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解析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学习、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在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本文将为大家解析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山东省考研心理学。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是对人类思维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旨在探究人们是如何感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注意、记忆、学习、知觉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山东省考研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必考内容,考生需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注意力与认知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体在感知、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精神集中程度。
注意力的特点包括有限性、选择性和可变性等。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注意力与认知的关系,包括分配注意力的方式、注意力的调节以及在不同认知任务中注意力的表现等。
三、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的是人类在获取新知识和记忆信息时的心理过程。
学习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条件反射、概念学习、操作学习等。
记忆也可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学习与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
四、知觉与感知知觉与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感觉器官、感知机制、知觉错误等方面的内容。
在山东省考研中,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知觉任务和实验,以及常见的知觉现象和误解等。
五、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语言如何影响思维和认知过程。
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结构和语义、语言习得与发展、语言理解和产生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六、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和决策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关键领域,研究人们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解读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
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
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
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3.启动效应的定义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产生的促进作用。
它是个体不自觉地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
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4.注意的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和Gelade(1980)提出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的。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学习、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信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过程,而结构主义则关注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方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认知表现。
另外,观察法、问卷调查、脑成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
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认知心理学有多个重要的理论,其中包括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等阶段。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认知负荷情况,包括工作记忆负荷和长期记忆负荷等。
五、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在临床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可以用于认知疗法的治疗,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中,认知心理学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的重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科学,它关注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脑成像技术等。
二、知觉与注意1. 知觉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知觉是感知和组织外界信息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感知器官、感知刺激、知觉经验等。
2. 注意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注意是一种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它能使我们关注重要的信息,忽略无关的刺激。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集中性、持久性和分配性注意等。
三、记忆与学习1. 记忆的分类及过程记忆可分为感性记忆和概念记忆,感性记忆是对事物的感觉特征进行保存,概念记忆是对抽象的、有意义的知识的保存。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2. 学习的理论与模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的经典条件化和操作条件化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学派的信息处理模型等。
四、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原始语言、图片文字以及口头语言的演变过程。
2. 思维的基本形式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包括类比思维、概念形成、创造性思维等。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可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方法和算法问题解决等途径。
五、发展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认知发展主要关注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智力发展过程,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重要的认知发展理论。
2. 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与现象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有内隐性知识、元认知能力、理论思维等,重要现象包括短期记忆的改善和长期记忆的建立等。
考研心理学硕士备考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心理学硕士备考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注意、记忆、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考研心理学硕士的备考来说,掌握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针对考研心理学硕士备考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注意注意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基本能力。
它涉及到选择、集中和保持对特定刺激的关注。
在考研认知心理学的备考中,注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1. 注意的类型: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主动注意是指有意识地选择和关注某种刺激,而被动注意是指在没有意识选择的情况下对刺激的关注。
2. 注意的机制:注意具有选择性、集中性和分配性。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进行关注,集中性注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保持对刺激的关注,分配性注意是指将注意力分配给多个刺激。
3. 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注意的容量、持续时间和范围等因素。
注意的容量是指个体注意所能涵盖的信息量,持续时间是指注意维持的时间长度,范围是指注意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
二、记忆记忆是指人类获得、保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心理学硕士备考中,掌握记忆的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1. 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保存时间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暂时保存的过程,容量有限,持续时间短暂;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保存的过程,容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编码是指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可以被大脑接受和保存的形式;存储是指将信息在大脑中保存下来;提取是指从存储的信息中检索所需的信息。
3. 记忆的影响因素:包括注意、意义、重复、情绪等因素。
注意和意义对记忆的编码过程有重要影响,重复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情绪对记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学习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来改变行为或思维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认知: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使用等过程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念等心理活动的研究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内容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抑制加工: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容量有限,是受人有意识控制的系列加工,一次只能处理一个项目自动加工: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容量限制,而且一次很难改变资源限制:作业成绩可能受到所分配到的资源的限制,资源多,则作业顺利材料限制:作业成绩可能受到人物性质的限制,即使给低劣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自上而下加工:通过对事物的一般知识加工,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望或假设自下而上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先对较小的知觉单位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位,经过一系列事物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和理解模式识别: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刺激结构,当人能够将某个模式与其他模式区别开并确认它是什么时,这个模式就被识别了结构优先效应:在知觉过程,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可起到有利作用,位于整体结构中的独享的知觉速度快于不严密的组织中的知觉速度一、词优先效应二、客体优先效应:客体优先效应是指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三、构型优先四、字母优先局部报告法:被试在全部刺激呈现后,依据主试要求随机报告所有刺激的一部分自我参考效应:人们试图将刺激信息与自己联系起来,便能够回忆出更多的信息FOK:指相信某个信息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但现在又提取不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启动效应: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是对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表象扫描:对表象的加工就像对知觉材料加工一样,在表征空间中大小不同,距离不同的表象具有知觉的特征,就像一个内部的心理之眼来扫描一样C2衰减模型:Treisman于1960年针对过滤器模型的缺点提出包括语义加工的注意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凡是研究认知的心理学。
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数据处理心理学)3、计算机模拟办法: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觉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办法。
4、感受信息加工:感受信息加工是指感受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觉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5、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受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
6、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
7、模式识不: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经历中的信息举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啥范畴的过程。
8、注意的资源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认知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分配便能顺利举行的认知活动过程。
9、注意的材料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质量或别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也别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程。
10、部分报告法:短暂呈现信息后,被试按照主试要求呈现部分信息的办法。
11、机械性复述:别是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明白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经过别断地简单重复,力图将刺激信息保留在短时经历中。
精巧性复述: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举行分析,使之尽可能与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经历的认知结构中去。
12、陈述性经历:指一具人对事实和事件的经历。
13、语义经历:指个体对客体的事实的经历。
14、情景经历:指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经历。
15、语义启动现象:唤起并促进(加速)随后的与其具有语义联系的字与词汇的触接过程,称为语义启动现象。
16、语义启动效应:由于一具刺激信息(如词或词汇)刚被呈现过,从而导致个体对那个刺激信息的识不或觉察能力的提高,称为语义启动效应。
认知心理学重点解读
认知心理学重点一、名解。
1.速度准确性权衡: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被试在RT实验中,往往会以降低反应正确率为代价来提高反应速度,或者为了达到较高的反应正确率而减慢反应速度。
对一般的RT实验来说,目前主流看法是,在实验达到高正确率的条件下,RT数据是有效的。
2.系列位置效应:记忆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对于序列呈现的材料,位于系列开始和系列末尾的项目容易被识记和提取,位于中间的项目最难被识记和提取。
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这种现象。
(百度出来的)A.传统心理学对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并均高于中间部分。
过去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解释B.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将系列位置曲线反映两种记忆:结尾反映短时记忆;起始和中间反映长时记忆验证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的解释根据两种记忆说所做的两种预测:(1) 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会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2)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3.自上而下的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
5.追随程序(Shadowing Procedure):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使被试尽可能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6.双耳分听:注意的研究范式之一。
操作范式为两耳同时呈现不同材料,被试报告两耳听到的内容。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
⼀、⾯孔识别的准确性本⾝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孔的独特性; (2)对于本族的⾯孔⼈们识别效果姣好,反之则较差; (3)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倒摄⼀直会导致⽬击者不准确的回忆,事后的误导性信息同样会影响⽬击者记忆。
第六章⼀般知识组织 1. 特征⽐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采⽤句⼦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些实验。
在这类试验中,被试有⼀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是真是假。
被试反映的潜伏期被纪录下来。
P136 2. 典型性效应:即当⼀个项⽬是某个范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P136 3. 范畴⼤⼩效应:特征⽐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句⼦和政技术,所获得的另⼀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效应。
P136 4. 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P140 5. 原型具有以下⼏个特点: (1)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
(2)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
(3)启动之后⼈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4)在句⼦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
(5)原型能有相似家族范畴。
P141 6、相关范畴:①⼀种范畴⽔平叫做上位范畴。
②第⼆种范畴⽔平叫做基本范畴。
③第三种范畴⽔平叫做下位范畴。
原型和基本范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术语。
前者是指⼀个范畴的的样例,⽽后者是指即不是太⼀般也不是太专门的⼀种范畴。
P142 7、基本范畴的特殊地位: (1)⼈们⽤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份。
(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
(3)基本范畴名称产⽣启动效应。
P143 8、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相对于有⽣命物体来说,这些病⼈的有⽣命物体⽅⾯的知识损伤更严重。
P145 第七章表象 ⼀、两种观点 1. 许多理论学家认为,表象以模拟码的形式存储。
模拟码也叫描述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常相似的⼀种表征。
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2. 另⼀些理论家认为,我们以为命题码⽽不是模拟码的形式,存储⼼⾥表象。
所谓命题码,也叫描述表征,他是⼀种抽象的,象语⾔⼀样的表征。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点整理第1章1. 什么是信息加工模型?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认知过程概念化;三个基本假设:细节阶段,每阶段有独特的加工,接受传递信息。
问题是:存在哪些阶段?信息以什么形式表征?2.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神经解释。
感觉/知觉:信息如何进入认知系统。
模式识别:处理信息的整体性倾向。
注意:处理信息的能力。
意识:意识和主观体验。
记忆:认知的核心。
知识的表征:信息在大脑内如何存储。
表象:视觉世界的内部表征。
语言:思考的工具。
认知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思维与概念形成:如何形成和使用。
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认知能力。
3. 进化认知心理学认知只有放在人类生物和社会进化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存在普遍的人类认知特性,而且心智的这些常见的、广泛的特性不是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是进化所得到的心理机制产生的结果。
第3章1. 部分报告法是如何做的Sperling(1960).我想这个应该不用再说了吧?!2. 缪勒—莱尔错觉一条线段上的两段看似不相等(具体的图就不用画了吧?)解释是:①知觉受过去的经验影响,我们认为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远,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近。
②这一错觉反应了大脑内部构造。
3.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
注意的研究一般涵盖了五个主要的方面:处理容量和选择性注意、唤醒水平、注意的控制、意识以及认知神经科学。
4. 什么叫做追随实验Cherry(1953) 每一只耳朵都听声音,复述其中一只耳朵的内容,称为追随耳(Shadowing)。
结果发现记不住追随的信息。
对于未被注意的信息,被试可以辨别出言语,但是却无法注意到从英语变为德语。
5. 什么叫做鸡尾酒会现象Moray(1959) 约有1/3的被试可以从非注意耳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说明在过滤器之前信息经过了某种加工。
6. 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分别是做了什么东西?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4)提出,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有多中感觉通道,信号只有被注意到,并经过过滤器传递到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工。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的复习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机制,探讨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
它涉及的范畴广泛,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决策等诸多方面。
认知心理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借助心理学实验室的工具和方法,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和机制。
二、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前操作阶段再到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不断提高。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非常重要。
2. 知觉与注意知觉与注意是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加工和理解外部刺激的过程,是人类认知活动的起点。
注意是指在众多刺激中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处理。
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认知能力。
3. 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获得并储存信息的过程,而遗忘是记忆中信息丧失或难以回忆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长期记忆又可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了解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学习和复习效果非常重要。
4.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思维则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发展迅速。
心理学家在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联结主义模型、符号主义模型等。
5. 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和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考点
• 盲视 • 专家认为,失明人士透过潜意识察觉到自己
看不见的事物,造成盲视现象。即使他们没 有视力,但大脑某个区域仍能令他们对面前 的事物作出反应。以往也有研究显示,脑部 受损的猴子也有类似的能力。
第136页,共136页。
fmri pet区别 考 试卷
• pet,采用探测器来测量血流中的放射性粒 子,探测放射性水量的增加,可以看一个时 间点的状态。
• 可视枕区
• 听力 - 颞皮层
• 说到零部件初级运动皮层的
• 生成动词,额叶和颞中皮层
第136页,共136页。
example of ERP 考 事件相关电位
• ERP是Event-related Potentials的简称,事 件相关电位(详见该词条),是一种特殊的 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 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 脑的电位。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 电生理的变化从头颅 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
第136页,共136页。
Five senses
• –Auditory, visual, tactile, olfactory, gustatory
• 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第136页,共136页。
错觉illusion
• 即感觉体验和知觉解释之间的差异 • 解释,或多或少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
第136页,共136页。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第136页,共136页。
what is cp? 试卷
•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处理和作用。认知参与到人类可能 做得每一件事中,任何一种心理现象也被称 之为认知现象 key terms
• 2.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 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人工智能等。
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重点
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重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等心理过程。
在考研心理学的复习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外界信息的心理学分支。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处理模型的提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知觉的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知觉是指人们通过感官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知觉过程中的感知机制、知觉组织以及知觉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关注注意力对知觉的影响,比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的韧性等。
三、注意力的控制与机制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信息选择和加工的过程。
在考研心理学中,需要了解注意力的特点、分类以及注意力的控制机制,比如注意捕获、持久化注意和分配注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注意力的发展变化以及注意力缺陷相关的疾病,如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
四、记忆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记忆是指人们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各个阶段和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此外,还需关注记忆的影响因素,如编码方式、记忆策略和遗忘曲线等。
五、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判断和推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心理活动。
在认知心理学中,需要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判断与决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相关的思维偏差和错误,如确认偏差、反应偏差和因果思维等。
六、语言与语言理解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考研心理学中,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特点,如语音、语义和句法等。
此外,还需关注语言理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如语义理解、语篇理解和推理理解等。
七、跨学科与应用研究认知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
前七章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5.侧向扩散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10 鸡尾酒会效应11 自由回忆实验12 人工代理13 问题空间14 模式识别15 追随程序16 范畴大小效应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19 探测刺激的实验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理论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知觉产生的理论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
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
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对一切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的研究。
2.研究方法论:从信息加工观点对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研究。
3.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1)感受器:接收外部信息(2)效应器:作出反应(3)加工器:✓基本信息过程(CPU):制作或销毁符号,制作新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原有符号结构。
✓短时记忆(内存):保持基本信息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符号结构✓解说器(编译器):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序列。
(4)记忆: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4.认知: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Neisser)5.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6.认知心理学的诞生: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法✓反应时: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做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1)减数法: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从而分析内在心理过程。
✓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完成此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目的: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A、B、C反应任务:✓应用:Stroop任务、Cooper和Shepard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Posner 的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Clark和Chase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Stroop任务:Cooper和Shepard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逻辑: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问题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C为辨别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3.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
(二)外部原因控制论思想的渗透信息论思想的渗透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启发: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8、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一)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问题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C为辨别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3.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
(二)外部原因控制论思想的渗透信息论思想的渗透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启发: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8、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一)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
(三)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的影响。
9、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一)知觉的假设考验说(认知理论)1.理论内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非常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尤其是上下文的作用。
(二)刺激物学说(直接理论)1.理论内容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10、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分析刺激的个别特征,然后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
2.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是从头脑内部的知识经验开始的加工,先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和期望,把外界信息加以组织和调整,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而后才确定外界刺激的个别特征。
11、Navon的实验让被试短暂注视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同时尽快判断听到的字母或者看到的大字母是什么。
其中,大字母代表整体特征,小字母代表局部特征。
刺激模式有九种。
Stroop范式-视听干涉给被试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然后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字母H或S,任务是判定他听到的是哪个字,做按键反应。
总体一致:一致、冲突、无关局部一致:一致、冲突、无关实验结论:1.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听觉的分辨速度加快;2.当二者不同时,听觉分辨受到干扰;3.听觉分辨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影响12、总体特征先于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这种知觉加工的顺序被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13、模式识别:是指人们确认某种知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14、模式识别的理论(一)模板说1.主要内容在人的记忆中储存着许多关于各种物体详细刺激模式的心理表征,称之为模板,它们与外界刺激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模式识别就是把刺激模式与记忆中的模板进行比较,如果二者达到匹配,模式就被识别;否则,模式就不能被识别。
(二)原型说1.主要内容在人的记忆中储存着许多代表某一类物体关键特征的心理表征,它们不代表任何特定的物体,只代表某一类物体的最基本的特征及其典型的结构模式,称之为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把刺激模式与原型进行比较,如果二者达到匹配,模式就被识别;否则,模式就不能被识别。
刺激与原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特征说特征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模式可以分解成特征主要内容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折,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亿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15、Selfridge的“鬼城”模型该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
第一层小鬼是图像鬼第二层小鬼是特征鬼,第三层小鬼是认知鬼第四层小鬼是决策鬼16、字词优势效应定义: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个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定义: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部分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就是在知觉过程中,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
17、过滤器模型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Welford称为单通道模型1.主要内容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加工的容量有限,因而需要有一种过滤机制以控制通向高级中枢的信息量。
模型是一种全或无的模型。
衰减模型Treisman(1960,1964)1.主要内容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上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18、两种模型的比较1.相同之处第一,两个模型都认为输入的信息必须通过滤器调节。
第二,两个模型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第三,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
不同之处:第一,过滤器模型假设认为,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对刺激物理属性的较粗略的分析;而衰减模型则认为,既存在对刺激物理特征的加工,也可能有语义加工。
第二,过滤器理论中的过滤器是“全或无”性质,什么都未选择的通道是完全关闭的;而衰减模型则认为未选择的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只是关小或阻抑。
19、追随程序:在试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
20、Allport 的双耳分听实验实验一:双耳分听实验追随耳:阅读材料非追随耳:一系列单词实验二:听觉材料:阅读材料(追随刺激)视觉材料:图片两者回忆的正确率都很好,图片的正确率到达了90%21、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别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尔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
22、Treisman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
实验中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
可以做出如下预测: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
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23、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早期选择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知觉分析之前)后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知觉分析之后)24、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
25、中枢能量理论: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和资源,用这种能量和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的理论。
1.能量和资源分配分为两个过程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的进行。
材料限制过程由于受到资料本身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给它很多的资源,人的作业操作水平也不会再进一步提高27、、两种加工过程Schneider&Shiffrin(1977)提出控制性加工: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该加工受人的有意识地控制,又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28、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短时记忆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长时记忆29、两种记忆说系列位置效应:被试对起始部分(首因效应)和结尾部分(近因效应)的内容回忆成绩较好,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回忆较差。
1.前摄抑制、倒摄抑制2.两种记忆说: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短时记忆;起始和中间部分反映长时记忆。
近因效应: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里首因效应(起始优于中间):起始时间比中间部分保持较长的时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复述。
30、自由回忆实验实验方法:先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习过的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来回忆。
31、视觉感觉记忆的特点1.图像记忆保持时间约为300ms。
2.在感觉记忆中存在信息整合现象,其过程是自动进行的,不受意识的控制。
3.感觉记忆的容量相当大,至少为9个字母以上。
32、Moray等(1965)的四耳人实验:将4个扬声器放在一间屋里的4个角的位置,让被试处在当中的位置,实验时可从2个、3个或4个声源同时各呈现1-4个字母。
刺激呈现完毕后,报告他听到的字母。
33、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包含感觉记忆一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该模型的核心仍是两种记忆说,只不过是吸收了感觉记忆来更好的说明记忆信息加工过程(多存贮说)。
34、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一)主要观点记忆有3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长时贮存35、短时贮存保持时间:15-30s(未复述)功能:①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贮存之间的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