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达标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课时规范练28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课时规范练28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课时规范练28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9)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可得出与宗教改革有关,故A项错误;“基督教传播”不会对宗教产生冲击,故B项错误;“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是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是在17世纪,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唐山摸底考试,35)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他们阻碍、反对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对罗马教皇的反抗而非建立廉洁教会,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揭阳一模,3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下面能够体现马丁·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A.因行称义B.神权高于教权C.人权至上D.信仰得救,信徒和上帝不需要第三者,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使可以获得拯救,即信仰得救,故D项正确。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只要信徒购买赎罪券即可得救,即因行称义,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题目未体现神权高于教权、人权至上,故B、C两项错误。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四十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四十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课时检测(四十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解析:选B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A项;文艺复兴矛头指向的是封建神学和教会的腐化,而不是封建王权,排除C项;D 项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故排除;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世的幸福,B项符合题意。

2.思想家李贽以其离经叛道的言论成为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二人的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B.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要求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D.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社会的要求解析:选A 李贽处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他的思想是市民阶层对封建思想的一种反叛;而文艺复兴时期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文艺方面的反映,故选A 项。

3.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解析:选D 注意题干时间1438年,符合这一时间的只有文艺复兴。

智者运动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启蒙运动是在17、18 世纪。

材料信息“服从已死亡”“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反映出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的享受和幸福的人文主义主张,故选D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2012·山东高考)“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通之处”。

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都反对封建专制与神学世界观即反对权威,二者都提倡个性的解放即强调个人自由,这与美式思维模式所倡导的反专制、求民主相吻合,故选A项。

崇尚理性与重视法制不符合宗教改革,故排除B、C、D三项。

2.(2012·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解析:选D 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材料体现了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因此选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3.(2012·海南高考)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是三权分立,因此,C项正确;权力与权利是有区别的,如果不能区别两者区别或者粗心而错选D项;A、B项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4.(2013·天津高考)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大连高三双基测试)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 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 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选D “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旨在否定和挑战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

宗教改革不主张废除宗教仪式,也不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故A、B项说法错误,D项与B项相比,D项更符合题意。

2.(2014·佛山质检)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德肯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C.路德主张“因行称义”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解析:选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获救,事实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2014·广东六校联考)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解析:选 B 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之一就是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的实行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导致资本主义时代开始。

高考历史一轮(二十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二十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教派,“路德是魔鬼的风笛”应该是旧教派对新教派的攻击,故D项正确。

2.《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

这种“曲解”()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选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破除了教皇的宗教权威,加重了天主教会的危机,使民众的传统信仰发生危机,故A、B、D三项错误。

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解析:选D“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项正确。

4.(2018·苏北四市期中)“(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

高考历史3-2-30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3-2-30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3-2-30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1·3月菏泽市一模)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路德主张因信称义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答案] D[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D项说法不正确。

2.(2011·江门市高三统考)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寻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要求妇女解放[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其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这位思想家用典型的事例反驳了《圣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反对盲目信仰。

3.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

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B.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C.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缘由D.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解析:材料仅说明白马丁·路德的观点,并不能看出天主教受到打击,在整个运动中专制王权都没有受到打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见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故B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宗教改革的根本缘由,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并没有完全否定天主教的教义,只是对天主教会的一些主见和做法予以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B2.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常,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值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C.主见“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D.其主见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解析: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值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体现了马丁·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所述,马丁·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含解析)课时检测(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

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

”这里的“它”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解析选C 根据材料“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心灵的解放”等说明是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

2.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解析选 C 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

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

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解析选B 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方面,材料只涉及宗教,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27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27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4.27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解析】选C。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故选C项。

2.(深圳调研)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

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D.地理大发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解析】选B。

16世纪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民众逐渐从教会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慈善救济观念方面强调政府的介入和个人慈善捐助,而这些“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表明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生活,体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选B。

A、C不符合时间限制;地理大发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

3.(新郑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

”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A。

解读题干信息,意思是大自然得以发展是靠人的双手,也就是说明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的美好,故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加固训练】(2014·金丽衢十二校一模)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模块第十四单元第2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

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 A.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C.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教会由选民选出”“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可知,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具有民主色彩,故A项正确。

2.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从伦理上证明了现代专业化劳动分工的正确性,而且将牟利解释为天意,证明了商人的活动都是合乎道理的。

材料表明( )A.新教思想推动生产标准化发展B.宗教改革强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C.新教重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D.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教教导人们接受劳动分工,接受资产阶级的剥削,承认商人的活动。

这些思想和主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排除。

3.在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不管你是寻求对什么问题的答案,自然界总是验证标准:人们的思想、习俗和制度假如要想达到完美之境,就显然必须与‘自然界在一切时间里、向一切人所显示’的那些规律相一致。

”这反映出启蒙思想家力图( ) A.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念B.推进科学思想的普及与传播C.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D.塑造人类社会的行为新准则【答案】D 【解析】材料以自然界客观规律(理性)来说明人类社会的思想、习俗和制度也应当具有客观规律(理性),以此否定现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思想,即启蒙思想家力图按照自然界来塑造人类社会的行为新准则,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东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进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作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东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进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作业

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同学用书第35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曲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以下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符合的是( )A.宗教改革是实行宗教异端的方式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精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宗教改革是由于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B[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缘由,故C项错误;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7·大连模拟)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典礼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鼓吹《圣经》的至高无尚C[否定信仰上帝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典礼,故B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

]3.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和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增添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典礼,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提倡因信称义,鼓吹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C[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提倡因信称义不是鼓吹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专题练习(二十七)有答案

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专题练习(二十七)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赣州摸底)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

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A.反对宗教改革B.极其腐败堕落C.兜售“赎罪券”D.厉行政治迫害2.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

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②因信称义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4.(2016·安徽联考)马丁·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

”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5.(2016·大连模拟)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 题库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32课时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 题库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32课时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含答案 精品

第32课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

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A.人皆僧侣B.天赋人权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

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此人最有可能是()解析考查宗教改革,题中反映了信仰自由的观点,属于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

A、B、D三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答案 C3.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A项。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A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最能说明宗教改革本质的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材料是说教皇不是宗教领袖,而是世俗君主,反教皇就是反世俗君主,实质上就是反封建。

A项是表面现象;宗教改革既不是民主革命,也不是民族革命,B、C两项错误。

答案 D5.约翰·胡斯(1369-1415)是波希米亚布拉格大学教区长,因严词指责出售赎罪券是违反圣经的可憎行为,被处以火刑。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跟踪练-人教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跟踪练-人教

第27讲某某改革与启蒙运动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模拟)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烦琐的某某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

这反映了德国某某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解析: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2.(2018·某某模拟)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 )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某某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某某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X基本一致解析: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A3.(2017·某某三校联考)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

这反映出英国( )A.不承认罗马教廷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C.把新教作为国教 D.推崇某某信仰自由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禁止……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都限制了罗马教会权力,加强了世俗王权,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岳麓版

课时作业(三十) [第30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基础演练1.[2012·金华模考]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2.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 )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C.1688年的“光荣革命”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3.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4.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

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

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出现材料所述史实的原因是由于伏尔泰( )①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②批判现存制度,热情歌颂理性③强烈主张在法国废除君主制④倡导生而平等,提出“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2·绍兴模拟]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6.[2012·衡阳一模]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高中历史 第7课 启蒙运动课时达标(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7课 启蒙运动课时达标(含解析)

第7课启蒙运动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基础组】1.(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以下历史事件中,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2.(2012·无锡高二检测)恩格斯说:“18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其依据应是( )A.法国的共和制度影响深远B.法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影响世界D.法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3.(2012·永州高二检测)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

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B.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4.1791年,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

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

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5.小周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后认为,“三权分立”的主张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有一致之处。

这是因为它们( )A.都主张权力制约B.都强调权力集中C.都主张分权制衡D.都认可君权无限6.(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②宣传主权在民③倡导“天赋人权”④提出“三权分立”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这表明康德主张( )A.启蒙的真谛是保障思想自由B.废除君主专制制度C.契约立国,主权在民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8.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时达标试题一、选择题1.(2019·绵阳三诊)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

这些小册子()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答案 D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进行宗教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教主张,从材料中小册子的标题和图画可知,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选D项。

2.(2019·江西重点中学一模)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

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对于从事宗教的人员没有严格的要求,人们只要通过《圣经》就可以和上帝沟通,故D项正确。

3.(2019·龙岩质检)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

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答案 B解析“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反映了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故选B项。

4.(2019·郑州一模)14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

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婚。

由此可知,他() A.深受路德思想的影响B.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D.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答案 D解析材料威克里夫的主张于14世纪提出,而马丁·路德的思想产生于16世纪,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的德国,与材料所给时间和地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威克里夫是神学教授,他主张在笃信上帝的前提下,发挥信徒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教会权威,但依旧是信仰天主教,不是倡导宗教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威克里夫否定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信仰最高权威和提倡教士结婚,与后来宗教改革的主张类似,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故D项正确。

5.(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但是对外贸易从加尔各答、印度等地运回的商品,是贵重的丝绸、金器和香料,只供奢侈而别无用处,耗费了国家和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贸易存在”。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B.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C.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D.实际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并未提出明确的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故A 项错误;从材料“但是对外贸易……只供奢侈而别无用处,耗费了国家和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贸易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统一”指的是德意志的统一,并非欧洲的统一,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6.(2019·海门调研)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

材料表明伏尔泰()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答案 C解析“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体现了宗教的教化功能,故选C项。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没有偏离人文主义方向,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中“约束人的行为”不等于“约束人的自由”,D项错误。

7.(2019·惠州调研)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反映了他()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相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选A项。

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受法律的约束,D项错误。

8.(2019·临沂二模)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主要着眼于()A.强调责任意识B.重视科学实证C.关注理论创新D.反对封建体制答案 D解析启蒙思想家形成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来,恢复它的合法权利,要在批判之中高扬理性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即反抗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对理性的控制和压抑,即材料中启蒙思想家要求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故选D项。

9.(2019·长春质监)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表明卢梭() A.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答案 D解析据所学可知,卢梭本身是理性思想的主张,包括材料中的自然主义的思想,可见卢梭也对感性有一定的关注,故选D项。

据材料可知卢梭把感性放在第一位,A项错误;“教育要顺乎天性”可见卢梭反对完全按理性的思想来主宰世界,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自然主义,但不是完全反对理性,C项错误。

10.(2019·滨州调研)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专制答案 C解析“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表明推崇理性,“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表明否定外在权威,故选C项。

11.(2019·天一大联考)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

”这说明()A.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B.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C.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答案 D解析据材料“不满足于……它还把分析看作……”,说明启蒙运动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D项。

12.(2019·福建质检)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

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

这体现了()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经典书籍,体现了人文和科学精神,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王阳明(1472~1528)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吾心,良知也。

光明,已致良知也。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

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

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

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

答案(1)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

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

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

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

孟德斯鸠感叹道:“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所有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