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我国国有股减持理论与对策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务院近期颁布了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保护国家和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推动股权市场健康发展。
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管理存在一些难点,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股权管理更加完善、合理、规范。
一、组织架构复杂,业务分散国有参股企业的组织架构通常比较复杂,业务涉及多个领域,投资方分散。
这使得对股权的管理较为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应加强国家对于国有参股企业的立法和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架构有助于减少股权管理上的复杂性和难度,降低股东之间的交流成本,提升股权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建立专业化的股权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管理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建议建立专业化的股权管理机构,以政府为主导加盟专业人士的方式,建立高效的股权管理体系,实现权利的最大化、实用化和保护化。
同时,将股权管理机构纳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于其日常工作的监管性,提高对于国有资产安全的保障。
3.引入国外相关机制可以引进国际化的股权管理机制和经验,提高股权管理和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此外,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股权市场体系和管理经验,为国内股权市场的立法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 investee企业接受度与合作协定不足由于国有参股企业在投资决策、管理运营方面往往拥有主导权,而参股的非国有企业则受限于进入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营并习惯于独立经营方式,在解决股权管理时,这种权力、经营方式差异带来的困难和协同性困扰相对比较大。
这时候,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注重平衡双方利益国有参股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的参股要社会化、多元化、平衡化,注重股东双方的利益平衡。
在企业管理和决策方面,应该注重股东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2.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国有参股企业应该与非国有企业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规定它们在经营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协作的具体细节等等,防止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计的风险和纠纷。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参股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企业既有国有资本的参与,又吸收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市场化特征。
国有参股企业在股权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难点,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国有资本的有效运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权益分歧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结构复杂,既有国有股东,也有民营股东或外资股东。
不同股东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管理理念,导致了股东之间的权益分歧。
国有股东往往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稳定性,而民营或外资股东则更加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本回报。
这种权益分歧在决策和战略执行上容易产生摩擦,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决策困难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权力分散,决策机制相对复杂。
在重大问题上,不同股东之间必须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决策的滞后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先机,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3. 治理不当国有参股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对复杂,因为除了股东委员会外,还可能存在着监事会、董事会等治理机构,这使得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低下。
一些国有参股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容易产生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4. 资源配置不均在国有参股企业中,由于权益分歧和决策困难等问题,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资源往往被用于满足特定股东的利益诉求,而非用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 健全股东协议国有参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股东协议,明确各股东的权益和义务,规范股东之间的关系。
还应制定有关决策程序和表决权的规定,提高决策效率,减少摩擦。
只有根据协议——在统一规则下进行决策—,才有可能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 完善治理结构国有参股企业应该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决策机制。
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的市场优势
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的市场优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去年以来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相继出台。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是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国有股减持新方案具有以下市场优势:一、提升市场流动性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股权资源,国有股减持的推出可以提高股权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匹配度。
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扩大市场交易量。
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将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股市,提升股市的活跃度和稳定性。
二、增强市场透明度国有股的减持,对于市场的透明度有积极意义。
因为国有企业的股东身份通常比较清晰,国有股的减持可以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加透明,使市场更加清晰和可预测。
股权减持同时也需要披露相关信息,从而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三、促进市场价值发现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的实施,将为股票交易市场提供更多的股票流通量,加强了股票市场的竞争。
与此同时,在年报、业绩等基本面逐步恢复的情况下,削减国有股权也将促进市场对股票真实价值的发现。
这将有助于促进价值投资理念在股票市场的普及,使投资策略更具长期价值。
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国有股减持新政策的推出,不仅是为了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还加强了资本市场自身改革和优化的力度。
这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和投资者保护能力,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的推出对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价值发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市场优势。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股减持新方案将为股票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和活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国有股减持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l 国有股减持 的资金来源
目 前我国国有股约 220 亿股,是流通股总量 4
的 27倍 ,数量 庞大 。其 上市 流通将 给市 场 带来极 . 大的压 力 ,导 致 股 市 的 大 失血 。20 0 1年 中期 上 市
“
公司平 均每 股净 资产 25元 ,若 以比净 资产高 出 .
国有 股 减持 的难 点及 解 决 对 策
杨大楷 ,曹黎娟
(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2o 3 ) o 43
摘 要: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再次暂停,促使人们再度胳入对国有殷减持方案 的探讨。本文系统研 究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有殷减持 问题,对国有股减持的资盘来源、流通方武、定价机制和减持资 金运作模 武等方面所存在的难点进行 了探讨 ,并提 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 词 :国有股减 持 ;定价 模 武 ;流通方 武
中国分类号 :P3 .1 8o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85 20 ).1 }) 0 0767.102 04( I 5 X-
屋有 股减持 流通 既 是 我 屋优 化 资本 市 场功 能 、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战略趋势 , 又是一个服务 于 多重 目标 的系统工 程 。就上 市公 司而言 ,国有 股 减持 有 利于完 善公 司法人 治理 结构 ,推动企 业产 权 结构 的多元化改造 ; 就资本市场而言 , 有利于改变 股独大”的局 面,促成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的形成 ,规范资本市场 ;就国民经济而言,国有股 减持 可推进 国有 资产合 理流动 和重 组 ,调整 国民经
国有股 变现压力,仅从既有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和人
市 资金 中寻求 出路 不可 能完 全解决 问题 ,可 以考虑
用股市增量资金来补充 国有股退出而引起 的股市存 量资金的减少部分 ,即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 ,拓宽 机构投资资金人市的渠道 。 ()保险资金人市。保 险资金人市不仅可 以减 1 缓因国有股碱持对股市带来的冲击 ,有力地推动国 有股碱持,而且也可以使保险业 自身通过扩大投资 渠道 走 出困境 ,这 是一项 双赢 的选 择 。 目前 ,我 国 商业保险公司的总资产约 317 1 亿元 ,按最保守的 l%的人市 比例来计算 ,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将达 O
解决国有股减持:以股转债的思考
解决国有股减持:以股转债的思考【摘要】国有股减持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股转债这一工具入手,探讨了在解决国有股减持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有股减持的现状,随后解释了股转债的概念和特点,并给出了相关案例分析。
接着分析了股转债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关于股转债制度的完善建议。
结论部分指出股转债是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呼吁进一步完善股转债制度,以推动国有股减持的稳步进行。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国有股减持问题,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股转债,解决,思考,优势,局限性,应用案例,完善建议,有效途径,平稳进行1. 引言1.1 问题的背景国有股减持是指国家持有的股份在一定条件下减少或转让的过程。
由于国有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大,国有股减持对市场有一定影响。
目前,中国股市中存在着国有股减持的难题。
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股减持的压力逐渐增大;国有股减持时间集中、量大、节奏快,容易对市场造成冲击。
国有股减持背后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有股减持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容易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国有股减持节奏难以掌控,有可能导致股价暴跌;国有股减持可能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公司业绩波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股转债作为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国有股减持的现状、股转债的概念及特点、股转债在解决国有股减持中的应用案例、股转债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股转债制度的完善建议,旨在深入探讨股转债对国有股减持的作用和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国有股减持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国有股减持的平稳进行,加强资本市场规范化和稳定性,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2. 正文2.1 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国有股减持是指国有企业、国有股东或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减持所持有的股票。
近年来,我国国有股减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股比重偏高,造成市场资金被困,影响市场活力。
国有企业股权投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Q企业管理IYEGUANLI国有企业股权投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徐㊀俊(张家港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ꎬ江苏㊀张家港㊀215600)摘㊀要:随着系列改革政策㊁体制的推出ꎬ各地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号召ꎬ通过股权投资进行产业布局ꎬ改善产业结构ꎬ而投后管理是为了保障最初的投资目的顺利实现ꎮ但目前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中存在明显的重 投 轻 管 行为ꎬ投后管理效果不佳ꎬ存在诸多待改进问题ꎮ文章从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要点及重要性出发ꎬ分析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ꎬ并结合实际情况ꎬ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ꎬ以期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能ꎮ关键词:国有企业ꎻ股权投资ꎻ投资后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59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23-0105-04㊀㊀从我国目前现有的股权投资理论文献来看ꎬ多以前端的投资策划为主ꎬ面向投后管理的较少ꎮ文章对相关内容的分析ꎬ旨在基于现有理论文献基础上ꎬ着重分析股权投后管理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股权投后管理体系ꎬ更好地调整投资布局㊁规避投资风险ꎻ同时从实践角度出发ꎬ能够更具体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ꎬ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ꎬ总结经验ꎬ延展理论边界ꎬ形成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循环ꎮ一㊁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要点及重要性(一)充分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的必要工作ꎬ决定了投资的成败和最终的经济效益ꎮ尽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一是需从商务(未来市场风险)㊁财务(资产状况㊁盈利水平㊁财税风险)以及法务(历史沿革㊁可查事实的证据再现㊁风险摸排)三方面入手ꎬ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ꎬ会与第三方尽职调查机构合作ꎬ以保证调查质量ꎻ二是调查被投资方是否存在重大债权债务担保㊁民间借贷㊁资产挪用㊁是否尽到勤责尽勉义务等情况ꎻ三是对尽职调查结果的评估ꎬ向管理层揭示被投资方的经营情况㊁风险应对建议㊁对赌协议ꎬ确定是否进行投资行为ꎮ(二)投前㊁投后的联动性管理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管理时ꎬ必须抓准重心ꎬ避免只关注投出去ꎬ而忽视项目运营质量ꎮ同时注重前端尽职调查与投资后持续关注的联动管理ꎬ提高对投资后管理的重视程度ꎬ尽可能避免盲目投资ꎮ此外ꎬ在股权投资后ꎬ除了对其公示出来的财务报表㊁数据资料等进行风险分析ꎬ还要在其经营模式㊁商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关注ꎬ时刻确保股权投资的有效性ꎮ(三)确定参与被投资方的管理深度一方面ꎬ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额度和持股比例ꎬ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参与投后管理的深度ꎬ即企业投资额度和持股比例越高ꎬ其参与管理的程度也应越深ꎮ另一方面ꎬ还要关注被投资对象自身的管理水平ꎮ若其管理能力较强ꎬ则国有企业无需投入过多的辅助精力ꎮ换言之ꎬ国有企业参与管理的程度取决于被投资方管理层接受意见的意愿强烈程度和被投资方的实际经营情况ꎮ(四)股权投后管理的重要性股权投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股权投资能更高地实现产业布局及资源配置ꎮ同时国有企业通过投后管理能更好地帮助被投资方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ꎬ所以投后管理于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ꎮ1.防范投资风险ꎬ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效益在股权投资后ꎬ国有企业可通过外派人员的方式与被投资企业保持沟通ꎬ对其经营环境㊁市场趋势以及行业环境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ꎬ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投资风险ꎬ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1]ꎮ2.复盘投资全过程ꎬ检验投资逻辑与有效性501Q企业管理IYEGUANLI虽然在投资前ꎬ国有企业会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锁定风险ꎬ但由于市场与企业经营理念等是时刻处于变化中的ꎬ投前调查与投后连续性并不强ꎮ企业应在投后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管理ꎬ与投前的预测进行对比分析ꎬ及时调整投资布局和战略规划ꎬ保证投资的逻辑性ꎬ也为未来投资积攒了经验ꎬ提高了投资效率与价值性ꎮ3.优势资源互补ꎬ提升企业价值一来ꎬ完成股权投资后ꎬ投资者(国有企业)的身份就转化成了股东ꎬ通过(国有)资源的共享达到弥补被投资方资源紧缺的窘况ꎬ保证其顺畅运转ꎻ二来ꎬ股权投资直接提高了被投资方的收益ꎬ与国有企业间构成了良好的商业生态圈ꎬ助推产业发展ꎬ确保国有企业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ꎮ二㊁国有企业股权投后管理的问题(一)投后管理意识薄弱从国有企业的股权投后管理情况来看ꎬ存在较明显的管理意识薄弱问题ꎬ对投后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ꎮ一方面ꎬ重 投 轻 管 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ꎮ市场上整体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逐渐增多ꎬ且国有企业面临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ꎬ 快进快出 是其重要的投资策略ꎮ因此ꎬ很多国有企业将股权投资的重心都放在了前端投资环节ꎬ对投后管理的责任感并不强烈ꎮ再加上投后管理需要国有企业面向被投资方的经营情况㊁资产情况等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ꎬ国有企业并未在组织结构与业务岗位等方面开辟专门的部门或小组ꎬ因此无法进行投后管理ꎮ另一方面ꎬ投后管理路径模糊ꎬ存在企业性质限制问题ꎮ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后ꎬ或存在对被投资方市场化运营机制㊁人员工作模式认知不到位而导致管理路径选择不准确的问题ꎬ降低了投后管理的操作性与系统性ꎬ不利于投后管理质量的提升[2]ꎮ(二)与被投资方存在协同矛盾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ꎬ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任务也逐渐加重ꎬ急需通过股权投资㊁产业投资等方式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ꎮ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与被投资方间形成稳定㊁良好的协同关系ꎮ但从实操上来看ꎬ国有企业与被投资方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性问题ꎬ也正是因为二者企业间的协同性不足ꎬ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对投后管理的尺度把握不准确ꎮ或是过度参与ꎬ对其正常经营造成干扰与阻碍ꎬ或是参与不到位ꎬ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ꎬ增大了投资风险ꎬ不利于投后管理的效果ꎮ(三)现有投后管理方式单一从目前国有企业的投后管理方式来看ꎬ目前多以指派董事长㊁组建董事会为主ꎬ后续的管理多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展开ꎬ以此监督各项任务与指标的完成情况ꎮ但这种单一的监督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ꎬ滞后性较明显ꎬ不利于企业决策的时效性与实用性ꎮ此外ꎬ国有企业对被投资方提供的增值服务并不多ꎬ未将成熟的经验带给被投资方ꎬ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二者企业间交换信息的渠道狭窄ꎬ无法了解其资源需求情况ꎬ也就无法开展良好的资源整合工作ꎮ(四)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股权投资行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风险ꎬ且被投资方自身的风险也是需要关注的一方面ꎮ由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存在 快进快出 嫌疑ꎬ对股权投资的风险管控并不严密ꎬ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被投资方潜在的风险问题ꎬ无法提供风险预案ꎮ且现有的投后风险管理仅是进行简单的风险摸排ꎬ深入分析并不彻底ꎬ不能全面识别被投资方的市场风险㊁信用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ꎬ以碎片化㊁阶段化管理为主ꎬ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管理ꎬ降低了投后管理效果ꎮ三㊁国有企业股权投后管理的对策在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后管理之前ꎬ其必须充分认识到投后管理的改进目标ꎬ并确保采取的各项都紧紧围绕目标:其一ꎬ保证企业的投资回报ꎮ投后管理是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方式之一ꎬ致力于改善已有投资项目的管理质量ꎬ为被投资方带去更多的增值服务ꎬ不断提高项目价值ꎬ同时从中汲取投资经验ꎬ为后续股权投资做指导㊁规划ꎬ不断实现国有企业的价值提升ꎮ其二ꎬ控制投资风险ꎮ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会经历很多阶段ꎬ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经营风险ꎬ除了国有企业自身的风险ꎬ还包括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㊁外部市场风险㊁政策风险等ꎬ通过严格的投后管601Q企业管理IYEGUANLI理ꎬ能够全面㊁动态地识别各类风险ꎬ减低风险概率ꎬ控制试错成本ꎮ国有企业的股权投后管理必须坚持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持续性原则ꎮ即国有企业的股权投后管理是一项持续性㊁长期性工作ꎬ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被投资方进行分析ꎬ确保投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ꎮ二是谨慎性原则ꎮ即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后ꎬ不要强硬地更改企业的规章制度ꎬ需谨慎对待被投资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模式等ꎮ三是真实性原则ꎮ即投资后需准确㊁真实地记录被投资方的经营情况ꎬ做好留痕工作ꎬ储存好相关文件与记录ꎬ为后续工作提供相关资料ꎬ强调有理有据ꎮ四是及时性原则ꎬ即国有企业的股权投后管理需及时㊁定期检查管理工作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ꎬ控制风险概率ꎬ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ꎮ(一)设置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针对国有企业投后管理意识薄弱㊁路径模糊的问题ꎬ这里建议国有企业可成立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ꎬ以确保投后管理的专业性与全面性ꎮ1.设立投后管理团队根据投资规模与投资实际情况ꎬ设立相应的投后管理团队或小组ꎬ保证投后管理的专业化水平ꎬ提升投后管理的价值ꎬ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ꎮ一方面ꎬ明确投后管理团队的职责任务ꎬ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可适度调整其管理内容ꎬ达到丰富被投资方业务资源㊁形成良好资本运作的目的ꎻ另一方面ꎬ确定其风险管理内容ꎬ如监督政策风险㊁环境风险㊁上下游风险㊁财务风险以及被投资方自身的风险等ꎬ及时止损[3]ꎮ2.建立内外部咨询团队或专家顾问库重点就投后管理的规划进行议论ꎬ并提出相应的建议ꎬ协助企业制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ꎬ提高财务控制能力ꎬ进而更好地进行资源开拓㊁创业指导等ꎮ3.健全国有企业的投资绩效考核机制尤其是投后绩效管理ꎬ能够直接将投后效益与人员利益相结合ꎬ既提高了投资的有效性ꎬ也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ꎮ所以国有企业需结合投资情况ꎬ秉持公平公正公立的基本原则ꎬ制定激励型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投后管理目标ꎬ从股权投资计划完成率㊁项目增值率㊁项目运营完成率以及项目退出完成率等指标进行分析ꎬ致力于提升企业的投后管理水平与相关参与人员的积极性ꎮ其激励形式可通过表彰㊁绩效资金㊁职级晋升等形式进行ꎬ并加大对绩效考核机制执行力度的监督ꎬ确保其有效落实ꎮ4.健全国有企业的投后约束保障机制ꎬ主要用于监督投后管理人员行为国有企业根据股权投资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投后管理目标ꎬ并列明其中的关键管理节点ꎬ并对完成(未完成)该节点后的奖励(惩罚)兑现及时性与完整性进行监督ꎬ激发人员对投后管理的责任心ꎬ有效降低项目风险ꎬ控制投后管理成本ꎬ约束人员行为ꎬ发挥制度的真正作用[4]ꎮ(二)强调与被投资方的沟通协调完善的投后管理还需要国有企业与被投资方保持适当的沟通ꎬ发挥协调作用ꎬ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效益ꎮ首先ꎬ健全国有企业与被投资方之间的沟通机制ꎮ健全的沟通机制能够保证信息对称ꎬ避免冲突与矛盾ꎬ还能够及时了解到被投资方的风险㊁发现问题ꎬ并进行解决ꎮ一方面ꎬ要强调管理层之间的沟通ꎬ确保管理层级获取的信息保持一致ꎬ能够做出目标利益一致㊁可行性高的管理方案ꎬ实现二者企业的共同进步ꎮ另一方面ꎬ要强调部门层级的沟通ꎬ尤其是职能㊁任务相似的部门ꎬ加强沟通ꎬ扬长避短ꎬ不断提高在投后管理中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整体能力ꎬ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智慧ꎬ释放人力ꎬ实现创新ꎮ其次ꎬ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ꎮ国有企业与被投资方的沟通方式也因人而异㊁因事而异ꎬ根据不同的沟通依据可将沟通方式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ꎮ例如ꎬ传达工作决策㊁传达企业文件指示时应用正式沟通ꎬ而像解决员工个人问题等则采用非正式沟通ꎬ其常见沟通内容包括企业发展动态㊁政策信息㊁市场行情等ꎬ采用的沟通方式有电话沟通㊁电子邮件㊁面对面沟通等ꎬ但国有企业必须把握好沟通力度ꎬ避免过度干预ꎮ(三)多样化投后管理方式针对国有企业投后管理方式单一㊁服务单一的问题ꎬ国有企业需丰富投后管理模式ꎮ一方面ꎬ实现投701Q企业管理IYEGUANLI后管理形式多样化ꎮ在现代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的多种作用加持下ꎬ企业的投后管理方式也逐渐丰富ꎮ除了原有的董事会㊁监事会㊁财务报表等监督ꎬ国有企业还可通过对企业运营情况㊁行业发展程度等进行分析ꎬ多渠道获取信息ꎬ了解企业的发展后续ꎬ确定相应的全面预算目标ꎬ更全面地对被投资方进行管控ꎮ另一方面ꎬ提供有效增值服务ꎮ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ꎬ旨在解决被投资方的运营问题并保证投资收益ꎮ因此国有企业除了进行股权投资外ꎬ还可适当对其提供专业资本指导ꎬ围绕各方面考虑投资目标实现的因素ꎬ形成双赢局面ꎮ(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ꎬ且流动性较差㊁投资周期长ꎬ内外部风险明显ꎮ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相关负责人必须协助被投资方形成规范管理ꎬ完善企业管理体系ꎬ形成定期风险管控与专项风险管控结合的管理模式ꎬ始终保证企业的健康经营ꎮ第一ꎬ做好风险日常监控工作ꎮ即国有企业需适时参与到被投资方的运营管理中ꎬ保证其运行轨道与股权投资时约定的一致ꎬ确保投资有效性ꎮ像被投资方的市场状况㊁客户情况㊁经营环境㊁财务关系㊁预算执行进度等ꎬ都是风险日常监控中必须掌握的内容ꎮ国有企业可从如下方面实现:一是规定被投资方需定期抄送财务报表㊁预算执行分析表等相关报表ꎬ详细分析数据关系ꎬ并做好归档记录ꎻ二是参与被投资方的股东会㊁董事会等重要会议ꎬ积极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㊁行业状况等ꎻ三是定期与被投资方的经营层进行交流ꎬ发现日常经营问题ꎬ并给予适当的意见[5]ꎮ第二ꎬ做好风险专项管理工作ꎮ即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后ꎬ被投资方在经营运作中可能会存在很多突发事件与不确定性事件ꎬ国有企业需对其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ꎬ并根据风险情况和等级设置相应的风险预测制度ꎬ提高对专项风险解决的时效性ꎮ同时还要深度考虑到当时的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ꎬ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ꎬ减轻风险损失的同时保证企业的有序发展ꎮ此外ꎬ还可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构建风险资料库ꎬ根据风险防范结果ꎬ吸收其中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地方ꎬ为下次遇到同类型风险的防范提供经验ꎮ四㊁结论综上ꎬ国有企业作为产业投资者ꎬ需要科学调整产业布局以达到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目的ꎮ通过文章对相关内容的分析ꎬ发现国有企业在投后管理上还存在如下问题:投后管理意识不深入㊁与被投资方间存在协同矛盾㊁投后管理方式较单一㊁投后风险防范不到位ꎮ结合国有企业投后管理现状ꎬ也从如下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设置专业投后管理团队ꎬ不断提高投后管理的专业性ꎻ健全与被投资方的沟通机制ꎬ发挥二者协同管理的合力作用ꎻ丰富投后管理形式ꎬ多渠道了解被投资方的经营情况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ꎬ从日常防范与专项防范双向入手ꎬ提高投后风险管理质量ꎮ国有企业的投后管理ꎬ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管理质量与经济情况ꎬ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与利用率ꎬ鉴于国有企业的规模不同㊁经营性质不同ꎬ其选择被投资方的标准也有所不同ꎮ故而文章提出的部分投后管理策略的普适性尚待验证ꎬ未来会加强该领域的学习ꎬ力求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投后管理策略ꎮ就目前国有企业的投后管理情况来看ꎬ要想形成科学健全的投后管理体系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ꎮ参考文献:[1]李琬秋.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ꎬ2023(8):38-41.[2]宣晶ꎬ王怡霏ꎬ杨航.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管理问题及管理体系建设[J].国际商务财会ꎬ2022(8):41-43. [3]毛涓.浅谈国有企业参股公司的投后管理[J].商讯ꎬ2022(9):89-92.[4]沈阿眉.探究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J].投资与创业ꎬ2021ꎬ32(19):16-18.[5]黄晓青ꎬ李蕴娜.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ꎬ2018(14):3ꎬ5.作者简介:徐俊(1983 ㊀)ꎬ男ꎬ汉族ꎬ江苏张家港人ꎮ主要研究方向:股权投资ꎮ801。
国有股流通问题(方向)
国有股流通问题(方向)国有股流通问题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股的流通问题日益凸显。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中国的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使自身更适应市场经济。
因此,如何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股流通问题的现状和问题原因国有股是在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股份制度,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但在实际操作中,国有股很难流通,不能与其他股份同等交易,其后继影响之一是国有股流通受限,不利于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化。
限制国有股流通的主要原因是股权结构和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
一方面,国有股一般由以产业为代表的国有单位持有,因而其股东不能随意出售股票,致使其股票的流通性极差;另一方面,国有股权占有率高,因为其占有的权益过于集中,以致使其他股东的权利受到侵害。
二、国有股流通的现状和关键因素分析根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A股市场上已经有近300家企业有国有股上市,约占股市的50%。
国有股流通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交易所的管制,即当股票上市后,广大股民和机构想买入或卖出国有股时,需要得到国有股钦定的交易所许可,使用市场交易机制买卖国有股是非常困难的,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高;二是成本问题,即在国有股流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花费资金和时间来进行交易,成本比较高;三是股票价格问题,由于流通更难,国有股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股票也更低。
三、国有股流通的解决办法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股份制度变革股份制度变革是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核心。
领导应该加快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股份制度和国有股的权利安排。
首先,国有股的权利应得到维持,但在此基础上,应当建立一个合理的股份合作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在保护国有股权益的同时,尽可能的让民间资本进入企业。
实行股份化制度,设立多级股权,深化股票市场制度改革是最有效的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的办法。
国有股减持难点及对策分析
、
国 有股 减持 难点
国有股减 持 问题一 直 以来倍 受理论 界和广 大股 票投 资者的关 注 。特别 是 去年 《 减持办法 》实 施一
段时间后,对减持问题的争论更是难解难分。国有 股 减持 争论 的焦点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 几个 问题上 :
( )减持 价 格 问题 一 1 以净 资 产 为 标 准 出 让 国 有 股 权 ,政 府 认 为 .
维普资讯
第 l 卷第 1 6 期
20 02年 3月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U N LO O R A FWU A C N MI D IIT A IN C D E SC I E E H N E O O CA M NS R TO A R O L G
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政府看来,我国前期上市 公司的资产大多是 国有股东的优质资产部分 ,而剥 离 出来 未上市 的 劣质 资产部 分及其 所包含 的体 制性
收 稿 日期 :20 — 1 2 0 1 2—2
作者简介 :胨楹桥 (99) 1 - .男.湖北武设市人 .武攫大学经济学硕士在 凄研究生 。 6
同、 溢价水平不同,非 流通股大部分以资产方式平 价认股,而流通股则是以现金方式高溢价人股 。经 过多年 的送配 ,许 多国有 股复权后价位高达几 十 元, 甚至几百元 ,这对 当年按一元面值设立的国有 股东来说 ,其资产增值已相当可观了。再则 ,流通 股的高溢价发行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的市场定价 ,
市盈率问题就是证券市场的焦点,但高与不高的争 论 始终 没有 结 果 。对 国有 股定 价而 言 ,要 确定 一个
统一 的市盈 率标准是 很不 容 易的 。 第 一 ,各 行业 特点不 同 ,发展 前景不 同 ,各 企 业 的 基本情 况 也差 异较大 。有 的企 业可能 目前 正处
国有企业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操作规程
国有企业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代表,其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减持行为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操作,保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减持的目的和原则国有企业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产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在减持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保持透明度和公平性,遵循合法合规、稳定市场的原则。
三、减持的程序和要求1. 减持计划的制定:国有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资本需求,制定减持计划,并报所属国资监管部门批准。
2. 减持股份的选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减持,但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
3. 减持股份的披露:国有企业应及时向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披露减持计划和减持进展情况,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减持股份的时间和比例:国有企业减持股份的时间和比例应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发展需要合理确定,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5. 减持股份的方式和价格:国有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和交易规则选择合适的减持方式和价格,确保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利益。
6. 减持股份的回购:国有企业在减持过程中,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回购股份,以提高股价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四、减持的监管和风险控制1. 监管部门的职责:国资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减持行为的监管,确保减持操作合规合法,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2. 风险控制的措施:国有企业在减持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风险情况合理控制减持比例和速度,避免对市场产生过大冲击和不良影响。
3. 信息披露的要求:国有企业应及时向市场公开披露减持行为和相关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度。
五、减持的影响和意义1. 增加市场活力:国有企业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减持可以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
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是指在国有企业上市后,国家出于保护国有资产和维护市场稳定的考虑,对国有股东减持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减持是指国有股东出售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规则的制定可以避免减持行为对股市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其上市后的股份也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
如果国有股东随意减持股份,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还可能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影响股市的稳定运行。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减持规则来约束国有股东的减持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减持规则的制定可以维护市场稳定。
国有上市公司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股份的减持行为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如果国有股东大量减持股份,市场供应将增加,可能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减持规则限制了国有股东的减持数量和频率,以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
减持规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减持的限制条件、减持的方式和时间等方面。
首先,减持的限制条件包括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减持数量和减持频率等方面。
国有股东在减持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持股比例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减持数量和减持频率也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减持的方式可以是公开市场交易或协议转让等方式,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
最后,减持的时间也是减持规则的重要内容,国有股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减持,以避免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和维护市场稳定。
减持规则限制了国有股东减持股份的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并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
减持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和监管,以确保减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国有上市公司减持规则的实施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减持具体方案
减持具体方案引言减持是指持有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股票的股东减少自己的持股数量或比例,从而实现对公司股权的减少。
减持方案的制定对于公司股东、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减持的具体方案,包括减持的目的、减持方式、实施步骤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减持的目的股东减持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需求:股东可能需要将持有的股票转化为现金,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如投资其他项目、购买资产等。
2.风险分散:股东可能需要减持以降低自己的风险集中度,从而实现资产的分散化。
3.市场交易:股东可能希望通过减持将股票投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更好的流动性和更高的收益。
4.企业战略调整:股东可能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以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
减持方式股东进行减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委托交易:股东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委托进行减持交易,将自己持有的股票以市场价格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2.大宗交易:股东可以选择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减持,以便以较高的速度成交。
3.集中竞价交易:股东可以选择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以便在交易所的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
4.协议转让:股东可以与其他投资者达成协议,将股票以约定价格进行转让。
减持实施步骤减持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制定减持计划:股东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制定减持计划,包括减持的数量、方式、时间等。
2.选择减持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减持方式,如委托交易、大宗交易等。
3.联系证券公司或交易平台:与证券公司或交易平台联系,了解减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
4.准备必要文件:准备减持所需的证券账户、股东身份证明、股票质押/冻结解除文件等相关文件。
5.提交减持申请:按照证券公司或交易平台要求,提交减持申请,并支付相关费用。
6.等待交易完成:等待减持交易完成,并确认交易结果。
7.履行后续手续:根据减持结果,履行相关后续手续,如报税、注销证券账户等。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研究方法。
在首先对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随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并给出了对策实施方案。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强调了这些对策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对策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必要性、对策建议、实施方案、研究总结、未来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力量,其参股股权管理关乎国家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已迫在眉睫。
随着国有企业参股股权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研究重点,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不仅可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出发,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常见问题1. 投资方向不清晰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国有企业常常面临投资方向不清晰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投资战略不够明确,投资目标不够明确等方面。
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准确把握,国有企业选取的投资项目可能并不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2. 资金短缺受限于自身资金实力,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到了国有企业对于高质量投资项目的选择,还可能导致投资过程中的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到了投资的顺利进行。
3. 决策机制不够灵活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由于决策机制不够灵活,常常会出现决策滞后,错失投资良机的问题。
这一方面与国有企业自身的体制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关,但不论如何,都需要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加强决策机制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4. 风险管控不足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复杂多样的,而目前国有企业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往往会面临着风险过大的问题,导致投资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二、对策分析1. 完善投资策略为解决投资方向不清晰的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投资策略。
国有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力争选取与自身实力和定位相适应的投资方向和项目。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起精细化的投资管理流程和机制,确保每一次投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科学分析的。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股权投资活动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股权投资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常见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常见问题1. 资金短缺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扰。
由于国有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因此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这对于有限的财务预算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由于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往往面临较长的投资周期和高风险,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应对。
2. 投资风险问题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股权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多方面。
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一般较为重视投资回报率,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容易忽视投资风险,导致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不足,从而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
3. 投资标的选择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面临着投资标的选择的难题。
在众多投资项目中进行选择,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实力、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而这些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析和研究,给投资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分析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解决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来解决。
政府可以在金融政策上给予国有企业一定的倾斜支持,包括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期限延长及提高贷款额度等多种金融支持政策,以缓解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中的资金压力。
2. 完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为规避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的投资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来进行风险的有效管控。
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投资风险管理专业团队来进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工作,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效益。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股权投资属于权益性投资,一般分为战略股权投资和财务股权投资。
战略股权投资是能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起主导作用或重大影响的投资,而财务投资是以获取财务收益为目的的投资。
随着国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为了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需要通过股权投资或参股同质化及上下游企业,增强规模或协同效益,保障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
在股权投资活动增多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被投资企业估值过高,投资收益不及预期;二是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及预期;三是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廉政问题。
本文主要聚焦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从预防被投资企业估值风险、降低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股权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一、序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支撑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基础,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股权投资是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的主要途径,也是优化自身供应链安全的有效手段,但国有企业必须围绕主业发展,并围绕主业开展股权投资。
如何发挥股权投资的协同效益,避免股权投资失效,出现廉政风险等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国有企业有精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目标;其次,了解国有企业目前做大做强面临的弱项和短板,分析解决的途径,如战略重组,亦或是股权并购等;再次,分析拟投资企业与本企业的互补、协同关系,判断能否形成协同效益,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标;最后,要审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够实现与拟投资企业管理模式平稳过渡、融合,有效管理是高效经营的基础。
通过以上审视和分析,从而保障股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的谨慎性和管理的融合性。
二、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意义(一)迅速提升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公司的股权,充分发挥协同效益,快速增加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国企股权投资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
国企股权投资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作者:孙小冬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02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有企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让所有国有企业开始加强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价值,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期给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提供启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逐渐成为引领业务发展与拓展市场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股权投资成为了大型国有企业的主要转型路径。
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受大环境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遇到了挑战。
如何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股权投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在股权投资实践中,只有制定针对性的投资举措,注重投资风险管理,才能增加投资效益。
伴随着国有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如果盲目地选择投资项目,就会增加投资风险,严重的则会引发国有企业严重亏损。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处理方案。
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投资动机(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实践中,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风险管理效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执行。
要在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为创新风险管理制度创造条件,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既能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可以保证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目前,股权投资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在国有企业调整资产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唯有加强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另外,加强管理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可以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综合实力。
同时,加强股权投资风险管理还可以提升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能力,从而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参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国有参股企业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保障国家安全等重要职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参股企业在股权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股权结构复杂。
国有参股企业往往由国有股、法人股、自然人股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股权结构复杂。
这种股权结构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影响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长期发展。
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
国有参股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由于股权多样性和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不到位。
国有参股企业由于参股企业众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腐败问题。
一些企业利用这些漏洞逃避监管,损害国有资产利益。
4. 股东利益冲突。
不同类型的股东对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同,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国有股东要求企业保障国家利益,而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对企业经营效益更为关注。
这种利益冲突会导致企业经营的混乱和决策的难以实施。
5. 股东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参股企业在股东治理结构上存在不完善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容易出现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1. 完善股权结构。
国有参股企业应该积极优化股权结构,清理混乱的股权关系,减少股东种类,降低股权复杂度。
建立以国有股为主导的股权结构,形成明确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和运营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
3.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应以四个原则为基本前提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应以四个原则为基本前提[摘要] 上市公司国有股要能够顺利而切实地减持,必须以确立四个相互关联的原则为基本前提:一是尊重,确立“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按照不高于净资产/股的价格减持国有股;二是承认现实,确立“谁持有减持收入归谁”的原则,理顺国有股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三是在减持数额上,确立“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格局”的原则,一次性将国有股减持至控制力之下或全数减持;四是在实施步骤上,确立“减持与全流通同步实施”的原则,避免因“减持”与“全流通”分为两个过程所引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
一、尊重历史:确立“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首先涉及到运用何种机制决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
1998年以来,在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的决定机制上,始终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一是按市价原则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
其内在根据是,既然已经以建立市场新体制为目标,股市又是一个由市场原则支配的交易场所,那么,减持国有股的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就是理所当然之事,这也符合股权平等的原则。
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提出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征求意见稿)也建立在这一立论之上。
二是按历史原则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
其内在根据是,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净资产是在公司发行股票中通过高溢价方式获得的,多年来股市运行过程中的高股价格局又是在国有股不可流通的状态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选择按市价减持国有股,国有股东以低成本股份进入股票交易市场,不仅将不公平地获得巨额差价收入,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将打乱股市运行的态势。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后一种观点缺乏经济的支持,在立论上难以达到“以理服人”形成共识;后一种观点认为,前一种观点缺乏实践的可能性,在立论上近乎空谈。
笔者支持后一种主张,认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应贯彻“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1.1992年以后,在行政的强制机制作用下,国有股已获得了巨额的资产收益,没有必要再与民争利在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形成历史上,有三个事件直接引致了国有资产价值的超常规增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摘要:国有股减持争论至今,仍然是扑朔迷离,有人说4000=0,也就是4000多种方案仍不能给减持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既试图将国有资产通过股市卖个好价钱,又试图让股市保持稳定,我们似乎在求解一个本来就无解的问题,减持必须超越利益之争,政府、股市和股民似乎都没有让利的理由,减持必须重新树立规则,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尝试,希望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从0到1的尝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社保基金资本市场变现收益一、重新定位减持目标(一)国有股减持与充斥社保基金的不相关性在国有股减持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将它和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挂上钩。
而这两件事情从本质上看是丝毫不相关的,无论减持是否会推行,社会保障体系都面临着筹资问题。
其资金来源包括税收、举债等多种途径,从理论上看,国有账户的资产方都可以用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而减持后产生的资金,不仅和如何界定减持方案无关,甚至都不可能构成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和持久的来源,除非减持是个无休无止必须持续进行,并且持续从股市中套现的行为,可见减持和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无关,减持后收益如何处理必须有各级人大来决定,注入社会保障体系只是减持完成后资金运用的一种可能,仅此而已。
将国有股减持与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直接挂钩,不利于科学地研讨国有股方案,在将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和国有股减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条件下,由此就有可能发生忽略股市的内在运行机制、股市投资者的利益和股市发展前景而简单地从社会保障资金对资金的需求出发来确立国有股减持思路及其方案的倾向,出现了为获得资金而减持国有股的倾向,甚至提出应按照社会保障基金对资金的需求进度来安排国有股减持进程的想法。
(二)减持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改革的整个进程看:减持目的在于①规范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一个成熟的股市能够起到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作用,而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绝大多数比重,这样的股市很难反映经济成长状况,国有股流通始终成为困扰股市的重大威胁,加剧市场的投机性,长期下去使证券市场无法担当起合理配置资源的重任,只有通过国有股减持,使长期凝滞的一大部分国有股份早日流通,才能更好地发挥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理论与对策摘要:国有股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多有论述,分析国有股的现状,吸取现有国有股减持实践失败的教训,对国有股减持有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关键词:方案设计;国有股;理论
一、国有股形成及其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触及产权这一核心问题。
在渐进式的改革策略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中也将一些关键问题搁置起来,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流通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制度,使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在新体制胚胎中得到了延续,是新时期必须加以解决的难题。
《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将国有股定义为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对国有股予以界定的同时,有关法律对国有股转让也做出了规定。
《股份制试点企业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国有股的转让程序,《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对国有股份的转让对象和转让价格也做了规定。
国有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让给境内外的法人和自然人,但是只能进行场外转让,而不能上市流通,因此国有股的流动是十分有限的。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时期,除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外,还有社会公众股(即a股),b股,h股和转配股。
国有企业仍占多
数,国有股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占据绝对控制地位,有悖于国有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也不利于证券市场多重功能要求的综合显现。
二、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
国有股减持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国有资本功能最大的体现,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深化和继续,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进行现代公司制转变,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产权是一组权利,完备的产权一般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转让权等等。
产权是可分解的,是受到限制的,产权的可分解性使同一资源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要,意味着同一产权结构中并存着多种权利,从而增加了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效率,但每一种权利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在社会中必须建立合适的产权制度,它是社会经济中的中心问题。
要确定产权的基本关系或明确产权归谁所有,解决好企业的成员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问题,从制度上将产权结构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制企业成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产权结构安排。
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制度安排上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产权在制度上的安排,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产权理论要求企业产权必须明晰,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作要依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行政手段进行。
由于我国市场的不完善,减持国有股并使其流通势在必行。
公司占支配地位的大股东拥有更大动力来监督和激励公司经理层,使其行为符合股东目标。
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往往被企业视为融资市场,市场竞争对经理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监督。
实施国有股减持,为社会保障筹资,体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得到了初步确立。
以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的途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既存在合理性,又存在着合法性。
三、国有股减持实践失败的原因
国有股减持的最终目的不甚明确,资金缺口大,减持国有般筹集社保基金成为国有股减持的出发点,使国有股减持披上了浓厚的筹资色彩。
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是国有股减持的一个结果,而不能作为其原因,更不能作为其唯一的原因,应当矫正“重筹资、轻改革”的惯性思维。
上市公司国有股与社会股之间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不能建立在证券市场投资损失的基础之上,仅靠国有股减持变现筹集资金难度较大。
国有股减持中的定价不合理,按市价减持国有股,同样让市场难以承受,同时国有股配售中,配售不合理。
投资者是在用钱购买业绩不断下滑的过去的资产,引发了股市的大跌,大盘也因之急剧下跌。
另外,以净资产作为定价标准具有不合理性,以净资产减持国有般也存在选用指标不合理的问题。
折让配售方案存在局限性,在竞价问题上违背了公平原则。
其次是在补偿问题上,目前的设想难以在实际操作中把握。
折让配售
方案是以“让市场在全流通的预期卞竞价产生全流通情况下的股票价格”为基点的,然而,预期并不等于现实。
在新股全流通与存量非流通股锹通二者的实施步骤上存在矛盾,国有股全流通具有很强的扩容效应。
四、国有股减持的原则、方向及减持方式
国有股减持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市场化原则,这也是国有股减持的最终目标。
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统筹规划原则,国有股减持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和投资者的反应。
金融创新、多管齐下的原则,必须结合各个上市公司具体情况,保持证券市场基本稳定。
公开、公平、公正、依法减持原则,同时要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国有股减持的方向及减持方式:要以国有股减持为契机,彻底解决股票全流通的问题。
以多种方式减持国有股,从维护原有流通股股东权舜的角度出发,让股权证比较适合充当国有股配售的中介;设立国有股投资基金,国有股回购,国有股转为优先股,对投资者将有较强的吸引力,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黔贵.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