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借鉴并建立适合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无疑是今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无不受制于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囿于整体环境与制度条件的差异,西方盛行的治理之法于国内企业也不当然适用,更不可随便直接套用,而需有所更张。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概念阐述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清楚界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参与者——大小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人之间权责分配和制度及监控激励措施的设计,以令受委托的董事及经理人能制定和达到组织目标,使股东和其他内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并减低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出现。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了一套“公司治理守则”,达成了一些共同原则与环球共识,成为全球各国采用的参考范本。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2年国际间发生的一连串轰动性的企业丑闻,如安然、世界电讯、欧亚农业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股市集资的信心,各国政府收紧监管法规,公司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公司治理在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企业制度转换中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下企业治理国际化的压力。由此,我国各类企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更是日益突出,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中小企业对公司治理的认识还很薄弱,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公司治理体系,才能刚好的发展下去。
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
(一)股权高度集中
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资金的来源大部分为自有资金。在公司内部,主要投资者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实质上是高度统一的。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这种特征,阻碍了社会资本的流动与联合。当企业面对资金瓶颈和规模制约时,得不到社会资本资源的支持,从而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另外,股权集中也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和管理学中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微薄,抗风险能力差,加上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企业中的控制权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控制权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股权集中的产权制度保证了一定程度的集权,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种集权有利于企业做出最优决策。
(二)三权合一的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的集中,导致了“三权合一”的现象,形成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高度统一,表面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但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决策集中的公司文化极大的稀释了公司治理文化中的制衡因素。因此,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发胀相匹配,中小企业的内部文化养成和发展也需要一个较大转型,需要以一种更为成熟的集体控制为本的公司治理来取代个人色彩浓烈的公司文化。
(三)企业信息透明度不够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小企业中决策集权化程度较高,企业信息资源往往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外部投资者往往会质疑所获得的信息质量,甚至根本无从获取上述信息。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内控
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监管,容易形成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四)财务报表质量制约企业治理水平
中小企业虽然普遍比较重视会计职能,但由于受到业务性质、资产规模、运营成本等限制,往往不能配置较为完善且独立的会计部门,代账情况较普遍。即使设立会计部门,一般而言,岗位设置也较少,仅仅设置出纳岗和会计岗,较少采取轮岗制度。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与实际投资者存在亲友关系或经由其亲友推荐担任。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会计活动仍未得到有效监管,整体会计信息的质量仍然偏低。
(五)内部监督机制失灵
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通过制度的构建来保障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严重,监事会往往与股东会、董事会合并,起不到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而限于经营成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即使聘请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也可能仅对报表发表意见,而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
四、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若干建议
(一)提升治理的关键在于信息披露
1.加强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
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小、自主性大这一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呈现多变性、个性化和多样化,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而不必过多的考虑广大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要求。因此,政府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是保证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一个保障。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从根本上强化法律意识。《小企业会计制度》正是应运而生的。它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健全,就使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走入了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自然为其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制约。
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既要求单位领导人对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又要求各级财政、财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要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性进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也就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企业治理实践表明,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除了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外,主要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内控制度运行离不开相应技术手段的支持,是内控制度正常发挥作用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所以,内控制度和内控技术手段无法分离,在长期发展中相互驱动、彼此融合。在内控实践重视技术手段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防范片面的依赖技术的观点,这一点在没有内控传统而盲目崇拜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尤为重要。另外,执行内控职责的人员的职业培训也要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以实现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同步,充分实现制度的价值。
(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外部治理环境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在正式法律文件上表现为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各省也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同时,中小企业板的开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是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并没有对中小企业产生普遍的影响。政策建议是通过有限的资源配置,增强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全面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实现董事会和股东会分权制衡,保障小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分权和制衡。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必须推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规则等制度设置,实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分权和制衡,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既可以有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也可以有效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要想有长久的发展,必然完善其内外部治理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