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学前教育是指对3岁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照顾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财政投入的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渐增加。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全社会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8174亿元,其中学前教育支出占比为11.6%。
这一数字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原因。
是财政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国防、教育、医疗等领域,学前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财政投入相对有限。
是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中的优先级较低。
相比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地位相对较低,财政投入相对较少。
是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不完善。
由于学前教育的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政府的投入方式和管理手段并不充分,导致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不佳。
针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预算、优先安排经费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公私合作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提升财政投入水平。
需要改革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
可以建立健全的经费使用监管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议题。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改革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推动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对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

对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政府、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府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首先就是要考虑到政府在学前教育上的支出问题。
政府需要为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足够的经费,包括建设、运营和维护等费用。
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和管理。
政府的支出主要来自于税收和财政预算。
政府需要对学前教育进行投入,才能满足广大家庭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
在这方面,政府需要考虑到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地使用。
二、家庭方面对于家庭来说,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主要考虑到家庭在学前教育上的支出问题。
在前往学前教育机构的过程中,家庭必须对孩子的饮食、住宿、交通等问题进行支出,同时还需要支付学费和教材费用。
在这方面,家庭必须考虑到经济能力和供需关系,在合理安排家庭收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
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需要依靠政府或社会力量的援助,才能够接受到合适的学前教育。
三、教育机构方面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主要考虑到其经费来源和支出问题。
教育机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设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方面,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同时,教育机构还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得到合适的教育资源。
在这方面,教育机构需要在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四、社会方面对于社会来说,学前教育的财政分析主要考虑到社会资金的投入和支出问题。
社会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各类资金支持,包括教育基金、捐赠、资助等。
河南县学前教育发展及经费投入情况调研报告

河南县学前教育发展及经费投入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截止2010年12月底,河南县0-7岁幼儿共3433 名,4-6周岁适龄幼儿1364名,河南县共有幼儿园2所(公办1所、私立1所),适龄幼儿在园人数共有267人(其中私立园在园40名),接受学前一年教育为79名,专业幼儿教职工17名;各乡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各小学附设学前班,共 9个,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幼儿共有336人,幼儿教师由现有小学专任教师兼任;现阶段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21.5%。
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期义教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中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师生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我县为进一步夯实义务教育成果,针对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2009年自筹资金209万元对原县城幼儿园进行了搬迁新建,在县城建起了具有现代建设风格的幼儿园(县城中心幼儿园),并投入15万元配备设备。
2010年8月已投入使用,目前有教学班级8个,在园人数达227人。
3、目前全县学前教育园舍(班)面积共有1276平方米,其中县城中心幼儿园1034平方米,私立幼儿园园舍44平米,其他各乡完小附设学前班面积共198平米。
除县城中心幼儿园有固定的室外活动场地(约1亩地)外,其他均无正规的活动场地。
公办幼儿园内近几年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玩教具、图书等固定资产达135.49万元4、全县现有学前教育机构中,只有县城中心幼儿园是县财政每年进行财政投入,包括17名专业幼教教师工资(3000元\人)和年10万元公用经费投入。
民办无财政性投入,自负盈亏;乡镇完小附设的学前班由学校自主开办,无任何经费投入。
县城中心幼儿园收费500元\生\学期(不含吃住费用),私立幼儿园收费450元\生\学期(不含吃住费用),乡镇学校学前班不收费用,只招收幼儿进行学前教育。
5、县城中心幼儿园由地方政府统筹办园,属公办体制,除17名教师工资按在编正式教师工资发放以外,其他都是由地方政府承担解决,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幼儿园,县发改委根据年度市场经济状况实时调整收费额度,以维持学前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学前教育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原因和对策

学前教育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原因和对策学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前教育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原因1. 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的开支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
然而,许多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存在不足的情况。
这主要源于政府财政支出的优先级,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占用了更多的资金,而学前教育被忽视了。
2. 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学前教育市场虽然已经逐步形成,但竞争还不充分。
这可能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经营效益难以保证,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投资。
3. 学前教育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学前教育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例如,在教师聘用和培训上,机制并不完善,无法吸引足够的教师投入学前教育工作。
4. 学前教育机构的盈利模式不够成熟学前教育机构的盈利模式并不稳定,经常被依靠过度依赖“升学”等途径来谋取收益。
这种盈利模式容易导致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教学质量水平下降,导致家长的不满意,再加上市场竞争不足,也使得学前教育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5. 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误解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有些家长对“品牌教育”产生错误认识,过于追求知名品牌,导致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支出加大,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财政支出不合理的对策1.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该关注到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其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的基本运转。
2. 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经营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提供非财政支持,如减免税收等方式,帮助学前教育机构获得更多投入。
3. 完善学前教育的机制和体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防止不良机构的出现,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4. 推动学前教育市场的竞争。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09.05•【文号】财教[2011]405号•【施行日期】2011.09.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但是学前教育仍是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和重大的民生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抓紧抓好。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积极配合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与政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明显 。以江 苏 省 苏 南 、 中 、 北 为 例 , 济 发 达 的 苏 南 地 区 苏 苏 经
二、 当前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 J 一 财政对学前教育经 费投入不足
生均预算 内财政投入达到 1 2 .8元 ,而, 学前教育属于 非义务教 育 , 不在教 育财 政保 北地 区仅 为 6 74 2. 7元 , 前者是后者的近 25倍。另外 , . 从财
因之一。 比 2 0 相 0 7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政府投
入平均 7 . 97 %而 言 ,江苏 省财政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中就
经费投入问题。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 了党 中央 、 国务 院对 显得相形见绌 了( 见表 1 。 )
( ) 三 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
1 同地 区幼儿 园之 间财政投入不均衡 . 不 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 , 也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当 前我 国学前教育的投 入体 制主要是地方政府 ,各地经济 发 展 水平和财政收入的不 同,导致 了学前教 育财 政投 入差距
有被真正纳入到 国民教育体 系中 ,学前教 育的经费也没有 被纳入国家公 共财政 的保障范 围。 各种 “ 园难 ” “ 入 、 入园贵” 的言论纷至沓来 : 到底谁该来“ 供养” 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 体制的藩篱又该如何跨越?公共财政能 否保 证学前教育 的 普惠性和公益性?怎样才能让我们 的下一代 不输在 “ 起跑
学前教育政策落实及办学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确保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审计调查组对XX地区学前教育政策落实及办学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本次审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学前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及管理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审计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幼儿受教育权益,XX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然而,在学前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
三、审计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次审计调查主要针对XX地区学前教育政策落实及办学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2. 办学经费来源及分配情况;3. 办学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审计调查方法主要包括:1. 文件查阅:查阅相关文件、政策、报告等,了解学前教育政策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前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3.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经费使用情况等;4. 访谈:与相关部门、幼儿园负责人、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学前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审计调查结果1. 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XX地区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总体较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力等。
2. 办学经费来源及分配情况XX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家长缴费等。
经费分配方面,主要用于幼儿园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方面。
但从审计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园经费分配不合理,存在浪费现象。
3. 办学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审计调查发现,XX地区学前教育经费使用及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经费使用不规范:部分幼儿园存在经费使用不透明、不合规现象,如虚报冒领、挪用经费等;(2)经费管理不到位:部分幼儿园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下;(3)经费使用效益不高:部分幼儿园在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引言学前教育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起点,对于其质量的提升和普及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长期以来存在着不足的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导致了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而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也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人们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关注也逐渐加深。
深入研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育未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则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资金需求和分配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深入研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有助于揭示当前学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研究还能促进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意义在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影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寻找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财政投入关系的问题研究

要: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 中存在学杂费偏 高、 家庭 负担过重、 政府投入 不足等问题 。
政府应尽快 实施 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举措 , 加大对学前教 育的财政投入 , 建立三级财政拨款体 系和法
律保 障机制 , 对 经济 落后 地 区实施 财政性 补偿投 入 。 并
关键词 : 学前教育 ; 成本分担 ; 财政投入 中图分 类号 : 1 G6 文 献标 志码 : A
的人 均纯 收 入 ,0 2年达 到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20
的 10 占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 5 %( 7 %, 5 见
图 1 。1高 昂的学 费不 仅加 重 了幼 儿家 庭 的 经济 ) 7 1
不足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 的均衡发展。 因此 , 为了 实现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 ,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
力支付原则 , 是指在这些教育主体 中, 对教育成本
野, 启迪幼儿的学习意识, 开发幼 J的学习潜能, L 为幼 儿以 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没有接 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显然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因 此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另—方面,
的分担应该根据其支付能力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
中 , 前 教育 经 费不 到 教育 总 经 费 的 2 【 费 的 学 %。经 4 】
情。四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 , 个人教育需求与教育价格成反比, 价格高 则需 求受到抑制 ,价格低则需求膨胀 。t 9 6  ̄ 9— 1
20 04年学前教育收费和居民收入的关系显示 , 我 国学前教育平均学费水平 19 年超过农村居 民 99
教育费用比例。 美国的高瞻佩里幼儿园研究指出 : 在考虑通货膨胀 因素 的情况下 ,对贫困幼儿 1 美 元 的学前教育投 入在他们 4 0岁时可获得 1 . 77 0 美元 的 回报 ,其 中幼儿及其家庭获得 的收益是 41 美元 , . 7 社会获得的收益是 1.美元 。 2 9 社会获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力度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力度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重要的民计民生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幼儿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使得我国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积极制定学前教育政策,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以及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如城乡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投入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保持良好发展趋势,据我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15万所,增长至2018年的26.7万所,同比增长4.60%。
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0%,比2017年提高2.1个百分点,自2014年实现“达到70%”的《纲要》目标后,持续保持上升态势。
2018年,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863.91万人,比2017年减少74.04万人,下降3.82%;在园幼儿4656.42万人,比2017年增加56.28万人,增长1.22%。
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汇总回顾我国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显著加强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
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18年,幼儿园教职工453.15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268.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8.14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143.72万人。
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为150.36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本科毕业58.16万人,占23%;高中毕业44.89万人,占17%;高中及以下教师人数为4.24万人,占比2%。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大幅增长经费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保障。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2016-2018年,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县多级财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改善学前教育经费管理的财政思考与建议

教育是国家的底色,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其主要责任在政府,用好、管好学前教育经费是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破除“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
一、尤溪县学前教育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一)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县级政府主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投入、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长交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收费、财务管理、用人、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改革,支持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建设,共同发展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
(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主要政策1.新(改)建园舍补助。
一是新建幼儿园。
县级财政比照校安工程“八个统一”的管理方式,全额承担新改建公办园舍主体工程。
二是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选择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成幼儿园,按照拟改建的闲置校舍面积和每平方米500元的测算标准予以补助。
三是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
依托当地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按照每班5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
2.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奖补。
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予以100元/年·人补贴。
3.困难幼儿就园资助。
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
资助标准在500元/人*学期以上。
4.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制度。
公办幼儿园入编教师工资由国库统一发放;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生均公用经费低于限定标准的财政给于全额补足。
(三)学前教育经费管理情况1.收费管理制度。
幼儿保育教育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并纳入预算管理,年内全额返还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核定制,民办幼儿园采取备案公示制、开具经营服务性税票。
中国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状况

议一议: 这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有什么样的弊端 和问题?
(六)中国学前教育的师资状况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前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 (2)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比 较研究
(一)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的性质、地 位与功能 1、学前教育是公共事业或准公共事业。 2、学前教育已经或正在被纳入学制系统并 作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 3、各国政府普遍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补偿 功能。
三、(二)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的 办学体制与机构类型
1、政府作为办学主体,机构类型全国统一。 2、办学主体多元,机构类型多种多样。 3、政府举办公立与扶助私立结合,机构类 型双轨并行。 4、办学与项目密切相关,机构设置灵活便 民。 5、私立办学为主,机构类型多样。
三、(三)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的 管理体制
(五)世界部分国家学前教育的师资 建设
1、各国政府充分保障幼儿教师的身份,社 会地位和待遇。 2、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提高教师资质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四、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健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高的保证机 制。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保准,规范幼儿园的收费。 (四)加快普及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五)增加经费总投入量,调整现有财政投入的分配格局。 (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学前教师队伍,提高师资专业素 养。
(五)中国幼儿园的收费状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园的收费缺乏标准,且多以营利 为目的,造成了恶性价格竞争。 (2)公办园收费标准相对偏低,导致变相 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分析及建议

学前 教育在我 国也获得 了较快发展 , 并 逐渐 得到普及 。但是 , 从 总体 来看 , 目前学 期教育 经费投入机 制还不够 完善 , 主要表 我 国的情 况来 看 , 我 国的学 前教育在 各种 教育 中仍然 处于 较弱 现 为投入 机制存 在着 不合理 的现象 。简 而言之 , 投入机 制不合 的地位 , 学前教育还 存在很多 的问题 , 其 中财政 投入不足 以及对 理 主要表 现为不 同地 区幼儿 园之 间财政 投入不 均衡 , 不 同体制 教育 经费 的使 用不 当等是 其 中最 严重 的 问题 , 它 直接 影响 到学 幼儿 园之 间财政 投入差 异性 较大等 方面 的 问题 。我们 知道 , 学 前教 育的标准 和质量 , 阻碍着 我国学前教育 的发展 , 因此很 有必 前教 育是 我国义务 教育 的基础 起点 , 也是保 障教育 公平 的重要 要找 出我 国学 前教育 方面 存在 的各 种 问题 , 对这 这些 问题进 行 措施 。而 当前我 国学前教育 的经费投入 主要源 自于各 级地 方政 分析 , 找 出原因 , 然后 根据 存在 的 问题 找到解决 的方 式 , 从 而帮 府 。各 地 经济发展 水平 的不 同 , 必然 引起各地 区学 前教育 财政
对 我 国综合 国力 的提 升都 有着 重要 的影响 。进入2 1 世纪, 很多 业 收入( 即幼儿 家长承 担的教育 经费) 在 幼儿 园全部财 政收入 中 国家仍 然重视 学前 教育 的公益 性 , 将学 前教育 的发展 放在 与 国 比例 已经超 过 了7 0 %。这也 是 目前普 遍存在 的幼儿 园收费太 高 家 发展 紧密相 关 的战略高 度来 看 , 采取各 种方 式保证 学前 教育 的重要 原因之一 。 的普 及 , 实现学 前教育的公平 以及质量上 的提升 。在 最近几年 , ( 三) 学前 教 育经 费投 入机 制不 够完 善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第16卷㊀第1期教育学报V o l 16,N o 12020年2月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F e b 2020收稿日期:2019G06G15作者简介:李芳(1995 ),女,安徽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政策研究,E Gm a i l:15538830901@163.c o m ;祝贺(1986 ),女,河南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美国学前教育史㊁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通讯作者:姜勇(1973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㊁教师教育㊁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的研究 (项目编号:18Z D A 336)研究成果.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李㊀芳㊀祝㊀贺㊀姜㊀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上海200062)㊀㊀摘㊀要: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回顾2006 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发现:(1)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合理,政府承担比重偏低,家庭负担沉重,社会力量发挥不足;各级政府间投入责任不明确,地区之间投入水平不够均衡.(2)学前教育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与O E C D 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生均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支出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3)经费配置中偏重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不足;对学前教育质量核心要素的投入不够,教师薪资待遇水平偏低.基于此,应构建 保基本㊁广覆盖㊁有质量 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策如下:一是各级政府应承担投入的主体责任,聚积社会力量,减轻家庭负担,提供 付得起 的学前教育;二是分级分类设立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直指处境不利儿童,提供 顾得广 的学前教育;三是调整经费配置结构,关注教师的薪资保障和专业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提供 配得齐 的学前教育.关键词:学前教育;普惠性;财政投入;生均教育经费;经费配置结构中图分类号:G 61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G1298(2020)01G0043G12D O I :10.14082/j.c n k i .1673G1298.2020.01.006㊀㊀21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投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率,[1]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够改变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打破中低收入国家中千百万儿童和家庭面临不平等现象的恶性循环.稳定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基.2011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经费投入总量大幅度增涨,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63亿元,全国幼儿园生均经费支出达到了9770元.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冷静反思: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是否合理?投入规模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多大差距?经费支出结构呈现怎样的特征?是否存在改进之处?许多学者们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包括高等教育[2G3]㊁职业教育[4]㊁基础教育[5]等,学前教育阶段的国际比较研究大多聚焦于某一层面,如经费投入规模[6]㊁生均财政拨款[7]㊁成本分担[8]等方面,而且数据上总体比较滞后.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我们对2006 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多主体经费筹措渠44㊀教育学报2020年道构成分析成本分担结构;教育投入占G D P比重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总教育财政性经费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衡量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水平;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构成以及教职工薪资占比来呈现经费配置方式,力图描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揭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的特征及问题,思考我国学前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的未来规划和对策.一、谁在承担学前教育的成本基于当前我国政府有限的财政支付能力和 穷国办教育 的基本国情,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成为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转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前教育健康㊁长足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成本分担可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分担结构中的不同主体:政府承担不足,家庭负担沉重,社会力量减弱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约翰斯(D.B r u c eJ o h nGs t o n e)提出,确定了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包括政府㊁学生家长㊁捐赠个体和团体㊁企业.O E C D国家经费来源分为公共资源(P u b l i cS o u r c e s)和私人资源(P r i v a t eS o u r c e s),其中公共资源代表政府投入,私人来源包括家庭和其他私人组织投入,而中国经费来源分为财政性教育经费㊁事业性收入㊁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捐赠以及其他收入.为了与O E C D 国家进行比较,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同比为公共资源,而其他经费为私人资源,学费同比为O E C D 国家的家庭分担部分.从政府承担比例上来看,绝大多数O E C D国家政府投入主体地位基本确立.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经费的公共来源占比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80%左右,并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15年达到了84%,相比2006年上升了3.3%.在2015年有可用数据的31个O E C D国家中,政府投入比例超过90%的有10个国家,80%~90%的有14个国家,70%~80%的有2个国家,低于70%的只有4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68.4%)㊁葡萄牙(64.4%)㊁英国(59.0%)和日本(47.9%),中国则低于O E C D 所有成员国,为46.7%.近十年来,O E C D成员国之间的政府投入比例起伏有所差异.其中,日本政府投入水平相对稳定,近两年有所攀升,2015年占比为47.9%,相比2005年增长了4.5%;而韩国政府投入比例提升幅度很大,2006年远远低于O E C D政府负担的平均水平,仅为46.3%,但是近五年迅速增长,2015年韩国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经费占比达到了83.9%,接近O E C D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为6.84%;中国自2010年之后政府分担比例始终低于50%,尽管2011 2012年有可观提升,但从近几年总体趋势来看,政府承担比重有所减缓甚至下降. (见图1)图1㊀2006 2015年各国政府在学前教育经费中分担比例的变化(I S C E D02①)数据来源:O E C D数据来源于«E d u c a t i o na taG l a n c e»(2009 2018)GR e l a t i v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 p u b l i c a n d p r i v a t e e xGp e n d i t u r eo ne d u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b y l e v e lo fe d u c a t i o n (P r eGp r i m a r y);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政府分担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从家庭负担的比例上来看,2015年O E C D国家家庭支出平均水平为14.7%,绝大部分O E C D国家的家庭负担比重都在20%以下,低于O E C D平均水平14.7%的国家占55%(16/29).其中,家庭支出低于10%的有10个国家,如爱尔兰(0.1%)㊁瑞典(5.3%)㊁法国(6.6%)等;10%~20%的有14个国家,如芬兰(11.3%)㊁挪威(15.0%)㊁韩国(14.8%)㊁智利(17.2%)等;20%~30%的有2个国家,即斯洛文尼亚(24.4%)和美国(26.4%);高出30%的只有4个国家,即澳大利亚(31.5%)㊁葡萄牙(35.6%)㊁①㊀教育阶段:«教育概览»中采用«国家教育分类标准法»(I S C E D2011),早期儿童教育(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 I S C E D0)分为早期儿童教育开发(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C E D01)和学前教育(p r e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I S C E D02).按照年龄阶段的一致性,«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 幼儿园 对应的是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I S C E D02,即学前教育((p r e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但由于部份指标没有单列,只能采用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I S C E D0)的数据.h t t p://u i s.u n e s c o.o r g/s i t e s/d e f a u l t/f i l e s/d o c u m e n t s/i s c e dG2011Gc h.p d f.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5㊀英国(41.0%)和日本(52.1%)(见图2).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压力,许多国家都利用公共财政实施有效举措.在丹麦,地方政府必须向符合条件的父母提供经济援助;在挪威,政府通过增加公共资金来实现公私立幼儿园最高收费监管,父母负担比例从2002年的37%降至2012年的15%;在瑞典,不仅提供1年免费教育,还规定父母只应花费1%~3%的家庭收入在学前教育上.[9]中国学前教育经费中家庭承担比重的变化与O E C D 国家总体趋势背道而驰.2010年之前,家庭承担比重(学费/总投入)在30%以下,2006年仅为14.5%,到2010年一跃而上为52.77%,此后虽有缓和,但仍居高不下,2016年为47.8%,家庭负担比例约为2015年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从私人支出(除家庭外)所占比例上来看,O E C D 国家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2015年,O E C D 国家除家庭之外的私人投入平均水平为1.7%,其中占比超过1.7%的只有6个国家,分别是捷克(2.1%)㊁以色列(2.4%)㊁冰岛(2.4%)㊁新西兰(2.9%)㊁斯洛伐克(4.3%)和日本(18.3%).这些国家都积极鼓励私人基金和社区参与支持早期教育与保育机构,社会力量被视为重要额外资源,特别是在政府承担比例相对较低的日本,例如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教育基金会,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并进行广泛的活动.[10]158图2㊀2015年各国政府与家庭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I S C E D02)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o f p u b l i c ,p r i v a t e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P r e 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6),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政府分担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家庭分担比例=学费/总投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经费分担结构属于多方承担型.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政府负担比例总体下滑,存在过度依赖家庭投入的问题.社会分担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阶段经费筹措的社会捐赠土壤尚未形成,社会捐助热情度较低.从实质上来说,多方主体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是政府投入.20062010年国家财政性经费占比平稳发展,2009年达到峰值,为67.93%.2010年后,财政性经费分担比例出现大幅度滑坡,降至33.56%,尽管政府不断弥补短板,但直至2016年占比始终低于50%.其次是家庭投入.2009年之前事业性收入占比不断减少,家庭承担的教育经费占比低于30%;但是进入2010年事业性收入出现迅猛增涨,达59.64%,至今居高不下,维持在50%左右,家庭一跃成为了学前教育经费分担第一主体.另外是社会投入.包括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捐赠以及其他,从近几年总体趋势来看,社会力量的发挥逐渐减弱.2010年以前,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在整个学前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分量微弱,2010年迅猛攀升,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为3.86%,之后的五年里,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不断减少,2016年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仅占经费投入规模总量的1.81%,相比2010年减少了2.05%;而捐赠收入在近十年里一直低于3%,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比重为1.40%,相比2006年,减少了1.43%.(见图3)图3㊀2006 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幼儿园),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二)分担结构中的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重心过低,分担比例不够明确O E C D 成员国在各级政府分担结构上呈现多样化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单方承担型㊁一方主导型和双方均摊型(见图4).转移支付在各国政府之间财政投入调整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促进教育均等化,保障教育公平.2013年,在转移支付前早期46㊀教育学报2020年儿童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平均有41%的公共资金来自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后下降至34%,而地方投入份额从45%上升至54%,各国主要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转移支付,比重超过20%的国家有:智利(22%)㊁立陶宛(40%)㊁芬兰(34%)㊁拉脱维亚(21%).而省级政府转移支付额度较少,O E C D 国家省级转移支付平均水平为1%,但德国和奥地利由省级向地方转移支付比例分别达到了23%和19%.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转移支付后O E C D政府间分担结构的平均水平是:中央(34.6%)㊁州(29.7%)㊁地方(57.6%).当前我国教育转移支付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比较少,并且大部分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校舍改扩建㊁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附属设施建设等,较少用于提高教师生活水平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11]图4㊀2015年O E C D 国家各级政府早期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比例(I S C E D0)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 o f p u b l i c 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 e d u c a t i o nb y l e v e l o f g o v e r n Gm e n t.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坚持 地方为主,中央奖补 的基本原则,实行地方负责㊁分级管理体制.近十年学前教育事业似乎发展得轰轰烈烈,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无论是«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41号),还是«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 2011 405号),或是2018年新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在强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落实问题.政策规定了各级政府之间需承担责任,但未明确过比例如何,只有质的表述,没有量的规定,在当前学前教育无法可依的背景下,留下了各级政府相互推诿的制度漏洞.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将各层级政府分担责任明确了下来.日本在1997年开始实施的«儿童福祉法»中规定,学前教育阶段的机构补助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巴西1996年修订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市政府拿出40%作为学前教育预算的条款改为市政府只需承担20%,另外20%由中央政府承担.不过我国部分地区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江苏㊁浙江等地在出台的«学前教育条例»要求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不低于5%.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均衡,财政实力差异大,对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力度有显著影响.各级政府间分担结构上不合理的体现之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上存在巨大差距.2006 2016年我国省际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差距不断增大,2016年省际之间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标准差已达到5929元,最大差值为25369元(见图5).31个省市中48%的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排在末位,为平均水平的0.38倍.农村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普遍低于地方水平,其中有23%地区的农村低于地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70%,尤其是天津市和辽宁省,其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不及地方平均水平的一半.图5㊀2006 2016年我国地方幼儿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统计量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各地区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地方幼儿园),统计量由研究者计算所得.二、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充足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规模,我们从两个方向进行衡量,一是从横向上比较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G D P 的比重,以衡量其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努力程度;二是从纵向上比较不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7㊀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性经费占比和生均教育经费,以衡量学前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受重视程度.(一)横向比较:投入总量逐年上升,投入水平与O E C D 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一是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的比重.近十年来,O E C D 国家早期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是韩国(十年涨幅为0.44%).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国家有:韩国(17.21%)㊁澳大利亚(13.21%).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平均水平为0.6%,投入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0.9%).O E C D 国家中有53%在早期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例超过0.7%,而占比低于0.4%的只有2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0.25%)和日本(0.20%)(见图6).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占G D P 比重达0.38%,相比2006年(0.06%)提高了0.32%,年均增长率为20.27%,但由于底子薄,目前仍旧远远落后于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图6㊀2005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总投入占G D P 比重(I S C E D02)数据来源:«O E C Da t aG l a n c e 2018:O E C DI n d i c a t o r s »G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e a r l y ch i l d h o o de d u c a t i o na n dc a r e (I S C E D 0)a n d c h a n g e i ne x p e n d i t u r e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G D P i n p r e Gp r i m a r y ed u c a t i o n (2005,2010,2014a n d2015).二是学前教育阶段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15年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的平均水平为0.55%,相比2006年(0.43%)上升了0.12%,年增长率为2.67%.其中2006年排名靠后的韩国和意大利在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上都有显著提高,韩国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02%,澳大利亚年均增长率为15.24%.十年间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涨幅最大的是瑞典(涨幅为0.72%),其次是芬兰(涨幅为0.44%)㊁韩国(涨幅为0.41%)㊁挪威(涨幅为0.37%).同时,个别国家年均增长率为负值,如英国(-4.44%)㊁西班牙(-1.38%)㊁荷兰(-0.63%).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当前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超过O E C D 平均水平(0.55%)的有14个国家,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瑞典(1.28%)㊁冰岛(0.89%)㊁拉脱维亚(0.81%)等,排名进步最明显的国家是芬兰㊁挪威㊁智利以及韩国,均攀升了10位及以上.中国涨幅处在中间水平,从2006年到2015年增长了0.13%,2016年继续增长到0.18%,仍旧低于绝大部分O E C D 国家政府投入水平.(见图7)图7㊀2006与2015年学前教育阶段政府投入占G D P 比重的变化(I S C E D02)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库(U I S .S t a t )GG o v e r n m e n t e x p e n d i t u r e o n p r e G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a s a p e r c e n t a ge o fG D P (2006G2016),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比重=幼儿园财政性教育经费/G D P ).(二)纵向比较:学前教育阶段投入增长速度缓慢,受重视程度不足一是政府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投入到学前教育阶段的比例.近十年中O E C D 国家政府在学前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O E C D 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阶段比重的平均水平为8.2%,2015年提升到了10.4%,年均增长率为2.73%,其中瑞典(涨幅为8.19%)和韩国(涨幅为7.18%)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2015年绝大部分O E C D 成员国的投入比重都高于6%,近一半成员国高于10%,如瑞典(16.99%)㊁智利(13.18%)㊁法国(12.72%)㊁芬兰(10.81%)等,而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略低于中国水平,分别为3.25%和1.97%.2006年中国政府投向学前教育阶段的比重低于O E C D 所有成员国,仅占1.3%,经费主要投向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48㊀教育学报2020年2015年相比2006年提高了2.25%.2016年中国政府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达到了4.22%,但相比其他教育阶段和O E C D 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旧偏低.(见图8)图8㊀2006年和2015年政府教育投入经费中学前教育阶段所占比例(I S C E D02)数据来源:O E C D 国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库(U I S .S t a t )GE x p e n d i t u r eo n p r e Gp r i m a r y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e x pe n d i t u r e o n e d u c a t i o n ;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和2016),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比例=幼儿园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自2006年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保持不断增长,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以G D P 增速表示),2016年达到了31396.25亿元.尽管«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41号)明确强调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但从现实来看,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与G D P 增速和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速相比,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占全国财政经教育经费的比例始终很少,2016年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仅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4.22%.(见图9)图9㊀2006 2016年我国G D P 及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发展变化数据来源:财政性经费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全国);G D P 值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指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反映了每位入学幼儿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关键指标.2006 2014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始终保持上升,到2015年有所回落,平均水平在8528美元.美国在2006年是O E C D所列国家中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国家,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跌落至8396美元,之后继续回升到10010美元,并保持着较为稳定平缓的增长;2012年以前,挪威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基本与O E C D 平均水平相差无几,进入2012年之后,挪威的生均教育经费迅速增长,2013年跃居峰值,达到14704美元,近两年始终保持在14000美元左右;韩国在2006年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的国家,2012年之前生均教育经费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出现回落后又继续上升,2015年(生均教育经费为7814美元)超过了法国㊁澳大利亚等国家;日本和韩国生均教育经费差距不大,近十年始终处于O E C D 平均水平之下,但始终保持着增长的发展趋势,2015年达到了7499美元,相比2006年增长了3110美元,缩小了与O E C D 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2018年为9770元)与O E C D 国家的投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见图10).另外,将O E C D 国家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进行比较,发现挪威㊁瑞典㊁新西兰㊁芬兰和法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反倒高于其他学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尤其是瑞典和新西兰.图10㊀2006 2015年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I S C E D02)数据来源:«E d u c a t i o n a t aG l a n c e »(2009 2018)GA n n u G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b y e d u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 p e rs t ude n t (i n U S Du s i n g PP P s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普通初中和高中以及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平稳,初中和高中增速近两年持平,而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则比较波动.在2009年之后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始终排在各第1期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征与对策研究49㊀学段的末位.2016年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很小,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远远低于初高中,尤其是幼儿园.2016年幼儿园生均经费与普通小学相差2770元,与普通初中相差7380元,与普通高中相差8149元(见图11).当前已有19个省(区㊁市)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额度相对较低.如浙江省从2018年开始,确定全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年每生500元;山东省制定了每生每年710元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图11㊀2006 2016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 2017)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全国教育和其他部门).三、学前教育经费的流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并不总是与其成效直接相关,经费的配置结构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经费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c u r r e n te x p e n d i t u r e )和资本性支出(c a p i t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经常性支出是指当年购买服务和商品以及维持教育服务的经常性生产,包括教职工薪资福利和其他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效用超过一年的资产支出,包括建筑㊁设备更新㊁大型建筑的翻新和维修.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则分为事业性经费支出和基础建设支出,其中事业性经费支出又包括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个人部分包含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㊁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部分包含商品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按照两者涵义,经常性支出指的是个人部分支出与商品服务支出之和,而资本性支出是指基建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之和.(一)偏重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不足O E C D 国家的经常性支出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而资本性支出所占比例很少.2015年O E C D 国家的早期教育阶段的经常性支出水平为93.5%,其中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达到了99.4%.84%的国家经常性支出占比都超过了90%,除了荷兰(88.5%)㊁土耳其(87.7%)㊁日本(86.0%)和捷克(84.4%)之外,但是这四个国家的经常性支出水平依旧在中国之上.中国学前教育经费在资本性支出上高于O E C D 国家整体平均水平,经常性支出(81.8%)比重不足,与O E C D 国家平均水平相差11.7%(见图12).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经费经常性支出有所上升,为82.8%.图12㊀2015年O E C D 国家早期教育阶段的经费支出结构(I S C E D0)数据来源:经合组织数据库(O E C D.S t a t )G2015R e l a t i v es h a r e so fc u r r e n ta n dc a p i t a le x p e n d i t u r e (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6) 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教育经费支出明细(幼儿园),具体比例由研究者计算所得.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改扩建幼儿园作为主要项目之一,从行动计划的绩效指标上来看,过去我们集中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㊁提高毛入园率㊁改扩建幼儿园.2007 2016年,学前教育阶段经常性支出占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回升的趋势(见图13),2012年跌至低谷(72%),之后逐渐上涨,2016年为82.78%.2012年国家大力推动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基本建设经费支出明显增多,为38亿元,比上年净增21.37亿元,占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为2.6%.根据发展规划司教育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幼儿园共计19.86万所,相比2010年增加了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在入园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同时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如价格高昂的大型器械㊁闲置在库房的设施㊁豪华幼儿园建设㊁空置园舍等.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仍有大量新建幼儿园处于闲置状态,其招生数远低于幼儿园学位数,造成教育资源。
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OECD国家的经验

基 础教 育研 究 。0 5( ) 2 o ,1. 『3刘明远 . 质 与机会 均 等 : 11 优 江苏 学前教 育 事 业发展 的 区域特 征f】 J 早期 教 育 ,0 0 (0 . . 2 1 ,1 )
l | r 9
取 学 前 教 育 有 关 预 算 在 政府 财 政 预 算 中单 列 的 方
[ 】 晶 波. 师 幼 互动 中教 师 的权 威 及 其 限 度— — 1 刘 0 谈
兼 作 对 《 旗 手 的 诞 生》 文 的 回 应 『 . 升 一 J 学前 教 育 研 究 , 】
2 0 ,1 . 0 5( )
『1 晓樵 . 堂互动 中的均 等机会— — 对 中国 小 学的 4程 课
个案研 究『 1 D. 香港 中文 大学 ,0 o 20 . 【】 早 明. 方“ 育机 会 均等 ” 究述 评 f . 育 导 5马 西 教 研 J教 ]
刊 ,0 1(5 . 2 0 ,1 )
[1马玲 亚. 幼儿 园师 幼互 动 若干 问题 的 思考[J 1】 对 J. 中 华 女子 学 院 学报 ,前教 育 财政 支持 的经 验
O C 经 济 合 作 与发 展 组 织 ) E D( 国家 较 早 地 认
识 到 了学 前 教育 的重 要性 . 把 学 前教 育 作 为 本 并
来 越 多 的 国家 正 逐 步 将 0岁~ 6岁 幼儿 的保 教 责 任 由私 人 责任 转 为公 共 责 任 . 通 过 公 共 财 政 不 并 断强 化政 府对 学前 教 育 的责任 通 过公 共财 政 支 持学前 教 育是 O C E D成 员 国的共 性 。最 典 型 的便
学 预 公 占 前 算 费学 学{ 费学 前博 公 占 j
国 占 教 总 费 年 均 国 占教 总 费 年 均 家 总 育 前花 生花 家 总 育 前 花 生 花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探析

(0 0 - 0 0 ) 2 1- 2 2 )中有关 学前教育投 入 明确 指 出, “ 要 明确 政府职 责” “ , 建立政府投入 、 会举办者投入 、 社 家庭 合理负担 的投入机 制” 。就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 , 最为迫切 、 为具体 最 的政府职责应是其“ 财政责任” 。
2 9
6 . %减少 到了 5 .3 同时 , 93 4 7 %; 3 民办幼儿园在 园幼儿数 占在园幼
儿总数的 比例逐年上升 , 3 . %提高到了 4 ,7 从 06 6 2 %. 6
在我国 , 所谓“ 公办” 民办 ” 和“ 幼儿 园的本 质区别 , 主要看 它 能否获得政府的财政投 入。公办幼儿 园数量 的大幅减少 和公 办
为了客观盘点 政府在学前教 育中的财政 责任 承担状况 , 我 们对 江苏省内 1 3个城市的 1 1 7 所幼儿园进行 了问卷调查 , 并分 别选 取苏北 、 中、 苏 苏南 的 3 个典 型县市进行 了实地调研 。在此
\
. .
.. . ~.
—
‘
- —
-- —
一
基础上 , 我们结合《 中国统计 年鉴 》《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 《 、 中国
教 育与经济
21 0 2年第 1 期
我 国学前教 育财政投入 问题探 析
柏 檀 , 熊筱燕 , 王水娟
( 南京 师 范大学 , 苏 南京 209 ) 江 107
摘
要: 当前我 国学前教 育的发展明显受制于经费投入 的不足 , 中政府 财政投入不足是 重要因素之一。本 文 其
通过 问卷调 查、 实地调研 、 文献研 究、 统计数据分析 及国际 比较研 究, 数据 分析 了学前教 育在财政 投入总量 、 用 财政 投 入结构及 财政投入分配上 的实际状况 。研 究表 明, 当前我 国学前教 育财政投 入 明显存在 总量不足 、 分配 不均 、 结
财政学前教育论文

财政学前教育论文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财政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发展提供参考。
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早期的学习和社交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财政投入可以保障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在我国,城乡和贫富之间的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财政支持可以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建设更多的幼儿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缩小城乡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三、我国财政学前教育的现状(一)财政投入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二)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在财政投入中,不仅注重幼儿园的建设和设施配备,还加强了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地区差异依然存在尽管财政投入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财政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一)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与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
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投入分配不均衡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
(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区存在资金浪费、挪用等现象,导致财政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财政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财政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逐渐成为被人们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在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存在着阶段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其发展必须有完善、健全的财政体制作为保障,提高教育经费在实际中的效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5-01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已成定局。
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情况而言,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其中,国家针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政策不完善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学前教育改革是继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成功后必然进行的重大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同样也是我党和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1 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1 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国民教育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就学前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来说,其受益群体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儿童与家庭,而是国家以及整个社会,其不仅仅促进儿童个人能力的发展,对解放妇女劳动力,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就业人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面有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和重要体现。
1.2 现阶段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我国拥有世界六岁以下儿童总数的30%,但是根据我国国民教育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经费在gdp中的比重徘徊在0.04%左右,学前教育在我国财政经费中地位有待提高。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xx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青海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贫困地区儿童发展项目”,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xx区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依法管理、规范办园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构建“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基本形成“城区以公办幼儿园为引领,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川水地区以公建民营园为基础,城区幼儿园为辐射;山区以乡镇中心学校所办独立幼儿园为龙头,村小附设幼儿园为支撑”的格局,有效解决了城乡幼儿入学需求。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x所,在园幼儿x名,其中公办幼儿园x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0.1%,在园幼儿x名,占幼儿总数的36.9%,民办及公建民营幼儿园x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9.9%,在园幼儿x名,占幼儿总数的63.1%;有教职工x人,其中在编教师x人,聘用x人;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6.4%。
一是强化学前教育管理。
成立全区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及各学校分别建立学前教育中心和学前教育工作站,形成了“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专人负责、学校专人落实”的工作格局。
制定出台《xx区幼儿园管理办法》《xx 区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和方案,健全了幼儿园年检制度和类别评估管理制度,学前教育的常规工作、安全管理、教育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和考核细则。
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年度检查和全面考评,有效保障了学前教育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到位。
二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按照“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幼儿园x所;投资x万元为全区幼儿园配备保教设备,为保教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
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

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全面教育和照顾的教育体系。
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教育经费的重要性、目前学前教育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以及提高学前教育教育经费投入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然而,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充足的教育经费来支持。
教育经费的投入包括教师工资、教育设施建设、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只有保证足够的教育经费投入,才能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
目前,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师工资待遇不高。
学前教育教师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失,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其次,学前教育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
学前教育需要提供安全、舒适、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教室、操场、活动室等。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地区的学前教育设施不达标,无法满足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此外,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更新也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以提供符合时代需求和教学特点的教育资源。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政府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并通过财政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的经费支持。
其次,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可以吸引社会资本、企业和父母等多方面的资金参与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增加学前教育的整体经费规模。
另外,可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以留住优秀的教师,提高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链接,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目前,我国存在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前教育经费没有单项列支、投入的方式缺乏公平性合理性、学前教育被推入市场弱化了教育职能和政府的责任等问题,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材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学前教育渐渐纳入到义务教育中、实施“教育券”制度、拓宽筹资渠道等一系列解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有效措施。
标签: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教育公平1 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必要性1.1 现实依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妇女绿皮书:2006至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报告》中透露,目前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3岁以下幼儿的入园率仅为21.4%。
2008年全年新增人口1612万,按照这个增量,全国3~6岁的幼儿总数为4836万人,把适龄幼儿入园率85%作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的标准,全国城乡在园幼儿应达到4110万。
上大学难,上幼儿园也难。
1992年我国有幼儿园17.25万所,截至2007年底,全国只有注册幼儿园12.9万所。
然而按照《中国教育事业2020发展纲要》中提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远景目标参数测算,2008至2020年在园人数将从2500万人,迅速增长到5200万人。
目前,孩子的学前教育是很多家庭的一个重要的负担,“入园排长队”、“幼儿园学费堪比读博士”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
在深圳,上一个普通民办幼儿园每个月的学杂费在1200-1500元之间,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菲的支出,但因为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以及要同小学教育接轨的考虑,不少家长不得不忍痛付出。
入园难,费用高,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政府没有投入学前教育的法定责任。
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10年间一直维持在0.03%至0.05%之间,学前教育始终处于我国财政结构的最边缘,并在进一步边缘化。
在许多国家,幼儿教育被视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福利性。
对目前的中国而言发展学前教育也应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
如果说政府必须财政投入学前教育这一论断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政府该给学前教育投入多少、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目标及原则是什么,如何投资幼儿教育等。
我国不仅有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学前教育财政向经费支出结构和公平等问题,后一问题也相当严重。
在幼儿教育财政性经费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优先顺序,选择投入范围和重点,保证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选择合适的投入途径、方式等,也是当前困扰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界和幼儿教育投入决策的关键问题。
1.2 理论依据(1)国内学者对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财政投入研究。
中央教科所的王华敏、周亚君等研究发现,我国1993—2003年的十年间,我国幼儿教育经费逐年提高,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由于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技术和起点较低,因此,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之中,幼儿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仍然过小。
人均预算内的幼儿教育事业费支出大大低于其他的非义务性教育的水平,幼儿教育在经费投入上一直受到政府的不公平待遇。
有限的经费难以支撑庞大的幼儿教育事业。
她们对14个省市研究发现,国家预算内财政性经费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城乡差距拉大。
我国近70%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城市和县镇的教育部门和政府办园。
张燕教授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均等,源于政治地位的差别。
越是有权利的部门,他们的幼儿园也就越有钱,越好。
国家财政性投入的亲疏远近,恰恰与幼儿园服务对象的权利大小成正比。
例如,北京市2008年市区练级财政的学前教育投入共7.41亿元,全部给了145所幼儿园,而北京市共有合法幼儿园1200多所。
这种倾斜性分配机制不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对普通幼儿园产生消极影响,这对于幼儿园和幼儿而言,都是极为不公的。
(2)国外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
19世纪中叶以前,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是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
幼儿教育财政运行机制的研究包括托幼机构财政投入机制和幼儿资助机制两方面。
彼得·佩克罗、詹姆斯等对美国的儿童福利政策、实践和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维基·兰德尔对英国的幼儿教育政策及社会福利也进行了一番分析。
OECD1999年的教育政策分析指出,“幼儿教育是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
2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财政投入问题整体投入不足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合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
教育是社会的公共品,投资属于公共品的教育无利润可言。
在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达到4%,而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48%,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
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才被用于幼儿学前教育。
幼儿园年平均经费仅有200余元,这些有限的钱中又有70%用于少数的示范幼儿园,甚至用于超标准豪华装修,农村及城镇普通幼儿园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资助。
(1)分配不均衡。
在“教育质量”之外有一个同等重要的概念,即“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尤其是人们对“优质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
长期以来,公共教育财政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偏向城市,同时在城市又主要是偏向少数教育部门和政府机关办的幼儿园。
2001年对14个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近70%的财政拨款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
而这些优质的教育机构由于办学质量高于一般机构,因此家长和幼儿都纷纷涌向了这些地方。
前些天看报道,北京市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这样的幼儿园,提前给孩子排队报名,有的甚至是孩子刚出生就得排队报名。
与此同时,许多低收入的家庭只能选择将子女送到收费相当低廉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中,但是这些收费低廉的机构的教育状况却往往令人担忧。
在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没有受到公共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满足他们受教育需求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又要被“压、管、制”,这对于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2)托儿费高昂。
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幼儿教育收费开始与教育质量挂钩,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开始按照幼儿园的级、类确定收费标准。
“成本分担”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收费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意味这家长孩子要自己“买单”,尤其是入读民办或者私营幼儿园,成本分担份额更大。
从1995年开始,近10多年来,包括适龄儿童入园率、幼教师资等幼儿学前教育的各项指标都在逐年下降,而托儿所收费却节节攀高,远远超出了普通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平价甚至公益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少之又少,很多市民抱怨“上幼儿园竟然比上大学都贵和难”。
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1.1%的公众认为学前教育收费“非常高”,25.2%觉得“比较高”,两者合计比例高达97.3%。
幼儿园逐渐提价,收费名目也越来越多,高收费已是必然,费尽心思寻性价比高的幼儿园也是必然。
(3)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基本仍然沿用了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投向公办”的方式。
这使得民办幼儿园、企事业幼儿园等无法获得资助,办学条件难以保证。
如今,民办幼儿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对民办幼儿园的依赖程度越高。
民办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存在许多安全的隐患。
(4)幼儿园转制的困扰。
转制中民间资本融入,使其在经营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民办教育的特征。
这使转制的幼儿园处于两难之中。
一方面幼儿园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把社会效益置之度外;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否则,自身也无法生存,社会效益更是无法实现。
转制后的幼儿教育责任几乎都归家庭和民间力量承担。
这就意味着政府逐渐放弃了投入和支持的责任。
由于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经费的限制,转制幼儿园始终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
3 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对策(1)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应该明确。
幼儿教育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够自由选择幼儿园是所有家长的梦想。
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间的自由选择。
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这是缓解“入园难”的关键。
根据专家的统计,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8%,在发达国家最高可达11%。
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为何国家只重视高等教育,而在学前教育方面有太多欠缺,要真重视学前教育投入,是否应将学前教育的经费提高到4%-5%?把学前教育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
我国应根据教育的范围来决定由哪级政府来承担责任。
应对公办园、民办园一视同仁,保证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经费。
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政府的财政投入汇集更多的幼儿园。
(2)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
陶行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发展幼儿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
强化早期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从儿童早期就缩小社会的经济差异,让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
因此,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观念,是否能够将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促进幼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样还可以促进我国基本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但是这要满足,足够的学校,数量足够,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幼儿园的运营经费有规定的财政投入这几个条件。
这意味这政府要承担100%的成本,这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说在短期内不能实现。
而且目前也没有一个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
(3)加强对私立幼儿学校的财政资助。
从现在的情况看,政府仅仅负责政府机关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投入,而民办幼儿园则由幼儿园和家长负责,由此产生的教育财政结构十分不合理。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可以建立多元的投资模式,大力发展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机构。
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资助,一是加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扩大国家幼儿教育拨款的投入范围。
二是,税收的调节,让私立的学校和公立学校享受一样的待遇,免征税或专用税项。
近年来,通过教育退税的方式支持私立教育发展的做法逐渐被各国政府接受,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家长给予一定额度的退税补贴,这样政府就间接的承担了对私立教育的财政责任。
同时建立一些扶持幼儿教育的基金,来支持那学薄弱幼儿园,非公办幼儿园。
(4)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