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西思维差异

合集下载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在考研英语翻译中不同的思维对语言的表达有其不同的方式。

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拿到高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以便更准确的翻译好原文。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而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来进行翻译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思维差异的表现方面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种事物时,所采取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如:中国人是比较讲礼貌的,大家在一起总是礼让一番,总是说"你先请!"而英语的习惯说法是"After you !"汉语中用"先"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却用"后"来表示。

一、在时间先后概念上,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不同的英语中用"back"指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指未来的时间。

而中国人用"前"指过去的时间,用"后"指未来的时间。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英美人是面向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

英语的"back"和"forward"相当于汉语的"前"和"后"。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_程永伟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_程永伟
2] 。 英语中语句各 接应 , 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分的相互结合常 用 适 当 的 连 接 词 语 或 各 种 语 言 连 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 汉语句中各成分之间或 接手段 , 句子之间的结合多 依 靠 语 义 的 贯 通 , 少 用 连 接 语, 所 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 如 : ( )A 1 m a n m a u s u a l l b e k n o w n b t h e b o o k s y y y ; h e r e a d s a s w e l l a s b t h e c o m a n h e k e e s f o r y p y p ; i s a c o m a n i o n s h i o f b o o k s a s w e l l a s o f m e n t h e r e p p , a n d o n e s h o u l d a l w a s l i v e i n t h e b e s t c o m a n y p y
( 参考译文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 友以及所阅读的 书 去 看 他 的 为 人 。 这 是 因 为 人 与 人 之间有友谊 , 同样 地 , 人 与 书 也 就 有 友 谊。 人 们 应 该 经常生活在与最好的书以及最好的人的友谊之中 。 ” ,“ 英语中 只 有 一 句 话 , 用了 “ 等连接 f o r a n d” ” 词, 还用了 “ 连接的从句 。 但汉语译文却 用 w h e t h e r
, 皖西学院学报 2 0 1 2年1 2月 D e c . 2 0 1 2 第2 8 卷第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W e s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V o l . 2 8 NO. 6 y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

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_外语翻译外语翻译[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入手,从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差异性比较的意义、中国的对策和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和发扬等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明晰中西翻译理论的各自侧重和不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优点,有利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翻译事业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

一般认为,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佛经翻译。

而且自此之后,产生了四大翻译高潮时期,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

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大城翻译了《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

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期间,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六次高潮。

随着时间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现代,西方的翻译论理和流派日益科学化和系统化,处于领先的地位。

一、中西译论差异的原因探究中西翻译的历史同样悠久,并都有着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的翻译理论比较起来显得相对滞后。

本文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的翻译理论比较起来相对滞后的原因做出分析:第一、历史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与此同时,中国从二战结束后到改革开放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翻译事业乃至各项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是封闭的,是停滞不前的,这与同时期突飞猛进的西方翻译是远不能相比的,差距由此拉开。

其次,中国的思维方式也是造成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相对滞后的原因。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重综合,西方人的传统思维习惯重分析。

表现在翻译理论上面,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大都是经验式的总结,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

而西方的翻译理论大多都是成理论体系的,体现了较强的科学主义精神。

在当今重视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比自然显得相对滞后。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词汇选择
1、词汇选择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词汇选择产生了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目 标语言的思维方式特点。例如,在英语中常用“it is said”、“there is evidence”等客观描述词汇,而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观感受的词汇如“我 觉得”、“我认为”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词汇选择,以符合目标语 言的思维方式特点。
2、实证思维与直觉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实证和逻辑,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而东方文化则更 倾向于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西方语言的客观性和 精确性,以及对东方语言的含蓄和主观性的理解。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3、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和分解,倾向于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研究。而东方文化 则更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在翻译中 表现为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层面
1、词汇层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原文 中的词汇可能难以直接对应到目标语言中。例如,“龙”在中文中是吉祥、权威 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 差异,选择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
三、如何应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对英汉语言与翻译的影响
1、提高文化意识
1、提高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特点。只有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特点, 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
2、培养语篇意识
2、培养语篇意识
语篇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也是体现文化差异的重要层面。译者需要具备 语篇分析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特点和结构。通过对目标文化的语篇 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思维方式特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中英思维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英语句子以动词 为中心 , 组成部分很 少省略 , 子完整 , 句 特别
是主语几乎不能省略。汉语的 一些无 主语句子 如“ 刮风 了” ,
wt c dsr l. i r a P n整个句 子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 h yn e_ a 一层层 , 一点 点地把事情交代 清楚 。有人 把英语 的句子结构 比喻成葡萄 、
作或有生命 的东西 , 包括人类 的组织形式 , 充任主语 。英语在
选 择 主语 方 面则 明显 不 同 , 语 在 选择 主语 时 , 往 用 不 能 发 英 往
句子的主谓结构 , 尤其是谓语动 词 , 全句 的焦 点 , 是 其它成 分
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 。而汉 语句子的特征 是简洁。 汉语 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 散点视”一个个句读 段按时 问或 ,

英汉句法结构上的主要差异
( ) 一 造句方面英语 注重形合 , 汉语注重意合 贾玉新在《 跨文化交际学》 书中将 两者 的差 异概括为 : 一 ‘ 语高度形式 化 、 瑛 逻辑 化 , 句法结构严 谨 , 以动词为核 心 , 重
分析 , 轻意合 ( ras; p ax ) a t i 而汉语则不 注重 形式 , 法结构 不必 句 完备 , 动词的作 用没 有英语 中那 么突 出, 意合 . 析。 l 重 轻分 ”
汉语无词尾变化, 寓情态于搭配 , 但文字本 身意义丰富 , 使用起来灵活多变 , 字和词的 次序 、 位置稍 有变化 , 产生新 就 的意义。 譬如中央台的一句 广告语“ 中国电视报 , 中 国电 报 视”同样 的字 , 词的顺序稍变 , ; 只是 意义就完全 改变 了。所 以 外国人学 习汉语会 觉得汉语变化 莫测 , 以把 握 , 难 常犯错误 , 就如中国人学英语常犯形态错误一样。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摘要:由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差异,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译文的影响和制约,为今后的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诗歌;汉英翻译;中西思维差异;一、引言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结构紧凑,用词优美,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古诗词翻译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宋词三百首》,还有如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等外国学者翻译的《中国诗选》,他们都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传递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作出了贡献。

但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

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发现中西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并体现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实证性以及模糊性与精确性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诗词翻译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一)整体性与分析性差异与诗歌翻译连淑能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划分为: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规律,主张区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许渊冲的译文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Alan Ayling& Duncan Machintosh的译文为:Unending search in endless quest/So cold and still, how cold and still/By grief and anguish,grief and anguish hard oppressed.《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个叠词,音节变换间带给读者一种孤寂感。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论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论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度, 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态度。 大禹治水 , 由堵转 疏, 最大限度 的发挥了人对 自然 的能动性 , 讲究的是 稳健 与平 衡 , 不 可 能 消灭 的情 况 下 , 用 当 时仅 有 在 利
的技 术 与能力 , 自己的能力 帮 助着 自己与人 民。而 以 西方 的诺 亚方 舟则 是 以上帝 的指 示 为标准 , 的善 恶 人 可 以 以上 天的对 待态度 得到不 同的结 果 。 自己的未 将
腻, 而汉 语用 词概 括模糊 。 如 “ ” 例 说 一词 , 英语 有 “a sy sektl 等 , pa , l” 这些 词可 以表 达不 同情 况 下 “ ” e 说 的意 思。 这样使语言简洁准确 , 又富于变化 , 形象生动。而

和客体 , 人和 自然 , 精神 和物质 , 现象 和本质相区分 , 并 分别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 。认为人与物质互相独
另外 , 中国人 还经 常 用 隐喻 的方 法 来 表达 自己的 感 睛和抱 负 。蚕 食( ibe. 慢慢 的进攻 , 像蚕 tnb l 是指 o ) 就
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差异。 下面从词语和句子两方面进 行分析。 1 .词语 的翻译
英 汉 语 之 间词 的正 确 选 择 取 决 于 对 原 文 词 义 的 确 切 理解 。例 如 :情 况 ”一 词 ,其在 英 语 中可 以 和 “

cru s ne“i ao”cn io ” 相对 应 。 i m t c”sutn “odtn等 c a t i i 种情况下” 如 ①“
可译成 “ c i e a ”② “ s h e gh s ; 现在情况不同了” u bnt ce 可 译为 “ o ig e iee t N wt n s r f rn. h a d ”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习惯等方面。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需要将原文的
意思准确传达给读者,而这个过程涉及到文化的表达和理解,因此文化差
异会直接影响到中文翻译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不同,会导致一些表达方式的差异,如西方倾向于使用具体的时间词汇进行描述,而中文中常使用抽象的表达方式。

2.语言结构差异:中文与西方语言在语法、句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明
显的差异。

中文注重主语的省略和上下文的暗示,而西方语言注重说话者
和听话者之间的直接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
调整和转换,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的连贯性。

3.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含蓄、
委婉和比喻的表达,而西方语言更加直接和具体。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
译时需要进行语气、语调和修辞手法的转换,以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
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综上所述,中西方思维差异对中文翻译有一定的影响,翻译人员需要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
式等因素进行合适的调整和转换,以实现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目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预读: 摘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中英文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中英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和中文的字、词、语法表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社会、宗教、历史背景,乃至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对比,尝试在翻译的过程中以适合的调节手段来化解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1、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差异“综合”,就是事物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部分,又见整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是两种方式的结合,都不可能只有分析型思维而无综合型思维,或只有综合型思维而没有分析型思维.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体现在语言上的表现是:“中文注重意,英语注重形”.例如:“Thiswasanintelligentlyorganizedandferventmeeti nginapackedTownHall,withMr.StrongintheCh air”.此句的主谓结构为:Thiswasan…meeting…,其他附加成分均围绕这个主句展开,结构十分紧凑,突出了英语里的注重形的特点.如果将其按英语原来的句子结构翻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的、热情洋溢的、在市政厅里召开的由斯特朗先生主持的会议”.这样译文表面看似忠实于原文,但实际上给人以词藻堆砌,头重脚轻之感,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惯,没有给受众一种与读原文同的感觉,也就没有做到对原文的忠实.如果将其按照汉语叙事论理的方式重新安排语序,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这样的译文,无论从字顺序、层次,表达等各方面才会产生与原文相同的阅读效果.既是地道的汉语,又是对原文语言的忠实.反之,将汉语译成英语时,也要充分尊重英语的形合特点,将汉语的结构译为英语的:以主谓为主干,其他成份分别附着不同的结构中,并形成符合英语语法的译语.2、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中国文化是:“以人本为主体”,形成了“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是:“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较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不同,表现在汉英—英汉翻译为:(1)中文句子更习惯以人或物为主语,当主语不是明显时就使用无主语句.例如:“跑了和尚,跑不了庙”“Themonkmayrunaway,butthetemplecan’trunwithhim.”(2)英文却相反,习惯以物为主语,除了祈使句外,严格的语法要求是不能出现无主语句.“Thewheatfieldshavenothingtosaytome.Andthatissad.”翻译成“麦田和我不相干,真令人沮丧.”有时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在翻译时,当主语不是很明显时,把原句变成无主语句,然后将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如,“Itisnotinhimtobedependeduponintimeofdanger.”译为“危机时刻此人靠不住.”3、螺旋式思维与直线型思维东方人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习惯把思想发散出去但还要收回来,最终要落在原来的起点上,回归主题.这样的回转型、曲折型思维导致了汉语的螺旋式思维和螺旋式的文章结构.即,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式对一种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典型的例子有,曾经讲究“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就是这样的布局结构.而西方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一切都在向前发展变化.所以直线型思维的人认为,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并且要与说话人的立场保持一致,不要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的观点.因此英语语篇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按直线展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引入、主题、例证、结论,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即主题句,再分点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重心多半在后,头大、尾小.”如:“Imetwithmyhigh-schoolclass-mateattheentranceofthetheatreat7:00yesterdayevening,whomIhadn’tseenfouryears.”应译为:“昨晚7点在剧场门口,我碰到了4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二、认知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看问题的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强调从大到小方式去看,而西方强调由小到大的方式”.如,在人的姓名的介绍和书写,以及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体现了东西方思维方式中的认知差异.在中国,地址和时间的书写都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的排列.对颜色的认知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blacktea红茶;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whiteday黄道吉日;white-hairedboy红人;嫉妒的眼红turngreenwithenvy;黄色笑话bluejoke.三、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西方文化是比较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使得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影响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为: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 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受中国文化的以谦虚为美德的价值观的影响,一般会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 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综上所述,“文化翻译”的确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做翻译,翻译的好要有九份文化,一份语言.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语言的本质,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熟悉文化的异同,才能真正做好翻译工作.S*本文为银川能源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2—KY-P-40)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章和升、王云桥,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的基础就是思维的转换,在东方与西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思维差异。

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翻译也存在着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理性思维翻译,顾名思义,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

所表达的意思,要跟原文的意思保持者一致,让人易懂。

而翻译,也可以说当任了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外一种文化的桥梁。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人类的历史的宝贵财富。

但是,完全不同的思维的方式,也会对翻译,而产生不同的认知与影响。

一、中西国家文化语言形态的演变我们的华夏文明是始于了三皇五帝时期,经理了漫长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等一系列的历史,距离到现在有6000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最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其中的一个。

然而,英国跟中国确切不同,不存在世袭制,代之的是君主立宪制,所以大概的kingdom of england(在那个时候只有英格兰),可以算作是1284年。

是一个没有我国年代久远的国度。

(一)中国语言历史的演变中国早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学说就已经兴起了。

孔子学说在秦朝广为流行,虽然此后的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但是儒家文化,语言的学说已经深入了人心。

当时,学说的语言,简练,意味深长,讲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可以言明重要的思想:可以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古时期认为,在言辞,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想法中必须要讲究一个礼字。

好的思想必须要靠语言来传达,没有借助到精炼,易懂的语言,再好的思想文化,也都得不到传播。

可见,中国语言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浮现出,精简,易懂,礼训等特点。

而读过文言文的人,肯定知道,比如《论语》之类的文言文,跟中国现代的文字语言,实在是千差万别。

中国语言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的依据古代语言,进行了一个简化。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学教育
图 囝
英 汉 互 译中中 西 思 维 模式的 主 要 差 异 及转 换 技巧
圃 姚 泽 文
内容摘要 : 语言是 思想的载体。不 同民族 由于地域 , 环境等 因素, 思维方 式存在差异 , 在表达 同一事物上会 有不 同的角度 和思维方式。 所 以在翻译 的过程 中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思想理解隔膜是 必要的。 本文通过中西方 思维差异点为 出发点, 简述 了在英汉互译 中西思维 的差异 , 并提 出如何 消除这种差异 带来 的影响。
法 中 有 明确 规 定 ,一 个 句 子 中有 且 只 能 有 一 个 谓 语 动 词 ,而 对 于
疑使句子更灵动 , 更具 有美 感。由
此 可 见 在 英 文 中 ,通 常 用 名 词 来 表 达 动 词 的含 义 。 而 动 词 多 使 用 弱势动词如 : b e , h a v e , b e c o m e , g r o w ,
强 势 动 词 的 形 式 可 以 翻译 为 : I
o f e r m y s u p p o r t t o y o u . 这 无
重形合 , 汉语 重意合
英 语有 着 严 格 的语 法 规 定 , 句子 的 形式 构成 遵 从语 法 规 定 。
而 汉 语 是 一 门 自 由 的 语 言 ,注 重
表 达 意思 。基 于刘 宓 庆 的定 义 :
“ ‘ 形合 ’指 借 助语 言 形 式 手 段f
包括词汇手段 和形态手段1 实 现 词 语或句子 的连接; 所谓 ‘ 意合 ’ 指
要体 现在汉语 有一种 多用 动词 的 习惯 , 因而叙 述呈动态 。而造成这 个现 象 的最 根本原 因是 :英 语语
e it f , n e v e r r e me mb e r i t ; i f y o u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是我大致的翻译。

你们自己做相应修改。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表达特点Differences of model of thinking版本一总体思路:思维与措辞(diction)——这是重点思维与句法(syntax)——一笔带过,孙越讲解过思维与段落篇章(paragraph and passage )——较难,暂时不讲解一、diction思维与措辞1、abstract VS concrete措辞的虚实倾向即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VS形象思维(imaginal thinking)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西式思维往往比较概括general、抽象abstract,体现在措辞上,英语倾向于使用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的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动作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措辞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处理原则:(1)concretion具体化原则eg: The prevailing wisdom in the neighborhood was that we were spoiling it and that we ought to go back where we belonged.邻里间普遍认为是我们在糟蹋这个地区,我们应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In this new year, we face momentous uncertainties: war (or wars), a weak economy.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着战争(乃至连续的战争)、经济低迷等一系列重大的不定因素。

(2)visualization形象化原则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

…and in 1966 the amazing North Korean team made it to the quarter finals…出乎人们意料的是,1966年,北朝鲜队成功地踢进了四分之一决赛……2、dynamic word VS static word措辞的动静问题The 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 in English lies in the use of abstract Nouns and Prepositions, which leads to preponderance of Nouns and Prepositions over Verbs.英语的抽象表达法(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主要在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

因此有学者指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

由于英汉表达不同的动静倾向,英译汉的过程往往是以“动”代“静”的转换过程。

I was gloomy at the thought that not for me this Sunday morning was the leisurely reading of the Sunday paper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extra cups of tea.这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再也不能轻松悠闲地一边阅读星期天的报纸一边品茶了。

想到这点,我就感到沮丧。

Smoking caused some nausea at first, but persistence conquered.刚开始抽时觉得有点恶心,可坚持下去就没事了。

Nouns derive from Verbs plus suffixes.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等概念外,还有大量的动词加后缀(suffix)派生的普通名词。

Sports footwear and clothing maker Nik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ompanies in the world.出品运动鞋和运动服的耐克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buyers, sellers and competitors.经济环境的特点就是买、卖与竞争。

Static structure formed by Prepositions.介词短语构成的静态结构。

He laughed his teeth bright against his dark skin.他笑了,黝黑的皮肤映衬着晶莹洁白的牙齿。

Only when I began seeing my freelance articles in print did I begin to feel that I was slipping beyond his reach and into my own life.直到我看见自己作为自由作家写的文章发表时,我才开始觉得自己渐渐地摆脱他的控制,进入自己的生活。

3、措辞的种、属偏好举例说明什么是种概念和属概念?(工人是属概念,纺织工人是种概念)汉语多用种概念的词,而英语多用属概念的词。

“I’ve got good reason to be sore,” he growled.“我完全有理由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说。

“He didn’t give you a reward?” I exclaimed.“他没有给你酬金?”我大声问道。

同一个动作“说”,英语的描述和分类比汉语细致、准确,如:splutter, grunt, blurt, grumble, mumble, whisper, announce, insist, protest, argue, state, shout, inquire, correct, snarl, sigh, retort 等。

汉语趋向于在种概念“说”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来补充描述或限定说明。

二、思维与句法(syntax)1、意合hypotaxis与形合parayaxis2、人称personal subjects与物称impersonal subjects3、主题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与主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4、被动式passive voice与主动式active voice三、思维与段落篇章版本二一、abstract thinking VS imaginal thinking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we often use the technique of domestication.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例: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

二、intuitive thinking VS non-intuitive thinking 直观思维与曲线思维In English language,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namely subject and predicate, is often pu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nd adverbs are added accordingly. While in Chinese, the focus of a sentence is often at the end.英语重视直观思维,语言上习惯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信息添加上去,即先是主语和谓语,然后借助于连词、介词、副词等安排状语、补语和从句等,就是说,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主谓),次要的信息则递相叠加。

因此,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小尾大。

汉语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说出话语的主要信息(主题和述题)。

因此,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句尾重心(语义焦点),头大尾小。

例: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我原本打算在今年1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

三、different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subject and object主体和客体的轻重思维In English language there’re so many 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 or use passive voice, while it is different in Chinese language.英语看事物的角度总是把客观事物放在第一位,因此英语中多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无人称主语句),被动形式使用也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