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一)

合集下载

数学时间的概念

数学时间的概念

数学时间的概念数学是一门研究对象、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等的学科,时间是指事物发生的连续演化过程。

数学时间的概念指的是在数学领域中,对时间概念的抽象和研究。

本文将从数学中时间的表示、测量和运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索数学时间的概念。

一、时间的表示在数学中,时间通常以实数或整数的形式进行表示。

实数时间表示可以更精确地刻画时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而整数时间表示则更适用于离散事件的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一小时的时间,而使用整数表示每一次事件的发生。

二、时间的测量数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单位的概念来测量时间。

秒、分钟、小时、天等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它们在数学中有着确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通过这些单位,我们可以对时间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比较。

在数学中,时间的测量还与函数和曲线的概念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函数图像上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时刻对应的数值。

通过对函数图像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进而推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三、时间的运算时间的运算是指对时间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操作。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的运算规律,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物体运动经过的时间和距离。

通过时间的运算,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来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

此外,时间的运算也与概率统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分析,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发展变化。

四、时间的模拟与仿真在现代数学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数值计算的广泛应用,时间的模拟与仿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数学领域。

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我们可以模拟和仿真时间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时间问题。

时间的模拟与仿真在金融、物流、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历史数据,通过时间序列的预测和模拟,来分析股市走势和风险评估。

结语数学时间的概念是数学与时间的交融,通过数学的工具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时间相关问题。

小学数学时钟问题(一)

小学数学时钟问题(一)

那么小兰实际到达学校的时 间是3:10,迟到了10分钟。
4.明明的闹钟每小时慢4分钟。 有一天早上8:30把钟拨准;玩 了一段时间后,打开收音机正好 报12:00。你算算她家的闹钟 这时指在几时几分上的?
解析
闹钟每小时慢4分钟
闹钟每半时慢2分钟

玲玲将闹钟时间8:30拨准。 这个时间是准确的。
收音机正好报12:00。这个 时间也是准确的。
镜子里看时间问题 时间准确度问题 时钟打响问题
镜子里看时间问题
1.小明从镜子里看了下钟,钟 面如下图,你知道当时是几时 几分?
解析
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左面的在镜子里变成了右面,右 面的在镜子里变成了左面,所以可以使用12点与6点的连线作为对称轴,然后 画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解析
假设标准时间是9时0分30秒。 小明发现自己的手表比标准 时间快了20秒。
小军手表上的时间是准确的
那么小军手表上的时间是 9时0分30秒
小明的手表是9时0分10秒。 小明的表比小芳的表快30秒。
那么小芳手表上的时间是 9时0分40秒 小芳的表比小军的表慢10秒
3.小明的手表慢5分钟,可他以为 自己的手表慢10分钟。小兰的时 间慢了5分钟,可她以为快了5分 钟。下午他们去上学,算好时间 准时到校,谁会迟到?
第三种情况:镜子里的钟表标明数字,题目中没有从镜子里看到的确 切时间,如果时针在1与2之间,时间就是1点钟;在2与3之间,时间 就是2点钟……依次类推。 然后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多少分钟(指向3=15分钟,指向6=30分 钟)。
时间准确度问题
1.小明买了一块手表,发现 比家里的钟快了1分钟,可是 家里那座钟比标准时间慢了1 分钟,你说这块手表准吗?

三上数学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1]

三上数学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1]

部分参考答案一乘除法小树有多少棵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⑴6×80=480,480<500,不能⑵50×9=450。

⒍300×2=600 ⒎40×3+40=160 或40×4=160需要多少钱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16×3=48 ⒍⑴4×24=96,⑵18×5=90,90<100,够⑶36×2=72,100-72=28 ⒎38×5=190,190<200,不能;200÷5=40,40-38=2参观科技馆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240÷3=80 ⒍⑴130-70=60(朵)⑵60÷6=10(朵)⒎苹果=70 西瓜=4 葡萄=320植树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⑴55÷5=11 ⑵55-5=50 ⒍60×3=180 180÷2=90单元检测⒈略⒉略⒊略⒋34+32=66 66÷6=11⒌⑴93÷3=31 ⑵31+93=124 ⒍4800÷8=600 600÷2=300 ⒎桔子60千克苹果90千克二观察物体搭一搭⒈略⒉略⒊⑴ 1 ⑵4 ⑶3单元检测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略⒍①1 ②4 ③5三千克、克、吨有多重⒈略⒉略⒊略⒋250×3=750⒌200×5=1000 1000克=1千克⒍牛狮子羊兔⒎60×8=480 480<500 能运完⒏10千克1吨有多重⒈略⒉略⒊略⒋略⒌略⒍25×10=250 40×25=1000(千克)=1(吨)⒎600×5=3000(千克)=3(吨)能⒏1吨=1000千克1000-790=210 210÷3=70⒐两种方法:A895+1310+445=2650 2650÷2=1325(三个动物重量的和)1325-895=430(牛的重量) 1325-1310=15(狗的重量) 1325-445=880(象的重量)B1310-895=415 445-415=30 30÷2=15(狗的重量) 895-15=880(象的重量)1310-880=430(牛的重量)搭配中的学问⒈略⒉略⒊⑴红烧肉和茄子,红烧肉和豆腐,红烧肉和油菜;炸鸡和茄子,炸鸡和豆腐,炸鸡和油菜;⑵8场;⒋6个 87 47 ⒌3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时间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学会进行时间计算。

2.难点: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时间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时间单位和相关教学内容。

2.教具:准备一些时间相关的教具,如钟表、计时器等。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时间计算的练习题,以及用于操作的时间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学校上课、看电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涉及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时间单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充分利用日历这一记录时间的工具,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设计一个信息发布擂台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历中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多项的有条理的思考。

注意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提升。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好,拥有电脑、实物投影等电教设施。

学生可以从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因此在本课利用日历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新版(基础教育教材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新版(基础教育教材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生活中的数一、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小猫钓鱼文具二、观察与测量二、比较观察物体桌子有多长去游乐园动物乐园高矮较重估一估量一量三、加减法(一)三、加与减(一)有几枝铅笔有几辆车摘果子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害虫小猫吃鱼猜数游戏跳绳拔萝卜回收废品我和小树一起长可爱的企鹅分苹果操场上乘车四、有趣的图形整理与复习(一)认识图形动手做(一)大家来锻炼迎新年动手做(二)动手做(三)四、分类五、加与减(二)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图书馆发新书小小图书馆跳绳小小运动会五、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教室六、购物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六、认识物体物体分类你说我摆七、加与减(二)套圈游戏乘船乘车今天我当家七、加减法(二)捆小棒搭积木有几瓶牛奶有几棵八、统计树买铅笔跳伞表演美丽田园组织比赛买气球整理与复习(二)八、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九、统计最喜欢的水果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一、除法一、除法数一数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租船派车动物聚会二、混合运算二、乘法口诀(一)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数松果摘桃子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小熊请客回家路上三、方向与路线辩认方向认识路线三、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看一看(二)节日广场四、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拔一拔四、分一分与除法比一比练习五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飞行表演小熊开店运动会五、测量快乐的动物文具店花园整理与复习(一)铅笔有多长一千米有多长五、方向与位置练习六整理与复习一东南西北看望老人走进乡村六、时、分、秒六、加与减(一)我们赢了一分钟能干什么作息时间表买电器回收废电池月球旅行小小图书馆练习七七、乘法口诀(二)七、认识图形有多少“粘贴画” 一个星期有几天认识角长方形与正方形买球整理与复习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八、除法八、加与减(二)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游乐场捐书活动运白菜买洗衣机美丽的植物园九、统计与猜测生日买书抛硬币趣味运动会九、统计读统计图表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乘除法一、元、角、分与小数小树有多少棵需要多少钱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参观科技馆植树寄书森林旅游二、观察物体二、对称、平移与旋转搭一搭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欣赏与设计三、千克、克、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配菜三、乘法找规律住新房四、乘法电影院旅游中的数学购物去游乐场乘火车0×5=买矿泉水整理与复习(一)四、面积什么是面积量一量五、周长摆一摆铺地面什么是周长游园花边有多长地砖的周长交通与数学五、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分一分(二)六、除法比大小吃西瓜分桃子淘气的猴子节约送温暖买新书六、统计与可能性比一比猜一猜七、年、月、日体育中的数学年月日看日历一天的时间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整理与复习(二)八、可能性摸球游戏生活中的推理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认识更大的数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近似数从结绳记数说起购物小票量体重歌手大赛二、线与角二、认识图形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图形的分类三角莆的分类探索与发现(一)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走进大自然探索与发现(二)四边形分类图案欣赏数图形中的学问三、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工具三、小数乘法探索与发现(一)数学阅读探索与发现(二)文具店小数点搬家街心广场包装探索与发现(三)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手拉手整理与复习(一)四、观察物体节日礼物天安门广场四、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旋转五、小数除法精打细算参观博物馆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五、除法人民币兑换谁爬得快电视广告买文具路程、时间与速度参观苗圃秋游激情奥运国家体育场探索与发现(四)中括号六、游戏公平六、方向与位置谁先走确定位置(一)确定位置(二)七、认识方程七、生活中的负数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一)温度正负数整理与复习(二)天平游戏(二)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图形中的规律本册综合八、统计栽蒜苗(一)栽蒜苗(二)、数据告诉我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倍数与因数一、分数乘法数的世界 2、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二)分数乘法(三)找因数找质数数的奇偶性二、长方体(一)二、图形的面积(一)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比较图形的面积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动手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三、分数除法倒数分数除法(一)扇形统计图奥运会三、分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数除法(二)分数除法(三)分数的再认识分饼分数与除法分数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折叠基本性质找最大的公因数约分找最小的公倍数分数的大小数学与交通四、长方体(二)相遇旅游费用看图找关系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四、分数加减法折纸星期日的安排看课外书时间五、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一)分数混合运算(二)五、图形的面积(二)分数混合运算(三)组合图形的面积成长的脚印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六、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蛋白质含量整理与复习(三)这月我当家数学与购物估计费用购物策略包装的学问六、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设计活动方案七、统计数学与生活迎新年铺地砖扇形统计图奥运会中位数和众数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一、圆一、圆柱和圆锥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的周长数学阅读圆的面积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二、百分数的应用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百分数的应用(一)百分数的应用(二)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的应用(四)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三、图形的变换三、数与代数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常见的量运算的意义估算整理与复习(一)计算与应用运算律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起跑线营养配餐四、用字母表示数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四、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四、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一)线与角五、统计(二)平面图形(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三)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二)七、统计与概率六、生活中的数统计可能性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正负数(一)正负数(二)八、解决问题的策略七、观察物体搭一搭观察的范围看图找关系足球场内的声音成员间的关系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时间与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的最后⼀个内容,是根据学⽣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的⽣活实际设计的⼀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法: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和开放性思维能⼒。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教学⽅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活动⼆次备课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亲每天⼯作3天休息⼀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作⼀天休息1天,你⼜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按要求在⽇历上分别标出⽗亲、母亲、奇思的休息⽇,可以分别⽤不同的符号表⽰,然后进⾏反馈。

3、进⼀步引导学⽣:根据奇思⼀家3⼝的休息⽇,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历中的规律 1、观察⽇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的发现 3、观察⽇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 教学⽬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的⽣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定的时间就会做⼀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亲是⼀名⽕车司机,每⼯作3天后休息1天。

时间与数学1

时间与数学1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3 1 2 4 5 6 7 8 9 √ 10 √ √ 17 11 12 13 14 15 16 √ √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时间和数学
星期天,小红家里要来客人, 星期天,小红家里要来客人,她帮妈妈做 做迎客准备。她负责烧开水、洗茶杯、 做迎客准备。她负责烧开水、洗茶杯、拖 所需时间如下: 地,所需时间如下: 烧开水 洗茶杯 拖 地 要( 分干完这些事。 她至少需要( 13 )分干完这些事。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 数字, 横向: 数字,你又发现 横向你还能在日历 : 个数字, 横向: 中找到什么规律? 个数字,你会发现 横向: 中找到什么规律? 纵向: 纵向: 换另一组再试试! 换另一组再试试! 纵向: 纵向: 对角: 对角: 对角: 对角:
我一天至少喝5杯水。 我一天至少喝5杯水。
他一个月至少喝多少杯水? 他一个月至少喝多少杯水? 半年呢?一年呢? 半年呢?一年呢?
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 天后 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 每工作3天后 每工作 休息1 休息 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 1 天后休息1天 天后休息 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三年级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掌握“双基”情况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都比较扎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时间与数学知识点

时间与数学知识点

时间与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时间与数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简单来说,时间与数学的知识点就是关于时间这个概念在数学里怎么表示、计算和运用的。

比如时间的单位换算,像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还有根据时间来计算速度、距离,像知道火车行驶速度和时间求行驶距离这种。

再就是时间相关的周期问题,一周7天、一年12个月等都是周期,像计算经过多少个周期某件事会再次发生。

②重要程度:在数学学科里相当重要。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涉及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像计算上班的时长算工资,安排学习计划等。

可以说搞不定时间与数学的关系,生活中的好多事都容易乱套。

③前置知识:得先明白简单的数字运算,像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还得对基本的单位概念有了解,比如知道什么是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这样更容易理解时间单位。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啦。

计算旅游的行程时间、安排生产任务的工期。

比如说做蛋糕,要根据烤制的时间和准备材料的时间来安排整个流程才行。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数学里,时间相关知识和加减乘除运算、比例等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在代数、应用题等板块都会出现。

②关联知识:和数量关系、比例关系联系紧密。

例如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例关系,这个在物理里也能用到。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对周期问题的理解和计算。

像闰年,好多年才有一个闰年,这闰年周期的计算就有点复杂。

重点就是时间单位的换算和基于时间的简单计算。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在应用题里,比如说给你火车的出发时间、运行速度,让你算到达时间。

考查方式主要就是计算或者分析时间变化。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月、年等,这些单位是根据地球自转、公转等天文现象确定的。

秒是很基础的单位,60秒组成1分钟,这都是人为规定的以便于计算。

②特征分析:时间具有顺序性,总是沿着一个方向流逝。

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过去了就回不来了。

像一年之中春夏秋冬的顺序是固定的,每个季节都有一定的时间段。

三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附答案)

三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附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练习卷1.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爸爸是一位飞机驾驶员,妈妈是一位医生.从12月1,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休息1天.2010年12月:(1)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爸爸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2)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妈妈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3)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4)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全家共同的休息日?2.飞飞父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3的倍数的日期;飞飞母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4的倍数的日期.请用△标出飞飞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母亲的休息日,然后写出飞飞父亲与母亲的共同休息日3.张明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工作4天后休息1天,张明的母亲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分别写出张明的父母亲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父亲休息日( )母亲休息日( )3号、6号、9号、12号、15号、18号、21号、24号、27号、30号(2)哪几天张明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3)张明周六、周日休息,请用“√“标出张明的休息日.(4)哪几天张明能和母亲同时休息?4.小丽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爸爸每4天中有一个休息日,妈妈每3天中就有一个休息日。

6月1日,他们同时休息,那么下一次他们同时休息是6月()日。

5.小巧的爸爸是糕点师,妈妈是厨师。

(1)1月3日爸爸、妈妈都休息,那么1月份爸爸和妈妈还有哪天是同时休息日?(2)2月份,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是哪几天?6.张叔叔每工作4天后休息一天,王阿姨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从2010年1月2日起他们开始上班,则他们1月份共同的休息日有多少天?7.师徒两人早上8时开始做零件,师傅每5分钟做—个,徒弟每10分钟做一个,做完10个零件休息,师徒同时做好的零件有几次?在下表时间下面画“*”。

师傅做零件的时间。

8.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按双休日休息,爸爸每工作3天轮休1天,妈妈每工作4天轮休1天,3月5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

3. 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计算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题卡,时间管理案例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时间计算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7. 课堂练习:布置时间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作业设计1. 时间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分析并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概念。钟表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分钟和秒。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钟表的运转,了解时针、分针、秒针如何协作显示时间,以及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在读取时间环节,学生需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取方法,如:整点时,分针指向12;半点时,分针指向6。
-在时间计算环节,学生需要理解1小时=60分钟的进率关系,学会通过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
(1)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
(2)读取时间时,区分整点和半点,准确读取时间。
(3)进行时间计算时,正确应用进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在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各指针的运转速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读取时间时,学生可能会在区分整点和半点时产生困难,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反复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对进率关系理解不深,容易犯错。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1.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党捷《时间与数学》课件 新

党捷《时间与数学》课件 新

星期五 星期六 2 9 16 3 √ 10 √ 17 √
√ 11 √ 18 √ 25 √
4
5 12
19
26
20
27
21
28
22
29
23
30
24 √
4
4 8 12 16 20 24 28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24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4 10 18 24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4
24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一步跨三级
1 7 13 19
1
星期五 2
星期六 3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5
22 29
9 16
23 30
10 17
24 31
观察红色加框部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蓝色阴影部分的9个数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25 31 37 43 49
一步跨两级 49级
父子都能踏到的台阶
1、请用
标出父亲踏到的台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请用 标出儿子踏到的台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步父子能同时踏的是哪一阶?
星期日 星期一
9 月份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用“√”标出都都的休息日。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1 4 星期五 星期六 2 9 3 √ 10 √

5
6
7
8
11
√ 18 √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日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是()A. 2029年10月1日B. 2039年10月1日C. 2049年10月1日2.每年的下半年有( )天。

A. 平年181天,闰年182天。

B. 总是181天。

C. 总是184天。

3.明明的生日在7月,这个月有()天。

A. 28B. 30C. 314.汽车早7时从东县开往西县,每小时行50千米,中途休息半小时,下午2时半到达西县,东西两县相距()A. 350千米B. 530千米C. 305千米D. 503千米二、判断题5.一列火车应该在10:30分到达上海,因天气原因晚点了35分钟,这列火车是在11:15到达上海的。

6.小明7:20从家出发,7:40到校,路上一共用了40分钟。

7.判断对错:张叔叔做一项实验,从上午8时开始,到晚上7时结束,连续工作了11小时三、填空题8.2009年元旦的前一天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________周年。

10.今天是5月29日,第29届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8日在我国北京隆重举行,请你计算一下,今天距奥运会的开幕式还有________天.11.国庆节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国庆节的前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12.一场排球比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________时候结束的比赛?四、解答题13.下面是小虎写给王阿姨的一封信,请把有关时间的错误写出来,并帮小虎改正过来吧!王阿姨:您好!2月28日晚,我和爸爸、妈妈登上了返回老家的列车。

9:60发车后,我就躺在卧铺上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6:00火车到了我们这儿。

在火车上的9个小时一切顺利,请您放心!这次到济南,您安排我们品尝了济南的小吃,游览了济南奥体中心等许多地方,我们玩得开心极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还有好多地方没来得及去。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

“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所执教的是处于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课堂交流能力良好。

执教时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对学生的练习、设计方案等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动物园,生2接着说我们去图书大厦看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小朋友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儿。

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

飞飞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

(1)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4、8、12、16 20、24、28日
2、4、6、8、10 12、14、16、18、20 22、24、26、28 30日 母亲的休息日
3、4、10 11、17、18 24、25日
父亲的休息日
飞飞的休息日
(2)讨论并填图。
4、24日
4、8 、12 16、20、24 28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我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 每工作三天后休息一天。我的 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 作一天后休息一天。我每周六、 周日休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标出飞飞爸爸的休息日,用○标出 飞飞妈妈的休息日,用 √ 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练一练
2.
(1)从下午7时第一次同时发车起,1路车和2路车第二次 同时发车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2)从7时起,1时内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有哪 几次?
练一练
1路车发车时间:
7:00 7:03 7:06 7:09 7:12 7:15 7:18 7:21 7:24 7:27 7:30

、 18 24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4、24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3)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 9个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个 数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练一练
1.
练一练
(3)想一想,填一填。
父子都能踏到的台阶
1、7、13、19、25、 31、37、43、49

写一篇关于数学我与时间的故事

写一篇关于数学我与时间的故事

写一篇关于数学我与时间的故事
人人都认识数学,接触过数学吧?数学处处都可以用,数学有很多好处。

数学,在买菜的时候可以用,买衣服时候可以用。

就国家经济发展来说也要用到数学。

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和数学的故事:小的时候,姐姐教我认识数字,姐姐在纸上写着三和四,口头上问我三大,还是四大?我看着纸上的两个数字,当然我看的是它们形状的大小,认为哪个大就大,看到是三比四大,就从嘴里脱口而出说三大,姐姐听完后捧腹大笑,是不是很有趣啊。

姐姐又开始教我计算加法和减法,当然,是十以内的。

从那以后,我就能分辨出哪个数比较大,哪个数比较小了。

还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钟表,我搬来一把凳子,坐在钟下,盯着钟面看,我发现最长的那根针走一圈,比它稍短的那根针就走一小格,最短的那根针几乎没有动。

爷爷就告诉说这三根针分别是秒针、分针和时针,秒针走的最快,它走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走一起圈是一小时,所以时针就走的最慢。

我疑惑的问爷爷,"7点10分为什么不是6点70分呢?“爷爷就对我说:“时间的进率是60,1小时等于60分,1分钟等于60秒。

”通过件事我更加喜欢数学了。

后来在不断地学习中,我又学了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也联系生活实际,让我感觉数学很有用,以后我会更加努学习,了解更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陵水县实验小学李小妹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

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

例如“南湾猴岛”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景点,用贴近学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2、开放时空,活动构建,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选感悟。

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活动“做数学”的过
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

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已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日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设计了从“南湾猴岛”这一熟悉的情境提出了具体可感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

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能感受知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

既超越了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

〖教材简析〗
“时间与数学(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74~P81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研究的材料,并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学情简析〗
我们学校地处陵城居民区内,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好,拥有电脑、实物投影等电教设施。

学生可以从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三年级的学生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因此在本课利用日历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学法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创造良好
的学习环境,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与时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新课伊始,播放“南湾猴岛”景色的录相,激趣引入。

2、提供信息及数学问题,寻求帮助。

有一个小朋友叫飞飞,他也想让爸爸、妈妈带他到南湾碧波猴子岛去玩儿。

可是他们工作太忙,飞飞只知道他们各自在哪一天休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家三口才能同时休息,你们能帮帮他吗?”学生听了跃跃欲试。

(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

(1)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找出飞飞一家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并填在集合图里。

爸爸的休息日妈妈的休息日飞飞的休息日
(2)再讨论填写父母、父子、母子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集合图。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3)填完以后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告诉飞飞他哪一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猴子岛玩?
(4)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合作得好。

(5)组内学生汇报。

2.“信息发布擂台赛”——观察日历找规律。

(1)认真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和有阴影的9个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再分别另换一组试一试,仔细观察,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2)以小组为单位按题目要求进行讨论,获取信息,记录下来,限时5分;
(3)信息要求准确无误,不重复;
(4)每发布一条信息小组得10分,得分最高小组获得“最佳发布信息奖”。

(5)评选“最佳发布信息奖”。

(三)实践应用
1. 第76页第1题。

(1)先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馈。

(3)观察一下,还有什么规律?如果接着走上去,父子同时踏到的台阶还可能有哪些?
(4)生讨论汇报。

2.第77页第2题。

(1)先独立完成,提醒注意,弄清题目要求。

(2)全班交流反馈。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