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正讲义当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论,讲义 第九章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第一节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基本理论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含义所谓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对象常指向两个方面,即小学语文的教与学,既要评估教师教得怎样,还要评估学生学得如何。
评估教师的教主要是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作为直接的评估对象,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评估学生的学主要是以语文教学工作的结果一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上的变化。
对学生的评估不仅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包括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评估的目的不仅仅能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多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完善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面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功能(一) 鉴定的功能教学活动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需要通过评估来作出鉴定。
小学语文数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鉴定教学是否达到了要求、或者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以此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这对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主要是为了解教师教学各方面的情况,确定他们的教学质量,肯定优点,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确定他们已经具有怎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找出他们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二) 反馈的功能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能力水平,及时发现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而分析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切实可行,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合理。
然后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并对提高教学效果,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评估为学生家长提供了反馈信息。
通过评估工作,可以使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语文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优良的语文学习环境。
清 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合同法》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合同法》第九章第二节讲义清 偿一、清偿的概念合同的清偿即合同的履行,从债的消灭角度而观之,宜称清偿。
合同的履行是指为了满足债权,依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而实施的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
清偿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二、清偿的种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清偿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债务人清偿与第三人清偿清偿即债的履行,应当由债务人进行。
债务人清偿属于清偿的常态。
债务人依据债的内容清偿完毕,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清偿的,属于第三人清偿。
第三人清偿后,虽然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但是债的关系并没有彻底消灭,将在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普通清偿、代物清偿、新债清偿依据债的内容进行清偿的,为普通清偿。
普通清偿为常态。
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以其他给付替代原定给付而为清偿的,属于代物清偿。
代物清偿因债之关系双方的约定而成立,因而一旦清偿完毕,原债的关系因代物清偿而消灭。
通过设定一个新债务来清偿旧债,并以新债的履行来替换旧债的履行的,为新债清偿。
新债清偿改变了清偿的方法,因此必须经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同意。
新债清偿与代物清偿的区别:前者给付的内容可以不发生任何变化,后者给付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前者属于间接给付,后者属于直接给付。
(三)单纯清偿与附保留清偿依照债的内容为给付,并不表示任何异议的,为单纯清偿。
单纯清偿为常态。
当事人在清偿时就债之关系的存在、效力表示异议的,为附保留清偿。
当债务人对债之存在或有效表示怀疑,又恐不为清偿将承担责任时,债务人可以以债务之存在为条件而清偿,或者一边为清偿一边否认债务之存在。
此种清偿属于附保留清偿。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九章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知识点归纳总结】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经典例题】例1:鸡兔同笼,鸡兔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有35×4=140只脚,已知比假设少了:140-94=46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只脚,所以鸡有:46÷(4-2)=23只;兔子有:35-23=12只.解:鸡:(35×4-94)÷(4-2),=46÷2,=23(只);兔子: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例2:班主任王老师,在期末用50元买了2.5元和1.5元的水笔共30支,准备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品.那么2.5元和1.5元的水彩笔各多少支?分析:假设30支全是2.5元的水笔,则用30×2.5=75元,这样就多75-50=25元;用25÷(2.5-1.5)=25支得出1.5元的水笔支数,进而得出2.5元的水笔数量.解:1.5元的水笔数量:25÷(2.5-1.5)=25÷1=25(支),30-25=5(支),答:2.5元的水彩笔5支,1.5元的水彩笔25支.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5只,腿有44条,兔子有()只.A.7B.8C.62.某宾馆客房有3人间和2人间共15间,总共可以住39人,则该宾馆有()A.3人间6间,2人间9间B.3人间8间,2人间7间C.3人间9间,2人间6间3.六年级270人去公园游玩,一共租了10辆车.每辆大客车坐30人、小客车坐20人,所有的车刚好坐满,租用大客车()辆.A.3B.4C.6D.74.“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十八头,下有五十六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A.鸡10只兔12只B.鸡10只兔8只C.鸡14只兔21只D.以上都不正确5.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B.5C.6D.76.钢笔每支9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6支,花了40元,钢笔买了()支.A.4B.3C.27.100元钱买了100只鸟,大鸟3元钱一只,小鸟1元钱3只.大鸟买了()只.A.30B.25C.75D.108.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16辆,这些车一共52个轮子.小轿车有()辆.A.9B.10C.11二.填空题(共8小题)9.把45千克油装到两种不同规格的油桶里(见图),大、小油桶正好装满12桶,期中大油桶装了桶,小油桶装了桶.10.笑笑买来3元一瓶的矿泉水和5元一瓶的矿泉水共12瓶,共花48元.3元的矿泉水买了瓶.11.停车场里有摩托车和小轿车共20辆,共70个轮子.摩托车有辆,小轿车有辆.12.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30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840元.其中售出甲种票张,乙种票张.13.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14元,5角的硬币有枚.14.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得5分,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得到65分才能晋级,小明若想晋级,他至少要答对道题.15.体育馆内,14张乒乓球台上共有40人打球,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张.16.王老师带领五(1)班50名同学参加植树.王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2棵,总共栽树苗120棵.请问全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名和名.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动物园里有百灵鸟和松鼠共17只,它们共有54条腿,则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判断对错)18.数学竞赛试卷共12道题,做对一题得10分,做错一题扣5分,小军全部做完了,但最后只得了90分,则他做错了6道题.(判断对错)19.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假设法..(判断对错)20.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有4辆.(判断对错)21.今有鸡兔同笼,头有27个,脚有74只,则鸡有16只,兔有11只.(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2.自行车和童车分别有多少辆?23.某公司委托搬运站送1000个玻璃花瓶,双方商定每个运费0.15元,如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计运费,还要赔偿0.95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45.6元.搬运过程中打碎了几个玻璃花瓶?24.小李来到文具超市,发现中性笔和圆珠笔共28盒,共计306支,中性笔每盒10支,圆珠笔每盒12支,中性笔和圆珠笔各多少盒?25.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名学生下1副象棋,6名学生下1副跳棋,恰好可以同时供120名学生活动.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26.菜市场的停车场里停着一些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一共有42辆,共100个车轮.三轮车停了多少辆?27.一个停车场有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共13辆,它们共有36个轮子.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各有多少辆?28.五年级有108人参加了文体活动,分别是踢毽子和跳绳,踢毽子3人一组,跳绳6人一组,一共有22组,踢毽子和跳绳各有多少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假设全是兔,那么应该是15×4=60条腿,则比已知多出了60﹣44=16条腿,因为1只兔比1只鸡多4﹣2=2条腿,所以鸡的只数为16÷2=8只,进而求得兔的只数.【解答】解:假设全是兔子,则鸡就有:(15×4﹣44)÷(4﹣2)=(60﹣44)÷2=16÷2=8(只)兔有:15﹣8=7(只)答:兔子有7只.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利用假设法解答.2.【分析】假设全是3人房,则一共可以住15×3=45人,这比已知的39人多出了45﹣39=6人,因为一间3人房比1间2人房多3﹣2=1人;所以2人间一共有6间,则3人房有15﹣6=9间.【解答】解:假设全是3人房,则2人房有:(15×3﹣39)÷(3﹣2)=6÷1=6(间)则3人房有:15﹣6=9(间)答:3人间9间,2人间6间.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3.【分析】假设全租的是大客车,则共有的人数是10×30=300人,这和实际人数就差了300﹣270=30人,而大客车和小客车每辆差的人数是(30﹣20)人,据此可求出小客车的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0×30﹣270)÷(30﹣20)=(300﹣270)÷10=30÷10=3(辆)10﹣3=7(辆)答:租用大客车7辆.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4.【分析】此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进行计算,假设全是鸡,则有:18×2=36只足,那么比实际56只足就少了56﹣36=20只足,这就是把兔子看做鸡少加的那2只足,由此可知兔子的只数为:20÷2=10只,从而即可求得鸡的只数.【解答】解:(56﹣18×2)÷(4﹣2)=(56﹣36)÷2=20÷2=10(只)18﹣10=8(只)答:鸡有8只,兔有10只.故选:D.【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来进行解答.5.【分析】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可得:3×11=33(分),比实际得的28分多:33﹣28=5(分),是因为我们把每个2分球当作了3分球,每个球算了3﹣2=1分,所以可以求出2分球的个数:5÷1=5(个),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2分球的个数:(3×11﹣28)÷(3﹣2)=5÷1=5(个)答:他两分球投中了5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解答,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规律.6.【分析】假设全是钢笔,一共需要9×6=54元,这比40元多了54﹣40=14元,这是因为每支钢笔比圆珠笔多9﹣2=7元,用多的总钱数除以每支多的钱数,即可求出圆珠笔买了几支,进而求出钢笔的支数.【解答】解:(6×9﹣40)÷(9﹣2)=14÷7=2(支)6﹣2=4(支)答:钢笔买了4支.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7.【分析】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100只大鸟需要花100×3=300(元),实际少花了300﹣100=200(元),这是因为每只大鸟比每只小鸟多花(3﹣)元,用多花的总钱数除以每只多花的钱数,即可求出小鸟的只数,进而求出大鸟的只数.【解答】解:每只小鸟需要1÷3=(元),假设全是大鸟,那么小鸟有:(100×3﹣100)÷(3﹣)=200÷=75(只)100﹣75=25(只)答:大鸟买了25只.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后的情况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设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8.【分析】假设全是摩托车,则一共有轮子2×16=32个,这比已知的52个轮子少了52﹣32=20个,因为小轿车比摩托车多4﹣2=2个轮子,所以小轿车有:20÷2=10辆,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2﹣2×16)÷(4﹣2)=20÷2=10(辆)答:小轿车有10辆.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此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都是2千克的,那么一共装2×12=24(千克),因为一共是45千克,少了45﹣24=21(千克),就是因为把5千克的也看作2千克的了,每桶少算了5﹣2=3(千克),所以5千克的有21÷3=7(桶);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5﹣2×12)÷(5﹣2)=21÷3=7(桶)12﹣7=5(桶)答:大油桶装了7桶,小油桶装了5桶.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0.【分析】假设12瓶全是5元的,则用5×12=60元,这样就多60﹣48=12元;用12÷(5﹣3)=6得出3元的矿泉水的瓶数,据此解答.【解答】解:(5×12﹣48)÷(5﹣3)=12÷2=6(瓶)答:3元的矿泉水买了6瓶.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1.【分析】首先应明白摩托车有两个轮子,小轿车有4个轮子,假设这些车全部是小轿车,则轮子个数应为4×20=80(个),而现在只有70个轮子,多出了80﹣70=10(个),用一辆轿车换一辆摩托车,轮子就少了2个,10个轮子可以换二轮摩托车:10÷2=5(辆),小轿车的辆数就好求了,由此解决问题.【解答】解:摩托有:(4×20﹣70)÷(4﹣2)=(80﹣70)÷2=10÷2=5(辆)小轿车有:20﹣5=15(辆)答:摩托有5辆,小轿车有15辆.故答案为:5,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分析】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一共要花掉30×25=750元,已知实际花掉了840元,少了840﹣750=90元,因为1张乙种票比1张甲种票少30﹣25=5元,所以甲种票有90÷5=18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甲种票有:(840﹣30×25)÷(30﹣25)=90÷5=18(张)乙种票:30﹣18=12(张)答:甲种票有18张,乙种票有12张.故答案为:18,12.【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解答即可.13.【分析】假设18枚硬币全是1元的,则一共有18元,这比已知的14元多了18﹣14=4元,因为一枚1元的比一枚5角的多0.5元,所以5角的一共有4÷0.5=8枚,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5角=0.5元(18×1﹣14)÷(1﹣0.5)=4÷0.5=8(枚)答:5角硬币有8枚.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4.【分析】答错或不答一题扣2分,不仅不得分,还要倒扣2分,相当于每错一道要丢5+2=7分.假设他全做对了,应得100分,现在得了65分,说明他被扣了100﹣65=35分,故他做错35÷7=5道,做对15道才能晋级.列式为:20﹣(5×20﹣65)÷(5+2).【解答】解:20﹣(5×20﹣65)÷(5+2)=20﹣35÷7=20﹣5=15(道)答:他至少要答对15道题.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15.【分析】假设14张乒乓球台全是单打,则应有14×2=28人,而实际有40人比赛,实际就比假设多了40﹣28=12人,这是因为每张双打的球台上就比每张单打的多4﹣2=2人.据此可求出双打乒乓球台的张数,再用14去减,就是单打乒乓球台的张数.据此解答.【解答】解:(40﹣14×2)÷(4﹣2)=12÷2=6(张)14﹣6=8(张)答:正在进行单打的乒乓球台有8张,双打的乒乓球台有6张.故答案为:8;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6.【分析】假设都是女生,则可以栽50×2=100棵,除去老师栽的5棵,这样少载了120﹣5﹣100=15棵;因为一名女生比一名男生少栽3﹣2=1棵,则男生有15÷1=15人;进而得出女生人数.【解答】解:男生:(120﹣5﹣2×50)÷(3﹣2)=15÷1=15(名)女生:50﹣15=35(名)答:有15名男生,35名女生.故答案为:15;35.【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假设全是松鼠,则一共有17×4=68条腿,这比已知的54条多了68﹣54=14条,因为1只松鼠比1只百灵鸟多4﹣2=2条腿,据此可得百灵鸟有14÷2=7只,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松鼠,则百灵鸟有:(17×4﹣54)÷(4﹣2)=14÷2=7(只),所以松鼠有:17﹣7=10(只),即:百灵鸟有7只,松鼠有10只,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8.【分析】假设12道题全做对,则得10×12=120分,这样就少得120﹣90=30分;最错一题比做对一题少10+5=15分,也就是做错30÷15=2道题.【解答】解:(10×12﹣90)÷(10+5)=30÷15=2(道);即,他做错了3道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实际可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方法.20.【分析】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0=30个,这比已知的26个轮子多出了30﹣26=4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4辆,10﹣4=6,所以三轮车有6辆.【解答】解:假设全是三轮车,则自行车有:(3×10﹣26)÷(3﹣2)=4÷1=4(辆),则三轮车有10﹣4=6(辆),答:自行车有4辆,三轮车有6辆.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1.【分析】假设全都是鸡,则应用2×27=54只脚,实际有74只,实际就比假设多了74﹣54=20只脚,这是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了4﹣2只脚.据此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再用27减兔子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74﹣2×27)÷(4﹣2)=20÷2=10(只)27﹣10=17(只)即有鸡17只,兔子10只,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四.应用题(共7小题)22.【分析】假设全是童车,则共有的轮子数是15×3个,然后与实有的轮子数相比,就是因为每辆自行车比童车少了(3﹣2)个轮子.据此解答.【解答】解:(15×3﹣36)÷(3﹣2)=(45﹣36)÷1=9÷1=9(辆)15﹣9=6(辆)答:自行车有9辆,童车有6辆.【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设全是童车,求出应有的轮子数,与实用的轮子数进行比较,求出实有自行车的数量.23.【分析】假设一只也没打破,将会获得运费:0.15×1000=150(元),而实际共得运费145.6元,两者相差了:150﹣145.6=4.4(元),因为每打破一只玻璃花瓶就会少得运费:0.95+0.15=1.1(元),因此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打破的玻璃花瓶的只数,列式为:4.4÷1.1=4(个),据此解答.【解答】解:(1000×0.15﹣145.6)÷(0.95+0.15)=4.4÷1.1=4(个)答:搬运过程中打碎了4个玻璃花瓶.【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4.【分析】假设都是圆珠笔,则一共有12×28=336支,多出来的支数,是把中性笔每盒多算12﹣10=2支,由此算出中性笔的支数,再进一步求得圆珠笔支数即可.【解答】解:中性笔:(12×28﹣306)÷(12﹣10)=(336﹣306)÷2=30÷2=15(盒),圆珠笔:28﹣15=13(盒),答:中性笔15盒,圆珠笔13盒.【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5.【分析】假设全部为跳棋,一共有:26×6=156人,比实际多了156﹣120=36人,这是因为我们把下象棋的人当作了下跳棋的人,每副多算了:6﹣2=4人;所以有象棋:36÷4=9(副),那么跳棋就为:26﹣9=17(副);据此解答.【解答】解:假设全部为跳棋,象棋:(26×6﹣120)÷(6﹣2)=36÷4=9(副)跳棋:26﹣9=17(副)答:象棋有9副,跳棋有17副.【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26.【分析】根据题意,假设都是三轮车,则轮子应用:42×3=126(个),比实际多:126﹣100=26(个),每辆两轮摩托车比三轮车少轮子:3﹣2=1(个),所以两轮车的辆数为:26÷1=26(辆),三轮车为:42﹣26=16(辆).【解答】解:(42×3﹣100)÷(3﹣2)=(126﹣100)÷1=26÷1=26(辆)42﹣26=16(辆)答:三轮车停了16辆.【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27.【分析】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轮子有13×2=26个,这比已知的36个轮子少了36﹣26=10个,因为一辆三轮摩托车比一辆摩托车多3﹣2=1个轮子,所以三轮摩托车有10÷1=10辆,则摩托车有13﹣10=3辆,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假设全是两轮摩托车,则三轮摩托车有:(36﹣13×2)÷(3﹣2)=10÷1=10(辆)摩托车有:13﹣10=3(辆)答:三轮摩托有10辆,两轮摩托车有3辆.【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采用假设法即可解答.28.【分析】假设全部是6人一组,有6×22=132人,已知108人比假设少了:132﹣108=24人,3人一组比6人一组少6﹣3=2人,所以3人一组的有:24÷3=8组;跳绳6人一组有:22﹣8=14组.【解答】解:(6×22﹣108)÷(6﹣3)=24÷3=8(组)22﹣8=14(组)答:踢毽子的有8组,跳绳的有14组.【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宪法学讲义—第九章
2014-8-28
17
2.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
从宪法权利的固有性和宪法规定性中,可推导出一个
逻辑结论,即宪法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
197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宣称:所有权神圣不可侵
犯——注:具有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我国现行宪法第37、38、39条明确宣称“人身自由不
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
2014-8-28
8
C.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具体而言,在终极意 义上,权利可视为一种通过法规范所确认的、法律关 系主体的一方要求他方作出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就是一种法律上的资 格。 注:这种资格是否也可理解为一种法律上的利益。 这是一个聚讼纷纷的问题,往往诱发有益的、又或无 谓的学理争议。众所周知,R· 耶林曾在其名著《为权 利而斗争》中即将权利的实体理解为利益。这种观点
B.权利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 根据德国学界的通说,权利必然反应了主体自身对 某种特定利益的要求,但是单纯以人的主观意愿的形 式而存在的权利,在学理上称之为“主观的权利”。 主观的权利往往不是有效的、自我完结的权利,它必 须通过法规范的确认,才获得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这种法规范所确认的权利,即所谓“客观的权利”。 注:权利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 自身也是法规范所赋予的,法规范仅仅赋予权利的客 观性,而不赋予本体论意义上的权利本身。“法无禁 止
权利是上帝或某种造物主赋予人的权利,或是一种基 于其之为人所力应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中形
成的
2014-8-28
16
结论:人的基本权利是人作为构成社会整体的自律的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
一、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KABP 或KAP )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
1.模式的基本内容 KAP 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图9-1) ☆ “知”是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基础。
☆ “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信念是动力;其中信念的转变是关键。
(2010.4单选) ☆ “行”是行动,行为改变是目标。
人们通过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再通过对知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和态度,进
而支配行动。
2.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KAP 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中。
以预防艾滋病为例,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目标人群了解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知识。
目标人群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立了只要杜绝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艾滋病的信念,最终可能摒弃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是1958年首先由霍克巴姆(Hochbaum )提出,(2009.4单选)后又经贝克(Becker ,1984年)等学者修改完善。
HBM 是迄今用来解释个人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最常用的模式,其曾经被成功地用于遵医行为、健康筛查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讲义:见诸行动 acting in
精神分析小组参考资料《病人与精神分析师》第九章见诸行动1.引言:见诸行动可能是自从弗洛伊德首次介绍它以来意义涵盖面最广、变化最多的词汇。
较为简洁的定义是,见诸行动是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被察觉到的、合理的、可分析的阻抗的一种放大的形式,用以协调过失行为和其它各种病理的、冲动的行为。
精神分析师和其他人士现在倾向于认为,这一概念包含一系列冲动的、反社会的或者危险的行为,但他们常常没有关注引起这些行为的具体环境。
有时,见诸行动被用于一种轻蔑的情境中,表示对病人甚至对治疗师的行为的谴责。
2.概念理解: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的最集中的讨论是在他的论文《记忆,重复和修通》中。
见诸行动在这里直接与精神分析治疗的场景联系在一起。
它被用于描述病人所做出的作为记忆的替代品的行为。
他说,“病人不再记得被他忘记的和被压抑的任何东西,而是将它见诸于行动;他重复它,而不知道他正在重复它。
例如,病人不会说他记得他习惯于挑战和批评他父母亲的权威,却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医生。
”1)见诸行为是重复的一部分,但重复不等同于见诸行为。
2)见诸行为包括分析情境内的和分析情境外的,两种情况都是分析和治疗的结果。
3)见诸行为并非指严重人格障碍或者是精神病人群体的冲动性行为。
附加:警惕因该概念的扩大化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3.概念间的关系:3.1见诸行为与阻抗见诸行动被弗洛伊德认为是一种阻抗的表现,可以产生对病人和分析过程不愉快的结果。
所以对他的同行和追随者来说,相对于其它的行为,见诸行动可以引起更多的不愉快。
3.2见诸行为与移情见诸行动的倾向是一种与特定个体相关的功能。
有见诸行动倾向的个体并不会在意是在治疗之外还是在治疗之中。
他们通常缺乏分辨过去和现在的能力,没有学习的愿望,面对刺激时用粗暴的反应代替适当的反应。
但是这些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行动——有时候它们仅仅是由情绪性的态度组成;如果这一态度是针对明确的个人,那我们宁可称其为“移情”。
不分对象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见诸行动。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九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第九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本章中心讲授XXXXXXXXX 。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1.2.3.4.主要内容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三节 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的差异与学习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一、男女学生差异及背景男女学生智力和学科成就无显著差异。
以往在教育上一直存有某种程度的刻板印象,而将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如能力、成就、兴趣、态度等)所表现的差异现象,笼统地归因于性别本身的因素。
两性的心理差异,除了以生理为基础的行为(如体力)表现之外,以心理为基础的行为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性别差异与教育 男女学生差异及背景 学习中常见的性别差异现象 禀赋优异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智能不足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场依存与场独立 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 内倾与外倾 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的差异与学习表现,其差异均不应完全归因于性别的因素。
应分析男女生在性向与成就上的差异现象,并进而探讨此类心理性别差异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学习中常见的性别差异现象(一)小学阶段男女生间无显著差异1.一般智力上无差异小学阶段,两性间在智力上纵有差异存在,也只有质的问题,而非是量的问题;在智力测验中的语文理解方面,女生优于男生,而在推理与空间关系方面,则倾向男生优于女生。
2.学业成就上有差异小学阶段的女生优于男生。
在学业成就上女生优于男生的现象,只限于小学与初中前半段的儿童期阶段,到青少年期开始后的中学教育阶段,两性在学业成就上的优势即开始转移。
(二)中学以上男女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小学阶段之后,女生在语文能力方面的优势即逐渐消失,而男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却继续增加。
此种学术性向两性间差异转变的现象,到中学以上迄至大学阶段就更趋明显。
此现象显示了两个教育心理学的问题:1.这现象显示大学生的素质较前降低,而素质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2.这现象显示大学女生的素质逊于男生,而两性能力差异转换的产生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然中学教育不利于女生能力发展者是些什么因素呢?一般认为这是非智力因素形成的。
纳税检查概述--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九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九章第一节讲义
纳税检查概述
一、纳税检查的概念
(一)纳税检查的概念(熟悉)
纳税检查: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一种管理活动。
【例题·单选题】(2006年)纳税检查的主体为( )。
A.税务机关
B.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财政机关
[答疑编号502556090101]
【答案】A
【解析】纳税检查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二)纳税检查的必要性 (三)纳税检查的范围
【例题·单选题】(2004、2006年)经( )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可以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A.县以上税务局局长
B.省以上税务局局长
C.市以上税务局局长
D.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答疑编号50255609010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纳税检查的范围。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九章
第九章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沟通分析的总体轮波纳的人性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天正向的人性观、后天学习辅导的功效以及人的理性三个方面。
(识记、领会)一、正向的人性观波纳对人性持正向的观点。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他相信儿童出生时都是品行高贵的,只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环境的不善,而使儿童的本性发生变化,由高贵变为低下,即波纳所言的“从王子、公主到青蛙”。
二、心理辅导的功效波纳相信,虽然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不当或环境的不善会导致儿童的本性发生变化,但通过后天的学习,特别是将学习与应用沟通分析结合起来,将沟通分析融入生活中,便能再恢复儿童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尊贵。
三、人的理性在波纳的观点里,然而人们都会发明心理游戏,有些人总要将过去的事件及宗教等来进行自我颠覆。
波纳认为,生活即是一连串决策的决定与待解决的问题。
波纳深信,人们拥有理性与自由来作决定及个人的问题。
第二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一、结构分析(识记、领会)(一)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概述在沟通分析中,波纳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即“父母”(parent)、“成人”(adult)以及“儿童”(child)三者。
PAC三种自我状态是以早年时期的情绪与经验为基础。
以下分述这三种人格的自我状态的定义。
(二)人格独立自我状态定义1.父母(P)人格人格的“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父母与权威人物所持的指导性、态度与行为。
这个自我状态有如反映了幼时父母对个人之告诫、命令、惩罚及鼓励等经验的记忆。
父母会依不同的情境,表现两种不同的态度:(1)“养护性父母”(nurturing parent)——这主要涵盖了养育或协助的行为。
(2)“评价性父母”(critical parent)——提供了评论、控制及惩罚等行为与信息。
“父母”的自我状态会促使个人表现过去养育者的行为,包括养育及批评两方面的行为。
同时,“父母”的自我状态指导着儿童形成他独有的价值观、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决策。
保证--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九章讲义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九章讲义5保证二、保证(一)保证与保证合同1.保证的概念(1)保证是指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该第三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第三人”被称作保证人,“债权人”即是主债的债权人,也是保证合同中的债权人。
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举例】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签订了一份100万元的买卖合同,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于是债务人请丙企业为其提供保证担保,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签订了保证合同,如果丙企业承担了保证责任,则丙企业对债务人可以行使追偿权。
(2)保证的方式有两种,即一般保证(又称补充责任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2.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
(1)保证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保证合同为从合同。
主合同有效成立或将要成立,保证合同才发生效力。
故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无效。
但保证合同无效,并不必然导致主合同无效。
(3)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①保证人在债权人与被保证人签订的订有保证条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
②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③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
【例题·多选题】张某向李某借款,李某要求张某提供担保,张某分别找到友人甲、乙、丙、丁,他们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构成保证担保的有( )。
A.甲在张某向李某出具的有保证条款的借据上签署“保证人甲”B.乙向李某出具字据称“如张某到期不向李某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李某表示接受C.丙在张某向李某出具的没有保证条款的借据上签署“如张某到期不向李某还款,由本人负责”D.丁向李某出具字据称“如张某到期不向李某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答疑编号3945090501]『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保证合同。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教师心理卫生与辅导第一节教师心理卫生与辅导概述一、教师角色理论(一)教师角色“角色”一词原指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ad)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这个概念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来的,称为社会角色。
一般认为,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是教师众多角色冲突中最为普遍的一个,下面就此做详细地介绍。
1.工作家庭冲突的概念格林豪斯(J.H.Greenhaus)提出,工作家庭冲突即工作家庭冲突是指个人在工作(或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使其在家庭(或工作)中的角色扮演发生困难,一个领域的角色要求干扰了另一领域角色的执行,就会产生工作家庭冲突。
2.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构格林豪斯和彼特尔认为,工作家庭冲突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压力的冲突、基于行为的冲突。
不过,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三个维度在同一层面上并不对等,彼此之间有交叉甚至包含关系,所以,格林豪斯等人对工作家庭冲突结构的另一种分类方法受到了更多的肯定,他提出了两个下位概念:工作一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
工作中产生的时间问题、压力问题等影响家庭责任的履行是工作--家庭冲突,而个体所承担的家庭角色所产生的需求对履行工作责任造成的干扰则是家庭--工作冲突。
3.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理论(1)工作家庭关系理论斯泰恩斯(G.Staines)整理了前人就工作与家庭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的三种理论,分别是分割理论、溢出理论和补偿理论。
分割理论认为,工作和家庭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个体能够把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完全区分开来,彼此之间既不相互影响拉不发生冲突;溢出理论认为,个体会把在工作(家庭)领域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带入到家庭(工作)领域中去;补偿理论认为,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是负向的,当个体在工作(家庭)领域投入较多时,相应在家庭(工作)领域的投入就会减少。
撤销权--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九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九章讲义4撤销权六、撤销权(一)撤销权的概念与性质1.概念撤销权,是指债务人实施了减少财产行为,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处分行为的权利。
2.撤销权的性质(1)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依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故又称废罢诉权。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可请求受益人返还财产,恢复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原状,因此撤销权兼有请求权和形成权的特点。
(2)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不同,保全撤销权是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已经生效的法律关系。
此种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其效力扩及到了第三人,而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债务人清偿债权的清偿能力。
而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并没有扩及到第三人,其目的也是为了消除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的瑕疵。
(二)撤销权的成立要件1.债权人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撤销权。
2.债权人对债务人存在有效债权。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可以到期,也可以不到期。
3.债务人实施了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
其中债务人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有:(1)放弃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2)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
对于“明显不合理”价格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时交易地的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70%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对转让价格高于当地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30%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
4.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有害于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三)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上述规定中的“五年”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轻化工合成原理第9章-讲义
第九章酰化反应12酰化反应可用下列通式表示:定义: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氮、氧、硫等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
概述式中,RCOZ 为酰化剂,Z 为X 、OCOR 、OH 、OR’、NHR’等。
GH 为被酰化物,G 代表ArNH 、R’NH 、R’O 、Ar 等。
R CO Z + G HR CO G + HZ酰化剂及其反应活性¾常用酰化剂:z羧酸:甲酸、乙酸、乙二酸等。
z酸酐:乙酐、甲乙酐、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z酰氯:光气、三聚氯氰、丙烯酰氯、苯磺酰氯、三氯氧磷、三氯化磷、乙酰氯、苯甲酰氯等。
z羧酸酯:乙酰乙酸乙酯、氯乙酸乙酯等。
z酰胺:尿素、N,N-二甲基甲酰胺等。
z其他:乙烯酮和双乙烯酮等。
34R C C l O1δ-1δ+RC O OC R O>δ2-δ2+RC O HO -δ3δ+3>酰氯 酸酐 羧酸1δ+δ2+>>δ+3(当R相同时)¾酰化剂结构的影响¾脂肪族酰化剂中,反应活性随碳链的增长而变弱,故只有引入甲酰基、乙酰基或羧甲酰基时才用甲酸、乙酸或乙二酸。
引入长碳链的脂酰基时,则需用活泼的羧酰氯。
¾引入芳羧酰基时,需要用活泼的芳羧酰氯。
¾由强酸构成的酯,如硫酸二甲酯和苯磺酸甲酯,是烷化剂而不是酰化剂。
由弱酸构成的酯,如乙酰乙酸乙酯,可做酰化剂。
569.1 N-酰化反应N-酰化是胺类化合物与酰化剂反应,在氨基的氮原子上引入酰基生成酰胺衍生物。
9.1.1 N-酰化反应历程ArNH C ROArN : + CH HZORδ+-δArN C R HHZO -HZ胺类化合物的酰化是发生在氨基氮原子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以芳香族胺类化合物为例,酰化反应历程如下:9.1.2 用羧酸的N-酰化反应通式:R'NH2 + RCOOH R'NHCOR + H2O特点:价廉易得反应活性弱,只有在引入甲酰基、乙酰基、羧甲酰基时才使用甲酸、乙酸和乙二酸作酰化剂。
刑事诉讼法学第九章简单讲义.
《刑事诉讼法学》第九章简单讲义
第九章刑事诉讼证明
一、诉讼证明的概念和特征: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依法运用证据证实案件事实的活动。
同一般的证明行为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特征:
1、证明的主体只能是公安司法人员和部分当事人;
2、证明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在一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
二、证明对象:是指必须由公安司法机关或当事人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案件事实。
指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三、证明责任:是指对于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应当由谁加以证明的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证明责任由两方面组成:
1、公安、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他们负责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和罪行的轻重;
2、在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自己负责证明自己的主张。
一般掌握内容:
证明要求:对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的证明所要达到的承担。
总的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但我国刑事诉讼的阶段性决定了不同阶段的证明要求是不同的:
1、立案阶段:证明有刑事案件发生或有犯罪嫌疑人即可;
2、侦查阶段:查明案件事实,收集相关证据;
3、审查起诉阶段:对案件的事实和相关证据进行审查,看是否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要求;
4、审判阶段:必须做到:案件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否则无法定案。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学校、家庭与社会1.家庭教育的意义、特点和基本要求2.社会教育的意义、主要途径和形式。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者结合。
第一节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意义(领会)★★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例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初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
儿童稍稍长大之后,便主动地通过观察家长去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家长的言谈举止时时鲜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直接的教育。
家长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准则及自己相应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和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做出评价,使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好坏,知道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
二是间接的教育。
子女在家庭具体的气氛中、尤其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影响下,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学习或模仿。
大量研究显示,这种间接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十分深刻和长久的。
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
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
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
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儿童的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而早期教育能否进行和是否科学,主要取决于家长。
到了青少年期,学习、交友、升学、就业等问题,也特别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许多统计数字表明,在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和家庭的缺陷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
总之,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个人成长而言,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不足,可以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果。
就社会发展而言,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整个民族的命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 00405)第九章教育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教育方法第三节德育方法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一、启发式与注入式(一)启发式1.基本含义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更多的是一位“引”师,引导学生去思考。
第二,在学生观上,学生是有待唤醒的独立个体。
第三,在教学效果上,居发式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成长能力。
(二)注入式1.基本含义注入式就是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传递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以听讲、记忆为主,“注入”是形象的比喻,比喻教师给学生传递知识就像一个注入容器的过程,学生是一个被接受的容器。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第二,在学生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客体。
第三,在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注入式方法没有协调处理好教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教和学等关系,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活动变成单向的灌输,在某种意义上,算不得真正完成了教育过程。
二、接受式与发现式(一)接受式1.基本含义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为主,以理解、掌握等思维活动为主。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2.主要思想第一,教师观上,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辅助者。
第二,学生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三,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接受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更好地促进学习迁移。
(二)发现式1.基本含义发现式教学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自身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发现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布鲁纳,发现式教育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
2.主要思想第一,学生观上,学生是一个主动发现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高 马 《刑法学》(第三版) 总论讲义 第四季
(一)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二)意义:
(1)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公共的、公民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有利于有效威慑犯罪分子,从而减少犯罪行为。
(二)本质:当两个合法权益相冲突,由只能保全其中之一的紧急状态下,法律允许为了保全较大的权益而牺牲较小的权益。
(三)意义:
(1)有利于鼓励公民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手段,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培养广大公民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思想。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一)避险意图
(七)避险禁止——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一)概念: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二)要件:
(1)行为人在主观上对避险过当行为具有罪过。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超过必要限度的避险行为,造成了合法权益的不应有的损害。
(三)刑事责任:对于避险过当行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
3.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4.举动犯(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参加行为。二是教唆性质的犯罪构成,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之煽动行为。
(2)区别: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已经停止下来的各种不同结局和形态,属于相对静止范畴的概念;
风险概览--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九章讲义1
●汇率风险:是由汇率变动的可能性,以及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导致的。
例子:一家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的厂家与客户签订了总金额10万美元的合同,期限为2个月后货到付款,签订合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259元。在此期间,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等到两个月后企业收到国外付款时,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变成了6.7235,折算成人民币汇率净损失为1.024万元人民币。再假设企业的利润为10%,那么仅由于汇率波动一项,就造成企业利润下降1.5%,占企业预期利润的15%。
(1)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2)法律法规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
项目风险
项目可能无法执行、项目进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成本可能超支、项目不能达到预定规格,或者项目成果可能会遭到顾客拒绝。
信用风险
赊欠(赊销):交易对方在账款到期时不予支付的风险;
确定赊销的对象(信用对象)以及赊销的金额(信用额度)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
●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物质商品资产所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股票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影响企业股票或其它资产的投资者,其表现是与股票价格相联系。
教材的例子:承包商(尤其是海外项目承包商)
1、对外报价时,要综合考虑未来利率、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
2、最后的盈利情况还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汇率)
(1)发生与否不确定;
(2)发生的时间不确定;
(3)发生的状况不确定;
(4)发生的后果严重性程度不确定。
2.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
这是一种客观的看法,着重于整体及数量的状况。该观点认为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的各种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可以用概率来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1、联系 2、区别 (1)危害的来源不同。 (2)行为的性质不同。 (3)行为的对象不同。 (4)行为实施的条件不同。 (5)主体范围不同。 (6)限度条件不同。
思考题:
1、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非法防卫行为有哪些? 2、如何理解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
成重大损害?” 3、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4、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5、如何理解特殊防卫权? 6、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1、正当防卫的前提(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 害的发生
(1)不法侵害 (2)实践中不能实行正当防卫的情形 (3)假想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持续状态。
(1)不法侵害的开始 (2)不法侵害的结束 (3)防卫不适时
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 不法侵害者本人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 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 防卫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 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4.对于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 错误的?
精品
第九章正当行为
二、正当行为的种类
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外,还包括: (1)依照法令的行为 (2)业务正当行为 (3)自助行为 (4)自损行为 (5)被害人同意的行为 (6)安乐死 (7)其他
第一节 正当防卫
立法规定——刑法NO.20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以给不法侵 害人造成损害的方式制止不法侵害,尚未明显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1)不法侵害人的概念
(2)对物防卫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必须有防卫意图 (1)防卫意图的内容:
A.防卫认识 卫目的 (2)不具有正当防卫意图的行为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 C.偶合防卫
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 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1)确定“必要限度”的标准 (2)明显超过 (3)明显超过与重大损害必须同时具备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1、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必须有现实危险的存 在 (1)危险的概念和来源 (2)假想避险
2、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1)所谓危险正在发生,是指从危险出现一直
到危险结束之间的持续状态。 (2)避险不适时
3、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针对第三人的合法 权益
4、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避险行为必须在不得 已的情况下实施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 意杀人
2.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 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 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 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 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3.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 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 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到在地, 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 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 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一下,将乙打昏在地。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 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乙的行 为如何定性?
1.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 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 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 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
A.王某将抢劫犯宋某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 卫过当
“不得已”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危险已经迫在眉睫,行为人不当机立断采取 措施,合法权益必然会受到损害。
(2)迫不得已指客观上没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避 免危险,或者虽然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但 行为人本人在当时却认识不到。
5、紧急避险的主体条件——职务上、业务上负有 特定责任的人不能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实行紧急 避险
2、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乙持刀对甲实施抢劫,甲进行反击使乙 倒地 休克。甲心想,对抢劫者可以实施无限防卫,于是拿 起乙的刀猛刺乙的左胸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可否适用 无限防卫的规定?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立法规定——刑法NO.21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 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防卫过当
1、概念: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 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2、特征: (1)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一样具有行为的防卫性,
具有有益于社会的一面 (2)防卫过当具有客观的危害性和主观的罪过性,
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3、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排除直接故意说 4、刑事责任 (1)定罪: (2)量刑: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过当程度、
6、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必须要有避险意图
7、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1)传统理论认为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 所避免的损害。有观点认为,应当是在造成的损 害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的前提下,足以排除危险 所必需的限度。
(2)法益价值的判断:
生命法益重于身体法益、身体法益重于财产法 益。
三、避险过当
避险过当,指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合法权利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的威胁时,为保护 合法权益而不得已地实施了避险行为,损害了他 人的合法权益,但其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了不应有损害的行为。 1、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 2、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罪过形式、权益性质、社会心理影响来裁量刑罚。
四、特殊防卫权
特殊防卫是普通正当防卫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在防 卫起因、保护权益、防卫限度上具有特殊性。
1、特殊防卫的适用:防卫人所面临的不法侵害必须是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即必须是暴力犯 罪,且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1)“行凶” (2)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3)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