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小说情节
小说的情节教案设计模板
![小说的情节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130720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情节的转折点,以及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创作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小说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 培养学生尊重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
- 情节转折点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小说情节中巧妙地安排转折点。
- 如何通过情节设计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经典小说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2. 新课讲授- 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分析经典小说中的情节转折点,以及其作用。
- 举例说明情节设计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小说情节?- 如何在情节中安排转折点?- 如何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4. 创作实践-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设计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小说情节。
-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设计,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5. 作品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说情节设计,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 教师总结课程重点,强调小说情节设计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创作质量:评估学生设计的小说情节是否具有吸引力,情节转折点是否合理,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是否明确。
3.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
小说微课教案模板
![小说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6eb24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png)
小说微课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小说微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形式,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 小说的基本元素和分析方法。
2. 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
3. 阅读小说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准备:1. 小说教材或故事书籍。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小说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他们之前学过的小说,并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步骤二:小说基本元素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小说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并解释每个元素的含义和作用。
步骤三:小说情节分析(1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并让学生讨论小说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步骤四:小说人物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并让学生讨论人物的性格、动机以及与情节的关系。
步骤五:小说主题分析(15分钟)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是什么,并引导他们通过小说中的细节和事件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解读。
步骤六:阅读小说的技巧和策略(10分钟)介绍一些阅读小说的技巧和策略,例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并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应用这些技巧。
步骤七: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阅读指定的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合作学习中进行小说分析和讨论。
2. 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小说,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和兴趣。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册。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过程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 小说文体知识微课(课件)
![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 小说文体知识微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72920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b.png)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 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穷人》中的环境描写: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
一、什么是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 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 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 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人物描写
1.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2.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 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 间接描写。
三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要
素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微型小说的特点
1、小:篇幅短小。“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 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弗里 蒂克·布朗(美) 2、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如:日本作家星 新一的科幻微小说《喂---出来》。
3、巧:构思精巧。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 《窗》。 4、奇:结尾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如:《桥》 的结局,令人震憾!
3.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 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就是小说的 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例如《桥》中对老汉的描写: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 了老汉不徇私情,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
例如《穷人》中对桑娜的描写: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微课小说
![微课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07935c290912a2161579290b.png)
长篇 中篇 短篇 (小小说)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 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 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 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 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常见的答题技巧:运用了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 ……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展现了人物的……性 格品质或……精神等。 (描写方法+描写内容+描写效果)
• 故事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 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 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 尾声,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眼前的故乡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故乡的变化
对比及作用
故乡的变化——人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变化
少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 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 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 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 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
(1)自然环境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场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象征、暗示。
《母亲的金手表》微课教案:细读细节,讲述读后感受
![《母亲的金手表》微课教案:细读细节,讲述读后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e40e36a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3.png)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微课教案《母亲的金手表》:配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和讲述读后感受。
一、配套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使学生:1.了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手法。
2.了解小说中强烈的抗争意识和鲜明的写作思路。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
4.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其表达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技巧及其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文学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通过图片等方式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教材讲解1.让学生先通读一遍小说《母亲的金手表》,并理解文章主题和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她濡湿的衣领被寒风吹得凉丝丝的”、“她的眸子,像是两团火,传达着内心的忧虑和焦虑”等。
通过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3.让学生注意小说中的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帮助学生感受作家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智慧。
Step 3: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描写方式等一系列要素,让学生理清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核。
Step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分享自己对《母亲的金手表》的感受和思考。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表达个人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读后感受《母亲的金手表》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复杂和鲜明。
小说中,钱钟书生动地描绘了母亲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那种为了自己孩子而痛苦的情感共鸣了很多读者。
特别是在细节的描写上,作者通过寒风、雨水、火光等意象的营造,使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境界得以充分地表现。
作者还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加深了情节的印象。
那个“金手表”这个细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母亲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每年过生日,她最想收到的礼物就是孩子们的孝顺和关心,但他们却口沫横飞,争夺一个不值钱的金手表,礼品袋落在地上垃圾桶中。
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0866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3.png)
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引言: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向读者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情节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事的脉络和线索,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因此,教学中如何设计小说情节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情节的概念和作用;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小说情节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情节的概念与分类情节是小说中故事发展的线索,可以分为主线情节和支线情节。
主线情节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而支线情节则是在主线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
2. 情节的要素与构建情节的要素包括起点、转折点和高潮点。
起点是故事的开端,转折点是故事的转折部分,高潮点是故事的最高潮部分。
3. 情节的发展与结构情节的发展是指故事中情节的逐步揭示和展开,情节的结构则是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安排。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活动:以故事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开门见山的情节,来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情节分析活动: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让学生阅读一段小说或者故事,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情节要素,包括起点、转折点和高潮点。
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情节的能力。
3. 情节创作活动:编写小说情节的延续或变化让学生基于已读的小说或者故事,编写一个情节的延续或变化。
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情节表演活动:用戏剧形式展示情节发展将小说情节进行改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此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 个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个小说情节的分析或创作。
2. 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与小说情节相关的问题。
初中语文小说微课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小说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9f896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要素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2)小说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说作品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如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微课学习(1)播放微课视频,讲解小说的基本要素、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并做笔记。
3. 互动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针对微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篇小说,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小说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互动评价:通过课堂互动环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 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注:以上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说中的情节教案设计模板
![小说中的情节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41908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掌握小说情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分析小说情节的布局和人物塑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尊重原创、珍惜知识、热爱生活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性,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2)小说情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小说情节布局和人物塑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小说情节设计得引人入胜;(2)如何将小说情节与人物塑造相结合;(3)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重要性;2. 展示经典小说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 介绍小说情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悬念设置、情节反转等;3. 分析小说情节布局和人物塑造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选取经典小说,分析其情节设计;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情节的布局和人物塑造;3.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说情节;2. 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成果,全班共同评价;3.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情节设计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小说情节设计方面的收获;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小说,分析其情节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教学改进意见。
故事小说讲解优质课件
![故事小说讲解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679d5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a.png)
经典范文
流浪狗朵朵的故事 环境描写为后文
遇到朵朵作铺垫。 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天阴沉沉的,北风 尖叫着,夹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向大地席卷而来, 似乎没有一点停的意思。路上的行人都把衣服 裹得严严的,生怕那刀子般的北风钻进去。刚 放学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厚厚的雪里, 艰难地往家赶。
“汪汪……”一阵病恹恹的狗叫声传进了 我的耳朵。也许是因为太冷的缘故,我把那狗 叫声当作了“耳旁风”。“汪汪……”又一阵 狗叫声传来了,似乎要哭的声音拉住了我的脚
充满爱心
志愿者徐明
乐于助人
少年陆天和志愿者徐明做了哪些事情?
充满爱心
深入探究
情景三: 深入探究——完成写作。
环境
月光下的村庄
幽静
人物
铁蛋 表哥
? 远道而来
还有其他的吗?
铁蛋的特点: 有礼貌、热情…… 故事情节: 铁蛋热情招待表哥。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一组环境和人物来创编 故事吧!
习作审题
根据给出的材料,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 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故事 情节生动完整,围绕人物展开。
将对班长 的介绍与他的 性格联系起来,
误的同学却比较严厉。
为下文情节做
开始扫地了,张明拿起扫把, 铺垫。
不专心扫地,却用扫把把足球推来
推去,真是个淘气鬼!忽然“咔嚓”
一声响,原来是张明把一张课桌挤
翻在地,人也压了上去,桌子的一
条腿被压断了。张明惊呆了,嘴巴
对张明的
张得大大的,一会儿脸就变红了。 神态描写,对
写法指导
(2)确定习作内容
首先参考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 想一想哪一组是自己熟悉的,能 让自己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人和 事。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 组创编故事。
小说情节运行模式
![小说情节运行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562f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8.png)
(5)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归纳总结
主持人
【师】通过小说《马兰花》我们可以发现,情节运行模式可以帮我们进一步把握小说内容、结构,提升情节类题型的答题能力。
【师】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
片尾
统一转场谢幕+结尾logo
(3)意识流式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知识点应用
PPT出示教材助解
借助小说《马兰花》进一步巩固运行模式知识点
主讲人
1.【师】《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_,《祝福》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
2.外国小说模式
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4d65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3.png)
二、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其它人物、 事件叙述和描写,来烘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活动来烘托主 人公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效果。也就是说,次要 人物能够将原本单调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 表示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清楚。
在《我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着墨非常少,但他们 却起了较好烘托作用。文中我”面对穷困潦倒于勒,还给了他 “十个铜子小费”,这阐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人。 在这里通过对次要人物“我”简朴描写,就把菲利普夫妇冷漠无 情、虚伪自私特点充足地烘托了出来。在《变色龙》一文中,火 红色头发巡警叶尔德林也起到了较好烘托作用。从端着一个“盛 满了没收来醋栗”筛子到汇报“仿佛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 大衣到两次对狗来历进行判断,既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 面烘托了警官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性格。这样,通过 次要人物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 有力。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通过王熙凤出场语言能够看出她是如何人? 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人
第17页
林冲为御寒买酒,临走时,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 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 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 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第7页
(2)小说中写了郑祺与王大头两次交往,有什么作用? (6分)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是王大头出现,才使故事变得曲折并 不断地向前发展。(2分) ②有助于展示主人公性格特点。在郑祺与王大头两次交往 中,郑祺形象通过与王大头对比,突出了郑祺正直性格, 让主人公形象得以更全面地呈现。(2分) 3)有助于彰显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让内心坚守正确尺度主 题。(2分)
初中名著导读微型课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微型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b48b6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8.png)
教案名称:初中名著导读微型课《骆驼祥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3.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祥子形象的分析。
2. 小说社会现实的把握。
教学难点:1. 小说深刻内涵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分析祥子形象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坚韧,有梦想。
2. 探讨祥子命运的悲惨原因: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命运的无常。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旧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底层人民的苦难。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骆驼祥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老舍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了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探讨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和思维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说情节艺术教案
![小说情节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c90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4.png)
小说情节艺术教案教案标题:小说情节艺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小说情节的结构和发展;3. 学习如何创作和构建精彩的小说情节;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人物、情节、背景等,并解释情节的含义和作用。
探究:2. 分析小说情节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情节的起承转合,包括起始点、冲突、高潮和结局等要素。
3. 解读小说情节的发展:指导学生分析情节的递进和转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发展来推动故事的进展。
4. 分析小说情节的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手法和技巧,如伏笔、悬念、反转等,以增强情节的吸引力和张力。
实践:5. 阅读和分析经典小说情节:选择一些经典小说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情节带来的阅读体验。
6. 创作小说情节: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自行创作一个小说情节,并鼓励他们在情节构建中发挥创造力。
巩固:7. 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小说情节,并进行同伴间的讨论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对情节艺术的理解和应用。
8.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本小说,共同分析和讨论其中的情节结构和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析能力。
总结:9. 总结小说情节的重要性和技巧: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小说情节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创作中的技巧。
10. 提供反馈和指导: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创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案评估:1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的情节结构和发展,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本小说,共同创作一个新的情节,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学资源:1. 小说教材或故事书;2. 小组合作讨论的工具;3. 创作和写作指导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小说,提高对不同情节类型和风格的理解和欣赏;2. 组织学生参加小说创作比赛或阅读分享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3. 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其他文学形式的情节,如短篇小说、剧本等,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创作能力。
《百合花》微课
![《百合花》微课](https://img.taocdn.com/s3/m/6863d0fca8956bec0875e35c.png)
《百合花》微课
设计者:孔雀中学刘钦明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快速找出本文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的性格特征。
三、课堂导入:
小说的三要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分析《百合花》中的第二个要素:人物形象
四、合作探究:(生分组讨论、师点拨、展示、点评)
1、本文集中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作者巧妙的运用细节描写将两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细节就是“‘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在在文中找出几次描写“通讯员”衣服破洞的句子,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新媳妇和通讯员的性格特征。
按以下句式展开说话练习,并交流。
这是一个的新媳妇;
这是一个的通讯员;
提示与要求:
(1).圈点勾划出重点句子、词语,展开分析与交流。
(2).抓住细节描写,如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
(3)、明确:
新媳妇——淳朴、圣洁、美丽、对子弟兵有着深厚的阶级情谊。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勇敢、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2)你还能在文中找出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吗。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2dd39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9.png)
(3)为甚么“琴不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1)在第一段中为甚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音讯就认为子敬曾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本人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样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无情)
让先生有话可说,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两重播种
板书设计
人琴俱亡
刘义庆
人亡——按捺——了不悲
琴亡——喷发——恸绝良久
分层作业设计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以下句子
教学策略:
朗读法、合作探求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30秒之内)
出示成语填空练习。(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导入激发兴味
注释讲解 (6分钟)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出示目标:
三、学习课文
教师解疑。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白话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宗旨,背诵课文。
(2)领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在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精确。
“腾讯课堂”教学案例(小说情节叙事技巧)
![“腾讯课堂”教学案例(小说情节叙事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3c6e33b312b3169a451a470.png)
高三一轮复习课——小说情节的叙事技巧“腾讯课堂”教学案列深圳市富源学校唐梅艳联系电话:135********【授课时间】2020年2月20日课时90分钟【授课地点】腾讯课堂、微信群、QQ群、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簿【授课形式】直播【授课工具】手机、电脑、耳麦【案例摘要】本案例有一套严谨的授课模式,条理非常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分组探讨,课件制作,解说考情,试题批阅,分析评价、命制考题……参与面极广。
而教师组织到位,监管得当,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线上的互动。
【授课目标】一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线上课堂二让所有的学生识记小说叙事技巧的知识点三让所有的学生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学前准备】一授课前两天布置学生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一)各小组搜集整理各省高考或者模拟考试中出现的该类题型,研究该题型的命题特点及答案,写出命题和答题规律。
(二)各组做成PPT课件,在授课前一天通过微信或QQ发给老师。
老师选择最佳作品,并安排该组派人于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解说,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在各组上交的PPT中,宁茜组的作品脱颖而出,该组定下由宁茜来进行解说。
二准备好上课工具:手机、电脑(最好有)、耳麦、笔记本、草稿纸、笔【课堂呈现】一考点解读、真题再现。
(15分钟)进入腾讯课堂,全班报到后,导入新课,表扬上交作品的小组特别是找资料做课件的同学,并由最佳作品入选组的宁茜组派代表在腾讯课堂的“举手”区上台来对课件内容进行解说。
教师则通过“全屏分享”播放PPT。
宁茜组PPT内容如下:二、真题回放1、【2014·全国卷1《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2、【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3、【2018年:《赵一曼女士》】:小说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4、【2019年:《理水》】: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作品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概括情节要点,理清情节发展 的脉络。
• 情节结构: • 一、林教头巧遇李小二(序幕、开端) • 二、林教头买刀寻仇人(发展) • 三、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 四、林教头怒杀陆虞候(高潮、结局)
概括小说情节的技巧
一、概括小说情节的主要方法 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 这种方法一般在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情节时采用。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 《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分为:回故乡——在故 乡——离故乡;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 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 布散学。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 《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 (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实际上就是一些情
节)?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
• 第一册《荆轲刺秦王》第一题,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 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
•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出故事梗概,要对情节作 适当概括。荆轲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
• 参考答案:
• 情节概括:大军压境----计议行刺----求取信物-----准 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诀别-----慷 慨悲歌----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 柱笑骂----遇难身亡。
• 荆轲的性格:深沉(准备信物时深谋远虑)、刚毅(迟 发见疑,他怒叱太子)、机智勇敢(秦廷搏击)。荆轲 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
•
• 第四册《廉颇蔺相如列传》熟读课文和背诵最后五段。 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那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 蔺相如各有是么样的特点?
• 参考答案:
①主要写了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个典型事件。 ②本文通过这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 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 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 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 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蔺相如 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先国家而后私仇”的精神。 ③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 荆请罪”中体现出来,那就是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 于改错。
情节的作用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理解故事, 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小说的情节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为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 笔、暗示或推动事件的发展等。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是小 说情节类题目的重点题型。 设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段写的××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内容对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4.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专题:小说情节
主讲人:董仲斌
•
小说情节的概括
概括小说情节,是小说类文本阅读常见的题型之一。
该考点是考查考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概括小说
情节题,其考查主要从分析作品的结构入手。要求考
生既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又要注意各个部分和各
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2:表述式概括------这种方法一般在概括篇幅较短的小说 情节时采用。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 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在考查中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 用简洁的、完整的句子。
二、概括小说情节的注意事项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 件等几方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 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 做何事”不能省)。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