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章节一:郭沫若生平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郭沫若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掌握郭沫若的重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教学内容:1. 郭沫若的生平经历。

2. 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3. 郭沫若的文学风格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郭沫若的生平背景。

2. 分析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3. 探讨郭沫若的文学风格特点。

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郭沫若的其他作品。

2.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郭沫若的作品及原因。

章节二:《女神》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欣赏郭沫若的《女神》诗歌,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女神》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1. 《女神》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女神》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朗读《女神》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其表现手法。

3. 欣赏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如形象描写、比喻、象征等。

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女神》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女神》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三:《天上的街市》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欣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歌,理解其主题和意境。

2. 分析《天上的街市》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1. 《天上的街市》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天上的街市》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朗读《天上的街市》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探讨其表现手法。

3. 欣赏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如形象描写、比喻、象征等。

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天上的街市》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天上的街市》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四:诗歌创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2. 分析郭沫若诗歌中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手法,如韵律、节奏、形象描写等。

2. 郭沫若诗歌中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第一编第五章郭沫若精品PPT课件

第一编第五章郭沫若精品PPT课件
周报》等刊物。 ❖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 ❖ 1927年8月随军参加南昌起义,经周恩来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党。10月突围中与起义部队失去联系。
❖ 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 其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 文字研究》等著作。
❖ 戏剧《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 《三个叛逆的女性》(《王昭君》《卓文 君》《聂嫈》)、《屈原》、《虎符》、 《高渐离》等。
❖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 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 《郭沫若文集》(38卷)等。
❖ 第二节 《女神》
❖同时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 天》等。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 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郭沫若的思想发展 ❖ 1、泛神论思想 ❖ 2、浪漫主义 ❖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
三、主要作品
❖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
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 《新华颂》、《迎春曲》
❖ A、《炉中煤》
❖ 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着的煤,而 把祖国美誉为“年青的女郎”,他要 为心爱的人燃烧,为祖国而献身。
❖ B、《晨安》:诗人用自豪的声音,遥 向大海西岸的祖国问安。
❖ 3、歌颂叛逆与个性
❖ 《女神》处处都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 色,折射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 体现了狂飙突进的风格。
❖ 《女神》初版于1921年8月上海泰东 书局,为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
❖ 除序诗外共56首。
❖ 最早的诗写于1918年初夏,最迟的诗 写于1921年,除一小部分为1921年 归国后所作外,其余均写于诗人留学 日本期间,多为为1919年、1920年 所作。

郭沫若教学课件

郭沫若教学课件
; ca88官网 https:// ca88官网 ; ; ca88官网 https:// ca88官网 ; ; ca88登录利 https:// ca88登录 ; ; ca88登录 https:// ca88登录 ;
内阁放弃了她的母亲以保护自己。 张馨予自生产以来就没有工作,正在家里康复,大多是在家做饭,拍照,有时还和丈夫表达爱意。看张新宇上传的照片,产后休息非常好,颜色非常好。几天前,一名受伤男子的母亲受伤,并与许多网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背压伤所发生的事 情张新宇在愤怒的讲话中可以看到,这是一张伤口流血的图片,人们看了一会儿就吓到了。 8这所房子被遗弃到机柜5月8日上午,张学会愈合的房子被安装粗心的母亲伤保护自己,章愈合得也很悲伤地宣布,约占售后服务。 张馨予拿着柜子,当她打开抽屉时,柜子突然倒塌,母亲挡住了柜子。幸运的是,房子里有人,但幸运的是生命没有危险。有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检查并接受已安装的家具!并非所有品牌都有责任。 张馨予发表了一篇关于微博的文件,他们明白,当你打开抽屉时,整个柜子突然坍塌,你的母亲受伤停止了柜子。在这方面,许多网民第一次哀悼母亲的伟大保护她的女儿。 在公共照片中,您可以看到巨大的机柜因负载不稳定而突然倒塌。橱柜里的物品,包括香水,油漆和纸箱,散落在各处。它看起来很乱,内阁已经倒下张馨予说:“我打开抽屉,整个柜子突然掉下来。没有考虑到安装和销售后消费者的安全风险,我无法想象这些危险。给。“当机柜被阻塞时,底部被按下。幸运的是,有一个家庭,但幸运的是生活没有危险 - 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仔细检查 和安装已安装的家具。因为并非所有品牌都有责任。 “ 张馨予还在评论区回复了网友,“他们完全没有螺丝。直接挂墙.”。还说安装是售后的一部分。 张馨予也出现在阳光下,应该挂在柜子的屋顶上。整个倒在了地上。看到两个人携带它,看起来很麻烦。人们不应该在压力下出来。张新宇说:幸好家里有人,幸好生命没有危险。在照片中,机柜最初是用螺丝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因为负载不 稳定而且突然掉落,香水,油漆,盒子等散落,看起来非常凌乱。张新宇的母亲伤了她的背,以帮助阻止内阁。张新宇提醒大家微博,他必须仔细检查已安装的家具,以防止这种危险。 微博发布后,不少网友表达了对家具安装安全的感受,并担心张欣伤害了她的母亲。对此,张新宇热烈回应了评论: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例:通过分析《炉中煤》中的比喻手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导、讨论、实例分析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课后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6.拓展阅读:推荐与郭沫若诗歌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深入理解郭沫若诗歌的主题、意境、手法等,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力,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天安门》中“天安门上红旗飘”,这里的“红旗”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向学生解释这一象征意义。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掌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成果展示环节仍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专门的口语表达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至于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例:《天安门》中“天安门上红旗飘,亿万人民心欢笑”,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人民的欢乐和团结。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1. 理解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并欣赏郭沫若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主题。

2. 郭沫若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郭沫若的诗集或选集。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郭沫若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时期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诗歌一:《女神之再生》(15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4.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二:《天上的街市》(15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4.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郭沫若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诗歌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比较它们的异同。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3. 各组分享对诗歌的分析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三、诗歌创作与展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一首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诗歌。

2.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创作写在纸上,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改进的建议。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共3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1一、教材背景与课程目标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政治意义,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歌,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熟悉郭沫若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理解诗歌字义的具体含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2. 掌握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既能从审美角度考察诗歌的文学价值,也能从文化批评角度分析其社会和历史意义。

难点:1. 如何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把握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

2. 如何从多个视角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既能从文本角度切入,也能从社会历史角度考虑。

三、教学方法1. 导入:运用多媒体等教具,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两篇诗歌,探索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3. 分组交流:学生按照不同主题分组,就不同的文学题材和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4. 总结评价:从文学价值和文化批评两个角度出发,评价两篇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5. 互动实践: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对诗歌意义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两首诗歌是《烽火岛》和《世界杯之歌》,分别从社会历史和现代文化两个角度出发,突显郭沫若的诗歌魅力和文化贡献。

1. 《烽火岛》烽火岛,位于福建与台湾交界处,曾是明清时期浸透着海盗和走私活动的危险之地。

诗人在此游历,感慨大海的浩渺和生命的脆弱,也追溯了这片土地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歌结构:五律绝句诗歌题材: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关键词汇:烽火、海滨、溯洄、绝岛、千古。

课堂讨论:①探究《烽火岛》中的诗画意境。

②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色。

③理解诗歌中渲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世界杯之歌》世界杯,是全球瞩目的足球盛事,也是国际体育文化走向多元化的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内容预览:一、教学目的①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作风。

③ 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育联想和想像的才干。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① 有感情地朗诵。

② 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育联想和想像的才干。

三、课时布置 2课时四、课前预备教员:预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先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绚烂,那里,发作过多少美丽的故事,发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明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假定先生一同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诵课文,先从全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 教员范读,提示先生留意朗诵节拍、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诵节拍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局部,创设一种美妙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先生按投影提示自在朗诵课文,并思索以下效果: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进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效果。

由于这两个效果都比拟复杂,所以很快教员可以明白: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进程(板书):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异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4、探求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员投影出示效果组,先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经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停止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协助先生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郭沫若的两首诗歌,掌握了修辞手法、朗读技巧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很棒!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接下来,我会给出我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
-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播放配乐朗诵,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利用问题导入,如“你们对郭沫若了解多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逐层深入,理解诗意
-通过对诗歌的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进而深入挖掘其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讨论。
-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讨论。”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情感等,形成讨论成果。
-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并将讨论成果整理出来。”
4.学生对于文学创作具有较大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自信心不足、创作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勇于表达。
5.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文学作品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心态。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郭沫若及其诗歌创作背景1.1 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经历1.2 郭沫若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1.3 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第二章:《女神》诗歌赏析2.1 《女神》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概述2.2 分析《女神》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3 解读《女神》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第三章:《天上的街市》诗歌赏析3.1 《天上的街市》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概述3.2 分析《天上的街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3 解读《天上的街市》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第四章:对比分析郭沫若诗歌中的自然描写4.1 选取郭沫若不同诗歌中的自然描写片段进行对比4.2 分析对比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3 探讨郭沫若自然描写的意义和影响第五章: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表达5.1 分析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5.2 选取具体诗歌进行情感解读和分析5.3 探讨郭沫若诗歌情感表达的艺术效果和影响第六章:郭沫若诗歌中的历史与文化反思6.1 郭沫若诗歌中的历史主题及其表现6.2 分析《恢复》等诗歌中的文化反思与民族自信6.3 探讨郭沫若如何通过诗歌塑造国家与文化认同第七章:郭沫若诗歌中的现代性问题7.1 探讨郭沫若诗歌中的现代性特征7.2 分析《瓶》等诗歌中的现代性焦虑与探索7.3 讨论郭沫若诗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八章:郭沫若诗歌中的女性形象8.1 郭沫若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8.2 分析《炉中煤》等诗歌中对女性美的赞颂8.3 探讨郭沫若诗歌中的女性观及其时代意义第九章:郭沫若诗歌的教学策略9.1 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郭沫若诗歌教学计划9.2 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和课外资源辅助教学9.3 分享郭沫若诗歌教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十章:总结与评价10.1 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和目标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对郭沫若诗歌教育的展望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经历解析: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郭沫若 教学课件

郭沫若  教学课件

惠特曼诗风:郭沫若从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中找 到了诗情喷火口。他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 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飚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 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二.主要诗集 《女神》、《 星空 》、 《瓶》 、 《 前茅》、《恢复》 (一) 《女神》的思想内容 1.五四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A 破坏与创造精神: 《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等
泛神论哲学:郭沫若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哲学中接 受了泛神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 , 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神。 ”泛神论强化了《女神》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浪漫主义色彩 ,以及个性解放、反对偶像的精神。
2.浪漫主义文学观:主情主义——自我表现——自然 流露——形式自由——社会职能
四、《屈原》等历史剧 早期:《三个叛逆的女性》 40年代:《棠棣之花》、 《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 草》。 (一)浪漫主义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求似,传达真正的历史精神;失事 ,在历史框架内大胆虚构。 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之间 找到契合点。 3.“诗情”观:历史剧应有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 的韵律。
(二)分析代表作《屈原》 1.悲剧主人公:屈原 A 爱国者的悲剧:屈原爱国爱民的坚定立场、合纵抗秦 的正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主降派靳尚、郑袖的陷 害和昏庸的楚怀王问罪中遭到了“毁灭”。 B 高尚者的悲剧:屈原忠贞高洁、光明磊落,在邪恶 势力的造谣中“身败名裂”。
屈原是民族灵魂的化身。皖南事变后,“全中国进步的 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 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 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 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语)

《郭沫若诗》课文优秀教案

《郭沫若诗》课文优秀教案

《郭沫若诗》课文优秀教案《郭沫若诗》课文优秀教案「篇一」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示例二天上的街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

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导语“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

《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2.生字缥(piāo)缈(miǎo)3.生词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郭沫若讲稿

郭沫若讲稿

第一节郭沫若生平及创作历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党,四川乐山人,郭家原籍本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学名开贞,"开"是排行,"贞"是本名。

一九一九年首次发表新诗时,自署笔名"沫若"。

并以此为号。

这是由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

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06--1913,郭沫若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意大利建国三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文学作品,初步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启蒙。

培育了他强烈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

1911年初,国会请愿风潮波及四川,成都学界立即响应,郭开贞被推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监督叫他上课,他说"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样大的魄力呢",他几乎被斥退。

中华民国,剪辫子。

袁世凯窃取大权后,这期间不幸的纸事竟伴着伤的国事来,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郭沫若称她为"黑猫",全靠一本《庄子》度过花烛夜,第二天"四门"又靠一部古版《文选》消磨了时光。

第五天,结束了这"结婚受难记",乘船回成都中学堂,人虽然是从此跟她分开了,但这一生"囚禁"在孤寂"洞房"的女人,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块心病,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总觉有难言的苦衷,说:"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

"二创作觉醒期和爆发期(1914--1920)1913年底,郭沫若怀着"救国济民"的抱负走出夔门,离国经朝鲜,于是1914年初抵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三年毕业后考入福冈九洲帝国大学医科。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公开课教案(附板书)第一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公开课教案(附板书)《天上的街市》教案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同学们讲一段中国的历史。

1919年1月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会议中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得知这一消息,群情激愤,当天就在北大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宅邸,引发了“火烧赵家楼”事件。

这一事件得到各地学生团体、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天津、上海、杭州、重庆、武汉等地的学生纷纷罢课,为了声援学生,各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由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

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了大小40多个文艺社团,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鲁迅、冰心、沈雁冰、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郁达夫等。

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给了郭沫若无穷的创作动力,1921年出版了其第一部诗集《女神》,其中记录的是郭沫若1919-1921年的主要作品,这部诗集是气势磅礴的五四时代精神的颂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雄奇和壮美。

《女神》的主旋律是雄壮高亢的。

但是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1923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星空》,这是一个受了伤的战士的歌咏,是五四退潮后的微波。

它虽然延续而来《女神》追求个性解放、向往光明的主题,但比起《女神》已显出含蓄、深沉、细腻、哀婉的风格。

创作《星空》时的郭沫若处于痛苦和彷徨之际,从诗集的名称来看就可以看出矛盾:《星空》是遥望无际的星空,空旷而辽阔,茫无涯际。

郭沫若教学课件

郭沫若教学课件

这一诗歌意象又似乎是郭沫若与安娜之恋的“寓言”——
他们为了爱表现出了很大的牺牲精神,然而苦恼、困顿的人
生也总纠缠着他们。 1916 年 12 月,经过不到半年的热恋,郭沫若便专程到东京 接安娜到冈山同居,由此使他多年来“心中的一种无限大的 缺陷”得到了“补置” .
可是,他们的同居招来了父母的严厉指责,甚至与他断
• • 昕潮涨了, • 昕潮涨了, •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 鸡鸣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 是我。 春潮涨了, •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春潮涨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 我便是你。 • 你便是我。 • 火便是凤。 生潮涨了, • 凤便是火。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 翱翔!翱翔!
最后、郭沫若气质秉性的影响。
2、对现实的反叛
1905年,嘉定府乐山县高等小学,撕榜风潮后,为了
洗刷自己的耻辱,以后便专门与那些老学生们所惧怕的教员 相抗衡,于是成了最爱闹事的一个代表。
“我纵横是破了脸的,管他妈的!”自从遭了一次斥退, 郭开贞反叛的性格逐渐向不良的一方面发展,居然酗酒,吸 水烟,甚至逛胭脂巷,但他的学习成绩却还是优等。
1919年——1921年之间。
代表作《凤凰涅槃》,郭沫若说创作这首诗歌时,“伏在 枕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的写着,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 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那首奇怪的诗写了出来。 那诗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这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就有集中的表现。
• • • • • • • • • • • • •
出国求学和拯救国家危亡的抱负就联系在了一起。如他此 时的诗作《代友人答舅氏劝阻留学之作》中抒发自己的心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讲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讲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讲义一、诗歌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 1919 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

当时,五四运动的怒潮席卷全国,新文化运动正方兴未艾。

郭沫若受到时代精神的感召,以饱满的激情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 1920 年 1 月 5 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它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

二、诗歌内容解析1、诗歌开篇“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诗人通过对白云怒涌这一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壮阔的氛围。

“无数”和“怒涌”两个词,生动地表现出白云的繁多和动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北冰洋的情景,则进一步强调了场景的广阔和雄伟。

2、“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这里诗人将太平洋拟人化,赋予它“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推倒地球的动作,展现出太平洋的巨大威力和磅礴气势。

滚滚的洪涛,不仅是太平洋力量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界万物变化和发展的深刻认识。

毁坏与创造相伴相生,努力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积极态度。

4、“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诗人连续使用“力哟”的呼喊,强调了“力”的重要性和无所不在。

将“力”比作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和律吕,形象地说明了“力”的多样表现形式和强大感染力。

三、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力”,赞美大自然的伟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五四”运动所激发的那种改天换地的力量的向往和憧憬。

诗中的“力”既是自然的力量,如白云怒涌、太平洋的汹涌波涛,也是社会的力量,象征着五四运动中民众的觉醒和抗争。

诗人通过对“力”的赞美,表达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和对新世界的期待,呼唤着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再生歌》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生在这样的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凰歌(节录)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淋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帆已破, 樯已断, 楫已漂流, 柁已腐烂, 倦了的舟子只是在舟中呻唤, 怒了的海涛还是在海中泛滥。
年 郭
过的半生行程,

都是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我便
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
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象
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
又好象一只死了的河豚。”
(二)中外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
庄子、屈原、李白

歌德,雪莱、泰戈尔、惠特曼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梅花树下醉歌——游日本太宰府》
梅花!梅花!
梅花呀!梅花呀!
赞美你!
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我赞美你! 我赞美我自己!







雪 莱
天狗
我是一只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要把我的声带唱破!
(二)在彻底地破坏与创造中,显示出具有 现代爱国思想。
《凤凰涅槃》
全诗由“序曲”、“凤 歌”、“凰歌”、“凤 凰同歌”以及“群鸟歌” 和“凤凰再生歌”几个 部分组成。
《凤歌》:对于旧世界 的批判和诅咒
凤歌(节录)
……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你从你自我当中 我赞美这自我表现的全
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宇宙的本体!
开放出窈窕的好花。 还有什么你?
花呀!花呀!
还有什么我?
宇宙的精髓呀! 还有什么古人?
生命的泉水呀! 还有什么异邦的名所?
假使春天没有花, 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
人生没有爱,
毁破!
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 破!破!破!
…… 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哪儿来? 你坐在哪儿在? 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昂头我问天, 天徒高矜,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 地已死了,莫有点呼吸。 伸头我问海, 海正扬声而呜唈。
第七 章
郭 沫 若
第一节 狂飙突进的《女神》
日本留学期间的郭沫若
“真正新诗”
一、《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构成的文化背 景与生活基础:中外文化的影响与作家的人格精神
(一)诗人的个人的气质
“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自己觉
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
我自幼便嗜好文学,所以我便借文学

来以鸣我的存在,在文学之中更借了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再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欢唱!
欢唱!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我们飞向西方,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宇宙呀,宇宙,
我们飞向东方,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我们飞向南方,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我们飞向北方,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
啊!啊!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好象那大海里的孤舟。 左也是漶漫, 右也是漶漫, 前不见灯台, 后不见海岸,
啊!啊! 有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思? 痴!痴!痴! 只剩些悲哀,烦恼,寂寥,衰败, 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贯穿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群鸟歌》 (节录)
岩鹰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 孔雀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