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汇总(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龄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白】
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â,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 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今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12、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三、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左右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名词作动词,上车(5)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荆轲刺秦王 重点字词

荆轲刺秦王 重点字词

北:向北
上:向上
衣冠: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皆白衣冠以送之) 都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来送他。 函:用匣子 (函封之) 用匣子装它 (箕踞以骂曰) 像簸箕一样坐着骂道
箕:像簸箕一样
5.动词活用成状语 驰:坐着车
(驰往) 坐着车前往
二、使动用法
闻:使……听闻 绝:使……断了
(以闻大王) (绝袖) 动+名 (动+宾语 结构)
荆轲刺秦王 词性、句式归纳
一、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成动词 北:向北 (进兵北略地) 衣冠:穿衣服、戴帽子(皆白衣冠以送之) 朝服:穿上朝服 (秦王乃朝服) 祖:祭路神 (既祖,取道) 前:上前 (有前而为歌曰) 上:上前 (非有诏不得上)
2.形容词活用成名词
私:私心 远:远方
3.形容词活用成状语 厚:用厚礼
然则:这样 所+动:……的 所待 所等待的
(荆轲有所待)
六、通假字
说:通“悦” ,高兴地 (秦王必说见臣) 以:通“已” , 已经 (日以尽矣) 反:通“返”,返回 (今日往而不反者)
七、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八、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九、状语后置句
三、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以……为迟 群臣怪之:以……为怪 形容词 变成 动词
四、古今异义
信(书信):信物 购(购买):重金征求 涕: 眼泪 偏袒(偏心):露出一只臂膀 于是: 从这时起 慷慨 (大方):情绪激昂 币 (货币):礼品 左右(方位):皇帝周围的侍卫
五、固定结构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的原因 奈何:怎么样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事所以成者) (仆所以留者) (为之奈何) (无可奈何) (将奈何) (然则将军之仇报)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7、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使…听到, 使使以闻 动词使动, 听到, 报告
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意动,以为迟 8、太子迟之 太子迟 形容词意动,认为…… ……怪 形容词意动,认为……怪 群臣怪 9、群臣怪之 名词作状语, 10、发尽上 10、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 11、 11、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12、 12、乃朝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穿朝服
左右乃曰 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 范围;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 也有控制之义。 也有控制之义。 诸郎中持兵 郎中持兵 古义: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 今义:中医医生 愿大王少假借 假借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古义:宽容
四、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的办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 有以 ……的办法 ……的办法 无以击轲 没有用来…… 而卒惶急无以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 表疑问,怎么…… 5、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 荆卿岂无意 无意哉 6、荆卿岂无意哉 所以留者 7、仆所以留者 所以不成者 8、事所以不成者 是否有这种想法呢 表反问, 表反问,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 ……的原因 ……的原因 ……的原因 ……的原因
燕王拜送于庭 燕王拜送于庭
通“廷”
一词多义 顾计不知所出耳 终已不顾 终已不顾 荆轲顾 荆轲顾笑武阳 只是 回头 回头看 果真,如果 果真, 确实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太子丹恐惧,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于是 乃遂私见樊於期 于是 乃今得闻之 才 事所以不成者,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就是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只,仅仅 或“就”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认为……迟2.群臣怪之认为……怪四、重点实词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7.被:受;被八创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10.诚:1如果真的;诚能得樊将军首2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1.顾:1副词,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2动词,回头;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12.发:1动词,出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2动词,打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3名词,头发;发尽上指冠13.就:1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成功;轲自知事不就14.引:1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2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5、陈:1陈述;恐惧不敢自陈2排列;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五、重点虚词1.为1介词,读wèi,表被动除外父母宗族,皆为wéi戮没被为之奈何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前为谢曰替2动词,读wéi乃为装遣荆轲打点,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做,当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出2.乃乃请荆卿曰/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乃前曰/乃复请之曰/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副词,表承接,于是,就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乃欲以生劫之副词,加强判断语气,原来是3.而今行而无信/而伤长者之意/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表转折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乃以手共搏之表因果,因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表并列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表修饰又前而为歌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图穷而匕首见/而秦法表承接4.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以次进介词,按照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5、与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连词人不敢与忤视/待吾客与俱介词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以之试人/人不敢与之忤视/欲与之俱/而为之留待/待吾客与之俱/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前为之谢曰/使之毕使于前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荆轲顾笑于武阳/皆陈于殿下4.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待吾客与俱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状语后置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2.给贡职如郡县定语后置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数量定语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者”作标志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介词,用来;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所……的人或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以,介词,因为;故,缘故;因此八、文化常识1.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春秋孔子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某年发生了某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成书时代的历史事件;如史记司马迁;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历史;如史记以外的二十三史——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等;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2.卿,对人的敬称;足下,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相称,您;臣,谦称,我;仆,谦称,我;竖子,对人的蔑称;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4.七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5.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君主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6.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九、重点语句翻译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点评:则,承接,那么;虽,即使;翻译: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想长久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点评:微,如果没有;而,承接,不译;则,承接,那么;购,重金征求,悬赏;“购之以金千斤”,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诚,如果,果真;与,连词,和;说,通“悦”;有以,有用来的……办法;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没有信物,那么秦王就不能亲近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点评:以,介词,因为;穷困,古今异义,走投无路;以,介词,因为;而,却;长者,品德高尚的人;更,改变;翻译:樊将军因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希望您再考虑别的办法吧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点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遇,对待;深,刻毒;为,表被动;翻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和宗族,全被杀戮和没收为奴婢了;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点评:于,介词,到;顾,表轻微转折,只是;所出,所字结构,出来的地方;翻译: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点评:把,抓住;而,表并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而,表递进或并列;见,表被动;翻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点评:而,却;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也,表判断;翻译:今日去了却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点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白衣冠,名词短语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连词,来;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9、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点评:两个“之”,助词,的;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闻,使动用法,使……听到,报告;翻译: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拜礼送出头函和地图,派使者来报告大王;1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点评:怪,意动用法,以……为怪;“笑”后省略“于”,对,“笑于武阳”,状语后置;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为”后省略“之”;谢,道歉,谢罪;翻译:他们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大变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1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点评:发,打开;而,承接;见,通“现”,出现,显露;翻译:荆轲已经取过地图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1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点评:以故,因此;而,转折;卒,通“猝”;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而,因而;乃,表承接,就;翻译:因此荆轲追逐秦王,可是仓猝间惶恐着急大臣没有用来打荆轲的东西,因此就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点评:就,成功;而,修饰;箕,名词作状语;以,连词,修饰;所以,表原因;乃,副词,原来是;以,介词,用;生,动词作名词,活的方式;劫,强迫、威逼;之,代让秦王订立盟约这件事;以,连词,表目的,来; 翻译: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想用活的方式威逼其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打败)(占领 夺取)3.(拜见)4. (接近)(表假设如果)6.(名作状,早晚)7.(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改变)9. (刻毒)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15. (欺侮,侵犯)16. (名作状,用匣子)(匣子)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 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 21.(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 (走上前)(动词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打开 全部通“现”) 29.(身子向上起 举起) 30. (掷击 )31.(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使动,使……断了)37.(使动,使……闻,禀告)(身边侍臣)39.40.没有来)42 43.法)过了一阵) 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背景知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

当时,秦国势力强大,已先后灭掉了韩、赵等国,燕国危在旦夕。

燕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二、人物介绍1、荆轲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他游历到燕国后,与高渐离等结交,深受燕太子丹的信任。

2、燕太子丹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他一直致力于抵抗秦国的侵略。

为了实现刺杀秦王的计划,他精心策划,并全力支持荆轲。

3、秦王嬴政嬴政是秦国的君主,他具有雄才大略,致力于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三、故事情节1、密谋策划燕太子丹找到荆轲,向他表明了刺杀秦王的想法。

荆轲起初有所犹豫,但在太子丹的一再恳求下,最终答应了。

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锋利的匕首,还找来秦舞阳作为助手。

2、易水送别荆轲出发前,太子丹和众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场面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歌词充分表达了荆轲此去的决心和义无反顾。

3、秦廷行刺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地图匣,进入秦宫。

秦舞阳在殿上脸色突变,引起了秦王的怀疑。

荆轲机智地解释,缓解了局面。

当荆轲向秦王展示地图时,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

但秦王在群臣的提醒下,绕柱躲避,最终荆轲未能成功刺杀秦王,反被侍卫所杀。

四、重点字词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3、一词多义(1)发①发尽上指冠发,头发。

②顷之未发发,出发。

③发图发,打开。

(2)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兵,士兵。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解析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解析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解析《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解析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 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 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 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 11、诸郎中执兵 • (郎中:古指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震”,震慑) 7、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 8、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 9、卒起不意 (通“猝”)
重点实虚词
• 1、发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发尽上指冠
打开 出发 头发
2.就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轲自知事不就
•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 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翻译: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 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采分点:还、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 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11、嘉为先言于秦王 12、使毕使于前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14、群臣侍殿上者 1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状语后置,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四、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 (意为:……的人〔东西〕。“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5、将军岂有意乎 (有这种想法吗)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没有这种想法吗) 7、仆所以留者 (……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6.图穷而匕首见7.秦王还柱而走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说,通“悦”,yuè,高兴。

以,通“已”,已经。

反,通“返”。

奉,通“捧”,捧着。

见,通“现”,出现。

还,通“环”,绕。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仰天太息流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5.持千金之币物6.秦王方还柱走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古义:跑今义:步行。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轲自知事不就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3. 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汇总(词类活用)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