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统治》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2、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5、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6、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C考试的方法不同D考试的管理不同7、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8、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 B. C. D.9、明朝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海南岛、定窑B、开封、汝窑C、苏州、景德镇D、南京、哥窑10、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主要有()A、江都、洛阳B、北京、南京C、苏州、杭州D、澶州、明州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

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初中历史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初中历史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明太祖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3.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政府架构(改制前)政府架构(改制后)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4.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烧的“三把火”的是(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③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④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6.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B.策问C.《老子》D.“四书”“五经”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9.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有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有答案)

2020年最新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2、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A. 减轻财政压力B. 清除贪官污吏C. 强化思想控制D. 加强君主集权3、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A.按察司B.都司 C.布政司D.民政司4、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B.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的标准C.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D. 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5、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6、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

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设东厂B. 废丞相设三司C. 建立锦衣卫D. 设六部7、“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作者批评的是()A. 秦朝的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明朝的八股取士D. 清朝的“文字狱”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

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A. 北京B. 南京C. 开封D. 洛阳10、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给“宰相制度的废除、锦衣卫的设立、八股取士”选择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A. 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B. 文化专制的加强C. 思想控制的强化D.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12、《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明太祖,应去()A.南京B.北平C.西安D.洛阳2.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A.废除了丞相制度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3.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A.市舶司B.锦衣卫C.东厂D.三司4.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

这份状元卷的内容以哪本书为标准()A.《齐民要术》B.《孙子兵法》C.《资治通鉴》D.《四书集注》5.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6.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的有()①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B.京官很悲观C.京官度日如年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9.“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秩序10.“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11.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5.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A.汉朝B.宋朝C.明朝D.清朝7.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9.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忽必烈D.朱元璋10.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ll60件,处理政事339件。

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A.设立行省B.建立内阁C.废除丞相D.设立军机处11.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东厂③设军机处④设廷杖制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选择题1.“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割胜利果实了.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这是电视剧《朱元璋》中的⼀句台词.他“即皇帝位”的时间是()A. 1366年B. 1367年C. 1368年D. 1369年【答案】C2.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A. 北京B. 南京C. 开封D. 洛阳【答案】B3.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A. 三司B. 六部C. ⼚卫特务机构D. 丞相【答案】D4.明朝的建⽴者是()A. 刘邦B. 唐太宗C. 朱元璋D. 努尔哈⾚【答案】C5.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A. 武状元B. 进⼠科C. 殿试D. ⼋股⽂【答案】D6.明朝掌管地⽅军政的机构是( )A. 兵部B. 五军都督府C. 按察使司D. 都指挥使司【答案】D7.下列关于明代⼿⼯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棉纺织业已从南⽅推向北⽅B. 苏州是棉纺织业中⼼C. 南北⽅都涌现出⼀批棉纺织业基地D.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答案】B8.某⼈是⼤明⼦民,他出⽣的那年明朝宗室发⽣了⼀场争夺皇位的内战.请你从以下有关他⽣活的四个⽚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项()A.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职D. 他的⼉⼦被锦⾐卫捉去拷问【答案】C9.穿越时空隧道,⼩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A. 唐诗B. 策问C. 《⽼⼦》D. “四书”“五经”【答案】D10.10岁的⼩刚在⼀本课外读物中看到“⼋股取⼠”这个陌⽣的词语,哥哥⼩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项()A. 答卷的⾏⽂格式由⼋个部分组成B. 题⽬选⾃“四书”“五经”C. 考⽣答题时可以发表⾃⼰的见解D. 考中的考⽣⼤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答案】C11.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宽32厘⽶,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A. 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答案】B12.我们现在⾷⽤的马铃薯、花⽣、向⽇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隋朝【答案】C⼆、⾮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材料⼆⼋股之害等于焚书,⽽败坏⼈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清)顾炎武《⽇知录》(1)材料⼀图⽚中的⼈物为明太祖,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了哪⼀特务机构?(2)材料⼆是顾炎武对哪⼀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指出这⼀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答案】(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废除⾏中书省,设⽴“三司”.锦⾐卫.(2)⼋股取⼠.⼋股⽂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与答案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5、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7、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8、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9、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10、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景德镇的青花瓷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后练习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后练习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于()A.大都B.应天C.北京D.盛京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4.明初,有一天国子监祭酒宋讷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

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

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5.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6.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立东厂④设立廷杖制度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7.我们现在食用的粮食作物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8.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明太祖A. 丞相制度B. 郡县制度C. 行省制度D. 科举制度9.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B.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的标准C.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D. 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0.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A.唐诗B.宋词C.元曲D.四书五经11.明朝废除丞相后分理国家政务的是()A. 三司B. 六部C. 内阁D. 锦衣卫12.明朝时,掌管地方事务的是A. 行中书省B. 中书省C. 三司D. 六部13.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A. 军机处B. 东厂C. 西厂D. 锦衣卫14.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一、填空题1.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4.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称为“八股文”。

5.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6.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二、选择题7.“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D )8.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寒微的马上皇帝。

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 A )A.刘邦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10.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11.史载:从洪武十八年( 1385年 ),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

皇帝自己也感叹:“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2、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3、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采取多种措不断强化与完善。

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太祖废除丞相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5、《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B.京官很悲观C.京官度日如年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6、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7、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B.创设三省六部制C.废除丞相制D.设置军机处8、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A.都指挥司B.按察司C.锦衣卫D.东厂9、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漫画中的皇帝是指()A. 唐太宗B. 宋太祖C. 明太祖D. 明成祖2.如图是同学们画的“中国古代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 B. C. D.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一项是()A. 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 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C. 废除原来全国行政区划D. 改变选官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4.某剧组筹备已久的古装历史剧《朱元璋》开拍在即,下列哪些场景或道具不能出现?()①东厂传来密报②书架摆放《史记》③多宝阁有唐三彩骆驼俑摆件④下令廷杖直谏大臣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5.文物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图所示文物中可提取的最佳信息是()A. 专制皇权的强化B. 八股取士的盛行C. 地方权力的上升D. 政府机构的健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暑假将至,小明想去北京旅行,因为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到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可通过查资料小明得知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陵墓却不在北京,大家能告诉他应该去哪儿参观?()A. 南京B. 西安C. 洛阳D. 余杭8.“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这段材料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点是()A. 方式相同B. 目的相同C. 过程相同D. 结果相同9.明太祖曾作诗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导致诗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A. 罢黜百家B. 设立行省制度C. 废除丞相制度D. 实行八股取士10.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基础训练1.(2019·福建南平期末)“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

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

”材料反映了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原因是(B)A.历史机遇B.个人能力C.贤臣辅佐D.群雄势弱2.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B)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3.(2019·山东滨州期末)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

实行这样的管理措施有助于(C)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2019·四川遂宁期末)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

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A.强化皇权B.钳制思想C.控制军队D.改革科举5.(2019·四川广安期末)下列甲、乙、丙三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D)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6.(2019·山东青岛中考)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

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D)A.定都应天府B.废除丞相制度C.设立“三司”D.成立东厂7.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C)A.废除行省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八股取士8.李二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

他必读的书目有(D)A.《史记》B.唐诗C.宋词D.“四书”“五经”9.下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 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C)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B.会写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10.(2018·安徽合肥期末)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料,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班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文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意在反映明代八股取士()A削弱了儒学地位B.使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C.报害了国家统一D.摧残了中国的思想文化4.下图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见证。

它最早产生于()A.秦始皇时期B.唐大宗时期C.明太祖时期D.明成祖时期5.明朝时期,我国农作物品种进一步丰富,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引自南美洲的是( )A.粟B.茶叶C.玉米D.水稻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了胡惟庸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一职。

于是,原来的“皇帝一—中书省一一六部”的政治体制便发生变化,出现了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明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规定科举考试首场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而以宋儒程颢、朱熹等人的注释为标准。

在科举风向标的指引下,士子非程朱之书不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 朱元璋对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与秦朝相比,中央官制最大的不同点,以及朱元璋为什么要改革中央官制?(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考生答题主要依据宋代的什么经典进行解释?(3)下面是王明同学制作的评论“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表格,请结合上述材料补充表格中的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答案1D2D3D4C5C6、(1)不同点:明朝废除丞相。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A. 朱熹1368年B. 朱元璋1368年C. 朱棣1421年D. 朱元璋1421年2.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A. 秦朝明朝B. 西汉明朝C. 秦朝唐朝D. 唐朝明朝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 四书五经B. 唐诗C. 元曲D. 宋词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 明朝的开国君主C. 把都城定在北京D. 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6.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明朝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8.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表明( )A. 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B. 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C. 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D. 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9.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A. 锦衣卫B. 内阁C. 六部D. 八股文10.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A. 越窑的青瓷B. 邢窑的白瓷C. 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 景德镇的青花瓷二、非选择题11.组合列举: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1)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是:________(2)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是________(3)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________(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________(5)设立三司和五军都督府的是________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A.赵构B.朱元璋C.明成祖D.李世民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A.锦衣卫B.三司C.东厂D.六部4. 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A. 魏晋南北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明朝的开国君主C.把都城定在北京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8.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简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 废除行中书省B. 废除丞相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 八股取士11.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2.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二、非选择题1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练习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加强君主专制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扩大六部权力2、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A.市舶司B.锦衣卫C.东厂D.三司3、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4、如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5、下列关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明成祖时期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C.有利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7、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8、明朝选拔官吏继续实行科举制,但答卷的文体必须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八股文9、“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10、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14课明朝的统治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D )2.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C )A. 1323年B.1348年C.1368年D.1378年3.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4.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5.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9.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厂卫特务横行B.皇帝的严密监视C.“文字狱”严重D.军机处地位低下10.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A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D )A.李世民 B.赵匡胤 C.铁木真 D.朱元璋1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 )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B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14.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明太祖,应去()
A.南京
B.北平
C.西安
D.洛阳
2.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3.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A.市舶司
B.锦衣卫
C.东厂
D.三司
4.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

这份状元卷的内容以哪本书为标准()
A.《齐民要术》
B.《孙子兵法》
C.《资治通鉴》
D.《四书集注》
5.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6.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的有()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京官很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9.“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秩序
10.“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
11.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
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发生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强化皇权,这位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材料二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的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三图示反映了元朝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

(3)材料四反映的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出现的?其目的是什么?
(4)与前三则材料相比,材料四中的中央机构有何变化?
(5)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A
2.A
3.B
4.D
5.C
6.D
7.D8 D9.D 10.D 11.D12.(1)明太祖。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作用:加强了皇权。

(3)锦衣卫。

皇权空前加强。

13.(1)秦朝;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明朝。

加强君权。

(4)丞相和中书省被废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