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PPT精品课件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 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明朝的建立
1、元朝末年社会状况
在以游牧为主的理念下,蒙古贵族忽视了以农业为主的农耕作 业,农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土地都集中于蒙汉地主阶层的 手中,农民有少量土地、或者无地,他们有些成为佃户,有些没法生 存开始逃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元朝建国后的连年内外征战,财富耗费极大,出现了很严重的 财政危机,忽必烈继位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先后任用阿合马、卢 世荣、桑哥等商人出身的人进行了财政改革,这些人极力搜刮人民。 卢世荣钞法改革利用国家的权利压榨劳动人民,想方设法来增加税额 税种。根据元史的记载,桑哥收税逼得“民至嫁妻卖女”,并且“祸 及亲邻”。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四书五经
5.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6、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
主要反映了( D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2、答题格式 答题必须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书写。
知识延伸
何为八股文?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 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 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 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 空洞无物的文章。
明朝 ?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 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明朝的建立
1、元朝末年社会状况
在以游牧为主的理念下,蒙古贵族忽视了以农业为主的农耕作 业,农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土地都集中于蒙汉地主阶层的 手中,农民有少量土地、或者无地,他们有些成为佃户,有些没法生 存开始逃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元朝建国后的连年内外征战,财富耗费极大,出现了很严重的 财政危机,忽必烈继位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先后任用阿合马、卢 世荣、桑哥等商人出身的人进行了财政改革,这些人极力搜刮人民。 卢世荣钞法改革利用国家的权利压榨劳动人民,想方设法来增加税额 税种。根据元史的记载,桑哥收税逼得“民至嫁妻卖女”,并且“祸 及亲邻”。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四书五经
5.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6、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
主要反映了( D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2、答题格式 答题必须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书写。
知识延伸
何为八股文?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 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 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 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 空洞无物的文章。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A.蒙古灭金
B.南宋灭亡
C.朱元璋称帝 D.明军攻占大都
2.在历史课上,小明听老师讲到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但通过查资
料得知朱元璋的陵墓不在北京。小明如果要参观朱元璋的陵墓,他应该
去的城市是( A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杭州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8
3.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归六部,提升六部的职权。其根本 目的是( C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强化皇权 D.控制思想 4.如果为与明朝历史有关的电视剧选择特务机构所佩戴的令牌道具,应 选择下图中的( D )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1
问题导思
明朝设置了特务机构,如东厂和西厂等,这些机构对社会产生了哪些负 面影响? 负面影响:①特务机构的存在和活动常常涉及侵犯个人自由和违背正义 的行为,这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恐惧,形成了不安定和不信任的社会氛 围。②特务机构的存在使得人们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 影响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
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故D项符合题意。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4
针对训练
1.1368年,定都应天府,建立明朝的是( B )
A.李渊
A.明代兵虎符 B.西夏符牌
时空坐标 导航பைடு நூலகம்
新知预习 导学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美版

削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 美版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 美版
1.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目的
材料一:行省长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二“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 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 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史》
中央权臣权力过大
1.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目的
材料一:行省长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二“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 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 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史》
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 的权力统归 兵部。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 美版
2.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设厂卫,监视官
民
明太祖 =======锦衣
卫
明成祖 =======东
厂卫直接卫受皇帝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等,保护皇
帝。这两个机构成为了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用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残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 美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明朝的统治_课件完 美版
明朝建立
1368年,元朝 宣告结束。后明朝 消灭割据政权,统 一了的中国。
1.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目的
材料一:行省长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二“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 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 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史》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26张PPT)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 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因此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 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 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 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 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 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 的麻制品的趋势。
景
德
镇
青
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花
瓷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 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 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定都 应天府,他就 是明太祖。
朱元璋认为,元朝 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 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 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 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 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 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 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 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 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 家三多堂等等。
乔家大院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 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 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 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 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 (布)、粮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哪些新的农作物?)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
辣椒
花生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 明代已从南方推向 ;
北方是明代的丝织 业苏中州心; 是全国 的制瓷中景心德。镇
商业: 北京、南京 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 晋商、徽商 。
明代青花扁壶
课堂小结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存,他当过放牧娃、和尚、乞丐。元朝末 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顺势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义, 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由于作战勇猛,足智多谋,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 识,并逐渐进入郭子兴领导集体的核心。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红巾军的实际主帅。 他采纳徽州老儒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举为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 众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聚集在朱元璋周围,朱元璋的势力也不断壮大, 并逐步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 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 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中央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 收归中央
(3)军事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丞相制度废除后,丞相的权力分散给六部,使六部直接向
皇帝负责。
皇帝
吏 户 礼兵 刑 工
结果: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
跪
(2)地方
结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材料:朱元璋的烦恼是什么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 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 奏章207件,411事,以 致“星存而出,日入而 休”仍无法处理好,遇 到大事,更深感“不可 一日无辅臣”。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 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 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明
朝 建
统治
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政治 文化 经济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设三司 军事:五军都督府、兵部 特务:厂卫制度
科举:八股取士
农业:引进新产品 手工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苏州)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商业城市、商帮
随堂训练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思考:朱元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宋濂 请客这件事? 设置该组织的目的,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 构合称为“厂卫”。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 强的表现。
目的:巩固统治
明朝机构设置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
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 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 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防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 而加强了皇权。
(5)文化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发展科举制,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放榜图
①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 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 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特务
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厂卫制度)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历史小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 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 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由此可见,八股取 抑制了人们的 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创造性思维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郊……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45(件)
中国 占百 分比
28 62﹪
45(件) 32 71 ﹪
67(件) 38 57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D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 B.西厂
)C
C.锦衣卫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②答题格式 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 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思考:你认为这种考试制度会培养出怎样的人?
假如你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2.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随后,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 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1368-1398年在位)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胡惟庸案
(1)中央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一方面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另
一方面也标志着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472(件) 19 4 ﹪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 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 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
------(清)徐大椿
八股取士对我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三、明朝的经济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