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远小教学

合集下载

近大远小-教学课件

近大远小-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角度和拍摄距离来控制人物的大小和比例。 例如,在拍摄全身照时,将相机靠近人物的 下半身可以使得人物看起来更加高大、有力 ;而在拍摄脸部特写时,将相机远离人物可 以使得脸部特征更加细腻、清晰。这些技巧
都是基于近大远小的规律来运用的。
CHAPTER 05
近大远小的艺术价值
增强视觉冲击力
近大远小原则通过将前景物体放大, 背景物体缩小,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 效果,使画面更加鲜明突出。
在艺术作品中,这种视觉冲击力可以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突出主题,增强 艺术感染力。
表达空间感
近大远小原则通过物体大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距离的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三维 立体感。
VS
详细描述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镜头角 度、焦距和拍摄距离,可以营造出近大远 小的效果。结合镜头运动和剪辑技巧,可 以使电影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和引人入胜 。
CHAPTER 04
近大远小的实例分析
自然景观
总结词
自然景观中,近大远小的规律体现得非常明显,如山峰、树木、河流等。
详细描述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球的曲率以及光线的传播特性,我们观察到的物体大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例如,站 在山脚下看山峰,感觉山峰非常高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山峰的高度似乎逐渐变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规律 。
CHAPTER 06
如何培养学生的近大远小意识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
总结词:直观感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站在远处看建筑物,会发现建筑物看起来比实际要小,随 着距离的拉近,建筑物看起来越来越大。通过观察这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 律。
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近大远小|辽海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与周期;
2.能够根据所见景物进行近大远小的画法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增强了解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周期;
2.案例演示讲解如何根据景物进行近大远小的表现;
3.辅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
近大远小的周期和实践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与讲解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近:距离画面近的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较大;
远:距离画面远的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较小。

2.教师再出示多幅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其中的近大远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周期。

(二)案例演示与讲解
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风景的图片,跟学生一起解析并讲解其中的近大远小关系。

2.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真实场景景物的绘画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理解画家是如何用近大远小来表现景物形态和变化的。

(三)学生练习
1.学生以真实场景为主题,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

2.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指出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近大远小作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掌握实践中画法表现,对于学生绘画技巧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增强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察觉,增强了“感知自然”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近大远小|苏少版

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1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理解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其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原理。

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技巧的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原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

2. 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跟着实践。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原理。

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技巧的要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完成一幅家庭场景的绘画。

2. 写一篇关于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关键。

在导入环节中,我利用PPT展示了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近大远小有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环节新课讲解环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我讲解了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原理。

幼儿园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反思

幼儿园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反思

幼儿园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反思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

“近大远小”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教学材料的布置安排,让幼儿在保持舒适视距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对远处目标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

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优点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增强幼儿的观察力:通过设置近处的大对象和远处的小对象,让幼儿在观察中注意到物体的大小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提升幼儿的注意力:设置不同大小的教学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观察和思考。

3. 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的物体,幼儿可以培养分类、排序和比较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4. 增强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空间的概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局限性虽然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教师进行反思: 1. 可能引发焦虑:对于某些幼儿来说,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可能会造成焦虑情绪,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大大小小的物体来进行比较。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其适应每个幼儿的学习过程。

2. 学习效果有限:对于某些幼儿来说,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有限制。

如果幼儿在认知能力上有限,可能无法理解和区分不同大小的物体,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幼儿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3. 缺乏深度学习: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物体的大小差异,而缺乏对物体其他属性的关注。

教师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更全面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改进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为了克服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改进方法: 1. 多样化教学材料:不仅仅局限于大小的差异,教师可以使用其他属性的差异,如颜色、形状等,将多样的教学材料引入到近大远小的教学方法中,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以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3.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4.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2.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教学内容:介绍“近大远小”的概念,观察与实践,绘画练习。

4.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美术上册《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上册《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近大远小’的奇妙现象。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分享你的观察和感受。”
2.绘画作业:根据所学的“近大远小”原理,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元素,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运用我们学到的‘近大远小’原理,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出远近感和立体感。”
“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分享所学知识,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5.反思与总结:针对本次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对“近大远小”原理的理解、绘画过程中的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近大远小’原理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创意作业: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创意画作。可以是自然风光、城市建筑、人物等,要求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视角。
“请同学们大胆发挥创意,以‘近大远小’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展示你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作品充满趣味。”
4.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增进亲子互动,提高家庭美术氛围。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绘画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

近大远小大班教案

近大远小大班教案

近大远小大班教案教案标题:近大远小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近大远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概念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认识“近大远小”的概念:通过示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近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户外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并将它们按照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分类。

4. 创意绘画:鼓励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概念,在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场景,并注重物体的大小和远近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提问学生近处的物体是大还是小?远处的物体是大还是小?2. 讲解概念:简要解释“近大远小”的概念,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近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户外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并将它们按照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创意绘画:鼓励学生在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场景,并注重物体的大小和远近关系。

提供一些图片或实物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教学资源:1. 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球、盒子、书等。

2. 纸张和绘画工具。

3. 图片或实物供学生参考。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分类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的创意绘画作品,看是否能准确运用近大远小的概念。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近大远小的概念,例如通过观察建筑物的远近关系,或者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

2. 引导学生应用近大远小的概念,例如在绘画中创造透视效果。

3. 鼓励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景物大小,拓宽他们的视野。

以上是一个针对近大远小概念的大班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讲解和演示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

3. 近大远小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表现方法和实践应用。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近大远小的绘画实践。

4.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技巧。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大远小的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的表现能力。

3. 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摄影、设计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近大远小主题的绘画展览,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原理。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课近大远小》是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发现和运用这一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他们对视觉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规律进行绘画创作,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发现和理解这一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近大远小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讲授法: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近大远小的现象。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站在一起的人、远近不同的景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如在绘画中如何运用这一规律,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绘画作品和实物模型,来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如画一组站在一起的人,要求离观者近的人画得大一些,离观者远的人画得小一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大;离观者越远,显得越小。

2. 近大远小的原理:近大远小是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类视觉生理结构所导致的。

3. 近大远小的应用:在绘画创作中,近大远小原则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立体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并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近大远小2. 板书内容:a. 近大远小的概念b. 近大远小的原理c. 近大远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是否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学生对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是否有所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教学设计严谨,环节清晰,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2. 近大远小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近大远小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到绘画中。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提供一组包含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2. 绘画材料:准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讲解近大远小原理的视频供学生参考。

4. 评价表:制定一份评价表,用于学生展示作品时的评价。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如建筑物、车辆、人物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近大远小在电影、动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运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或物体进行表现。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完整版】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完整版】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站前区红旗小学范伟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

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教学目标:1、通过对景物近大远小的学习,归纳和总结透视的基本原理,初步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

2、运用透视的基本原理,尝试着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表现空间。

重点:归纳和总结出景物近大远小的基本透视规律。

难点:运用基本的透视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尝试着表现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言:请同学们看一幅画,课件出示西洋绘画作品《米德赫尼斯的林荫道》,师:请学生观察小路和树近处和远处有什么不同生:小路近处的宽,远处的窄。

树近处的高,远处的矮。

师:这就是近大远小的现象。

出示课题:近大远小(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新1、解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师:问,什么是近大远小生答。

师: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是人的视觉上产生的一种错觉,实际物体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教学意图:使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在绘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师: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看看在的教室里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提示学生看课桌、荧光灯、教室墙面、天花板、书本等。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3、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近大远小的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中的形象,老师收集了一些景物的图片和作品,我们来观赏一下,有哪些近大远小现象重点分析城市街道的图片,观察树、路灯、楼房、道路的变化。

归纳: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教学意图: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各种景象和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小学美术《近大远小详细》教案

小学美术《近大远小详细》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掌握表现空间感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关系,突出空间感。
例:在绘画作品中,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同时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增强画面的空间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近大远小是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现象,即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它是表现画面空间感的重要手法。
2.案析案例中的绘画作品,了解近大远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增强画面空间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举例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用更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近大远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讲解理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1-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近大远小1》这一章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2.能够分辨近处和远处景物的大小差异;3.能够绘制近大远小的图形。

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熟练掌握画近大的技巧;2.熟练掌握画远小的技巧;3.能够将近大远小的技巧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示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近大远小的效果。

3.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主题1.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询问学生哪些物品看起来更近,哪些更远,激发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兴趣;2.引入本课的主题:近大远小。

步骤2:理论讲解1.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讲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步骤3:实际操作1.教师进行示范,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2.学生跟着教师操作,练习近大远小的表现。

步骤4:练习巩固1.让学生自主绘制近大远小的图形;2.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四、教学要点1.导师要清楚讲授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表现方法;2.导师应该多做一些近大远小的实际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熟练掌握画近大画远小的技巧;3.学生要自主练习并互相欣赏、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学生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技巧。

整堂课氛围积极,学生参与热情,教学目标达成,课程设计合理。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能够分辨近大远小的图形。

2. 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掌握近大远小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1. 能够分辨近大远小的图形。

2. 掌握近大远小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

2. 掌握近大远小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1. 图片、幻灯片或其他视觉辅助材料。

2.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近大远小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图片或幻灯片,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近大远小效果。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原理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识(10分钟)1. 给学生简要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即物体离我们越远,就会看起来越小;物体离我们越近,就会看起来越大。

2. 给学生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形,让他们观察并分辨。

三、制作近大远小(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2. 引导学生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制作一些近大远小的图形,如山、树等。

3.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近大远小图形,让他们继续观察并分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近大远小除了在图形上还能在什么地方体现,如建筑物、街道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师生共同评价本次课堂的学习成果。

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到户外观察近大远小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利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设计一张立体画或建筑模型。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近大远小-苏少版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近大远小-苏少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物体在视觉中,距离观察者越近,显得越大;距离观察者越远,显得越小。

2. 近大远小的应用:在绘画中,通过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

3.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发现图片中的物体近大远小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1. 概念:物体在视觉中,距离观察者越近,显得越大;距离观察者越远,显得越小。

2. 应用:在绘画中,通过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

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创作一幅家庭成员的绘画作品,要求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课后反思1.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关于近大远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这组图片应包含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其中物体的近大远小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由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的大小差异。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摄影等手段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图片,展示不同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引发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3. 示范:教师通过绘画或摄影等手段,展示如何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或摄影等实践操作,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意和进步。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电影、摄影等领域。

2. 近大远小的创新表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现近大远小,如拼贴、装置艺术等。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和应用场景,分享彼此的的想法和创作。

2.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创意和技能的提高。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3-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3-苏少版

教学设计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3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应用近大远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近大远小是指在同一视平线上,物体离观察者越近,显得越大;离观察者越远,显得越小。

2. 近大远小的原理:近大远小是由于人眼的视觉特性造成的,当物体离观察者较近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较大,所以感觉较大;当物体离观察者较远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较小,所以感觉较小。

3. 近大远小的应用:近大远小在绘画、设计、摄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近大远小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立体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近大远小的应用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绘画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绘画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近大远小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两个物体,一个离观察者较近,一个离观察者较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近大远小效果,然后解释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

3. 实践:让学生拿起床头柜上的铅笔和橡皮,观察和分析它们之间的近大远小效果,然后把观察到的效果画在画纸上。

4. 讲解与示范:讲解如何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绘画创作,并在画纸上示范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

5.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自己选择主题,也可以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创作。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价和欣赏,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近大远小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认识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第二章: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1 近大远小的定义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也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2 近大远小的表现手法1)大小变化: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

2)透视变化:近处的物体透视线陡,远处的物体透视线缓。

3)色彩变化:近处的物体色彩鲜艳,远处的物体色彩渐变淡。

第三章: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3.1 观察近大远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实例,如街道上的行人与建筑、自然风光中的山丘和树木等。

3.2 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近大远小是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造成的。

第四章:运用近大远小进行创作4.1 创作准备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4.2 创作指导1)画出观察到的物体,注意近大远小的表现。

2)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

4.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美术创作。

5.2 课程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第六章: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6.1 视觉原理概述介绍人类的视觉系统如何感知近大远小,包括眼睛的结构、光线的传播、视网膜上的图像处理等。

6.2 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探讨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如何通过视觉线索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以及这些线索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近大远小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

近大远小教案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将学习内容分解、分类、层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教案的定义、近大远小教案的特点和编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为了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

教案的编写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近大远小教案的特点近大远小教案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学习内容分解、分类、层次化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渐进性:近大远小教案通过逐步分解和层次化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渐进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的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性:近大远小教案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的联系和逻辑思维。

教案中的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个性化:近大远小教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教案中的每个学习单元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近大远小教案的编写方法编写近大远小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

下面是一些编写近大远小教案的方法和步骤:1. 分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分解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排序。

每个学习单元都应该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3. 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学习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找到视平线。
2. 确定消失点。
3. 找到透视线。 可以开始填颜
色啦!谁来帮我画 出树干?
名 胜 古 迹
◆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找说
找说

哪你 里知

体 远 小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绘画中的近大远小
石阶、路、墙壁……
苏少版小学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
近大远小
远 处 的 铁 轨 真 的 变 窄 了 吗 ?
想 一 想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物体遮
为挡什视线么的会角产度大生,近离大得远远的小遮挡的的现角象度就呢小?。
我们从哪个视角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
你 找 到 近 大 远 小 吗 ?
除了近大远小,你还发现了近( )远( )?
原来是墙上画的石阶路!
壁画中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使室内的空间看上去无限大……
《 门 前 的 路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色
《 小 巷 深 深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作业要求
◆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 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 ◆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 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或者炫彩棒、油 画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