主专制空前加 强(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清雍正时 设军机处)。 (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 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5)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格式:八股文。 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知识点4.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17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17课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题:明朝的兴衰
一、明朝的建立与巩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2、明朝的巩固: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明朝的统治。

他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皇子分封到各地担任藩王,以巩固皇室力量。

他还实行了特务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控。

二、明朝的繁荣与衰落
1、明朝的繁荣:明朝中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还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私人贸易,但同时也促进了官方的海外贸易。

2、明朝的衰落: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特别是宦官专权和官僚腐败,使得明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明朝的文化与科技
1、明朝的文化:明朝时期,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王阳明、李时中、罗贯中等。

2、明朝的科技:明朝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郑和下西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让明朝在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

此外,明朝的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如棉纺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发展等。

四、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
1、明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占了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

2、清朝的兴起:1644年,清朝军队攻占北京,开始了清朝的统治。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希望这份笔记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七年级历史第17课的内容。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五、艺术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建立
1、明朝与瓦剌的关系:土木之 变 ①时间:
②影响:
2、明朝与鞑靼的关系:
民族关系: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首领__统一女 真各部,他创立__制度,__ 年,建立后金,定都__。
2、__年,__改女真族名为 __,年,后金改国号为清,定 都__,皇太极即_。
明朝四部科技巨著
著作 作者 题材
明朝四部科技巨著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条件:①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进步 ③商品经济发展 2、概况:①时间: ②地区、行业: ③标志: ④局限性: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 1、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 ②时间、次数: ③ 到达范围: ④意义:是_史上的壮举。促进 了我国和亚非各国__和__。 2、__抗倭:
民族关系:
明末农民战争
二、过程: 1、陕北起义:1628年,陕北 2、进入河南:提出“__”口号。 3、建立政权:__年,李自成在_ 建立政权,国号__。张献忠在 成都建立政权,国号__。 4、推翻明朝: 5、山海关战役: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 背景 • 目的 • 内容 • 结果
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 奖励垦荒 • 实行屯田 • 兴修水利 • 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复习提纲
政治 经济
明朝
外交和民族 文化
明朝的建立
一、红巾军起义 1、原因: 2、主要领导人: 二、明朝勃兴: 1、朱元璋势力发展: 2、建立明朝:时间_都城_ 3、元朝灭亡: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 政治上 • 司法上 • 思想上 • 军事上
明末农民战争
一、原因: 1、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2、土地高度集中。 3、政府加派田赋。 3、天灾严重。
明朝的艺术 项目 书法 时期 代表人物 明中期 明后期 明中期 明后期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北京城《皇都积胜图》Fra bibliotek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
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三、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 3.商业: 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晋商经营的票号
徽商故里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 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 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 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 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有的甚至 被当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廷 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左 右 前 后
五 军 都 督 府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西厂(明宪宗1477年)
职能: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东厂
东厂腰牌
厂卫特务机构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改革行政机构
内 殿 阁 大 制 学 度 士
B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导致农民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2.明朝建立
1368年,明太祖朱元 璋建立明朝,定都应 天府(今南京)。
3.元朝灭亡 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 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 ②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为分散兵权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12.明朝的建立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12.明朝的建立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 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 所产生的后果?( )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 4、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 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 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 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6、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①废除丞相②迁都北京③执行削藩政策 ④设立东厂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明朝那些事》
▪ 片断一 姓名:朱元璋 外号:朱重八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年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 做和尚主要任务是撞钟 1352-1368 造反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 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
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 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1402年,靖难之役 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 终。朱棣夺得帝位,即 明成祖,年号永乐。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 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 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 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 策,以加强君权。
明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朝 政治方面 君
迁都北京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 对臣民的监察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以强化皇权。

朱兀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一)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三)军事方面: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分散兵权,统归并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四)监察方面: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区分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了东厂)。

(五)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六)立下“祖制”,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评价(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变化:1、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格式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随意发挥。

影响:(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八股文的危害)(2)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上: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D.四书五经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 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 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太祖时,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授予侦察、 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 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 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 刺心等种种酷刑。明成祖时还设了东厂,明宪宗 又加设了西厂,三大机构统称为厂卫特务机构。
材料一: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宦官控制,“缉访谋逆、 妖言、大奸恶”,甚至连锦衣卫的活动也在东厂侦查范围内。东厂只对皇 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 之端。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谋臣之一,在 明朝建立初期,被任命为丞相,独揽中 书省大权。他在任期内,结党营私,权 倾朝野,几乎一个人垄断了朝政,对皇 权造成极大的威胁,引起朱元璋忌惮, 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 胡惟庸,并株连九族,牵连致死的人有 三万多,史称“胡惟庸案”。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童生
殿试
贡士 秀才
会试
举人
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建立
背景、建立者 时间、都城 元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 材料: •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
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 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 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 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 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 ,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结果: 皇帝 直接 掌握 全国 军政 大权
2、厂卫制度 (1)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像义朱的开元璋国皇这帝样灭还参元有加朝时谁过间?农: 民136起8年 汉高祖刘邦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汉光武帝刘秀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 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 固统治、加 强君权呢?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一 新课探究
1.背景
元朝末 年,政治腐 败,社会动 荡,民不聊 生,导致农 民大起义的 爆发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都 城: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明朝知识点总结明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明朝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时期。

一、明朝的历史背景明朝是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建立者为朱元璋。

明朝建立前,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社会动荡不安。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被誉为“太祖”,其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建立了明朝王朝。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皇帝,其下设立六部和九卿。

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负责管理各个领域的事务。

九卿则分为三大类:东阁、中书、西阁,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此外,明朝还建立了都察院和东厂等特殊机构用于监察各级官员和处理政治异议。

三、明朝的经济文化明朝时期,经济呈现出多种特点。

手工业、商业、水利和造船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纺织制造、瓷器制作等手工业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种植湘米和淮扬菜成为民间经济的支柱。

明朝时期书法、绘画、诗歌、小说等文化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名人如唐伯虎、杨慎、文征明等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四、明朝的科技发展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创新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改善。

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使用水稻和茶叶等新的作物;矿山开发、冶炼技术等也有较大的进步。

在工艺方面,人们发明了如数学望远镜、船舶设计等许多创新性的技术。

总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加深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26张PPT)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花生 辣椒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 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 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商帮,如晋商、徽商。
明代青花扁壶
课堂小结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科举制的发展史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8、69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同步练习》基础梳理 “科举考试的变化”,思考明朝科举制有什么发展?有什么影响?
皇 帝
群臣
厂卫特务机构
人民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明朝经济的发 展
农业、手工业、 商业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
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A
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D
3、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 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1、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 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
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 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 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 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 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 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 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 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 称为“八股文”。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你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废除 积(极方评面价:)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
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消极方面:
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 维系在皇帝身上,而且皇帝一人精力、 能力有限,影响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官制之军事方面: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 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自秦始置丞相,无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②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
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③西班
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
再传入中国福建。
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载,明万
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
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购
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
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 苏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绣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手机app开发外包 北京小程序开发外包 https://xiaozu.app 北京手机app开发外包 北京小程序开发外包

我们何以远行?若不怀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至情至爱, 在无情的宇宙荒原上,我们将何以面对最后的时刻? ? 27我们又何以追上你们那渐行渐远的灵魂? ? 28啊,那单薄的、纯真的、还没有丝毫准备就匆忙远行的伤痛的灵魂。” 《读者》2008年第13期 二十六) 《心说》 ? 1人安静下来,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 2在一间空屋里,惟一陪伴你的,是你的心。 ? 3这时候,你比什么时候都更加明白:你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心。 ? 4不错,还有手。但手是用来抚摸心跳的,疼痛的时候,就用手捂住心口;有时候,我们恨不能把心掏出来,捧给那也向我们敞开 胸怀的人。 ? 5不错,还有腿。但腿是奉了心的指令,去追逐远方的另一颗心,或某一盏灯光。最终,腿返回,腿静止在或深陷在某一次心跳里。 ? 6不错,还有脑。但脑只是心的一部分,是心的翻译和记录者。心是大海,是长河,脑只是一名勉强称职的水文工作者。心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脑是 它的读者。心是浩瀚无边的宇宙,脑是一位凝神(有时也走神)观望的天文学家。 ? 7不错,还有胃、肝、肾、胆、肺,还有眼、耳、鼻、口、脸等等。它们都是心的附件。它们是无知的,也是无情的。我们不要忘了,狼也有肝,猪也有胃,鳄鱼也有脸。但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因为,它们 没有信仰和深挚的爱情。 ? 8我们惟一可宝贵的,是心。 ? 9行走在长夜里,星光隐去,萤火虫也被风抢走了灯笼,偶尔,树丛里闪出绿莹莹的狼眼。这时候,惟一能为自己照明的,是那颗心。许多明亮温暖的记忆,如涌动的灯油,点燃了心灯。心是不会迷途的,心,总是朝着光的方向。即便心迷 途了,索性就与心坐在一起,坐成一尊雕像。 ? 10我有过在峡谷里穿行的经历。四周皆是铁青色的石壁,被僵硬粗暴的面孔包围,我有些恐惧。仿佛是凿好了的墓穴,我如幽灵飘忽其中。埋伏了千年万载的石头,随便飞来一块,我都会变成尘泥。这时候我听见了我的心跳,最温柔最多汁的,我的 小小的心,挑战这顽石累累的峡谷,竟是小小的、楚楚跳动的你。 ? 11在一大堆险恶的石头里,我再一次发现,我惟一拥有的,是这颗多汁的心。我同时明白,人活着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在一堆冷漠的石头里,尚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存在着,它就是:心。我们这一生,就是找心。 ? 12于是我终于 看见,在峡谷的某处,石头与石头的缝隙,有一片片浅蓝的苔藓,偶尔,还有一些在微风里摇曳得很好看、很凄切的野草。 ? 13我终于相信,在峡谷的深处,或远处,肯定生长着更多柔软的事物和柔软的心。 ? 14这世界有迷雾,有苦痛,有危险,有墓地,但一茬茬的人还是如潮水般涌入这个世界, 所为者何?芽来寻找心。这世界只要还有心在,就有来寻找它的人。当我们离别时,不牵挂别的,只是牵挂三五颗(或更多一些)好的心。当我能含着微笑离去,那不是因为我赚取了金银或什么权柄(这些都要原封不动留下,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东西),而仅仅是,我曾经和那些 可爱的人,交换过可爱的心。 ? 15奇怪,我看见不少心已遗失在体外的人,仍在奔跑,仍在疯狂,仍在笑。 16仔细一看,那是衣服在奔跑,躯壳在疯狂,假脸在笑。 ? 17“良心被狗吃了”是一句口头禅了。只是我们未必明白,除非你放弃或卖掉心,再多的狗也是吃不了你的心的。是自己吃掉了 或卖掉了自己的心。人,有时候就是他自己的狗。 ? 18守护好自己的心,才算是个人。 ? 19这道理简单得就像1+1=2。但我们背叛的常常就是最简单的真理。 《雪界》 一夜大雪重新创造了天地万物。世界变成了一座洁白的宫殿。乌鸦是白色的,狗是白色的,乌黑的煤也变成白色的。坟 墓也变成白色的,那隆起的一堆不再让人感到苍凉,倒是显得美丽而别具深意,那宁静的弧线,那微微仰起的姿势,让人感到土地有一种随时站起来的欲望,不断降临和加厚的积雪,使它远远看上去象一只盘卧的鸟,它正在梳理和壮大自己白色的翅膀,它随时会向某个神秘的方向飞去。 雪落在地上,落在石头上,落在树枝上,落在屋顶上,雪落在一切期待着的地方。雪在照料干燥的大地和我们干燥的生活。雪落遍了我们的视野。最后,雪落在雪上,雪仍在落,雪被它自己的白感动着陶醉着,雪落在自己的怀里,雪躺在自己的怀里睡着了。 走在雪里,我们不再说话,雪 纷扬着天上的语言,传述着远古的语言。天上的雪也是地上的雪,天上地上已经没有了界限,我们是地上的人也是天上的神。唐朝的雪至今没有化,也永远都不会化,最厚的积雪在诗歌里保存着。落在手心里的雪化了,这使我想起了那世世代代流逝的爱情。真想到云端去看一看,这六角 形的花是怎样被严寒催开的?她绽开的那一瞬是怎样的神态?她坠落的过程是垂直的还是倾斜的?从那么陡那么高的天空走下来,她晕眩吗,她恐惧吗?由水变成雾,由雾开成花,这死去活来的过程,这感人的奇迹!柔弱而伟大的精灵,走过漫漫天路,又来到滚滚红尘。落在我睫毛上的 这一朵和另一朵以及许多,你们的前生是我的泪水吗?你们找到了我的眼睛,你们想返回我的眼睛。你们化了,变成了我的泪水,仍是我的泪水。除了诞生,没有什么曾经死去。精卫的海仍在为我们酿造盐,杯子里仍是李白的酒李白的月亮。河流一如既往地推动着古老的石头,在任何一 个石头上都能找到和我们一样的手纹,去年或很早以前,收藏了你身影的那泓井水,又收藏了我的身影。抬起头来,每一朵雪都在向我空投你的消息,你在远方旷野上塑造的那个无名无姓的雪人,正是来世的我……我不敢望雪了,我望见的都是无家可归的纯洁灵魂。我闭起眼睛,坐在雪 上,静静地听雪,静静地听我自己,雪围着我飘落,雪抬着我上升,我变成雪了,除了雪,再没有别的什么,宇宙变成了一朵白雪........ 唯一不需要上帝的日子,是下雪的日子。天地是一座白色的教堂,白色供奉着白色,白色礼赞着白色。可以不需要拯救者,白色解放了所有沉沦的 颜色。也不需要启示者,白色已启示和解答了一切,白色的语言叙述着心灵最庄严的感动。最高的山顶一律举着明亮的蜡烛,我隐隐看到山顶的远方还有更高的山顶,更高的山顶仍是雪,仍是我们攀援不尽的伟大雪峰。没有上帝的日子,我看到了更多上帝的迹象。精神的眼睛看见的所有 远方,都是神性的远方,它等待我们抵达,当我们抵达,才真正发现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再一次出发。 唯一不需要爱情的日子,是下雪的日子。有这么多白色的纱巾在向你飘,你不知道该珍藏那一朵凌空而来的祝福。那么空灵的手势,那么柔软的语言,那么纯真的承诺。不顾天高路远 飞来的爱,这使我想起古往今来那些水做的女儿们,全都是为了爱,从冥冥中走来又往冥冥中归去。她们来了,把低矮的茅屋改造成朴素的天堂,冷风嗖嗖的峡谷被柔情填满,变成宁静的走廊。她们走了,她们运行在海上,在波浪里叫着我们的名字和村庄的名字,她们漫游在云中,在高 高的天空照看着我们的生活,她们是我们的大气层,雨水和雪。 唯一不需要写诗的日子,是下雪的日子。空中飘着的,地上铺展的全是纯粹的诗。树木的笔寂然举着,它想写诗,却被诗感动得不知诗为何物。于是静静站在雪里,站在诗里,好象在说:笔是多余的,在宇宙的纯诗面前, 没有诗人,只有读诗的人;也没有读诗的人,只有诗;其实也没有诗,只有雪,只有无边无际的宁静,无边无际的纯真........... ? 名家散文汇编:朱以撒 ?古渡 ? 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 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矣欠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 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 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 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 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 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 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 去。 ? 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 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 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 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 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 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
2、__抗倭:
民族关系: 1、明朝与瓦剌的关系:土木之 变 ①时间: ②影响: 2、明朝与鞑靼的关系:
民族关系: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首领__统一女 真各部,他创立__制度,__ 年,建立后金,定都__。
2、__年,__改女真族名为 __,年,后金改国号为清,定 都__,皇太极即_。
明朝四部科技巨著
• 奖励垦荒 • 实行屯田 • 兴修水利 • 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