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项脊轩志》ppt课件
1.解题。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
据说有双重意思: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 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 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诸小妹语(转述她小妹们的话)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何谓阁子 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 南阁子,其制( 形制,规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 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内外多 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 ( 不久后 )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 )婢也,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 乳,喂奶、哺育。),先妣抚( 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之甚厚。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例1: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 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例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 余既为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 ), 后五年,吾妻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③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④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⑥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而为墙,凡再变矣。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节选)【注】①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①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①冥然:静静地。
①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①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①庖:厨房。
1.下列与“客逾庖而宴”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朝而往,暮而.归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D.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鸟时.来啄食;学而时.习之B.顾.视,无可置者;顾.野有麦场C.日影反.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冥然.兀坐;豁然.开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4.本段文字记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分析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
【答案】1.A2.C3.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4.修葺前“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赏析【作者介绍】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
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著有《震川先生集》。
【解题】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ī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
轩,指小室。
志,就是“记”的意思。
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注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旧日的,原来的。
○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室仅方丈,仅:只。
方丈:一丈见方。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雨泽下注, 雨泽:雨水。
泽,雨露。
下:往下,向下,作“注"的状语.注:灌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
又北向,北向:朝北.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
日过午已昏。
○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余稍为修葺(qì),我稍微做些修补。
修茸:修补.葺,本义是用茅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使不上漏。
“使”后省兼语“之”。
上漏:从上面漏水。
上,作状语。
前辟(pì)四窗。
辟:开辟.垣(yuán)墙周庭,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周庭:围绕庭院.周,动词,围绕。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③也。
室仅方丈④,可容⑤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⑥,雨泽⑦下注⑧;每移案⑨,顾视⑩无可置(11)者。
又北向(12),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3)。
余稍为修葺(14),使不上漏(15)。
前(16)辟(17)四窗,垣墙周庭(18),以(19)当(20)南日,日影(21)反照,室始(22)洞然(23)。
又杂(24)植兰桂竹木于庭(25),旧时栏楯(26),亦遂增胜(27)。
借(28)书满架,偃仰(29)啸歌(30),冥然(31)兀坐(32),万籁(33)有声;而庭阶寂寂(3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5)。
三五之夜(3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37),风移影动,珊珊(38)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39)喜,亦多可悲。
先是(40),庭中通(41)南北为一(42)。
迨(43)诸父(44)异爨(45),内外多置(46)小门,墙往往(47)而是(48)。
东犬西(49) 吠(50),客逾(51)庖(52)而宴(53),鸡栖(54)于厅。
庭中始为(55)篱,已(56)为墙,凡(57)再(58)变矣。
家有老妪(59),尝(60)居于此。
妪,先大母(61)婢(62)也,乳二世(63),先妣(64)抚(65)之甚厚(66)。
室西连于中闺(67),先妣尝一至(68)。
妪每(69)谓余曰:“某所(70),而(71)母立于兹(72)。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73),呱呱(74)而泣;娘以指叩(75)门扉(76)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77)外相(78)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79)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80)曰:“吾儿,久不见若(81)影,何竟日(82)默默(83)在此,大类(84)女郎也?” 比去(85),以手阖(86)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87),儿之(88)成,则(89)可待(90)乎!”顷之(91),持(92)一象笏(93)至,曰:“此吾祖太常公(94)宣德间执此以朝(95),他日(96)汝当(97) 用之(98)!”瞻顾(99)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100)不自禁。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项脊轩志》是一部杰出的散文作品,它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
《项脊轩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中
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符号。
《项脊轩志》以节奏畅达、形式精妙、思想深刻和见解独到,将自然和社会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表达了归有光崇高的思想主张,被公认为中国明清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项脊轩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以项脊轩为主要视角,描写了项脊轩的自然风光及其有趣的故事,创作了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学语言,使其具有浓厚的自然、幽默、古雅的气质,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受到了众多爱好者的欢迎。
归有光以他纯洁的笔触和自然的叙写,写出了一幅精美而又细腻的山水画卷。
《项脊轩志》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脊轩志》的表达简洁而清晰,其次,《项脊轩志》的语言气质极具文雅,
有着自然的语言特色;最后,《项脊轩志》的文字韵味极为浓郁,能
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项脊轩志》的思想内涵也很丰富,蕴含着诸多文人思想,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探究价值问题,传达“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观点,弘扬了人文精神。
总的来说,《项脊轩志》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表达准确、洗练,思想深远、丰富,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鉴赏。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描述了XXX这个旧南阁子,这个房子只有方丈大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个老屋已经有百年历史,房间里到处都是尘土和渗漉进来的雨水,每次移动桌子,都没有地方可以放置。
房间朝北,无法得到阳光,到了中午太阳就已经落山。
作者稍微修葺了一下,让房间不再漏水。
前面有四个窗户,周围是围墙和庭院,可以挡住南边的阳光,阳光照射进来,房间变得明亮起来。
庭院里种满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这些树木增添了庭院的美丽。
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作者坐在那里,闭目静思,万籁俱静,只有小鸟时不时飞来啄食,人们也不会打扰他。
有时在月圆之夜,月亮的光芒照在墙上,桂花的影子斑驳,微风吹动,影子也随之摇曳。
这时,房间里的氛围非常优美。
然而,作者在这里生活也有许多不便,庭院最初是通往南北的,后来父亲们在庭院内外加了很多小门和围墙,庭院变得很杂乱,有时狗在这里乱叫,客人在这里吃饭,鸡也在这里栖息。
庭院也从篱笆变成了墙,变化了很多次。
作者的家里曾经住过一位老妇人,她是先代的仆人,照顾了两代人,后来由母亲照顾她。
家有老宅长屋,其中的母亲和祖母都很爱房子。
西边的房间和中间的房间相连,祖母曾经到过这里。
祖母常常告诉我:“在某个地方,我的孙子在我怀里哭泣,而我用手指敲门问他是否冷或者是否想吃东西。
我们就这样在门板外面互相交流。
”说着话,我和祖母都哭泣了起来。
我在书房里束发读书,有一天,大母过来对我说:“我的孩子,我很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你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孩子一样?”她走了,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我们家读书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效果,但你能够成功,值得期待!”有一天,爷爷拿着一支象笏来到我的书房,说:“这是我的祖父XXX在宣德年间拿着这个去朝见皇帝的,那天他充满了自豪感。
这个象笏将来由你来使用!”我看着这个古老的笏子,感觉它就在昨天一样,让人不由自主地长叹。
书房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经常从书房前经过。
《项脊轩志_》带课文
披文入情
项脊轩,旧南
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 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每移案, 顾视无可置者。又 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注释】 • 轩:小的房室 。 •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 异义) • 尘泥渗漉 :(屋顶墙头 上的)泥土漏下。渗,透 过。漉,漏下。 渗漉: 从小孔慢慢漏下。 • 下:向下(名作状) • 顾:环顾、向四周看。 • 北向:向北(宾语前置)
余稍为修葺,使不 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日影反照,室 始洞然。又杂植兰 桂竹木于庭,旧时 栏楯,亦遂增胜。
【注释】 • 修葺:修理,修补。 • 上:从上面,名作状。 • 前:在前面,名作状。 • 垣墙:建围墙,名作动 • 周庭:(于)庭子周围。 • 当:挡住。 • 始:才。 • 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 胜:美。 【文意】小轩新颜
户。 • 以:凭借; • 凡:总共。 • 殆:恐怕,大概,表示
揣测的语气。
【文意】小轩变迁
轩东,故尝为 厨,人往,从轩前 过,余扃牗而居, 久之,能以足音辨 人。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殆有神护 者。
【译文】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
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
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
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 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
借书满架,偃仰啸 歌,冥然兀坐,万 籁有声。而庭阶寂 寂,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三五之 夜,明月半墙,桂 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注释】 • 偃仰:偃,伏下。 仰, 仰起。偃仰,安居 • 啸歌:长啸或吟唱。这 里指吟咏诗文。 •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 端坐着。 • 时:时常; • 去:离开; • 三五:农历十五; •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 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文意】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优秀课件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通过交代了妻子生前和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感和深切怀念。
细节的描写:自然、简洁、清淡。
细节的抒情:细腻、真挚、委婉。
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
本文这么感人,在选择细节上有何独到之处
名句解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睹物思人
束发:指少年,古人15岁时将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以示成人 过:探视 若:你的 类:像 比:等到 效:奏效 顷之:音节助词 朝:上朝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壹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 脊 轩 志
(明)归有光
作者其人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作者通过描绘了一个有鸟相伴、有月相照、四寂无声、风影婆娑的理想书斋生活场景场景,描写了一个闲适清幽的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描绘中寄托了作者对往日闲适、静谧生活的无限眷恋情感。
01
02
生活琐事,娓娓道来
祖母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的赏析
《项脊轩志》的赏析《项脊轩志》的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介绍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
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著有《震川先生集》。
解题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ī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
轩,指小室。
志,就是“记”的意思。
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
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注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旧日的,原来的。
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室仅方丈,仅:只。
方丈:一丈见方。
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雨泽下注,雨泽:雨水。
泽,雨露。
下:往下,向下,作“注”的状语。
注:灌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
又北向,北向:朝北。
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
日过午已昏。
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
项脊轩志 赏析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以清淡简洁的笔触,深情地回忆了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沉思念和怀旧之情。
归有光的用笔平淡而不加修饰,使读者能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
此外,文章中还通过项脊轩这一线索,将家人的生活与变迁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更加突出了主题。
同时,《项脊轩志》的文字自然本色,不事雕饰,没有奇字险句,表现出归有光独特的文风和文学观。
他强调朴素和自然,认为好的文字应该在简洁中见深厚,这种观点在《项脊轩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体来说,《项脊轩志》是一篇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佳作,不仅反映了明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家庭生活和文化的窗口。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珍惜家庭、珍视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项脊轩志》实用版详解
●下列蓝色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D )
A. 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 B. 凡再变点 轩凡四遭火 C. 旧时栏楯 时至轩中 D. 余稍为修茸 其制稍异于前
▲ B.D(B项中“凡”意为“总共”;D 项中“稍”意为“稍微”;A项中“过”分 别意为“超过”和“拜访、探访”;C项中 “时”分别意为“时候”和“时常”。)
“志”即“记”, 散文的一种, 融叙事抒情为 一体的文体。
作者其人
生平经历 字熙甫, 号震川, 昆山人; 自幼苦读, 九岁能文, 颇具才华; 仕途不利, 35岁中举, 八试不第; 迁居嘉定, 收徒讲学, 尊为先生; 花甲及第, 授县令职, 颇不得志。
作者其文
博览群书, 散文杰出, 上承唐宋, 下启“桐城”;
的内容和情感拟写而成的,请大家根据《项脊轩 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仿写一句话,要求句式 尽量一致。
例:
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映表放情林木之乐意 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淡泊修身之雅志
学而有思, 学而有悟
正如开篇所言, 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珍藏记忆的过程。 拜伦说过:
假如我又看见你,隔了那悠长的岁月,我该如 何致意? 以沉默,以眼泪? 而我说:
最后一天, 晦。
先妣尝一至 妣, 母亲。
吾妻来归
归, 旧指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
归宁, 出嫁的女子 回娘家省亲。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 指儿童时代。
当 他日汝当用之 应当
以当南日
挡住
一词多义
日过午已昏 已 始为篱, 已为墙
已经 已而, 不久
日过午已昏 过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
偏过
看望 经过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
【译文】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 在厅堂上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砌成墙, 共改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 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 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老婆婆经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 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了呢? 还是想吃东西了 呢? ’我在门外一一作答。”老婆婆的话还没有说完,我 就哭了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项脊轩志归有光
• 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
• 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 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友好,更富美感。
• “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 色》)
• “在艺术里,感性旳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旳 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黑格尔《美学》第 一卷)
•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
• 声“”庭阶寂寂,小鸟多时可来啄喜食,人至不去”
•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
• 课文第3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 是怎样串连起来旳?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何会
“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 • 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 • 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
露,“号”比“泣”程度深。 • 作者为何对后事是“长号”?
• 作者之悲涉及哪些人事旳感叹呢? • 家道变故 • 至亲仙逝 • 功名艰苦 • 夫妻两隔
• ①论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旳不同景象,字里 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旳眷恋之情。说说 作者这种深挚旳感情是怎样体现出来旳?
• “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
成段,意义何在? • 承上启下,实现过渡。 • 作者因何而喜? • 修葺复新之乐,庭室闲雅之趣。
• 说“悲”却未用“悲”字,用了哪两个同意义 旳动词?
• “泣”和“号” • 因什么而泣,又因什么而号呢?尽量用原文
词语。 • 怀念先妣而泣,瞻顾遗址,念及大母而号。 • 先妣、大母各指谁? • 一“泣”一“号”和“哭”有区别吗? • “哭”强调动作,“泣”和“号”着重情感流
写作措施指导
• 选材要恰当。
• 要注重细节描写
• 语言力求精确贴切、简洁生动。 • 朗诵下面这首词,思索苏轼是怎么利用细节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解读归有光及《项脊轩志》
导读 原文 译文 赏析 艺术特色 名家评论
导读
归有光的文章如一杯老茶, 淡雅微苦,冬日寒气略有 余温…… 归有光擅长将琐事引入文中, 娓娓叙之,让人不知觉中沁 入其情,婉约而缕缕忧伤其 中,表面叙事,实际在记人 记情。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 顾视无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 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 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 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 吠,客越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 再变矣。家有老妪,曾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 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 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当姊在吾怀, 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 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赏析5 赏析 主旨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 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 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 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 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 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 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 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 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 的沧桑。
《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 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 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 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 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 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 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 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 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 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 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 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 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 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项脊轩志》分析
……
日垣 影墙 反周 照庭 ,, 室以 始当 洞南 然日 。,
旧
时 栏又
杂
shuĕn
植
兰
, 亦 遂 增 胜 。
桂 竹 木 于 庭 ,
借书满架,偃仰啸 歌,冥然兀坐,万籁有 声;而庭阶寂寂,小鸟 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第一段字词解释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 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 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表明这样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已 经到了叔伯之间各人顾各人的程 度了。
“ 顷之,持一象笏至, ” 曰: “ 此吾祖太 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这个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并为 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 上为官不小,在 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 荣耀,老祖母的言行举止充分说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
祖 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期
母 望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 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
之!”
亡 妻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 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恩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 爱
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
作者对小屋的喜爱
之情是怎样表现出来 的?
修缮前后的项脊轩:
修缮前
修缮后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狭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修
破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缮
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不漏
《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眷的深沉怀念。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祖母”形象的方法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 乎!”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为,动词
省略句 使(之)不(从)上面漏雨 名作状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
名作动,筑墙
围绕 连词,“来”。表目的 挡
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
才
……的样子
状语后置句
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
光彩,美景
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
静默的样子
独自端坐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
名作动,喂奶
她
介词,和,跟
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
状语后置句
在
这地方
所,而母立于兹。这”里 常常,往往
通“尔”,你
状语后置句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 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 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 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 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 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 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 着。”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判断句 “不久”
音节助词,不译
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
连词,“来”,表目名作动,上朝 应当 代词,“它” 的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 “不能控制自己”
泛指 “看”, 有“回忆”
的意思
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 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 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 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 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 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 能控制自己啊!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用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
偏指一方,“她”
泣,妪亦泣。
位于动词前,助词, 不译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 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 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 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 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 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8岁丧母,23岁娶妻,27岁时丧妻。
文学成就
•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 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 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 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 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 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 “今之欧阳修”。
• 万籁:lài
迨: dài
异爨:cuàn
• 老妪:yù
婢: bì
先妣:bǐ
• 呱呱:gū gū 阖门:hé 象笏:hù
• 扃牖:jiōng yǒu 长号:háo 枇杷:pípá
(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的用法。
正音:
垣墙周庭( yuán) 呱呱而泣( gū )
婢女( bì ) 姊妹( zǐ ) 先妣( bǐ ) 持笏( hù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以前 曾经 动词,“是” “经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
连词,表修饰
介词,“凭”
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总共” “能够”
“大概”
“被烧毁”,被动句
位于时间词之后, 音节助词,不译
“……的 原因”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 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 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 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 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 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 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名作状,向下
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
每次,副词
环视 ……的地方
北,名作状,向北。
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得到 过了
已经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 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 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 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 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 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 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 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 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叙事 、 抒情 的文 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 写 项脊轩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 和 家庭琐事 ,表达 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 的感慨以及 对 祖母、母亲 和 妻子 的深切怀念。
•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 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 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 志》为代表。
断句:
顾视无可置者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一 •二
• 一间破屋 两种情感 项脊轩
•三
三个女人
一喜一悲
• 思考文章写了 什么?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
判断句
(古今异义)今义:寺院的住持
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震川 文集》,代表作除 《项脊轩志》外,有《 先妣事略 》、《 思子亭记 》、
《 寒花葬志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
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情,文笔 清淡朴素 、
自然亲切 ,感情 真挚深沉 ,细节 生动传神 。其散文对 清代的 桐城 派影响很大。
表转折
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不时
离开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 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 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 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 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 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 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 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 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 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 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
先前这里
是
一个整体
名作状
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
名作状
到处 修饰关系 名作状,向西
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
表修饰
状语后置句 开始 修筑 不久
墙,凡再变矣。爨
总共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 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 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 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 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院中开始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 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
代词,“那”
代词,“那”
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才
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格局
状语后置句
可是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它是) 结构助词,“的”
亭亭如盖矣。
“亲手”, 名作状
省略句,
所字结构
判断句
那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 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以后又 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 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 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 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助词,“的”
错杂
影动,珊珊可爱。
在
值得
然予居于此,多可
然而,表转折 状语后置句
喜,亦多可悲。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 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 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 美舒缓,美丽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有很多值得喜 悦的事,也有很多值得悲伤的事。
归有光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 晚年号震川,苏州昆山人。明代散文家。
主要经历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 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 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 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 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 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 生郁郁不得志。
总:珊珊可爱
“喜”在何处呢?
•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好学 醉于书香 善思
怡然 自得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庭院 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 “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月色 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 过处,光影摇动,幽香阵阵,心旷神怡。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 自乐。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读后可以感受到作 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母亲 ——扣扉问食 ——温婉慈爱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 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 笑貌没有什么印象。
• 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 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 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 头。真实感人的小细节
• 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 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 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 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 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 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 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 期待/等待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