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白杨礼赞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赞美感情,这篇文章就是脍炙人口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
3、简介作者:(指明读注释①)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著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4、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5、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指导预习
播放录音,学生边圈点勾画。要求: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做好填空练习,初步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3.划出课文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句子。
三研习新课
播完录音。挂出黑板(或打出幻灯)。学生课堂练习内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可运用工具书。)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虬枝()婆娑()秀颀()倔强()
(把形声字“垠与银”,“砥与底”的形旁作比较。说说“倔强”的“强”的其他读音。)
2.填空: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段写____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和____,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段把白杨树象征为________,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赞美白杨树收尾。
学生口答:课文在1、4、6、8四段中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师点拨:填空练习反映了作者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线索,本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
提挈全文。
学习第二部分。
⑴、指名学生朗读第2—4段。作者开头赞美白杨树后,却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本身,笔锋一转,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把读者带到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打出白杨、黄土高原的幻灯。)
⑵、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觉得黄土高原像“一条大毡子”。
⑶、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描写黄土高原景色?
黄绿错综:黄土──“伟大的自然力”。
麦浪──“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色彩)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空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地形)
⑷、一幅雄伟辽阔的黄土高原的风景画面“扑入”视野,人们的感觉是什么?
先是“雄壮”、“伟大”,由于汽车长时间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奔驰,人们产生了“倦怠”、“单调”的感觉。就在这时,“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作者要歌颂的形象──白杨,奇迹般地出现了,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⑸、作者视野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作者远看,由面收缩到点。从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⑹、第4段点明那是白杨树,“那”和上文中“远远”呼应,是远指。
⑺、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实在是不平凡”?
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实在是不平凡”,是因为在“单调”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白杨树的出现出奇制胜,使人清醒,使人振奋。
⑻、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生长在辽阔广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壮”、“伟大”的背景中,扎根在温暖宽厚的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环境、背景与白杨协调一致,渲
染了气氛、衬托了白杨。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讨论课文后思考·练习一。
3.回答课文后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生字词并解释: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
二研习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作了讲析。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
教师范读第5、6段,学生思考讨论。
思考议论和明确:
1.这一段写什么?用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突出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这一段犹如一幅幅画面。按照人们观察的习惯顺序,从远到近、从粗到细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接着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分别写出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作者抓住白杨外形的典型特征着力描写它的“倔强挺拔”、“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形神兼备,为下文由树及人尽情赞美白杨所象征的精神,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板书设计:
总写:力争上游
分写: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向上,紧紧靠拢
叶──宽大,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银色晕圈、淡青色(质朴)
2.第6段和第4段有什么异同?
都是过渡段,都是突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6段的“这”是近指,“决”比“实在”的语气更肯定,感情更进了一步。这是从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出发来赞美的。
3、指名学生朗读第7段,讨论:
⑴、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