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系统总结图表打印版
诗歌鉴赏知识结构图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
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诗歌知识结构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 行》
诗歌知识结构
4、咏物诗 陆游《卜算子•咏梅》、于谦《石灰吟》、王 冕《墨梅》等 5、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孟浩然《过故人庄》
6、哲理诗 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
诗歌知识结构
7、登高诗 杜甫《登高》王之涣《登鹳雀楼》 8、思乡诗:游子思乡与征人思乡 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 9、闺怨诗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即事感怀等)
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
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 对比烘托等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 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 度。
诗歌知识结构
3、其他表现手法
1、赋、比、兴(创作方法)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诗歌知识结构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 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
倾诉,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 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情感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用
比化作用物借间特、具作甲乙动或体有征专体人 物 物 词 无 与 紧称代名代,化生本密。陈本代抽命体联述体泛象的之系静形栩发的事态毕如爱情形特文具物事现生憎感象点笔体移于,,分突鲜精生移于 动转情物栩抒明出明炼动情物静化、、、的
对象 特作征
用
对象 特征
夸 张
对 偶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运用想象有目的
情感
作 用
确思重标号明志知定,语: 故的 以 气问问意加
表回达环愤起激伏或,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激语昂言等优情美感 引人注意,启
,自问自 发思考
答标志:疑问 更引好人地注描意写人
句、选择问 物,的启思发想思活动
情 感
作 用 情
用 典
双 关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分
引用古籍 中的词句 引故论标用利多志、用事用义:注名 、 一 或引释人言词同 音,标志的使:特 词形点句
作 用
情感
把具有明显差异
定 、矛盾对立的双 方放在一起,进
对 义 行对照比较
比
分 标志:名 析 词、动词
古诗鉴赏必备知识体系表
诗歌鉴赏模块复习体系表人物形象: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所构成的意境,从细节上分析人物形象,可借鉴小说人物分析手法(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环境的细节描写)诗歌形象物象:咏物诗,注意物的特点,象征意义。
物(特点)——人(特点)“松竹梅兰菊”景象:借景抒情诗。
多种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萧条冷落凄凉,生机活力五彩缤纷),以及表现思想感情,同时注意组合方式(高低远近、动静虚实)。
字、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字、词、句中表现手法的运用:虚实、动静、想象、情景关系等等。
诗歌语言诗歌中的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颜色词的使用。
语言风格:豪迈苍凉悲壮、清新淡雅、平淡自然、委婉含蓄等。
高低远近直接描写:白描、渲染、工笔、(组合方式动静虚实)描写侧面描写:烘托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方式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叙述:倒述、插述、议论:借景抒情最后说理。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结合、照应、白描、正面渲染、侧面烘托、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点面结合、卒章显志、互文、感觉(听觉、嗅觉、视觉)讽喻手法修辞手法: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国家分裂、社会黑暗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注意两个时期:晚唐和南宋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外敌入侵、奸臣当道诗人政治主张:了解重要诗人(杜甫、李白、苏轼、陆游等)思想感情根据题目、意象判断诗歌主题类型:送别、边塞、山水田园、咏史、咏物等(p6)具体诗歌内容:根据诗词意象运用想象联想手法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诗歌鉴赏常用典故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折腰:屈身事人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尺素:书信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五柳:隐者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鸿鹄:人有远大志向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天:清官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梅雨:悠悠愁绪)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花草类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海浪:人生的起伏东风:春天、美好春风:旷达、欢愉、希望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惨鱼:自由、惬意鸿鹄:理想、追求猿猴:哀伤、凄厉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利国利民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它类: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破晓:初现希望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深夜:愁思怀旧1、送别诗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情深意长的勉励。
打印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解题“六角度”法:读题目、读诗人(作者)、读关键词(显性词、隐性词)、读诗家语(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读用典(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前人诗文)、读注释与题干(只想要素、解说要素、限制要素)。
二、诗歌鉴赏“五设误”法:词语诗句理解设误、艺术手法设误、情感内容理解设误、意向意境分析设误、标题注释设误【选择题】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具体陷阱点:四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不准确、语言鉴赏不恰当、技巧指明不准确、技巧效果不恰当、情感分析不准确、观点态度不恰当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三、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人物形象: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景物形象: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四、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六、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景物
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品质
托物言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生活杂感
题画诗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拜谒诗
哲理诗
讽喻诗
悼亡诗
应酬诗
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代诗歌知识点
语言
炼字
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
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句
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
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维导图(共43张PPT)
()
描
细节描写
使形象鲜明可感,真实可信; 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写
方 法
白描 渲染烘托
标志: 动词 摹拟声音的词语
注意点: 辨清动态、静态、声 响 分析景物的特征
表 达 效
明确意境:画面+景物 果
视觉变换
正侧结合
对人物动作、外貌、
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形象
()
虚实结合
语言、神态、心理以
表现人物心理的细微活动
表
注意点:
达
用具体来表现抽
效
象
果
()
象征
四 联想
表 想象 现 对比 手 法 抑扬
用典
利用事物之间相近、相 通、相似或相反的关联 ,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 物或道理。
类比联想 对比联想 象征(由实而虚)联想 事理联想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使作品内容丰富 使语言形象生动 使思维活跃
表
注意点: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触
乐景乐情
景
哀景哀情
生 情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融 情
乐景乐情
于
景
哀景哀情
以
乐景乐情
景
哀景哀情
结 情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渲染烘托 反衬对比 渲染烘托
渲染烘托 反衬对比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烘托、衬托、对比主体 使形象更加丰满 抒发感情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
描
(完整版)最全的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系统总结图表打印版
常见人物形
象
豪洒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语
_:言
诗歌语言分
类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语言风格特 点及鉴赏专 用术语
总体特点:诗庄(庄重)一词媚(优美)一曲谐(诙谐)
诗歌风格:现实与浪漫
词作特点:婉约与豪放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白):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隐晦):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托物言志(情)、④用典抒 情、⑤叙事抒情(即事感怀)
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赋比兴、渲染、用典、烘托、以景结情、无理而妙、翻因为果、抑扬、照应、即景抒怀、铺垫、铺陈、衬托、 白描、工笔、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象征、寄寓、寄托等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
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
应的五种基
本表现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具体风格特点:清新、平淡、绚丽、含蓄、明快、自然、直率、 清幽、雄奇、悲慨、洗练、沉郁、雄浑、豪放、沉郁、悲慨、俊爽、冲淡、旷达、自然、雄奇、奔放、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 活泼、庄重、简约、洗练、含蓄、明快、诙谐、浅显、白描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 平淡无奇、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苍凉、雄浑雄健、富有哲理、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1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诗歌鉴赏形象题表达技巧题语言题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结构技巧抒情 描写 记叙 议论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景情关系抒情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3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侧面描写景 描写事感官描写角度观察 写景正面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4记叙角度(人称)记叙详略略写详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记叙顺叙 倒叙插叙 记叙方法(顺序)补叙 平叙记叙要素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5事例事实论据史实 论点数据 道理论据格言 名人名言 道理论据俚语公理(公式)议论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理论论证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层进式对照式 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傲视权贵 忧国忧民钟情田园 爱贤惜才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 6炼字型鉴赏语言风格动词 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平淡 工丽 绚丽 直率 含蓄 清新 明快 自然 清幽 雄奇 豪放 婉约 悲慨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 白居易 王昌龄 李商隐 温庭筠 李清照 辛弃疾 孟郊杜甫李白 杜牧 王维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雄健高昂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缠绵悱恻 慷慨悲壮 峻寒沉郁顿挫 豪迈飘逸 清健俊爽 诗画一体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7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即景(事)抒怀诗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亲友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②“透”,穿透,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寒风砭人肌骨 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 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③这两个字生动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表达了
温故知新·炼句 赏析诗句妙处的“五大角度”: ①看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②看意象(高频意象:流水、月亮、杜鹃、酒等)
③看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
④看情感(思乡念远、寄情山水、怀才不遇等)
⑤看位置(不同位置,结构作用不一样)
温故知新·炼句 以白居易《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为例—— 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春蚕食叶的声音比作考 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③塑造了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栖身高枝 难以饱腹 悲鸣寄恨 无人同情
李商隐 为人清高 生活清贫 怀才不遇 无人提携
如何概括诗歌的情感
1. 看标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看作者:李清照-前期幸福美满;后期哀怨凄苦
②以动衬静,反衬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考生们奋笔疾书,下笔如有神助,说明他们
学识渊博,表达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温故知新·炼篇
以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①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 民歌。
②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何处住”,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用女 子自报家门的急切程度,
苏轼-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豁达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常用术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
用典
类别
引用诗词掌故、引用人物事件
作用
怀古伤今、借古言志、意蕴丰富
属别
概念
分类
说明
示例
赏析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思
想
内
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虚实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属别
概念
说明
示例
赏析
表现手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短语并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也属于成白描手法。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抒情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接抒情(直白):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隐晦):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托物言志(情)、④用典抒情、⑤叙事抒情(即事感怀)
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赋比兴、渲染、用典、烘托、以景结情、无理而妙、翻因为果、抑扬、照应、即景抒怀、铺垫、铺陈、衬托、白描、工笔、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象征、寄寓、寄托等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融情于景
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抒情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
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
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他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术语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哀怨、激愤、憎恶、欣喜、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沉痛、哀伤、赞美、敬慕、惜别、依恋、豪迈、狂放、闲适、恬淡等。
古典诗歌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细节刻画②烘托③对比衬托
常见意象归类
(一)意同象异
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2、别离:柳树、芳草、长亭、南浦。
3、高洁:蝉、冰雪、梅花、菊花。4、衰败:草木、乌鸦、燕子。
5、壮志:大江、长风、沧海、奔流。6、爱情:莲花、燕子、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悲伤凄凉:猿啼、羌笛、梧桐。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
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形
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象同意异
1、飞鸟:自由、孤凄无伴、漂泊无依。 2、青山:故乡、超脱。
3、柳:离别、思乡、愁苦。 4、燕子:爱情、时事变迁。
5、水:阻隔、愁情。 6、船:漂流、自由。
7、小楼:思念、闲适。 8、鹧鸪:离愁别绪、衰败之景。
形象方面的鉴赏术语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柔美、绚丽、明丽、明媚、灿烂、雄奇、俊俏、雄伟、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凄冷、凄清、辽阔、浩渺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属别
概念
说明
示例
赏析
修辞手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