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邻补角、对顶角(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课件ppt
解:(1)∠AOC的邻补角是∠AOD和 ∠COB;∠BOE的邻补角是 ∠EOA和∠BOF.
(2)∠DOA的对顶角是∠COB; ∠EOC的对顶角是∠DOF.
(3)∠BOD=∠AOC= 50°; ∠COB=180°-∠AOC=130°.
D E
A
O
B
F
C
5. 在下图中,花坛转角(红色标注的角)按图纸要求为135°;施工结束 后,要求你检测它是否合格?请你设计检测的方法.
思考 :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你能说说∠AOC与∠AOD,∠AOC与∠BOD这两 对角的位置保持怎样的关系吗?
A
C
O
∠AOC和∠AOD有一条公共边AO,且∠AOC的
另一边是∠AOD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顶点,且∠AOC的两边 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DB
一、邻补角的概念 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反__向__延__长__线__,那 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1的邻补角有__∠__2_,_∠__3___.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理解并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 进行角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角的 名称
对 顶 角
邻 补 角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①两条直线相 交形成的角; ②有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 角相 等。
①两条直线相 交而成; ②有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5.1.1相交线(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1)
谢谢聆听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
能不能说一说理由呢?
C
B
探究新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已知: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 A
D
求证:∠1=∠2.
3 1O 2
4
证明:∵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C
B
∴∠1+∠3=180°, ∠2+∠3=180°, 平角的定义 ∴∠1=∠2. 等量代换 同理可得∠3=∠4.
例题讲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角 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情境引入 观察下列图片,你能从中找出2条直线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情境引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解:根据题意,∠1与∠3是邻补角,
a
∴∠1+∠3=180°, ∵2∠3=3∠1, ∴∠3=108°,∠1=72°
3 1
2 b
根据对顶角性质,得
∠2=∠3=108°.
拓展训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2.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Hale Waihona Puke A Ca OD
b
DG
c E
A
O
BA
O
BC
CF
D B
H
⑴ 如图a,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解:(1)35°,145°,145° (2)均为90° (3)65°, 115°, 65° (4)(180-m)°, m°, (180-m)°
【初中数学】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讲练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若∠1+∠2=140°, 则∠1=_7_0__°,∠4=_1_1_0__°.
利用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求角度 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D=40°,
OA平分∠COE,求∠DOE的度数. 解:∵∠BOD=40°,
∴∠AOC=∠BOD=40°, ∵OA平分∠COE, ∴∠COE=2∠AOC=80°,
同学们,再见!
பைடு நூலகம்
∴∠DOE=180°-∠COE=100°.
6. (2023·湛江霞山区一模)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 O,OE是∠AOD的平分线,∠AOC=26°,求∠AOE 的度数.
解:∵∠AOC=26°, ∴∠AOD=180°-∠AOC=154°. 又∵OE是∠AOD的平分线, ∴∠AOE= 12∠AOD=77°.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学期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课 相交线(1) 邻补角与对顶角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定义
图例 性质 几何语言
邻 有一条公共边,另一 补 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 角 两个角
∵∠1与∠2 邻补角 是邻补角, 互__补___ ∴∠__1_+__∠__2__
=__1_8_0_°______
对 有公共顶点,一角的 顶 两边与另一角的两边 角 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 _相__等__
∵∠1与∠2 是对顶角, ∴∠__1_=__∠__2__
1. 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D)
2. (2023·东莞月考)下列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
的是
( B)
3.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 (1)∠1的对顶角是_∠__3_,∠1的邻补角是_∠__2_,__∠__4___; (2)(2023·东莞月考)∠2=140°,则∠1=___4_0_°_,∠3 =__4_0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5.1.1 相交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激趣导入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预习定标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其数学抽象素养;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道路交叉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交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相交线:使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并识别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性质: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邻补角定义:掌握邻补角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和为180°,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对顶角性质时,通过具体图形,如交叉的剪刀或十字架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顶角的相等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道路交叉口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的对称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顶角为什么相等,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邻补角的辨识: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辨识出邻补角,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指导。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5_1_1相交线 (分层作业)【2023春人教版七下数学精品备课】 解析版
5.1 相交线第1课时相交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夯基训练知识点1 邻补角1.识别邻补角应同时满足以下三条:①有公共_____________;②有一条公共边;③两角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1.【答案】①顶点③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2.邻补角是指( )A.和为180°的两个角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C.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2.【答案】D3.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3.【答案】D解: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是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故选项D正确。
4.如图,∠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和∠AOFC.∠AOFD.∠BOC和∠AOF4.【答案】B解: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与∠1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为∠BOE和∠AOF,故选项B正确。
5.如图,∠α的度数等于( )A.135°B.125°C.115°D.105°5.【答案】A解: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知。
6.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6.【答案】∠2和∠4解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判断: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1和∠2、∠1和∠4都满足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故为邻补角.故答案为∠2和∠4.方法总结: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知识点2 对顶角及其性质7识别对顶角应同时满足:①有公共___________;②两个角的两边___________.7.【答案】①顶点②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8.如图,小强和小丽一起玩跷跷板,横板AB绕O上下转动,当小强从A到A'的位置时,∠AOA'=45°,则∠BOB'的度数为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8.【答案】45°;对顶角相等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则∠1 ∠2,根据的是;∠2+∠3= ,根据的是.9.【答案】=;对顶角相等;180°;邻补角的定义10.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顶点相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10.【答案】D解:A错误,如图①,∠1与∠2的顶点相对,但∠1与∠2不是对顶角;B错误,如图②,∠1与∠2有公共顶点,且∠1=∠2,但∠1与∠2不是对顶角;C错误,如图③,∠1与∠2是两条直线相交且有公共顶点的角,但∠1与∠2不是对顶角;D正确.11.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11.解析: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点,且∠1的两边是∠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1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2°,OA平分∠COE,求∠DOE的度数.12.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与∠BOD的关系,根据OA平分∠COE,可得∠COE 与∠AOC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BOD=42°.∵OA平分∠COE,∴∠COE=2∠AOC=84°.由邻补角的性质得∠DOE=180°-∠COE=180°-84°=96°.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题型总结题型1 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1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如果∠AOC=65°,∠DOF=50°.(1)求∠BOE的度数;(2)通过计算∠AOF的度数,你发现射线OA有什么特殊性吗?13.解:(1)因为∠AOC=65°,所以∠BOD=∠AOC=65°.又因为∠BOE+∠BOD+∠DOF=180°,∠DOF=50°,所以∠BOE=180°-65°-50°=65°.(2)因为∠AOF=∠BOE=65°,且∠AOC=65°,所以∠AOF=∠AOC,所以射线OA是∠COF的平分线.题型2 利用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性质求角(方程思想)14.补全解答过程: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若∠EOC∶∠EOD=2∶3,求∠BOD的度数.解:由∠EOC∶∠EOD=2∶3,设∠EOC=2x°,则∠EOD=3x°.因为∠EOC+∠____________=180°(____________),所以2x+3x=180,解得x=36.所以∠EOC=72°.因为OA平分∠EOC(已知),所以∠AOC=12∠EOC=36°.因为∠BOD=∠AOC(____________),所以∠BOD=____________.14.EOD;平角的定义(邻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36°15.如图,直线AC,EF相交于点O,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BOE=12∠EOC,∠DOE=72°,求∠AOF的度数.15.解析:因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可设∠BOE =x,则∠AOF=∠EOC=2x,然后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设∠BOE=x,则∠AOF=∠EOC=2x.∵∠AOB与∠BOC互为邻补角,∴∠AOB=180°-3x.∵OD平分∠AOB,∴∠DOB=12∠AOB=90°-32x.∵∠DOE=72°,∴90°-32x+x=72°,解得x=36°.∴∠AOF=2x=72°.方法总结: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拓展培优拓展角度1 利用邻补角的性质求折叠中的角(折叠法)16.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求∠CBD的大小.16.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C=∠A'BC,∠EBD=∠E'BD,所以∠A'BC=12∠ABE',∠E'BD=12∠EBE'.由∠ABE'与∠EBE'互为邻补角,得∠ABE'+∠EBE'=180°,因此∠CBD=∠A'BC+∠E'BD=12∠ABE'+12∠EBE'=12(∠ABE'+∠EBE')=90°点拨:此题运用了折叠法,解题时关键要弄清折叠前后哪些角对应相等.拓展角度2 利用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进行计数(基本图形法)17.下列各图中的直线都相交于一点.(1)(2)若n 17.解:(1)2;6;12;4;12;24(2)对顶角共有n(n-1)对,邻补角共有2n(n-1)对.技巧解:巧数图形中对顶角或邻补角的对数:(1)在复杂图形中数对顶角或邻补角的对数时,我们一般先确定图形中包含有几个两条直线相交的基本图形;(2)在每个基本图形中有2对对顶角、4对邻补角,从而计算出所有对顶角、邻补角的对数. 拓展角度3 与对顶角有关的探究问题18.我们知道:两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2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6对;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12对……(1)10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2)n(n ≥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18.解析:(1)仔细观察计算对顶角对数的式子,发现式子不变的部分及变的部分的规律,得出结论,代入数据求解.如图①,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4244-⨯=2对对顶角;如图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264-⨯=6对对顶角;如图③,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8284-⨯=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202204-⨯=90(对).故答案为90;(2)利用(1)中规律得出答案即可.由(1)得n(n ≥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对数为()2n 224n -=n(n -1).故答案为n(n -1).方法总结: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5.1相交线初一年级下册 主备课: 王芹 授课教师 总第 1课时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题名称: 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知识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 具: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 ,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 三.初步应用 练习:下列说法对不对(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教师提问:1.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概念?2.通过这节课你都认识了哪些角?它们都怎样定义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 相交,401=∠,求4,3,2∠∠∠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 课件(共18张PPT)
变式2: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解:设∠1=x°,则∠2=3x°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 x+3x=180 所以 x=45 则∠1=45°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5°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性质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两直线相交
C
2
B
1
3
4
A
D
位置 特征
1、两直线相交,形成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
2、以∠1和∠2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3、以∠1和∠3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C
2
B
1 o3
4
A
D
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
有哪几个?
C
2
B
1
o3
4
A
1 2
(1)不是
1 2
(2) 是
1 2
(3) 不是
1
2
(4) 不是
2 1
(5)是
7、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C
2
B
动动手:(1)、用量角器测
1
o3
量对顶角∠1和∠3,比较他们
4
的大小
A
D
(2)将对顶角∠1和∠3
进行翻折,比较它们的大小?
4、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猜猜看:若直线CD绕点O转 C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b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对顶角》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对顶角》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五、课上任务设计活动环节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及时巩固,加深理解完成自我检测试题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2.如图是一个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明它度量角度的原理吗?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学生自测512121 2O12师生互动,再探性质1.教师出示问题.如图:AB交CD于点O,直线EF过点O,若∠BOD=90°,∠AOE=65°,求∠DOF的度数。
2.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3.教师具体指导并根据学生情况板书规范的简单说理过程.解法一:∵∠AOE=65°∴∠BOF=∠AOE=65°(对顶角相等)∴∠DOF=∠BOD-∠BOF=90°-65°=25°解法二:∵∠BOD=90°∴∠AOC=∠BOD=90°(对顶角相等)∴∠COE=∠AOC-∠AOE=90°-65°=25°∴∠DOF=∠COE=25°(对顶角相等)学生探究教师点拨101、∠2∠3、∠4的度数.变式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D,若∠1=20°,那么∠2=______.变式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 =90°,若∠1=20°,那么∠2=____,∠3=____,∠4=____.回顾梳理,归纳小结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样学习的?学习过程中由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小组讨论展示10ABECDO1 2。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下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全册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语: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教师提问: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三、例题讲解【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角.,图(2))(2)如图,若∠AOD=90°,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答案】1.都不存在对顶角.2.(1)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AOC和∠BOD,∠AOD和∠BOC.邻补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2)垂直.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1)1.了解垂直的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性质和画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思考: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这些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并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有关的问题: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并能引导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角α是直角是特殊情况.教师补充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角α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给出垂直的定义及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找学生上黑板画出直线l的垂线.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直线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师: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生:在直线l上方取一点A,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将所得的两个结论合并成一个,并板书: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过点P画射线AM的垂线,Q为垂足.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的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AB的延长线于Q点.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纳: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四、巩固练习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答案】上述说法中的两条直线均互相垂直.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的一个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2)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2.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连线的数学问题.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有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的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操作:学生看图总结,得出结论:(1)画出直线l及l外的一点P;(2)过P点作PO⊥l,垂足为O;(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教师请同学们与组内的同学进行充分的配合,讨论相应的结论,并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个性质.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关于垂线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课本图形(图5.1-9),深入认识垂线段PO: PO⊥l,∠POA1=90°,O为垂足,垂线段PO与其他线段PA1、PA2……相比,长度是最短的.教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PA1、PA2……的长度都不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四、提升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订正.(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2)如图,线段AE的长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3)如图,线段CD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答案】(1)错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确;(3)错误,线段CD的长是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对于垂线段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收获?是不是学会了如何作出垂线段?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呢?大部分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但是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好.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了解其命名的含义.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难点各对角之间关系的辨认以及复杂图形的辨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学生能由教师的叙述认真地观察风筝的图形并能抽象出以下图形.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如图:直线a1、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以下活动: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侧,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a2的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分别在第三条直线a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下各对角的关系:∠1与∠5;∠2与∠6;∠2与∠5;∠2与∠8;∠3与∠5;∠3与∠7;∠3与∠8;∠4与∠8.教师总结:同位角:∠1和∠5,∠2和∠6,∠3和∠7,∠4和∠8.内错角:∠2和∠8,∠3和∠5.同旁内角:∠2和∠5,∠3和∠8.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在下面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说说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四边所在的直线正好是前提中的三线,并且有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是同一条直线.四、巩固练习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案】∠1、∠3是同位角,∠2、∠3是内错角,∠1、∠2是同旁内角.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适当地强调有关的知识点.如何确定“三线”构成的“八角”(注意“一个前提”)?如何根据“关系角”确定“三线”(注意找“前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量有点大,学生认识角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并能在各类图形中找出各类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两条直线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不相交的情况.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达成共识.学生思考:把a,b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的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不相交的情况?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使它与直线a没有交点.学生结合演示的结论,与教师共同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板书: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第二,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并在充分交流后,归纳平行公理.(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师生共同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直线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的.(2)从直线b、c作图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的方法验证b∥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b∥a,c∥a,那么b∥c.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并学习了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的内容并能在实际问题中予以正确的运用,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要加以引导与教育.5.2.2平行线的判定(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的几个问题,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1.根据上图,分析问题.(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的活动,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如果∠1=∠2,那么AB∥CD.教师强调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这两个角是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意思是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3)简单应用教师表演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课本图5. 2-7).教师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因为∠DCB与∠FEB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从而得CD ∥EF.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他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体会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师生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猜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理.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思考、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1)因为∠4+∠2=180°,而∠4+∠3 =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3=∠2,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b.(2)因为∠4+∠2=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1,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4+∠2=180°,那么a∥b.3.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b,可以用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五、课堂小结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困惑呢?能谈一谈你的想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例引导及提问思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并运用新知识.5.2.2平行线的判定(2)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难点选取适当的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学生先口述判断的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的过程:如图.因为b⊥a,c⊥a,所以∠1=∠2=90°,从而b∥c.教师说明:这个说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的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c,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1=∠2.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题讲解后,师提问: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方法用图(1)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写出理由,用图(2)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写出理由.如果∠1、∠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3),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如图(3),因为a⊥b,c⊥a,所以∠1=90°,∠2=90°.因为∠3=∠1=90°,所以∠3=∠2.从而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 =180°,那么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答案】a∥b,理由略.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对于平行的判定是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学生应该选取适当的定理进行平行的判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1)。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专项练习(含答案)
5.1.1《相交线》重难点题型专项练习考查题型一邻补角的定义典例1.(2022秋·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四个图中,与互为邻补角的是( )A.B.C.D.【答案】D【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知:只有D图中的是邻补角,其它都不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变式1-1.(2022秋·广西柳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即可判断D选项中,∠1与∠2互为邻补角.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的定义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2.(2022秋·福建龙岩·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A.B.C.D.【答案】A【分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因为∠1与∠2是邻补角,故A选项符合题意;B.因为∠1与∠2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延长线,所以B选项∠1与∠2是对顶角,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因为∠1与∠2的和显然不是180°,所以∠1与∠2不是邻补角,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因为∠1与∠2不相邻、不互补,所以∠1与∠2不是邻补角,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明白定义的本质,一是相邻,二是互补.变式1-3.(2022秋·重庆荣昌·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图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A.B.C.D.【答案】D【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不是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角,故A不符合题意;B.另一边没有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邻补角,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角,故C不符合题意;D.是邻补角,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考查题型二准确找出邻补角典例2.(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直线AB、MN相交于一点O,,则∠COM的邻补角是()A.∠AON B.∠AOC C.∠NOC D.∠MOB【答案】C【分析】相邻且互补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详解】解:∠COM与∠NOC相邻且互补,所以互为邻补角.故选:C【点睛】熟记邻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2022秋·陕西宝鸡·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1的邻补角是()A.∠BOC B.∠BOC和∠AOF C.∠AOE D.∠BOE和∠AOF【答案】D【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邻补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一个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或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是另一个角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的邻补角是∠AOF和∠BOE,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邻补角的定义.变式2-2.(2021秋·上海宝山·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下列选项中与∠AOC互为邻补角的是( )A.∠BOC B.∠BOD C.∠DOE D.∠AOE【答案】A【详解】解:图中与互为邻补角的是和,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熟练掌握邻补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是解题关键.变式2-3.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的邻补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分析】根据邻补角的特征:①相加等于180°,②有一条公共边,进行判断选择即可.【详解】因为构成的两边与直线AB和EF有关,从直线AB来看,的邻补角是,从直线EF来看,的邻补角是,所以的邻补角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定义,能够深刻理解邻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题型三对顶角的定义典例3.(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四个图形中,和是对顶角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据此即可判断.【详解】解:A、两角只有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另一条边没有互为反向延长线,不符合题意;B、两角没有公共顶点,两角也是只有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另一条边没有互为反向延长线,不符合题意;C、两角只有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另一条边没有互为反向延长线,不符合题意;D、两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3-1.(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各图中,和是对顶角的是()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进行解答.【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A.和顶点不在同一位置,不是对顶角;B.和角度不同,不是对顶角;C.和顶点不在同一位置,不是对顶角;D.和是对顶角;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正确把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3-2.(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解决此题.【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具有共同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观察四个选项,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顶角的定义:具有共同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变式3-3.(2022秋·河北邯郸·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直线,,相交于一点,则的对顶角是()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意义解答.【详解】解:根据对顶角的意义可知,∠2 的对顶角是∠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对顶角的意义,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意义是解题关键.考查题型四对顶角的性质典例4.(2022秋·陕西西安·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两条直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A.B.C.100D.【答案】D【分析】由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即可计算.【详解】解:,,,,.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2022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则( )A.B.C.D.【答案】A【分析】由对顶角相等求解再利用邻补角互补可得答案.【详解】解:∵∴∵∴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性质,掌握“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4-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则的大小为()A.B.C.D.【答案】C【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以及,求得,根据邻补角即可求解.【详解】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邻补角,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3.(2022秋·云南大理·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COE=68°,则∠BOD的度数为()A.22°B.32°C.68°D.112°【答案】A【分析】由OE⊥AB可得∠AOE=90°,根据∠COE=68°,进而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对等角相等即可求出∠BOD的度数.【详解】∵OE⊥AB,∴∠AOE=90°,又∵∠COE=68°,∴∠AOC=∠AOE-∠COE=22°,∴∠BOD=∠AOC=22°(对等角相等)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及对等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直的定义和对等角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查题型五利用邻补角的性质求角度典例5.(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直线a,b相交,若∠3=2∠1,则∠4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0【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计算得到∠1的度数,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4的度数.【详解】解:∵∠3=2∠1,∠1+∠3=180°,∴∠1+2∠1=180°,∴3∠1=180°,∴∠1=60°,∴∠4=∠1=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变式5-1.(2022秋·吉林四平·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两直线交于点O,若∠1=34°,则∠2=______°;∠3=______°.【答案】 146 34【分析】根据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性质求解.【详解】解:∵∠1,∠2互为邻补角,∴∠1+∠2=180°,∵∠1=34°,∴∠2=180°-∠1=146°,∵∠1与∠3互为对顶角,∴∠3=∠1=34°.故答案为:146,34.【点睛】本题考查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含义,解题关键是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变式5-2.(2022秋·江西九江·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过直线AB上一点O作射线,,平分,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75度【分析】先根据,求出,再根据平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平分,∴.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领补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邻补角求出.变式5-3.(2021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平分,,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答案】【分析】利用邻补角求得,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再利用对顶角性质得,最后求出即可.【详解】解:∵,∴,∵平分,∴,∵,∴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以及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BOC与∠AOC是邻补角 所以∠AOC=180°-∠BOC= (邻补角的意义) 180°-130°=50°
例三、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O,且 BOC 是 AOC 的3倍,求 BOC 、 BOD 、AOD 的度数。
C O A
B D
课堂小结 :
角的 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盐山县孟店中学初一二班
一、创设情境
观察:取两根木条, 将它们用一枚钉子钉 在一起。
A
O C B
D
把这两根木条看作两条 直线,用一枚钉子钉起 来就相当于两条直线相 交。
思考: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只有一个交点呢?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不可能有2个交点.
动手操作并思考
请在纸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得到四个 角,给这四个角编上∠1, ∠2, ∠3, ∠4.
作业:第7页习题5.1 第1、2题(抄题)
O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取其中两个角, 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O
定义: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和 ∠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 做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 即: ∠1+∠2= 180
性质:
∠1和∠3相等 ∠1=∠3
O
D
例一: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 于点O,∠AOC=50°,求∠BOD、 ∠AOD、∠BOC的度数。
A 50
O
C (已知) 解: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BOD与∠AOC是对顶角,得: ∠BOD=∠AOC=50° (对顶角相等)
B
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已知) 所以∠AOD与∠AOC是邻补角,得: ∠AOD=180°-∠AOC= 180°-50°=130°
。
。
(数量关系)
问题
互为邻补角和互为补角有什么区别?
互为邻补角 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 。 为反向延长线;它们的和为180 它们的位置不确定;它们的和是180。
互为补角
定义: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1和∠3有公 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 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 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 邻补 而成的角 邻补 ②有一个公共顶 角互 补 角 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①两条直线相交 对顶 而成的角 对顶 角相 ②有一个公共顶 角 等 点 ③没有公共边
都是两直 对顶角没有 线相交而 公共边而邻 成的角, 补角有一条 都有一个 公共边; 公共顶点, 两条直线相 它们都是 交时,一个 成对出现。 角的对顶角 有一个,而 一个角的邻 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的意义)
因为∠BOC与∠AOD是对顶角, 所以∠BOC=∠AOD=130°(对顶角相等)
例二: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平分∠BOC. C 已知∠BOE=65°,求∠AOD、 ∠AOC的度数.
E 解:因为OE平分∠BOC (已知)
A
O 65 D B
所以∠BOC= 2∠BOE=130°. (角平线的意义) 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已知) 所以∠BOC与∠AOD是对顶角 ∠AOD=∠BOC=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