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叙事性作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25《王戎不取道旁李》(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单元第八单元课题25《王戎不就旁李》学段目标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惜。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6、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课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作些别作业内容作业时间A 类基础必做题1.看拼音,写词语。
rong zhu jing wei()马()位()赛()有2.熟读课文,用"V"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我(rong rong)七岁,尝与诺(chu zhu)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jing jing)走取之,«(wei we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比一比,再组词。
戎()诸()竞()唯()猪()者()竟()难()4.选字填空,组词语。
(1)戎戒()备()马()兵()烟10分钟(2)诸储()侯()蓄()位()备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6.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目录08 (1)第一单元单元说明06 (1)1新闻两则05 (2)2芦花荡04 (13)3蜡烛03 (26)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02 (31)5亲爱的爸爸妈妈10 (3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5 (43)第二单元单元说明09 (54)6阿长与《山海经》11 (55)7背影12 (67)8台阶20 (84)9老王19 (89)10信客18 (9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17 (100)第三单元单元说明16 (111)11中国石拱桥15 (113)12桥之美14 (123)13苏州园林13 (128)14故宫博物院24 (144)15说“屏”23 (15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22 (163)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1 (174)16大自然的语言26 (175)17奇妙的克隆25 (185)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 (191)19生物入侵者35 (203)20你一定会听见的34 (21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3 (21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32 (220)21桃花源记31 (221)22短文两篇30 (230)23核舟记29 (241)24大道之行也28 (257)25杜甫诗三首39 (26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8 (27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37 (284)26三峡36 (285)27短文两篇41 (293)28观潮40 (303)29湖心亭看雪42 (311)30诗四首44 (32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3 (339)完 (354)--------------------------------------------------------------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9 叙事性作品
结构:表层结构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
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
简化为叙述句
▪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 语
结构: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 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 法国人类学家和结构主义
行动
➢三段式序列
▪ 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 结果
➢行动序列的典型复合形式: ▪ 首尾接续式,如“生命水的故
事”
▪ 中间包含式,如“一千零一夜” ▪ 左右并连式,如“天龙八部”
第三节 叙述话语
文本时间 时间
故事时间
视角
零聚焦叙述 内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
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 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 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西游记》的艺术世界无须符合史书的记载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 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 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 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 的印记。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叙事的革命:
福楼拜带来了什么——
• 《包法利夫人》的开头:
“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校长走了进来,
后面跟着一个没穿制服的新生和一个搬着 一张大课桌的工役。” ➢ “包法利夫人走向壁炉” ➢ “包法利夫人感觉到很冷”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叙事性作品
2021/10/10
37
文学文本解读的一般过程
★一般性阅读:通晓文意,把握意图。 ★ 文本细读:细致研习,玩味话语。 ★批判性阅读:延伸文本,审美判断。
2021/10/10
38
文学赏鉴之三境
★文本细读 ★文学史知识 ★人文精神追寻
2021/10/10
39
故事
10
故事
场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 组合成为场景。
2021/10/10
11
表层结构
结构
按叙述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 与事件等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2021/10/10
12
故事结构之经典序列
结构
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2021/10/10
13
序列的组合
结构
★单一序列:寓言故事 ★连环:章回小说 武侠小说 ★交织并行:巴金《家》三条线索
2021/10/10
形成对文本理解之多样性
35
叙述动作之理想模式
读
迫近
者
叙述者
作 抽离
者
接受者
2021/10/10
36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活动就是把一般的文学阅 读活动细化和深化。
★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改变、丰 富的过程。
★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 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的过 程。
2021/10/10
叙 事 性 作 品
1
叙事的涵义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 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021/10/10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 事性文学。图为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插图——悉 多被劫。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教学重点:作为创作活动的产物-----文学作品,其构成包括两个层面:微观的和宏观的。
也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个事物的特殊本质往往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特殊内容和特殊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本章,我们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文本的本质特征。
教学方式:作品分析,解讲课时:两节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要素一、文学作品内容(一)文学作品内容的界定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情感和思想)的总和。
形式则是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态,是内容的存在形态。
(语言结构逻辑层次)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所表达的“第二自然”中的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蕴。
只有那些经过作家体验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作品的内容。
(二)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第一,它不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生活,而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
这是它与科学、哲学之区别。
科学、哲学关注的是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文学则是全面地关注生活。
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整体性。
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把人本身、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主要对象去把握和表现的,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心灵性和情感性。
(内容的实质也就是作家在社会生活的观照把握里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而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
艺术的功能是赋予形式以内容。
)第三,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审美主客观的统一。
但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是通过以形式来表现内容这种方式呈现的。
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个纠纷的问题。
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
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言”就是形式,“意”就是内容,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表达在内在先的“意”。
“意”是情感思想的合称。
情感是生理的反应在意识上所生的感觉,自身迷离恍惚,不易捉摸。
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但作粗不能空洞地言悲言喜,再加上一些惊叹号,它必须描绘情感所由生的具体情境,喜怒哀乐由具体可感可触的人物的言谈举止笑貌表现出来。
叙事研究法举例
叙事研究法举例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探究故事的要素、结构和叙事技巧,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目的、情节和影响。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叙事研究法来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故事。
1. 短篇小说《红楼梦》: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方式、故事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等要素,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2. 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电影中的时间线、叙述者的视角以及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从而深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3. 儿童故事书《小红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揭示出故事所传递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4. 历史纪录片《长征》: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叙述者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
5.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剧集中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和叙事手法,揭示出故事中权力争斗和人性的复杂性。
6. 文学作品《1984》:叙事研究法可以揭示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和主题,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权威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7. 传记《史记》: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传记中的叙述手法、事件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
8. 新闻报道《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和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景。
9. 纪实文学《野火烧不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纪实文学中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达和事件的呈现,揭示出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10. 广告故事《一个苹果的诱惑》: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广告故事中的叙述技巧、情感营造和产品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广告的目的和影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研究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故事,无论是文学作品、电影、新闻还是广告。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班情分析本班现有在籍学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
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课件
俄狄浦斯=肿疼的 脚(?)
《柳毅传》的深层结构
行为
A:循常规行事 B:脱离常规的行 为
应举
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后果
C:不幸
D:幸运
落第
龙女向舅姑哭诉丈 解下衣带叩社桔入水 龙女被罚牧羊
夫的行为
见龙王
龙女得还
洞庭君把爱女受难 的事向暴躁的弟弟 钱塘君保密
钱塘君怒发而挣断锁 链
二、结构
❖ 结构,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 “托罗洛夫等结构主义者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与 语言的句法可以类比,……一个单一的句子和一个 完整的叙事文本在句法结构上可能是大致相同的, 因为人们往往依赖相同的结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经 验,一篇叙事文本的结构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句 子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4,113)
西 厢 记
(一)事件
❖ 事件,就是行动。没有行动的性状属性,如 “张三没有朋友”就是描写,不是行动。没 有动作就不是一个事件。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 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 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事件在作品中的作用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传统的 分析重在揭示事件塑造性格的作用,叙事学重在 分析事件推动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态角度研究叙事文学。
❖“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 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 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传统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的区别
❖ 叙事理论古已有之,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的法国。
叙事性作品——精选推荐
叙事性作品第⼗章叙事性作品语⾔的再现功能和表现功能,在⽂学活动中表现为叙事和抒情两种类型。
以叙事功能为主的⽂学作品,我们称之为叙事性作品,如⼩说、戏剧及⼀些记叙类的散⽂(⽂学传记、报告⽂学)。
以抒情功能为主的⽂学作品,我们叫它是抒情性作品,如诗。
也有中间状态的,如叙事诗,诗剧(如中国古代戏曲)。
第⼀节叙事界定⼀、叙事理论和叙事学(narratology)传统的⽂学理论,如欧洲的亚⾥⼠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中国刘知⼰的《史通、叙事》、⾦圣叹的⼩说评点、李渔的《闲情偶寄》、刘熙载的《艺概·⽂概》,对叙事性⽂学的研究偏重或集中于情节、⼈物,环境等⽅⾯,即注意“写什么”。
⼆⼗世纪从西⽅开始,叙事学空前发展,其特点是⽤共时语⾔学的⽅法或系统的⽅法寻找抽绎叙事性本⽂深层的“普遍语法”,注重叙述的⽅式等,即“怎样写”。
(结构主义)⼆、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narration),最⼀般的意义。
通俗地讲,即讲故事(the telling of a story)。
⽂学的叙事有其特殊性,主要的是,⽂学所叙之事⾮“事实”或“实事”之“事”,乃虚构之事。
叙事不等于记事。
再则记事或可“草草了事”,即可粗略记述,史书之记事的⽬的是“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之叙事要曲尽其妙(汉字“叙”字即有“次第”、“端绪”、讲述等义,说明叙事须分条析理、井然有序),引⼈⼊胜。
⾦圣叹:“《史记》是以⽂运事,《⽔浒》是因⽂⽣事”。
“《⽔浒》七⼗回中许多事迹,须者是作书⼈凭空造谎出来的。
”“但写来便若真有其事⽽亲临其地者。
”因此,⽂学的叙事是⽤语⾔虚构的事件。
特征:1、⽂学叙事中的事件是社会⽣活的反映,是⼀个动态的过程,是⼈的⾏为、⼈与⼈的⾏为关系及其结果。
2、⽂学叙事中的事件是语⾔虚构出的事件,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必须合情合理,即符合⽣活逻辑和情感逻辑。
3、⽂学叙事中如何编撰故事、如何叙述情节都显⽰着作家的匠⼼、意图、理想、态度和认识,体现着⼈的思想感情,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概论试题库_题目+答案__完整版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BCD )A 象征性 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A )A表现功能 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 )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D )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ABCD )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 )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BC )A阐释者 B审美者 C认识者 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B )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 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ABCD )A净化 B共鸣 C领悟 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ACD )A新批评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B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CD )A真实性 B革命性 C情感性 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B进步的倾向性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CBD )A批评风格 B最高标准 C批评方法论 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原型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B )效果。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BCD)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BC)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B)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BC)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C)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BCD)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CD)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CD)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D)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C)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BCD)A读者B世界C作家 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C)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D)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 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D)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BC)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CD)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BD)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CD)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D)A审美B情感C想象 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BCD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B)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C)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BCD)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 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BCD)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B)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CD)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 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D)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 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CD)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 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CD)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 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BDE)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第十三讲叙事性作品介绍
(2)结构主义叙事学
托多罗夫《<十日谈>的语法》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本”,而是这个文本赖以构成的抽象规则。 《<十日谈>的语法》讨论“一般的叙事结构,而不是一本书的叙事结构”, 以语言学为基础,人物是名词,特征是形容词,行为是动词,一个故事是句子,整个作品就是一段话语。 “如果一个人懂得人物是名词,情节是动词的话,就会更好地理解叙述。” 叙事结构中的所有行为特征都可以简化为三个形容词范畴:状态、内在性质、外部条件。 所有的人物行动都可简化为三个动词范畴:改变状况、犯罪、惩罚。 所有陈述都依附于五个语式中的一个:直陈式、命令式、祈使式、条件式、假定式。 所有的序列都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的陈述关系,即: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
2.结构
(2)深层结构: 指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与文化传统、宗教、神话的对应关系,由此小说获得丰富的主题内蕴。 深层结构有如用典 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是现实主义也是象征,牧师J·C对Jesue Christ,迁徙之旅与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 《尤利西斯》之于《奥德修纪》,《荒原》之于亚瑟王的圣杯传说,《喧哗与骚动》与基督的受难与复活。
一、叙事和叙事学
1.叙事(narrative) 叙事就是讲故事,指“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热拉尔·热奈特《叙事的界限》)。 借故事传达人生经验和意义,讲故事是叙事的核心功能。 故事的媒介不只限于语言,电影、绘画、雕塑、哑剧等。 叙事的体裁除小说外还有神话、寓言、史诗、童话等。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4、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5、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6、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班级情况分析七(3)班语文及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平均分为68.7;七(4)班及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平均分为61.3。
从以上数据看出,两个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本学期在保持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力求两班总体水平一致。
虽然两班语文水平有一定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乡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
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 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 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深层结构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往往呈现为暧昧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 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 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
行动
叙述者与声音
文学理论教程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 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 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 音”。
从叙事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 达内容意义,然而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 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 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叙事的基本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㈠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 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 感情,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
㈡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 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 所指对象不同。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理论教程
场景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 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 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 其环境显现为生动、个别的形象。 场景在作品中的安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叙事作 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交待交替出现,二者 形成叙述速度的对比。
文学概论考试专用
《文学概论》一、判断题1. 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对)2.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对)3. 在现代叙事作品中,情节构成的几个要素不一定都齐全,而且在叙事中还往往会颠倒它们的顺序。
(对)4.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错)5.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对)6. “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对)7.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错)1. (对)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2.(对)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3.(对)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4.(对)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既彼此衔接,又常常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
5.(对)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6.(错)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7.( 错)我国古典小说理论主要是人物中心论。
8.( 错)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二、填空题1.在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如比喻、借代、对比、夸张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与(借喻)等几种。
2.历史上对文化的解释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意义,即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意义)是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
叙述性文章
·go outing / go for a picnic ·hear the cry for help ·see sb . doing sth . ·jump into the river ·lose one’s life
③第三部分:结尾 Conclusion ·His story inspired lots of people . ·We’ll remember him forever . ·He is always in our hearts . …C. 成文写作答案: Cui Jianfeng was born in August , 1971 , in Heze , Shandong province . After graduating from Biology Department , Peking University , he went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 New Jersey . There be studied very hard and it was in 1996 that he received the Doctor’s degree. On the 16th, September 1997, he went outing with his classmates. Near the river, they were having a picnic when he heard the cry for help. He saw a boy sinking in the water. Without hesitation, he rushed towards the river and jumped into the water. With the help of the other American students, the boy was saved. Cui was about to get out of water when a rock hit him on the head. Cui lost his life. His heroic story spread all over the city. We’ll remember him forever. 练习 1. 假如你叫 Alice,你本应去机场接 Danial,但你不得不去医院接你的母亲回家,你的朋 友 Mary 主动提出替你去机场接 Danial,你给 Danial 写信说明上述情况,并描述 Mary 的外表。 2.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 Mike 将于 6 月底到北京作短暂停留,请你帮他安排一天 的活动。要求用所给的示意图写一封信向他提出建议并对各地点加以简单的介绍。 颐和园 饭馆 北京大学 宾馆 【参考译文】 1. Dear Danial, I’m very sorry I can’t come to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since I have to take my mother home from hospital . My friend Mary has kindly offered to meet you and bring you home . As you have never met her before . I’ll describe her to you . Miss Mary is a young lady in her twenties with glasses . She is of medium height . She has a round face with wavy hair . She likes wearing high – heeled shoes . It is easy to recognize her because she is usually dressed in T – shirt and a skirt . She is always cheerful . I do hope you manage to recognize my friend Mary without any difficulty . 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 Your sincerely, Alice 2. Dear Mike , I’m glad to hear you are coming soon . I’ve planned a one-day trip for you in Beijing . In the morning you can first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parks in Beijing . There you can go boating and climbing . It’s also a nice place for taking pictures .
叙事性文学作品
叙事性文学作品(二)一、叙事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一)叙事散文中的记叙(叙述)。
1、概念: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作用:使读者对人物特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二)叙事散文中的描写。
1、概念: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
2、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所描写的事物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环境描写(经常考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2)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它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叙事散文中的议论。
1、概念: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所发表的看法或见解。
它往往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2、作用:起到画龙点睛或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有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先叙后议,画龙点睛;先议后叙,出了能揭示中心之外,还会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四)叙事散文中的抒情。
1、概念: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
它有两种形式:(1)直接抒情:作者在心底里直接、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用:可以透过作者的感情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它是把握文章中心主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叙事散文中的表现手法。
(只列举常见常考的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
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2、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
先贬抑(颂扬)再大力颂扬(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人物感情、形象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题,并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曲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800字叙事作文(优秀8篇)
800字叙事作文(优秀8篇)800字叙事作文篇1早晨起床,打开窗户,迎面吹来清新的空气。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一天新的生活开始了。
是啊,眼看中考就要来临,学习更紧张了,老师们似乎比我们还要紧张,当然还有父母。
有时候想想也有点可笑,可在一笑而过后,我却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希冀之真,用心之苦。
上学的路上,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阳光,德泽万物,给人间带来了温暖,也开启了我心灵的门窗。
我欣赏着四周的风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要是这个时候中考已结束那该多好啊!“快迟到了,还不快点?”一声清脆的呼唤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是她,我赶快和她一起跑入校园。
她是我的同学,是我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她每次考试总是令人不可思议地获得第一名。
我也曾努力地追赶过,最终却发现是徒劳。
今天发试卷,她肯定又是满分了。
你看,连她走路的样子都显示出十足的自信,我非常羡慕她。
在追赶她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既得到了友谊,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想着想着,就到了班级的门口,老师早已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了。
三年了,风雨无阻,这让我们很感动。
我急忙把书包放下,还没坐稳,老师便说:“我把昨天下午做的试卷发一下,总的来说,考得还可以,但个别同学的发挥有点失常……”听了这句话,我很担心,因为我预感到我这次没考好,但总不会低于70分吧!听着老师报分数,我的心越来越紧张,终于念于我了:“某某,65分。
”我的头嗡的一声,一下呆住了!我多么希望是老师看错了,或者改错了,可面前的试卷上明明满是红红的叉子,和一个醒目的“65”!我该怎么去面对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啊!面对着可怜的分数,我好像失明了,什么也看不见;又好像失聪了,什么也听不到。
来时的一路光明此时正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陷入了无底的黑暗之中。
我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过去的。
放学的时候,老师留下了我,微笑着对我说:“每一天都要经过黑夜,然而谁也阻挡不了光明的到来。
人生也有陷入黑夜的时候,但要坚信:黑夜来了,黎明就不会远了。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一、判断1.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复制,是人性和人格的投影。
()2.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象征物)直接地表现思想感情(象征义)的一种语言写作技巧。
()3.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4.作家的艺术经验在于长期积累,一旦成型就会固定下来,一成不变。
()5.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
()6.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7.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
()8.所谓直觉就是整体感知和体验对象所形成的意象。
()9.内心形象的孕育,意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
()10.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故事时间,而叙述时间是隐性的,读者需依靠理性和经验,从故事时间中去体认。
()11.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12.整体象征并不是以形象来图解某种观念或思想,而是以作品自身的形象体系暗示和隐喻着观念或思想。
()13.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4.“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在其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15.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终止于艺术表现阶段,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不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
()16. 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17.文学艺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很少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18.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限制。
()19.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20.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尝试以及文学观念的逐步变化,情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情节的淡化,内化等。
()21.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从属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22.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小说:叙述者直接露面,强调“讲”的动 作,解构经典叙事制造的客观、逼真幻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在昆德拉的一些 小说中,叙述者时常 跳出来,与读者商量 这个故事怎样讲下去 好,譬如《玩笑》、 《生活在别处》、 《不朽》等。而纪德 正是他所喜爱的一位 小说家。
8.叙事性作品
8.1 叙事界定
8.1.1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案例:作为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小说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8.4.3 叙述者与接受者
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 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 ❖ 话本小说 ❖ 《少年维特之烦恼》 ❖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章小结
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叙事文学。
❖“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精神 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理 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8.1.2 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 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 事性文学。图为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插图——悉 多被劫。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 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 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叙事学的发展
❖ 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20世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转向文学
❖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为主人公:余华《活着》 叙述者为旁观者:鲁迅《孤独者》
❖ 第二人称叙述
8.4 叙述动作
8.4.1 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者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形 象,故事总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 《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我”
8.4.2 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者的声音本身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场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 组合成为场景。
8.2.2 结构
表层结构
❖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 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简 化为叙述句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语
❖ 《驿站长》: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 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C. Lévi-Strauss)
❖ 法国人类学家和结 构主义理论家
❖ 结构主义神话学 ❖ 《结构人类学》
《柳毅传》的深层结构
行为
A:循常规行事 B:脱离常规的行 为
应举
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后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不幸
D:幸运
落第
龙女向舅姑哭诉丈 解下衣带叩社桔入水 龙女被罚牧羊
夫的行为
8.4.2 叙述者与声音
❖ “独白”式叙述 ❖ “复调”式叙述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 “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 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 世界。
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 —1975)
巴赫金是在身后“被发现” 的大思想家,处于社会主义苏 联,一生颠沛流离。他的两大 思想“狂欢化”和“复调”理 论,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想精神, 反对极权主义,主张平等对话, 这与其说是一种诗学,不如说 是一种坚定的政治理论和意识 形态主张。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丰子恺绘)
8.2 叙述内容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8.2.1 故事
事件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中 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 案例: 什么是故事——以《雷雨》为例 西
为例
8.3.1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 时序:顺叙•倒叙•插叙
案例:晚清小说对于倒叙手法的接受
❖ 时距:叙述的步速 案例:匀速•变快•变慢
❖ 频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 件在文本中被叙述的次数
8.3.2 视角
❖ 第三人称叙述
传统的全知叙述:《三国演义》 现代的限制叙述:沃尔夫《达罗卫夫人》
见龙王
龙女得还
洞庭君把爱女受难 的事向暴躁的弟弟 钱塘君保密
钱塘君怒发而挣断锁 链
洞庭君哀恸
钱塘君大胜并被赦 免
钱塘君顺从锁禁
严词拒绝钱塘君婚 媒回家后两次明媒 正娶
最后娶一父亲不知所 往的寡妇
钱塘君被囚禁
柳毅在拒婚后的 遗憾两度亡妻
成仙得道
8.2.3 行 动
❖ 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 案例:《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分析
❖ 行动序列的典型复合形式: 首尾接续式 中间包含式 左右并连式
8.3 叙述话语
8.3.1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
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 案例:叙事性作品中的时间——以《百年孤独》
左拉肖像
8.1.4 叙事的构成
❖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 ❖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案例:鲁迅《孔乙己》
叙述内容是穷酸文人孔 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 作是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 “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 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身份和 态度,使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 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 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 正在于此。
厢 记
情节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
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福斯特
公 主 与 王 子 的 故 事
人物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争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西游记》的艺术世界 无须符合史书的记载
8.1.3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 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 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 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譬如《旧约》是希伯莱民族 意识形态的体现。
乔托:《逃亡埃及》
8.1.3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 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 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 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 形态。 譬如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 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 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 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 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 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 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