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天溶解和结晶
溶析结晶研究进展[1]
收稿日期:2003-12-02作者简介:鲍 颖(1974-),女,天津人,博士后,主要从事工业结晶的研究。
联系人:鲍 颖,电话:(022)27405754,E -mail :chem3baoying @ 。
文章编号:1004-9533(2004)06-0438-06溶析结晶研究进展鲍 颖1,2,王永莉1,王静康1(1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天津300457)摘要:溶析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人们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比如显著影响结晶产品性质的溶析剂加入点的混合技术,与超临界流体技术耦合的溶析结晶微粒制造技术。
本文从应用开发、动力学、聚集与混合、晶形与多晶型、超临界流体溶析结晶五个方面回顾了溶析结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溶析结晶;动力学;混合;晶形;多晶型;超临界流体中图分类号:T Q02816 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in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BAO Y ing1,2,W ANG Y ong -li 1,W ANGJing -kang1(1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 ianjin University ,T ianjin 300072,China ;21P ost -D octoral S tation of T ianjin Economic and T 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T 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 is a usual method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It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od industry and s o on.S ome new research fields were extended in recent years ,for instance ,study on mixing technique of diluent entrance ,where mixing situation markedly affect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y on finely crystal preparation by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 coupled with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ique.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inetics ,mixing and agglomeration ,crystal shape and polym orph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 were reviewed for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K ey w ords :dilution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mixing ;crystal shape ;polym orph ;supercritical fluid 溶析结晶属溶液结晶范畴。
四年级上册77X4种科学小实验
四年级上册77X4种科学小实验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三、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溶解》优质优质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溶解》优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中《奇妙溶解》这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解溶解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溶解现象,探讨溶解条件以及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溶解概念,知道溶解是物质在水中均匀分布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概念,掌握溶解条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盐、糖、粉笔末、水、杯具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魔术“消失盐”,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概念、溶解条件以及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粉笔末、糖、盐等物质,分别进行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溶解现象,填写记录表。
6. 创意活动(15分钟):让幼儿用彩泥创作溶解动画,展示溶解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奇妙溶解2. 内容:溶解概念溶解条件溶解现象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洗洁精在水中溶解,因为洗洁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解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界中溶解现象,观察并记录,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溶解实验,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特别关注如何将抽象溶解概念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形式。
结晶的步骤口诀
结晶的步骤口诀一、引言结晶是物质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它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广泛应用于化学、地质、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介绍结晶的步骤口诀,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
二、溶解结晶的第一步是溶解。
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液中。
溶解是结晶的基础,决定了结晶后形成的晶体的性质。
三、饱和溶解后,继续加入物质直至无法再溶解更多。
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是结晶的关键步骤,它保证了后续的结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四、沉淀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物质开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态颗粒。
这些颗粒被称为沉淀物。
沉淀是结晶的核心步骤,它是晶体生长的起点。
五、晶核形成沉淀物作为晶体生长的种子,进一步吸附周围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形成晶核。
晶核是结晶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后续晶体的形状和结构。
六、晶体生长晶核发生生长,溶质分子或离子陆续加入到晶体表面,使其逐渐增大。
晶体生长是结晶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七、晶体收集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晶体收集。
收集晶体的方法有多种,如过滤、离心、蒸发等。
晶体收集是结晶的最后一步,它使我们得以获得纯净的晶体物质。
八、结论结晶是物质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它包括溶解、饱和、沉淀、晶核形成、晶体生长和晶体收集等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共同完成了结晶过程。
通过掌握结晶的步骤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晶技术,为化学、地质、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九、致谢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获得了一定的帮助。
在此向所有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以上的步骤口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结晶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结晶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掌握结晶的步骤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晶技术,还可以促进化学、地质、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对结晶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安息之地--85级亡灵冰塔攻略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1 击杀“冰魄恶犬”任务 ......................................................................................................................................................... 5 1.1 处理的冰魄恶犬首领 ............................................................................................................................................. 5 1.2 掉落任务道具:蓝色珍珠 ..................................................................................................................................... 5 1.3 “第一处”冰冻之泉交任务 ...................................................................................................................................... 5 1.4 猎杀雪橇犬 ...............................................................................................................................
2024年教案《奇妙的溶解》
2024年教案《奇妙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化学启蒙》第四章第一节“奇妙的溶解”,主要内容包括:溶解的定义、溶解的现象、影响溶解的因素以及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观察和分析溶解现象,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溶解的因素。
教学重点:溶解的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溶解实验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试管、烧杯、玻璃棒、食盐、糖、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杯糖水,引导学生观察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现象,提出问题:“糖去哪儿了?”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溶解?(2)溶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影响溶解的因素有哪些?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溶解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溶解的现象。
(3)分析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让学生分析影响溶解的因素。
5.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拓展讨论:如何利用溶解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2. 溶解的原理3. 影响溶解的因素4.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溶解现象及其原理。
(2)列举三个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举例说明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溶解现象:固体在液体中逐渐消失。
原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混合。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
(3)应用实例:制糖、制药、洗涤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否观察并分析影响溶解的因素。
3.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激发他们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溶解和结晶知识点总结
溶解和结晶知识点总结1. 溶解的定义及知识点1.1 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克服后,溶质将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溶液。
溶解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可受溶质溶解度、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温度、压力等影响。
1.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力有关,相互作用力强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
1.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中起作用的是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超过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将被溶解。
反之,则会发生逆向溶解的现象。
1.4 影响溶解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溶解度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会对溶解过程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促进溶质的溶解,增大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相互作用力强的溶质在同样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会较大。
另外,振荡、搅拌溶液、表面积大等都会促进溶质的溶解。
1.5 溶解热溶解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当溶解过程中吸热较多时,会感觉到溶液温度下降,反之则会感觉到溶液温度升高。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中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再加入相同的溶质无法继续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相对稳定的,但温度改变和挥发物质的损失都会导致饱和溶液重新达到过饱和或是饱和状态。
2. 结晶的定义及知识点2.1 结晶是指在溶液中溶质逐渐聚集并凝固成晶体的过程。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后,溶质将开始聚集,并最终形成晶体。
结晶是一个动力学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2.2 结晶过程结晶的过程由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决定。
当溶质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溶液中的其他分子时,溶质开始聚集并生成晶体。
2.3 结晶条件结晶通常需要有适当的温度条件、溶剂的蒸发、加入晶种等因素的促进。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溶解度与结晶的关系
溶解度与结晶的关系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溶解度与结晶这对“好伙伴”。
溶解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量。
而结晶呢,则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那它们之间到底有啥关系呢?这可太重要啦!
要搞清楚这个关系,咱得先说说怎么去观察和研究它们。
首先,得准备好溶质和溶剂,把溶质慢慢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呀,注意一定要搅拌均匀哦,不然可就不准确啦!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质溶解的情况,这一步可得仔细咯,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还有哦,要记录好数据,这可都是宝贝呀!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可不能忽视呀,千万别让溶剂溅到身上,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稳定性也很关键呢,实验环境要保持稳定,不能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那会影响结果的。
那溶解度与结晶在实际中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啦!在化工生产中,通过控制溶解度和结晶条件,可以得到纯度高、质量好的产品。
在制药领域,这更是至关重要呀,能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它们的优势也很明显呀,比如可以精确地控制产物的纯度和形态。
我给你们说个实际例子哈。
有一次在一个化工厂里,工人们就是利用溶解度和结晶的原理来生产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他们精心控制温度和溶剂的量,最终成功地得到了高质量的晶体,产品质量那是杠杠的!看到那一堆堆亮晶晶的晶体,工人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总之,溶解度与结晶的关系那是密不可分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各种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哟!。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溶解》优质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溶解》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奇妙的溶解》。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描述溶解的基本过程。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糖、盐、色素、水、搅拌棒等)、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以糖溶解为例,详细讲解溶解过程。
3. 实验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溶解2. 主要内容:溶解概念溶解过程溶解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记录2. 例题讲解中溶解概念和过程的阐述3. 作业设计中的家庭实践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记录1. 分组实验前,明确告知幼儿观察的重点,如物质形状、颜色变化等。
2. 提供记录表和画笔,引导幼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
溶解和结晶的关系
溶解和结晶的关系
从微粒运动的观点看,溶解是溶质微粒离开溶质表面向溶剂里分散的过程;结晶是分散在溶液里的溶质微粒向溶质表面聚集的过程。
显然,溶解和结晶是相反的两个过程。
当溶质开始溶解时,单位时间里从固体溶质表面扩散到溶剂里的微粒数目,比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多,固体溶质不断减少。
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逐渐增加,由溶液里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也不断增加,溶质溶解的速率逐渐减小,而溶质结晶的速率却逐渐增大。
当单位时间里扩散到溶液里的溶质微粒数目,与回到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相等时,也就是溶质溶解的速率与溶质结晶的速率相等时,溶解过程与结晶过程达到了平衡。
这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是可逆的,通常用“”表示。
固体溶质溶液里的溶质
这时,可以看成溶质不再溶解,也不再结晶。
但实际上,溶解和结晶都仍在进行。
这时的溶液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饱和溶液。
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的原因就是因为存在这个平衡。
当外界条件改变(如饱和溶液冷却或蒸发溶剂)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也要相应地改变,便会有晶体析出等现象发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通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通用7篇)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上海初三化学天原杯竞赛试题汇编06 溶液
上海初三化学天原杯竞赛试题汇编06 溶液天原杯试题汇编-06溶液【6.1物质的溶解与结晶】1、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芝麻油B.味精C.食盐D.蔗糖【答案】A2、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碘加入酒精中B.面粉加入水中C.氯化钠加入汽油中D.花生油加入水中【答案】A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答案】B4、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在水中不发生反应且溶解性互不影响。
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C甲、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B.t1︒C时,70g甲的饱和溶液加入40g乙物质,溶液质量仍为70gC.将t2︒C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D.将t2︒C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答案】D5、传统“陈醋”生成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天暴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
分析这一生产实践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高品质的食醋醋酸的含量很大B.醋酸含量的大小是衡量食醋品质的标准之一C.食醋中的醋酸比水容易蒸发D.食醋上层所结成的冰层中醋酸的含量低于未结冰的下层溶液【答案】BDA.食盐不溶解B.食盐溶解,无晶体析出C.食盐溶解,析出2g硝酸钾晶体D.食盐溶解,析出2g氯化钾晶体【答案】B4、NaCl、NaHCO3、Na2CO3、三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如表格所示(单位g/100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都易溶于水,B.不存在等浓度的NaCl和Na2CO3得饱和溶液C.出去NaHCO3中少量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0~30℃之间,NaCl饱和溶液与NaH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答案】D5、右图为物质W(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结晶问题及其计算
20 溶解度与结晶问题及其计算1.混合物的分离: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晶体是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
(2)冷却热饱和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物质。
3.过滤所用的实验用品及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所用的实验用品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过滤时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壁;滤纸的高度略低于漏斗的边缘,倾注液体的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过缘;盛过滤液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滤纸的三折层处,滤斗的下端要靠在盛过滤液的烧杯内壁。
4.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及有关问题(1)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转移。
(2)粗盐提纯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各有一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①溶解时,起加速食盐溶解的作用;②过滤时,起引液的作用;③蒸发时,起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的作用;④转移时,起转移食盐晶体的作用。
5.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着联系,现比较如下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用品及步骤(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
(2)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7.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及所用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直接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
(2)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设未知数,然后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
(3)溶液的稀释计算——可分为二类稀释:①直接用水稀释;②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溶解》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原理,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溶解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描述溶解过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认识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水等)、多媒体课件、板书用具。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加入适量的食盐,让幼儿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2)邀请幼儿发表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食盐为什么会消失?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盐、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动画,引导幼儿认识溶解现象。
(2)讲解溶解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食盐、糖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溶解过程。
(2)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溶解2. 内容:(1)溶解的概念(2)溶解的原理(3)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洗涤剂、洗发水等,记录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答案:观察记录表,描述洗涤剂、洗发水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溶解过程。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溶解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溶解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溶解》,具体内容为:了解溶解现象,探索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材料(糖、盐、碘酒、水、油等),计时器,搅拌棒,烧杯,投影仪。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糖放入水中)为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溶解的过程。
邀请幼儿分享其他见过的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 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碘酒等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应用溶解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溶解的秘密》2. 内容:溶解现象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至少三种并描述其过程。
2. 答案示例:糖溶解在水中:将糖放入水中,糖逐渐消失,水变甜。
盐溶解在水中:将盐放入水中,盐逐渐消失,水变咸。
洗洁精溶解在水中:将洗洁精滴入水中,洗洁精迅速分散,形成泡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提高幼儿的探究意识。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解速度的变化,了解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溶解实验记录表
溶解实验记录表(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制作白糖水观察记录表我们是第组
制作白糖水观察记录表我们是第组
制作白糖水观察记录表我们是第组
制作白糖水观察记录表我们是第组
下表中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里(请在相能溶解栏内打√不能溶解栏内打×)
下表中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里(请在相能溶解栏内打√不能溶解栏内打×)
下表中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里(请在相能溶解栏内打√不能溶解栏内打×)
下表中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里(请在相能溶解栏内打√不能溶解栏内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天
溶解和结晶
[学习要点] 1.
掌握结晶水和溶解的概念。
理解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
2.掌握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3.知道风化和潮解的概念。
[家教点窍] 1.
结晶与溶解是一种可逆过程。
未溶解的溶质(晶体)
()()
a b 溶解结晶已溶解的溶质(离子或分子)
上式a 表示溶解速度,b 表示结晶速度,则当a>b 时,继续溶解,是不饱和溶液。
A=b 时,既不溶解,也不结晶,是饱和溶液。
a<b 时,结晶析出,是饱和溶液。
2.物质的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把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结晶水:晶体里含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叫做结晶水。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胆矾(CuSO 4·5H 2O)、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等。
有的物质的晶体里不含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等。
结晶水合物受热后容易失去结晶水。
3.风化和潮解:
风化: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潮解:某些晶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结晶时溶解过程停止(B)溶解时结晶过程停止
(C)任何时刻结晶和溶解均等速进行(D)不饱和溶液中溶解速度大于结晶速度解析
任何时刻任何溶液中都存在溶质的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
只有在饱和溶液中,溶
解和结晶以相同的速度进行。
因此,
(A)、(B)、(C)的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例2 简单解释下列现象:(1)纯碱晶体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表面会变成白色粉末。
(2)
烧碱晶体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表面会变湿。
解析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干燥空气里,自然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
象。
(1)纯碱晶体(Na 2CO 3·10H 2O)在空气中易风化,形成含部分结晶水或不含结晶水的碳酸钠粉末。
潮解是指晶体在空气里吸收水分,表面逐渐溶解的现象。
(2)烧碱的成分是NaOH ,它在空气中易潮解,使表面变湿。
答案略[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结晶水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结晶水合物是含水的混合物
(B)结晶水合物失去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晶体都是结晶水合物
(D)结晶水合物是含有结晶水的物质
2.在常温下,下列物质中,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 ( )
(A)硝酸钾晶体 (B)胆矾
(C)无水硫酸铜 (D)干冰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4.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 ( )
(A)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
(B)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C)混合物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D)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小程度不同
5.析出晶体后的液体称作母液,在温度不变时,它一定是 (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6.一定温度下,在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则 ( )
(A)晶体质量保持不变 (B)晶体质量减少
(C)溶质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D)溶液的浓度变大
7.20℃时,有两杯饱和的A溶液。
甲杯盛溶液100克,乙杯盛溶液150克,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
(A)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克水
(B)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C)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克水,乙杯蒸发掉60克水
(D)甲杯加25克A溶液,乙杯减少25克A溶液
8.温度为20℃的100克和200克的饱和KNO3溶液各一杯,分别蒸发掉10克水后降至原温度,各析出a克和b克晶体,则a和b的关系是 ( )
(A)a>b (B)a<b (C)a=b (D)2a=b
二、填空题
1.晶体是指的固体。
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2.碳酸钠晶体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变成碳酸钠粉末。
这种现象叫做
3.将烧杯内澄清的氯化钾溶液温度降低到5℃,烧杯底部开始有晶体析出,则5℃时该氯化钾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克水时,析出晶体a克;再恒温蒸发出A克水时,又析出晶体b克(a≠b)。
回答下列问题:(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a b(填“大于”或“小于”),(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克。
参考答案
第41天
一、1.(D) 2.(B) 3.(D) 4.(D) 5.(C) 6.(A) 7.(A) 8.(C)
二、1.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结晶 2.风化 3.饱和 4.(1)小于 (2)100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