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社会第二讲(精选)

合集下载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与社会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与社会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与社会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与社会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二、法与和谐社会第二节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一)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二)法对经济的作用二、法与科学技术(一)科技进步对法在以下方面产生影响:立法;司法;法律思想;法律方法论。

(二)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运用法律管理科技活动;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特别是科技成果商品化;抑制和预防科技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

第三节法与政治一、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一)意志属性(二)规范形式(三)实施方式(四)调整范围(五)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二、法与国家(一)法与国家的共生性和一致性(二)法津与国家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1、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

(2)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

(3)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

2、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1)法律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

(2)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

(3)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

(三)法与国家的紧张和冲突关系1、法对国家权力的确认,同时也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2、权力存在凌驾于法及至摆脱法的倾向。

3、处理方法: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际上的合法性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制约权力。

4、控权机制是有限的:(1)权力制约需以根本上不妨害权利的效能为限;(2)法在总体上不能高于或脱离权力而存在;(3)不被法完全控制的权力活动领域是存在的。

第四节法与道德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与道德都具有社会规范应有的规范性、概括性、连续性、稳定性、效率性等属性,但在程度上存在差别。

(一)本质联系:“恶法非法”(自然法学派)、与“恶法亦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二)内容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理学授课讲义:法与社会〔社会法学派〕

法理学授课讲义:法与社会〔社会法学派〕

第四章法与社会 第⼀节法与社会的—般理论 ⼀、法的社会基础 1、法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

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

即使是同⼀性质或历史形态的社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

2、社会是法的基础。

新的法律不可能产⽣于旧的社会基础之上,旧的法律也不可能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存和延续。

3、法的社会基础的另外⼀层含义,就是制定、认可法律的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以社会⼒量为基础;同时还可以说,国家法以社会法为基础,“纸上的法”以“活法”为基础。

4、总之,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致。

⼆、法对社会的调整 1、法对社会的调整,⾸先是通过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进⽽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和维护。

历对社会的调整⼿段主要有三种:法律、道德和宗教。

⾃16世纪以来,法律已成为对社会进⾏调整的⾸要⼯具。

其他调整⼿段必须从属于法律或者与之相配合,并在法律确定的范围内⾏使。

2、法对社会的调整,还表现为通过法律对社会机体的疾病进⾏疗治。

具体就是运⽤法律解决经济、政治、⽂化、科技、道德、宗教等等⽅⾯的各种社会问题,发挥法的功能。

3、法律不是万能的。

在某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的控制不是惟⼀的⼿段,或者说不是的⼿段。

如果硬要以法律进⾏控制,就可能导致社会成本过⼤,得不偿失,甚⾄造成法律的*。

4、为了有效地通过法律控制社会,还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宗教、道德、政策等等)进⾏配合。

通过与经济、科技、⽂化和政治等社会领域,以及政策、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的互动,改造世界,维护⼈权,由此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从⽽实现全⽅位的社会和谐。

四、法与和谐社会 1、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内在的⾼度统⼀性。

2、和谐社会是社会关系得到全⾯有效调整,⼈与⼈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

法与社会

法与社会
法与社会
法与文化
法与传统——
1、法律传统的概念——是从过去沿袭到今天还 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和文化。
价值——凝聚的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2、法律传统的历史合理性——历史合理性;继
承的历史必然性; 3、法律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法与道德
道德
概念: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 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 和。
法与政治体制改革
法与经济
法与生产力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60经济 分析法学
法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内容;决定法的性 质;变更
法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引导促进和保障;改造 与摧毁;
法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共性
法与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
法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宏 观/微观
法与知识经济
法律与音乐、数学
法律与音乐 法律与数学
复习指要
法本体——法特征;法要素;法部门; 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法运行——立法、法律解释、司法、法 律监督。
法系(两大法系)、法律移植、法律程 序、法律行为。
创新——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经济、法 律与科技等。
致谢
感谢我们一同走过2004! 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 祝愿同学们暑假愉快!
象;伊斯兰教、基督教。 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调整
法与法律文化
文化——法律文化
文化一词产生于拉丁语。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 不仅包括人们活动的对象性成果,如劳动工具、认 识成果。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
法律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 握国家政权 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 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心、心 理 、感情、习惯和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由两个 层面构成:物质性的法律文化 ;精神性法律文化。

第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

第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

第二节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 所谓“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就包括了
法律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 和道德基础,甚至宗教基础等等。 ♦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一种制度。 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在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法律的本质。
但是,法律也如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 并不仅仅是消极地反映社会,而是对社会起着强 大的反作用,或者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者 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因素,具有维护整个 社会的系统稳定和均衡的特殊功能。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由于 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力以社会力量为基础 ,所以,国家法以社会法为基础、“纸上法”以 “活法”为基础。 总之,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 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 展的进程基本一致。
其次,法律的局限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社会 个体身上。 总之,法律渗透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联结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传承文明,沟通未 来。正是通过与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等 社会领域,以及政策、宗教、道德等社会规 范的互动,法律改造世界,维护人权,由此 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全方位 的社会控制。
第三编 法律社会论
第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们
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确是由一群人所组成的, 但这群人中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即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乃是由各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没有 社会活动,没有人们之间的交往,便没有社会。 同时,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和交换 过程中的经济交往,社会存在和人们一切活动 的基础以及社会同动物群体的根本区别,是人 们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社会是以共同 的物质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 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

法律课教案法律与社会

法律课教案法律与社会

法律课教案法律与社会法律课教案:法律与社会引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法律与社会密不可分,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将着重讲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未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奠定基础。

第一节: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以便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或实际事件来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二节:法律与公民权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法律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公民权利的意义和法律对其保护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可以引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或事件来引导学生对公民权利与法律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第三节:法律与社会秩序本节课将重点讲述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合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的思考。

第四节:法律与社会进步本节课将探讨法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与社会进步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

第五节:法律与社会问题解决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法律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如何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懂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具备法治意识和相应的法律素养,为将来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做好准备。

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基本知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起着规范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它与社会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的存在与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而社会的运行也离不开法律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并分析法律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法律的定义与基本特点法律是指国家用来约束公民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和准则。

具体来说,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它以国家的名义具有强制性。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治安秩序。

法律的基本特点包括普遍性、稳定性以及强制性。

普遍性指的是法律适用于所有的公民,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身份。

稳定性意味着法律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也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而强制性是法律的一项重要特征,法律对于公民是有约束力的,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法律与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法律的形成和发展,而法律的制度又规范和影响了社会的行为和秩序。

法律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予以规范,解决了社会纠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此外,法律还扮演者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

法律的出现使得社会秩序更加有序,人们可以通过法律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解决争议和冲突。

法律作为一个公共规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三、法律基本知识的重要性拥有一定的法律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法律基本知识有助于个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及义务。

只有了解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其次,法律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公民普遍都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那么社会将更加安定,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和谐。

法律的普及宣传,有利于提高全民法治素质,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形成法治社会的良好氛围。

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

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

二、法与生产力 法律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通过生产关系的中介, 取决于它所维护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如果它所维护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将阻碍生产力发展。 除了通过生产关系的中介之外,法与生产力也会 发生某种直接关系,如当代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 术的发展对法律的直接影响。法律通过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等方式,直接作 用于生产力(专利制度)。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但不一定有法律。
• 英国亨利六世时的大法官福蒂斯丘论述了关于法律职 业具有神秘性的思想,即认为法律乃法官和律师界的特殊 科学。 法官、律师可以有自己的政治倾向,但在工作中必 须以法律为最高的原则,通过法律的独特的逻辑来考虑和 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应急性的、临时性的政治要求、政 治观点或政治任务来左右法律判断。 敌我之分是政治上的分类,而不是法律上的分类。在律 师的眼里,只有违法者和守法者、有罪者和无罪者的区别, 以及当事人和非当事人的区别。
(二)法在实现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宏观调控与法律
法在实现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有哪些作用 引导作用 促进作用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
保障作用
制约作用
中国的经济立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用 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 年所走过的路程,逐步构筑起一个既适应中国 国情、又充分参照国际惯例的经济法律体系, 无法可依已经成为一个苦涩的回忆。“市场经 济就是法治经济”这个充满科学和理性精神的 判断,浓缩了过去十几年人们在改革开放和法 制建设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经济发展将在法制的轨道上,创造新的奇迹。
▲1994年5月份,后王村有个王明川承包了村里十亩 林果园。当时承包费讲的是每亩地16元,十亩地才160元。 社员到时候看着结了果了,有两棵树的果实价值就相当于 全部承包费。村干部,村民都得了红眼病,一心就想收回, 觉得显失公平不合理。

第二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一、概览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讲旨在深入探讨法律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的背景、原则、程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深入理解法律制定背后的理念、法律条文的形成过程以及法律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关乎每个人的权益保障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法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从法律制定的理论基础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其实施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全面把握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主题。

1. 阐述法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

第一讲已经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接下来在第二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

法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全面描述,它是社会有序运转、公平正义实现的基石。

法律的制定是构建社会秩序的基础。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规定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

这使得社会各个成员能够在明确预期的情况下行事,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实施是法律效力的体现和法律目标的实践。

法律如果不被实施,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法律实施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通过执法机关和司法机构的具体操作,使得法律的规定能够真实作用于社会现实,解决社会问题,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法律具有前瞻性,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解释。

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法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体现在构建社会秩序、实现法律目标、推动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工作,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04 法律与社会(二)

04 法律与社会(二)
2、即使在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很明确的情 况下,有时候解释和运用它,也无法离开 社会习惯和民间规则。
四、“活的法律” 1、法社会学家埃利希认为:在社会中活生生 地存在着一种民间的秩序,这种秩序是人 们的行为呈现出“被约束”和“规律性” 的原因,是真实的“活的法律”。
2、在实际效果上,“活的法律”比国家制定 的法律规则作用更大。
3、当“活的法律”与国家法发生冲突时:
(1)法官有时候会绕过国家法,适用民间规 则来判决案件——“活的法律”成为国家法 的补充,或取代国家法;
(2)有时候立法机关有意立法废除民间习惯, 如果新的行为模式顺利形成,那么民间规 则在国家法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2、法官在实践中不断地解释法律 (1)这类解释可以不断地生出新的含义; (2)对结果的预测也难以找到确定的标准; (3)“客观的法律规则”并不存在必然的结 论。
Karl Llewellyn (1893-1962)
卢埃林:
“看来那种根据规则审判的理论,在整整一 个世纪内,不仅愚弄了学究,而且愚弄了 法官。”
3、美国法学家格雷: 真正的法律规则不是预先存在的,只在真 正的法律实践活动中由适用者解释制存在于实践解释中,那么法官一 直都在适用预先并不存在、当事人并不知 道的法律规则; 2、实践中的法律规则很可能是溯及既往的。
二、法律就是具体判决
1、在现实主义法学看来,将“白纸黑字”的 法律规则看成为人们提供精确答案的观念, 实际上掩盖了法律现象的真正本质。
三、从“规则的注释”走向“社会学的观察” (一)国家法的实际作用
1、法律是行动中的法律,而不是文本中的法 律。行动中的法律又可以分为: (1)规则在法庭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2)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2、法社会学观察的对象就是规则在日常生活 中的运行。

法律社会学2952877132

法律社会学2952877132

法律社会学第一讲总论一、法律规则无疑具有重要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罗斯福新政、里根改革等。

但是,相关的一点是,法律的重要性能到什么样的程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法律变革并不是很成功甚至很不成功。

有时候相似的法律变革却引起了不同的结果。

(如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对比。

)这种现象存在于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中。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法律本身制定的好坏的问题吗?显然很难这样回答。

法律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法律社会学正是要研究社会的基本条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这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法律,是法律社会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欧洲法律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其法律制度必然不可能是相同的。

为什么农村不容易搞法治?也许有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的问题。

我们发现许多复杂的法律制度是配合陌生人社会即现代商业社会设计的。

另外,法律社会学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把法律的实施看作是社会博弈。

一项法律制定出来后,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社会博弈,不可能要求人们完全的毫无反应的依法律而为。

(“法律必须被信仰”,这句话所描述的状态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

)每个人对法律都会有所反应。

法律社会学是对法律形式主义的纠正。

法律形式主义虽然作了奠基,但是它不能解决大量的社会问题。

如最高院关于“奸淫幼女”罪的司法解释,如果单从刑法理论的角度考虑的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放到社会中去,问题就出现了。

比如,有可能触犯这一条罪的人可能是哪些人呢?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的回旋余地大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举证责任会有什么变化由此检查机关的资源配置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见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法律社会学当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是,法律社会学可以看到社会条件、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乃至微观上的个人的行动对法律的影响。

很多问题都可以纳入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如女权主义、同性恋问题,以及在国际交往中出现的不同社会的不同做法如对待安乐死的态度问题,西方由于基督教的传统和某些技术问题而对安乐死相当慎重。

《法理学法与社会》课件

《法理学法与社会》课件
《法理学法与社会》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法理学法与社会》的核心概念,探讨法理学法在社会中的重 要性和应用,以及法律的本质与价值。让我们一起探索法律的奥秘吧!
课程介绍
本节将介绍《法理学法与社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了解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探索的法律理论和实 践。
法理学法的定义
探索法理学法的定义和涵义,了解它在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理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探讨法理学法在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制定政策和维护公民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面的应用。
法理学法的重要性
分析法理学法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法律的本质与价值
深入探讨法律的本质和它对社会价值的塑造,以及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中 的作用。
法治与社会发展
研究法治原则和法律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法治如何促进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繁荣。
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
介绍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过程,从法律条文到制定、实施和执行法律的整个 流程。

《法律与社会工作》课件

《法律与社会工作》课件
互动
法律为社工提 供法律援助, 帮助社工解决 工作中的法律
问题
社会工作与法律的创新结 合
章节副标题
社会工作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
社会工作与法律的结 合:探讨社会工作与 法律的交叉领域,如 社会福利、儿童保护、 家庭暴力等
跨学科研究方法:运 用社会学、法学、心 理学等多学科方法进 行研究,以更好地理 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在司法程序中的功能
提供法律援助:为 弱势群体提供法律 咨询和援助
调解纠纷:协助当 事人进行调解,化 解矛盾
心理辅导:为当事 人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他们面 对司法程序
社会调查:为法院 提供社会调查报告, 帮助法官做出公正 判决
法律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章节副标题
法律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法律与社会工 作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法律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 法律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与法律的创新结合
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法律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章节副标题
法律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保障:法律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保障包括对社工的行为、言论等方面的限制, 以确保社工在实践过程中不违反法律法规,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法律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指导意义
法律是社会工 作伦理的基石, 为社工提供行 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
法律保障社工 的权益,防止 社工受到不公
正待遇
法律促进社工 与政府、社会 组织、服务对 象之间的良性
社会工作在司法程序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社区矫 正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讲义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讲义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讲义总论法律不是孤立的,它是种现象。

因此要把它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加以研究,并要关注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效用,这是法律社会学的理论要求。

传统法律中,有许多是法律明文禁止但却从未执行的规定。

这种立法而不行的事情,会造成人民轻视法律的后果,所以实证法学派(legal positivism)即主张不要制定难以执行的法律。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基本是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表现为习惯、惯例,国家一般不干预,立法上不作规定,“司法”裁判上尊重官吏。

只有当婚姻家庭制度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有直接的重大关系时,国家才干预。

如越王勾贱为了对吴国复仇,鼓励生育,对婚龄作了严格规定“凡男20,女17不婚嫁者,罪其父母。

”梁祝悲剧观点:其一,关于婚姻的社会性质。

应当看到古代包办婚姻和媒妁之言的制度有它的历史合理性。

这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有内在关系。

法律制度只能在历史中实现。

其二,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具有永恒的合理性。

制度不能够简单考虑高尚者的素质,它应该顾虑到社会所有阶层的人。

一个规范文明的社会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法制体系来支撑,“拾金不昧”在法律的层面和经济补偿挂钩,充分体现社会的理性以及法制的进步,可以推动美德的持续延续.一、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异同西方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1.“法治”是基本的治国方略.2.法治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3.法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权利与利益.大二女生作弊被开除胜诉案4.法治的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区别法家的法治也是一种人治,或者说是人治之下的法治。

因为法治的最重要的实施者——“君主”不受法律约束,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集最高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运用赏罚机制对民众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统治。

它与儒家“人治”的区别仅仅在于:儒家主张君主必须“以德治国”,以道德教化为要务;法家主张君主必须“以法治国”,以法律制裁为首务。

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维护君权至上和社会稳定。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引言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规范行为的准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入探讨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本文将逐层展开,探讨法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为高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案的编写提供参考依据。

二、法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1.社会对法律的需求推动法律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人们对财产权和合同法律的需求不断提升,法律系统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

而公民的日益增长的法律意识也对法律的制定、修改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法律对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法律通过规范行为和保护权益,引导社会的秩序和发展。

法律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依据。

通过制定法律规则,社会得以规范行为,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法律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1.法律的制定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的制定应当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社会的发展潮流会推动法律制定的方向。

法律的内容应当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以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2.社会的变革也需要法律的调整和完善在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法律作为解决方案。

例如,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法律对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的变革需要法律跟进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

四、培养学生法治观念与素养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应当认识到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遵循法律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