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3.1机械运动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
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辅备人七年级科学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题 2.1 机械运动(1)
教学目标1.确认判断运动和静止必须要有个参照物。
能根
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对机械运动进行分类。
2.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分类
教学难点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取的参照物,以及根
据所取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讲授教学准备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观察图片:下列频闪照片拍摄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建立概念:空间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二、新课学习
1.观看视频:分析坐在列车时各物体运动状态
2.建立概念: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就叫参照物。
2.观看视频:分析下列两种情况列车的运动状态
3.合作研学:选A、B、C同学3人,完成下列下列活动,判断运动状态
4.STSE:请从运动的角度,说明下列航天航空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1.观察:下列机械运动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2.读图:完成书本活动
3.梳理框架:机械运动的分类
4.学以致用:判断下列机械运动的类型
作业设计校本2.1(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1.知道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2.了解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会用三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两种图像。
6.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18 dm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 cm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3 sD.一名中学生跑完100 m的时间约为8 s2.爱运动的小明在国际雕塑公园散步时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小明()A.步长约为2 mB.1 min步行15 kmC.平均速度为4 km/hD.步行了3 km用时15 min3.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大拇指和中指两指尖之间的最大距离实验,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16.50 mmB.16.50 cmC.16.5 cmD.16.50 dm4.小李和小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 m/s,小王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3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李在上学路上比小王快B.小李家比小王家离学校更远C.小李能比小王更早到校D.若两人去学校时走同一条路,则小李会在小王的前面5.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某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则列车由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保留整数)()A.220 km/hB.189 km/hC.205 km/hD.150 km/h6.在阴雨天气里,一辆火车在铁轨上向东行驶,此时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着偏东的方向落下,假设车速与风速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内乘客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B.车内乘客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C.车内乘客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此时刮的是东风D.车内乘客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3.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运动问题、计算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运动距离等指标;4.培养提高学生实验和观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概念与种类;2.平抛运动及其相关知识;3.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知识;4.通过实验模拟、观测分析机械运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 教学难点1.理解运动学公式;2.熟练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实验仪器:小球、支架、测量仪器(秒表、卡尺等);2.课件:PPT、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并提前预习本节物理知识;2.学生需要带上计算器、笔、纸等文具。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到跑步、走路,小到手指头的握拳,都是物体的运动。
请同学们通过下面这个视频,想象一下自己扔球的过程。
(播放视频)学生们看完视频后,对于球的运动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步:概念介绍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的种类。
2.通过PPT、板书等展示机械运动的相关图像和公式,让学生了解运动学相关的内容。
第三步:平抛运动1.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关系。
2.通过实验模拟、手工制作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并用数学公式计算出运动的相关指标。
第四步:自由落体运动1.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和平抛运动对比分析。
2.通过实验演示和观测,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
第五步:机械运动问题分析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运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等。
2.通过课堂例题讲解,让学生巩固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八年级《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为例,如自行车行驶、电梯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教学实施: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机械运动的了解,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运动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知识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适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物理故事、科学家传记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感知机械运动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针对学生对运动状态、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对物体的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选择有关。
2.科学思维: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视频、活动等形式,学习辩证地看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态度责任:接受辩证教育,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参照物。
教材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再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课时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匀速直线运动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有哪些形式? 人们如何描述运动?图片展示两种体育运动:扣篮: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跳马: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片展示常见物体的运动:这些运动物体都有着共同特点:它们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看视频,举例。
如浩瀚太空中的天体运动、风驰电掣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
过度: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日常生活中,我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视频:图片解释: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生活中,我们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体(如房屋、树、山等)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第4章 第1节 机械运动(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了解变速运动的定义;知道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
2.科学思维:正确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升观察、分析、描述和表达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小活动、读图等形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了解生活中速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4.态度责任: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关心身边的事物、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运动的测量,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测量等。
本课时内容既是速度的深入更是后续二力平衡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课时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测量→生活中的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从简单的直线运动开始。
探索活动:1)图4.1-1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在坐标图中画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判断甲、乙两辆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的特点。
参考:甲车运动路线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速度相等;乙车运动路程为直线,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不相等,且越来越大。
甲车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变速直线运动2)让一辆少车从斜面滑下,标记小车每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位置,参考:vAB=sAB/tAB= 4.00cm/2s=0.04m/2s=0.02m/svBC=sBC/tBC= 5.00cm/2s=0.05m/1s=0.05m/s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路线是直线的,为直线运动,但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即小车从斜面滑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不变。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s-t图像: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运动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
2.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并能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了解机械能的转化,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种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作用。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4. 机械能的转化。
5.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种类;参照物的选择;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4. 作业纸、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如滑板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通过实例讲解动能、势能的转化过程。
5.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定义,并能计算简单的动能、势能。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能转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动能、势能的计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
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
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能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能运用机械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2.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3. 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机械能的转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和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基本形式: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基本形式。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和转化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参照物选择和机械能转化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机械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转化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作用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4. 速度的计算及应用5. 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2. 难点:速度的计算及应用,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机械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动状态,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参照物的作用。
4. 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如自行车行驶、电梯上升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3. 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2. 难点: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速度的相关问题。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4. 速度和速率的概念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分类,参照物的选择,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速度和速率的概念。
2.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速度和速率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运动的特点。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解释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 讲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分类、参照物选择、物体运动状态判断、速度和速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理解误区。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表现,以及对实例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清晰的机械运动概念、分类、参照物选择、物体运动状态判断、速度和速率的定义及例题。
2. 实例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解释和展示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3. 练习题及答案:用于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参照物的选择。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
《机械运动》章节教案一、教学内容(一)本章主要内容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机械运动来完成各种机械的制作。
(二)课前准备1、了解机械术语和关键术语;2、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3、了解机械运动及应用;4、调研机械运动发展史;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以课本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授细节和技巧;2、实际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机械运动,实践学习;3、讨论研究:小组讨论机械运动以及如何从学习机械运动中得到认识和理解;4、问题探究:让学生不断探究,随着讨论自主开发,完成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机制,以及它在机械制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2、了解机械运动的发展史;3、实践操作,熟练应用机械运动;4、充分利用机械运动来创造性研究新事物、分析新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2、理论讲授:以课本为主,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运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3、实验操作:以实验室为基础,让学生实践操作;4、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5、总结反思:剖析学习经历,对自身的学习技能进行反思。
六、教学评价1、综合素质技能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创新活动以及课堂上各项检测,对学生在机械运动方面的综合素质技能进行评价;2、实践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操作情况,对学生应用机械运动进行个体评价;3、课堂考试评价:普通测验、演示评价等,以考查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及考虑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3.1 机械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资源
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组织同学看书第54页图3-1-1的内容。
提问轮船是否在运动?你是怎么判断的?
提问运动是个多义词,你能举出熟悉的运动么?
引出今天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
§3.1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提问:1、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3、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
讲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组织学生看PPT讨论:空中输油机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结:1、以战斗机为标准,运输机相对于它位置没有改变——静止。
2、以地面标准,运输机相对于它有位置的改变——运动。
3、飞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飞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二、参照物
1、定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设不动)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学生练习:见(PPT )
小结: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关于参照物需说明的是:
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5.被研究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学生练习:见(PPT)古人文人等用他们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小结: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课堂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