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

中铁十五局集团格库铁路S4标项目部二工区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为规中铁十五局集团格库铁路S4标项目部二工区关于混凝土拌和站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格库铁路S4标项目部二工区自建的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的管理。
第二章拌合站基本概况2.1设置原则(1)混凝土采用集中加工、集中生产、集中供应,前期需要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必须达到铁路总公司相关规规定的耐久性要求。
(2)充分考虑混凝土需求量与生产能力的配套。
(3)根据供应围按实际需用量的1.5倍配备混凝土输送车。
桥梁施工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汽车输送泵。
(4)拌合站的所有场地已完成混凝土硬化处理,粗细骨料存放分为合格区和待检区,用隔墙隔开,隔墙高度2.5m,场设置集水池、废水沉淀池、污水过滤池和洗车区,供电、供水的管线布置规。
(5)混凝土拌合站按照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要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事前试验、事中监控、事后把关”动态监管,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及质量追溯的目标。
系统应能实现材料进场与混凝土出站信息管理、重点场所及关键生产过程监控、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表、误差报警提示等功能。
信息系统功能、系统配置、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等应满足工管办函【2013】283号有关要求和规定。
2.2混凝土拌合站设置为保证砼运输时间和质量,经过现场实际考察,结合工期情况,本工区共设混凝土集中拌合站4处,其具体设置情况见下表:2.2-1 混凝土拌合站分布表第三章拌合站采用标准、规3.1拌合站采用标准、规3.2拌合站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第四章拌合站工作程序、质量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4.1工作程序4.2混凝土生产供应质量管理制度4.2.1拌和站应具备的条件4.2.1.1本工区混凝土工程采取集中拌和、统一供应的方式进行施工。
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为规范水泥混凝土拌合站的管理,加强水泥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办法:一、一般规定1、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建设、选址、硬件设施、标识牌等必须满足《铁路铁路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第一册)的有关要求。
2、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完备的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责任。
每座拌和站必须设1名站长、1名质量负责人和试验员,加强水泥混凝土生产管理与混凝土拌和质量的监控。
3、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泥混凝土技术培训。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要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认真做好原材料进场、检验及混凝土生产等环节的各项台帐记录。
5、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施工期间,每季度均应对拌和站设备进行自检自校,并建立自检自校台账,以确保动力系统正常运行,计量系统满足精度要求。
6、由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主、分试验室)负责对相应的拌和站混凝土及原材料进行检验。
7、各驻地办必须在施工单位各拌和站派驻1名专职监理人员,对拌和站原材料检测及混凝土复盘等工作进行旁站监督。
8、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开盘程序,未经专职监理人员认可不得开盘。
9、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生产(包括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的生产厂家等),且遵守配合比调整的程序及原则。
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擅自修改配合比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作返工处理,并进行全线通报,同时对相应驻地办与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二、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一) 站长1、负责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生产任务,制定混凝土生产计划。
3、负责生产、运输的调度,并对搅拌站的设备完好和操作过程的正确性负责。
4、负责本站人员的调配、考核与管理。
5、负责计量标定、自检自校的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拌和站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条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管理、软件应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
第四条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坚持“便捷、高效、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拌和站应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的采购、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拌和站应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二章硬件设备管理第一条拌和站的硬件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二条拌和站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硬件设备,避免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
第三条拌和站应建立硬件设备台账和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数量、购置日期、使用状况等信息。
第四条拌和站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五条拌和站应建立设备故障和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第六条拌和站应保护硬件设备的安全,加强设备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泄露重要信息。
第三章软件应用管理第一条拌和站应选用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软件应用,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条拌和站应建立软件应用的授权和购买制度,确保软件的合法使用。
第三条拌和站应制定软件安装和升级规程,防止非法软件或病毒的安装和传播。
第四条拌和站应定期对软件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修补软件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拌和站应建立软件使用培训制度,提升员工对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水平。
第四章网络安全管理第一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安全策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访问控制系统,限制外部访问和非授权访问。
第三条拌和站应建立网络监控和防御系统,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
第四条拌和站应制定网络备份和恢复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五条拌和站应加强对网络安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混凝土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提高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效率,确保混凝土产品质量,加强信息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在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信息化管理体系1. 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 信息化管理制度(1)信息收集与处理收集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信息化系统建设建设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3)信息化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信息化管理内容1. 生产环节(1)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建立原材料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原材料采购、检验过程。
(2)生产过程控制利用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质量。
(3)产品追溯建立产品追溯系统,实现混凝土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追溯。
2. 运输环节(1)运输车辆管理建立运输车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运输车辆运行状态。
(2)运输路线优化利用GIS技术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3)运输过程监控实时监控运输过程,确保混凝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 施工环节(1)施工进度管理建立施工进度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进度。
(2)施工质量监控利用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3)施工成本控制通过信息化系统分析施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
五、信息化管理要求1. 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处理;(2)信息共享与互通;(3)系统安全与备份。
3. 信息化管理小组应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奖惩措施1. 对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信息化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处罚。
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铁路总公司“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 xx】283号)要求,稳步推进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混凝土生产的过程的动态监管,规范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日常使用、维护、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地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的。
1.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系统具备功能包括:(1)查询拌和站站址、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2)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实施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3)查询施工项目部信息管理人员登陆系统频次和时间;(4)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并能对重大计量偏差报警提示;(5)统计分析混凝土产量、材料消耗量、搅拌时间等数据。
2.施工单位混凝土拌合站信息系统具备功能包括:(1)自动采集混凝土生产数据并实时上传。
实现施工配合比的自动传输和锁定,确保不能随意改动。
(2)日常管理功能,包括:拌和时间监控、查询;材料用量监控、查询;产能分析(含超标率统计);生产量核算;超标报警短消息提醒:第三条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牵头推进试验室信息化系统建设,并配合安全质量部、项目指挥部完成 xx铁路工地试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和各参建单位。
1第二章系统建立及验收第五条设备、设施及接口要求1.设备混凝土生产系统必须采用工控电脑,且工控电脑禁止安装自动还原系统。
最低配置CPU性能不低于英特尔奔腾四处理器2.4G,内存容量不低于1G,硬盘容量不得低于80G,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剩余空间容量不得低于2G,操作系统不得低于Windows XP版本。
2.网络条件具备良好的移动GPRS信号覆盖、或者2M以上宽带。
3.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采集须实时、逐盘、不可修改;数据传输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采取加密方式。
公司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公司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1 总则1。
1 为提高铁路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拌和站质量控制手段~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编制本办法。
1.2 拌和站信息化分为总公司、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操作平台.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1.3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
1 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的。
系统应能实现材料进场与混凝土出站信息管理、重点场所及关键生产过程监控、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表、误差超标报警提示等功能~与拌和站既有生产控制系统相互兼容。
2。
2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照要求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监理和施工单位选用的采集应用管理软件应经公司组织评审通过。
2。
3 各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组织分标段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2。
4 各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
拌和站负责人每周应组织对采集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5 自动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上传至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需手动输入的数据应按系统要求及时准确录入。
2.6 信息化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信息化未实施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
已验收通过的拌和站~要补增信息化管理工作检查和验收程序。
验收工作由公司工程部、现场指挥部,工作组,统一组织,附验收记录表,。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相关规定

黔张常(怀邵衡)铁路公司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黔张常安质〔2016〕3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原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程拌和站及试验室数据接口暂行规定》(工管办函[2013]381号)、《关于进行工地试验室拌和站信息系统全路推广的通知》(工管调〔2013〕108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公司《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现场管理标准》编制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公司辖内各建设项目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归口公司安全质量部,建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拌和站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拌和站信息化分为铁路总公司、公司(建设指挥部)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操作平台。
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第五条公司制定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将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第六条公司、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施工单位每个拌和站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工作经历并应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更换时应经建设指挥部同意。
第七条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准备。
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建设指挥部组织分标段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各标段需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增加培训人数,严禁出现信息管理员不在岗现象。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

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一、绪论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以改进管理的机制和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
三、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的意义1.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拌合站的管理效率,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拌合站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
3. 促进管理决策。
信息化管理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 提升企业竞争力。
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拌合站的竞争力,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四、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拌合站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制定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与拌合站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3. 规范管理行为。
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规范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加强管理层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4. 保护信息安全。
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利用。
五、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1. 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
明确拌合站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和权限,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任务。
2. 信息化管理规范。
明确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规范、政策和工作流程,规范信息化管理行为。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拌和站是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其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拌和站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生产计划管理制度1.确定拌和站的生产计划,并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调整。
2.建立生产计划跟踪系统,记录、反馈和分析实际生产情况。
3.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方案。
二、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建立设备维护台账,对主要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
2.设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维护和随机维修,并进行记录和跟踪。
3.对设备进行巡查和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三、质量管理制度1.建立混凝土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
2.制定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方案,包括配料、拌合和检测。
3.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现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记录和追踪。
四、环境管理制度1.制定拌和站环境保护政策和目标,并建立环境管理责任制。
2.对废水、废气和噪声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拌和站的环境安全。
3.制定废弃物管理方案,包括分类、处理和处置,并进行记录和统计。
五、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拌和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及时记录和处理安全事故和隐患。
1.建立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拌和站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
2.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和设备状态,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报告。
3.建立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
以上是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拌和站的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实现拌和站的可持续发展。
搅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经营、安全等各方面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特制定本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混凝土搅拌站内部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系统建设与管理第四条搅拌站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
第五条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确保系统功能完善、稳定可靠。
第六条系统开发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保系统各项功能符合实际需求。
第七条系统上线运行后,应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第八条搅拌站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数据管理第九条搅拌站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条数据采集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十一条搅拌站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十二条搅拌站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
第四章人员培训与管理第十三条搅拌站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养。
第十四条员工应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五条搅拌站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搅拌站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搅拌站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
第十八条搅拌站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九条搅拌站应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搅拌站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二条对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条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生产过程数据,达到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及质量追溯的目的.系统应能实现材料进场与混凝土出站信息管理、重点场所及关键生产过程监控、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表、误差超标报警提示等功能,与拌和站既有生产控制系统相互兼容.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见“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附录B)。
第二条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总公司、公司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采集应用平台。
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第三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照附录B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监理和施工单位选用的采集应用管理软件应经公司组织评审通过。
第四条监理、施工单位按统一的格式和接口要求安装应用软件并接入建设单位拌和站管理平台。
第五条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组织,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第六条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
拌和站负责人每周应组织对采集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1—系统正常运行.第七条自动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上传至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需手动输入的数据应按系统要求及时准确录入。
附录: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附录: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 2 —第一章工作职责第一条建设单位(一)明确拌和站信息化的相关要求,组织对施工、监理单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进行验收。
(二)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具体负责本项目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每周不得少于2次),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拌和站的生产情况、不合格数据、违规行为记录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三)定期检查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问题及时上报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1 工作职责1.1 公司1.1.1明确拌和站信息化的相关要求,组织对施工、监理单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进行验收。
1.1.2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具体负责本项目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每周不得少于2次),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拌和站的生产情况、不合格数据、违规行为记录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1.1.3 定期检查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问题及时上报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
1.1.4 对本单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确保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1.2 监理单位1.2.1负责对管段施工单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理。
1.2.2负责对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验。
1.2.3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拌和站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管段内施工单位拌和站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周提交分析及问题处理报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建设单位。
1.2.4对管段内施工单位拌和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行监督管理。
1.3 施工单位1.3.1拌和站站长全面负责本单位工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1.3.2拌和站应配备信息化管理员,具体实施本站的信息化工作:①对本站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处理;②对本站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周提交分析及问题处理报告;③对本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
1.3.3 按要求配备软、硬件设施,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2 功能需求2.1 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2.1.1 查询拌和站站址、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
2.1.2 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并能对重大计量偏差报警。
2.1.3 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实施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
2.1.4 统计分析混凝土产量、材料消耗量、拌和时间等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2.1.5 查询公司、施工和监理单位信息管理人员登陆系统频次和时间。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拌和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本制度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拌和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推动拌和站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四、组织架构1. 拌和站信息化工作由公司领导负责统筹和推动,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信息化工作。
2. 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拌和站的信息技术规划、建设、运维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五、信息系统建设1. 拌和站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信息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
2. 信息系统建设应考虑到应用的实际情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满足拌和站的业务需求。
六、数据管理1. 拌和站对生产、质量、成本、库存等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对于涉及到业务机密和敏感信息的数据,拌和站要加强保密管理。
3. 对于重要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拌和站要定期进行。
七、网络安全1. 拌和站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2. 对于重要的网络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3. 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防止员工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八、信息化管理规范1. 拌和站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规范,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要进行规范的培训,确保员工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能力。
3. 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
九、信息化管理监督1. 制定信息化管理考核制度,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2. 开展定期的信息化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 抽查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

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程拌和站及试验室数据接口暂行规定》(工管办函[2013]381号)、《关于进行工地试验室拌和站信息系统全路推广的通知》(工管调〔2013〕108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银西铁路客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混凝土拌和站现场管理标准》编制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全线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归口公司安全质量部,建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试验室信息化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铁路总公司、公司(建设指挥部)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采集应用平台。
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第五条公司制定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将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第六条公司、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施工单位每个拌和站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工作经历并应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更换时应经建设指挥部同意。
第七条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准备。
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安质部组织统一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各标段需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增加培训人数,严禁出现信息管理员不在岗现象。
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

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篇: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拌和站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人员要求1.拌和站试验室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试验室工作经历,并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各单位主管责任人,试验室主任,拌和站站长,信息化管理人员更换时需上报指挥部审批同意。
计量超标问题处理1.每盘细骨料计量误差在±2%至±5%以内(含5%),粉料,水和其他胶凝计量误差在±1%至±5%以内(含5%)属于低级别报警,本盘或本车混凝土可以正常使用。
2.每盘粗细骨料计量误差在±5%至±10%以内(含10%)粉料,水和其他胶凝计量误差在±5%至±10%以内(含10%)属于中级别报警,本盘或本车混凝土可以降低2个强度等级使用,并要求对本盘或本车混凝土留置两组强度试件和其他试件(由监理单位见证),保留误差记录,日后进行治疗追溯。
施工,监理单位要记录处理情况。
3.每盘粗细骨料计量误差在10%以上粉料,水和其他胶凝计量误差在10%以上,属于中级别报警,本盘混凝土不得与计量正常的混凝土混合使用于工程实体,本盘或本车混凝土作废品处理或用于临建工程,施工,监理单位要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并保留影像资料,输入信息化系统备案。
如果软件具备整车统计超差功能,单盘出现初级别报警,而整车超标量差在验标规范内(骨料不高于2%,其他材料不高于1%),可继续使用,同时保留相关整车超标统计相关图片作为附件上传至管理平台,用于超标闭环材料。
反之,则降低一个强度等级使用,同时保留同上的整车超标统计数据照片,降低强度等级使用时保留相关照片(照片含拍摄时间,旁站人员)作为问题闭环素材。
对于单盘中级别,高级别超标,同意以整车统计超标量为准进行处理。
4.试验室不合格数据由指挥部安置办公室试验工程师组织确定处理意见,施工,监理单位按确定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新建。
标段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二○一七年一月---------------标段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有限公司------------经理部二○一七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规定 (1)第三章建站与验收 (2)第四章人员管理 (4)第五章设备管理 (5)第六章信息化管理 (5)第七章生产管理 (6)第八章检查考评 (8)第九章附则 (9)附录A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 (10)附录B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标准 (14)附录C 工地混凝土拌和站验收标准 (16)---------------标段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标段建设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工作,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依据《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和行业有关规定及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结合---------------路有限公司《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和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标段工地混凝土拌和站的管理,包括普通混凝土拌和站、梁场、板场混凝土拌和站。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三条拌和站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专门从事混凝土生产的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各分部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 ---------------集团有限公司---------------高铁LQTJ-1标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及各分部要制定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第六条拌和站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重庆建设指挥部(渝涪公司)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混凝土拌合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源头和关键环节,为实现重庆建设指挥部(渝涪公司)(以下简称建指)管辖范围内的混凝土拌合站的基础建设、人员及设备配置、信息化系统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全面标准化,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根据《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铁建设【2013】283号)、现行有关规范(程)和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施工单位在工地自建的混凝土拌合站(以下简称拌合站),采用委托加工方式或其它类型拌合站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第三条设计单位对拌合站进行专项设计,确定拌合站建设标准、数量、站址布置等要求。
第四条建设指挥部职责1。
根据专项设计要求,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建站要求,审批不符合指导性施组的建站方案;2.组织对施工单位的拌合站进行验收(含信息化);3。
组织信息化软件厂商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1 —4.定期对拌合站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人员、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情况等工作进行巡视检查;5.定期登录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拌合站的生产情况、不合格数据、违规行为记录等进行管理;6。
定期检查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工作,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问题及时上报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7.对监理单位上报的拌合站违规行为进行确认扣分后录入中国铁路总公司信息平台,组织对施工单位拌合站的考核评比,频率每季度1次.第五条监理单位职责1.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符合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建站方案进行审批,并对建站过程进行监控;2。
组织对施工单位拌合站的初验工作(含信息化);3.负责对施工单位拌合站混凝土生产用原材料的进场报验单(TA6表)的签认,并做好见证或平检工作;4.签认混凝土施工配料单(格式见铁建设函【2009】27号),见证施工单位按配料单数据录入混凝土生产控制系统;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以下简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关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3〕283号)、《铁路工程拌和站及试验室数据接口暂行规定》(工管办函[2013]381号)、《关于进行工地试验室拌和站信息系统全路推广的通知》(工管调〔2013〕108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银西铁路客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混凝土拌和站现场管理标准》编制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全线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归口公司安全质量部,建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试验室信息化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铁路总公司、公司(建设指挥部)两级管理平台,施工(监理)单位一级采集应用平台。
管理平台由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建设,采集应用平台由施工单位根据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的统一接口要求自行建立,并接入管理平台。
第五条公司制定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将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第六条公司、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施工单位每个拌和站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拌和站工作经历并应熟悉计算机应用及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更换时应经建设指挥部同意。
第七条拌和站应编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准备。
拌和站相关人员应接受采集应用软件的培训,培训工作由公司安质部组织统一进行,培训合格后由软件厂商颁发合格证。
各标段需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增加培训人数,严禁出现信息管理员不在岗现象。
第八条公司、建设指挥部、监理和施工单位应配备拌和站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第九条信息化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信息化未实施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
未通过信息化验收的拌和站将停止使用。
验收工作由公司安质部按公司《试验室与混凝土拌和站验收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条公司安质部(一)负责制定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拌和站的信息化验收工作,指导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每月收集建设指挥部上报的拌和站信息化运行报表,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缺陷和问题及时上报铁路总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
(二)每半年组织一次信息化专项检查,对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和运行进行检查。
(三) 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每周不得少于1次),对高级不合格数据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
第十一条建设指挥部(一)参与对拌和站信息化工作进行验收,组织实施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
(二) 每季度组织一次标准化专项检查,对施工、监理单位信息化管理和运行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重大功能缺陷和问题及时上报公司安质部。
(三) 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具体负责管段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每周不得少于2次),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拌和站的基本情况、信息员登陆次数、不合格数据、违规行为记录等进行统计,建立拌和站计量、拌和时间超标及处理台账(附件1),按月向公司安质部提交分析及问题处理月度报告,对超标数据进行跟踪处理。
(四) 组织对各单位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确保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一) 负责对管段施工单位拌和站信息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理。
(二) 负责对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验。
(三) 每天登录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管段内施工单位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处理。
对超标混凝土处置情况进行现场见证,并对施工单位的拌和站计量、拌和时间超标及处理台账进行签字确认。
按周、月向建设指挥部及公司提交分析及问题处理报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建设指挥部及公司。
(四) 对管段内施工单位拌和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行监督管理。
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将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五) 对管段内施工单位信息化管理人员存在以下行为的进行处理。
1.漏传、误传数据,传送虚假数据。
2.未及时处理信息系统报警或提示。
3.为逃避监控而人为损坏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一) 拌和站站长全面负责本单位工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试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二) 每个拌和站应配备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具体实施本标段的信息化管理工作:1.每天登录拌和站信息化平台,对本站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处理,并在拌和站计量、拌和时间超标及处理台账进行记录;2.对本站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周、月向监理单位提交分析及问题处理报告;3.对本站人员变更、违规行为信用等级扣分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
(三) 按要求配备软、硬件设施,负责本管段拌和站信息化系统设备的保管、日常维护工作,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监理站并报建设指挥部核备,同时与软件厂商沟通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 根据《办法》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将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第十四条软件供应商(一) 提供满足功能需求、经第三方测试合格并能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产品。
(二) 按合同约定的时间,结合工程进度,及时安装软件;做好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及时配合施工单位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当存在因软件问题、接口问题产生不合格数据报警时,需在24小时内进行事故处理。
(三) 做好软件应用培训工作,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四) 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确保在采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被无关方窃取。
(五) 根据标准的更新及时修正更新软件,及时修订和完善表格,及时满足公司针对铁路项目提出的合理需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第十五条公司、建设指挥部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一) 查询拌和站位置、所属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
(二) 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自动生成图文报表,并能对重大计量偏差报警。
(三) 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实施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
(四) 统计分析混凝土产量、材料消耗量、搅拌时间等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五) 查询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信息管理人员登陆系统频次和时间。
第十六条施工(监理)单位级信息采集应用系统功能(一) 自动采集混凝土生产数据并实时上传。
(二) 实现施工配合比的自动传输和锁定,计量系统各类参数的锁定,确保不能随意改动。
(三) 统计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偏差,可对计量偏差采用短信方式报警。
(四) 分类汇总拌和站原材料进场数量,自动生成原材料进场台账。
(五) 查询生产原始数据,能够对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
(六) 查询施工、监理单位信息管理人员登陆频次和时间。
第五章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配置第十七条设备及设施配置要求(一) 混凝土生产系统应采用工控电脑。
(二) 终端设备1.CPU:主频不低于2.4 GHz。
2.内存:容量不低于1GB。
3.硬盘:不得低于80GB。
4.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XP及以上操作系统。
(三) 网络条件拌和站具备基本的网络条件,可采用GPRS、3G、宽带网络。
(四) 数据采集传输1.数据采集应实时、逐盘、不可修改。
2.数据传输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采取加密方式。
第十八条数据接口(一) 自动采集的混凝土生产数据通过终端接口实时传输至铁路总公司和公司(建设指挥部)拌和站信息管理系统。
(二) 数据接口应满足数据传输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相关要求,采用接口认证机制等技术加以保障。
第六章报警设置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系统报警目前包括材料偏差报警和时间报警。
第十九条对于材料偏差报警,每盘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用量,分三级设置报警提示。
(一)初级报警:每盘粉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1~±5%、每盘骨料(粗、细)偏差值为±2~±5%。
(二)中级报警:每盘粉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每盘骨料(粗、细)偏差值为±5~±10%。
(三)高级报警:每盘粉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每盘骨料(粗、细)偏差值为±10%以上。
第二十条短消息报警对象(一)初级报警对象:施工单位拌和站站长、信息化管理员,施工单位分部试验室主任,监理单位驻站监理工程师。
(二)中级报警对象:施工单位拌和站的站长、信息化管理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安质部长、中心试验室主任、项目分部经理、分部试验室主任;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主任、分站试验室主任、驻站监理工程师;建设指挥部试验主管工程师。
(三)高级报警对象:施工单位拌和站的站长、信息化管理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安质部长、中心试验室主任、项目分部经理、分部试验室主任;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主任、分站试验室主任、驻站监理工程师;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试验主管工程师;公司安质部试验主管工程师,安质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拌和时间报警。
当拌和时间连续两盘及以上达不到标准规定值(不低于120秒)或单盘拌和时间达不到标准规定值的80%均进行时间报警,按初级报警级别报警至相关人员。
对于时间报警,在驻站监理见证下进行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可以正常使用,不满足的应降低强度标号使用或不得用于正式工程。
第七章超标处理方式第二十二条对于出现初级报警的,每车混凝土材料累计计量误差超标在验标允许范围内(砂石±2%,其他材料±1%),且单盘材料计量误差均未超出±5%,同时混凝土含气量、坍落度、粘聚性均满足配合比设计性能的,本车混凝土可以正常使用,如含气量、坍落度、粘聚性有一项不能满足配合比设计性能的,应降低强度标号使用。
在不合格处理记录中应上传相关测试记录和照片,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见证签字确认记录,相关处理记录应输入信息化系统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于骨料出现中级报警,同时胶凝材料、拌和用水和外加剂出现初级报警或未报警的,且每车混凝土各类材料累计计量误差超标在±2%~±5%之间,本车混凝土可以降低标号使用或使用于临建工程,降低标号使用时要求对本车混凝土留置强度和耐久性试件,保留误差记录,日后进行质量追溯,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见证签字确认记录,相关处理记录应输入信息化系统备案。
第二十四条单盘混凝土中骨料计量误差出现高级报警,或胶凝材料、拌和用水和外加剂出现中级(含)以上报警的,该盘混凝土不得与计量正常的混凝土混合使用于工程实体,可用于临建或作废品处理;每种材料均未发生高级报警,但该车混凝土中任一类材料累计计量误差超标在±5%以上的,该车混凝土不得使用于工程实体,可用于临建或作废品处理;施工单位必须保留混凝土处理的相关影像资料,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见证签字确认记录,相关处理记录应输入信息化系统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