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改革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经济改革对比
(行政管理201150010338 李鹏飞)
中国由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改革已进行20多年了,而上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根本改变苏联经济体制,普金政府也力图振兴俄罗斯经济,走上了另一条改革之路,这就与中国形成了比较。
一、俄罗斯政府经济改革情况介绍
(一)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政策(1991-1999)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的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宣布苏联不复存在。独联体成立后,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虽经叶利钦重用的几届政府几次经济体制的激进或渐进改革和转轨的政策交替运行,并未摆脱苏联成立以来的苏俄历史上和整个现代世界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困境。
叶利钦领导下的盖达尔政府一开始极力倡导激进的“休克疗法”式快速改革和转轨。即在较短时间内按总体改革蓝图,推倒原有制度重新建立自由市场制度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放开物价。规定各种物品自由定价和收费,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结果90%的零售商品和85%的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第二,实行国营和地方企业私有化。按计划,1992年俄罗斯20-25%的国家企业私有化,实行自由买卖,两年内完成土地私有化,到1996年,私有化的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产值分别占俄GDP的60%和企业总数的70%。第三,实现无赤字预算的紧缩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第四,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放开进出口贸易。第五,卢布在俄国境内可以自由兑换,由原来的多种汇率制度过渡到双重汇率制。这些急剧变化的激进政策导致1992年第一季度物价上涨11倍,生活水平下降2.5倍,工业生产下降2.5倍。1992年6月30日俄罗斯政府提出生化经济改革纲领,设计在1992-1993年刹住滑坡,1994-1995年走出危机,1996年起实现增长。其后又连续出台配套改革举措。但是滑坡形式并未扭转,卢布急剧贬值,1992年初1美元兑换90卢布,9月1:240,无法实现卢布兑换自由计划。事实表明叶利钦和盖达尔的激进休克疗法完全破产。
1991年以来俄罗斯经济改革中的“加速理论”和“休克疗法”理论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全面自由化和所有制私有化方针也被实践证明是有害的。不顾国情、不顾实情,一味照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甚至以为现代西方模式就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是要吃大亏的。叶利钦作为俄罗斯走上改革和市场经济之路的带头羊,在他任上经济一直走下坡路。
(二)、俄罗斯普金政府振兴经济改革之路(1999-)
在21世纪初,在经历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解体转轨为俄罗斯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大破坏和大倒退以后,普金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振兴经济改革,开始了俄罗斯复兴之路。这种转轨资本主义既不是大俄罗斯帝国的复活,也不是步发达资本主义模式之后尘,而且一种拖着已被废弃的社会主义的躯体、又笼罩社会主义阴影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制快速壮大俄罗斯帝国的混合资本主义。俄罗斯的转向资本主义无疑壮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实力,同时也使现代化的模式更趋多样化。
弗拉基米尔·普金(1952--)1999年底出任代总统,2000年,以52.9%的支持率当选俄罗斯总统,2004年连任。普京以民族振兴强国富民为使命,紧抓经济发展着个中心,强化中央集权政权,扩大社会和解,以图重现当年彼得大帝和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强国梦。
普京的振兴经济政策犹如拨乱反正,扭转了叶利钦时代为转轨不惜一切代价推行资产、市场、价格、贸易完全自由化,重制度转轨轻经济发展的方针,推行“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重经济发展和可控管理的务实政策。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中央集权化的行政改革,强化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主导权,集中打击违及国家利益的特殊利益集团第二,下大力气逐步改变出口原材料主导型发展的模式。第三,重新规范私有化法案。第四,实行开放政策,试办经济特区,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第五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改革社会福利政策。
经过普京政府一系列的改革,21世纪初俄罗斯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第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达到并超过1991年时水平。第二,人民生活有所发展,居民消费已经超过1991年的水平,2005年1月—11月间,居民的货币收入与工资分别增长9.1%与9.3%,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拉动了内需,国内需求的增加速度从2002年的4.6%到2004年的10.4%。第三,偿还外债,外汇储备增加,俄罗斯货币国际信誉提高。第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第五,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最近俄罗斯已经和美国达成入世协议,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异议则有望今年正式入世。
二、中俄两国经济改革的对比
两国改革实践结果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中国改革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保持了持续的较高增长率,这种增长速度只有在60年代日本和70年代‘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奇迹’时才出现过。而俄罗斯自1992年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以来,除1997年经济略有回升以外,经济一直大幅下滑,常与恶性通货膨胀相伴,呈现为负的增长率。
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度方式不同。原苏联以政治剧变为背景,向以全面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过渡,采取了‘激进式’改革方式。与原苏联改革道路不同,中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按渐进方式推进的过渡。1992年俄罗斯改变了1991年前实行的渐进式改革,转而实施“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其核心内容是:紧缩货币、财政,一次性全面放开物价,在经济各个领域快速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力图在短时间内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是国民经济遇到了连续的高通货膨胀和持续的经济负增长。与此相反,中国经过稳妥地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中国的改革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2)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体制转轨;(3)经济过渡不仅涉及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转型,而且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4)经济过渡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中国不仅渡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阶段,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改革的初始条件不同。中国与俄罗斯在改革之前,国情、国力、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两国转轨政策与结局不同的原因。相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济改革优先于政治改革。第二,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穷得多。第三,在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起步时多数人口从事农业;在工业产出中,多数来自于中小工业。第四,从苏联学来的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所起作用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作用最大的仅限于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即工业化了的部分,而对分散的农业和小工业,控制的程度就要低一些。这一特点为中国改革采取渐进方式和先打外围后攻坚提供了一个空间。第五,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比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第六,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体制的转型上有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而且在经济发展的转型上有一个从习俗经济或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有一个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过程。尽管中国的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但在改革目标的选择上完成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