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是一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全面指导的医学文章。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现状以及本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发现的肿块,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囊肿、腺瘤或甲状腺癌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

然而,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鉴别诊断的困难、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管理等。

本指南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本指南也希望能够促进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甲状腺疾病的家族史、既往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史、颈部放射线照射史等,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风险。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信息,同时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如TSH、FTFT4等。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致。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准确描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边界、形态、回声特征等,还能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对于疑似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了解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

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

一般来说,DTC预后较好。

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预后极差。

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并不推荐对一般人群行甲状腺肿瘤的筛查。

但有如下病史,属于罹患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筛查: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2.全身放射治疗史;3.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Ⅱ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卡尼综合征、维尔纳综合征和加德纳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逐渐升高。为了规范诊断和治疗,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本次演示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临床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循指南。
一、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大多数甲状腺 结节无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下为ATA 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内容:
诊断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发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对甲状腺结节 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明确诊断。对于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首先进行超声波检 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对结节性质进行初步评估。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需进一步 进行FNA或血清学检测。若FNA结果为恶性,则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及体检发现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较两国指南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指南更加注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而美 国指南更加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此外,中国指南在手术范围和放疗方式上具 有较高的推荐力度,而美国指南在个体化治疗和新型药物方面更具优势。
总结来说,中国与美国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各有优点和不 足。中国指南在分类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美国指南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更 具特色。未来,两国指南的改进方向应充分考虑各自特点,互相借鉴,以提高甲 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制订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指南提供有力支持。
疾病概况方面,中国和美国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存在 一定差异。中国的诊治指南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类,而美国则采用 Bethesda分类系统,根据恶性风险程度将其分为六类。在疾病诊断方面,两国指 南均强调了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和细针穿刺活检的价值,但美国指南更加注重分子 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的应用。

2023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2023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 (2)过度诊断: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灵敏度非常高,能发现2mm的结节,并能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恶
性可能性(TI-RADS分级)。甲状腺结节通过用手触诊的检出率为3%~7%,高分辨率超声的检出率可 高达20% ~76%。其中,8%~16%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即甲状腺癌。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5mm甲状 腺结节,绝大部分不需要干预,不需要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AB),目前存在过度诊断、过度 治疗的可能。
等质量证据)
甲状年来,弹性超声在评估甲状腺结节中应用日益增多。 • 弹性成像分为应变力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主要用于评估组织的硬
度,恶性结节倾向于质硬,良性结节倾向于质软,是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 别的补充手段。
超声引导下的FNAB和粗针活检(CNB)
02
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与筛查
• ➤推荐1:评估甲状腺结节的 最主要目的是鉴别其良恶性。
(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与筛查
• 恶性肿瘤筛查的三项原则: • (1) 明确证实患者处于癌症危险, • (2) 证实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癌症, • (3) 早期诊断可以改善癌症的预后,即减
甲状腺结节的实验室检查
• ➤推荐3: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 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推荐4: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不能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推荐5:怀疑甲状腺髓样癌(MTC)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弱推荐,低质量证
• (3)过度治疗:高频彩超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尤其是有恶性倾向的甲状腺结节,很多病人担心,甲状
腺癌会出现转移,影响治疗效果,甚至<5mm的结节就进行穿刺活检,紧接着进行手术或者消融治疗,原 本可以进行密切观察的甲状腺结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或手术,实际是浪费医疗资源,让病人承担经济 损失和身体伤害,有过度治疗嫌疑。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流行趋势
发病率
甲状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女性中更为明显。
流行趋势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筛查的普及和诊 断技术的提高,早期甲状腺癌的发现 率有所增加。
甲状腺癌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
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放射线接触等多种 因素有关。
风险因素
家族遗传、长期接触放射线、碘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等均可增加甲状腺癌的 发生风险。
手术治疗
甲状腺全切术
切除全部甲状腺组织,适用于多 发性甲状腺结节或肿瘤较大的患
者。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适用于单发 结节或肿瘤较小的患者。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清除颈部淋巴结,预防肿瘤转移和 复发。
放射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
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细胞。
临床试验与数据共享
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国际合作,共享临床数据和经验, 有助于推动甲状腺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THANKS。
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坚持治疗,包括 服用药物、进行放射治疗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避免吸烟和酗酒等,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或疑似复发的情况,患者需要 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05
甲状腺癌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02
甲状腺癌的诊断
初步评估与检查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 括颈部不适、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等症状,以及是 否有家族甲状腺癌病史。
体格检查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

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131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1.甲状腺腺瘤:多为单个,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活动,如为囊腺瘤囊内并有出血时,肿块可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伴有甲亢症状,基础代谢率高,ECT提示“热结节”。

3.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甚少见,甲状腺逐渐肿大,常限于一侧,表面不平,质似铁样坚硬。

常致与周围粘连。

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

甲状腺功能常减退。

颈部淋巴结不肿大。

针刺活检可鉴别,或术中冰冻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1)乳头状腺癌:1)如颈淋巴结没有转移,癌肿尚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应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切除;如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行全甲状腺切除。

2023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2023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2023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目录1. 引言2. 诊断3. 手术治疗4. 放射治疗5. 药物治疗6. 随访和预后评估引言本指南为2023年原发性状甲状腺癌的诊疗提供了详细指导。

旨在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诊断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评估,如颈部肿块、声音嘶哑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颈部CT或MRI等,用于定位和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性。

3. 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获取甲状腺组织,确诊状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1. 甲状腺全切除:对于状甲状腺癌患者,常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确保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2. 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颈部淋巴结清扫,以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3. 术后治疗:术后可能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针对高危患者的放射碘治疗。

放射治疗1. 术后放射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可能需要放射治疗来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2. 放射碘治疗:对于转移性状甲状腺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放射碘治疗,以减少转移病灶。

药物治疗1.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术后可能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以替代切除的甲状腺功能。

2. 靶向治疗:针对具有靶向分子变异的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来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

随访和预后评估1. 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定期随访计划,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指标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 预后评估:根据术后病理和临床特征评估患者的预后,以确定后续治疗和随访频率。

以上为2023年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的完整版内容。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2023中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

2023中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

2023中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指南。

以下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要点。

诊断1. 初步诊断:- 针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配合甲状腺超声检查,以评估结节的特征和性质。

- 如有需要,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 确诊:- 根据甲状腺穿刺活检结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析,做出准确的甲状腺癌诊断。

分期和评估甲状腺癌分期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针对不同分期的评估要点:1. 分期标准:- 采用国际癌症分期联盟 (AJCC) 第8版分期标准。

- 结合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2. 分期评估:- 根据分期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

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和分期选择。

以下是常见治疗方案的要点:1. 手术切除:- 根据分期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范围。

- 包括甲状腺全切除、近周围组织清扫、淋巴结清扫等。

2. 放射治疗:- 在手术后或术前进行放射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率和降低死亡率。

- 使用适当的辐射剂量和治疗周期。

3. 靶向治疗:- 针对分期较晚或有转移的甲状腺癌病人,采用靶向治疗药物。

- 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

4. 化疗:-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化疗以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 化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

随访甲状腺癌治疗后的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

以下是随访的要点:1. 随访周期:- 按照分期和治疗方案的要求,进行定期随访。

- 初期随访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然后逐渐延长。

2. 随访内容:-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

- 定期进行放射性碘治疗(RAI)全身扫描。

3. 随访结果评估:-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措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甲状腺癌诊疗的规范指南,包括诊断、分期与评估、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介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近年有增长趋势。

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未分化癌(15%)、髓样癌 (7%)。

其中乳头状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临床上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时不易鉴别,处理亦感到困难,故需加以重视。

此外,还可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癌,也有少见的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等。

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流行病学甲状腺癌在国内外均为散发性。

1.发病率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因受到被调查人群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常见疾病。

目前,我国没有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美国的资料表明,4%~7%的成年人在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而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或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更多,可高达30%~50%。

但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的发生率仅为1%~5%,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可占甲状腺肿瘤的14%左右。

也有报告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女性占73%,男性占27%,并与外源性射线有关。

(1)地域分布: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因地域、肿瘤登记系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男性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1.2/10万~2.6/10 万,女性为2.0/10万~3.8/10万。

冰岛和夏威夷是高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几乎是北欧和北美,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倍。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据天津市1993~1997年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3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78%。

在医院收治的病例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因医院的类别有所不同,广西肿瘤医院15年收治各种恶性肿瘤18064例,甲状腺癌占1.70%,为第13位。

上海科大学肿瘤医院 1957~1990年收治甲状腺癌1732例,为该院头颈外科收治患者的首位。

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1984年收治甲状腺癌1261例,占该院同期收治恶性肿瘤的4.42%。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近10年也治疗400余例甲状腺癌。

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甲状腺癌占内分泌系统癌例,占内分泌系统肿瘤的90%。

(2)年龄分布:国内报告甲状腺癌102例,其中乳头状癌79例,滤泡癌16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鳞状上皮癌3例,男性与女性发病比例为1∶2.6,14~70岁均可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

甲状腺癌的年龄分布与甲状腺癌的不同类型有关,发生在儿童的甲状腺癌极少见,有报告仅占甲状腺癌的2%,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通常甲状腺癌的患者女性较男性多,约为2∶1~3∶1。

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癌远远多于临床的发现率,如美国为6%,日本高于20%,而且其中不少是在显微镜下发现的微小甲状腺癌。

有研究表明,在尸检时发现甲状腺癌的患者生前并没有发现甲状腺的明显异常,甲状腺癌对患者的生命过程也未发挥作用,可能不是患者的致死因素,并不能提示临床上的意义,这些微小癌灶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

2.死亡率一般乳头状癌恶性度较低,病程长,可生存15~20年。

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发展快,转移迅速,病程短,预后不良。

滤泡癌界于乳头状癌与未分化癌之间。

根据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对天津市1993~1997年居民的甲状腺癌死亡登记资料,平均每年男性因甲状腺癌的死亡率为0.06/10万,女性为 0.093/10万,总的死亡率为0.076/10万。

美国每年的甲状腺癌死亡率为0.6/10万,大约每年因甲状腺癌死亡1050人。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之间的较大差异表明,甲状腺癌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长,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甲状腺癌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或肿瘤远处转移而最终死于甲状腺癌。

(1)年龄因素:影响甲状腺癌死亡的因素较多,但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更是如此,年龄越大的患者死亡率越高。

在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对甲状腺癌的分期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为评价和判断预后,在美国和欧洲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和病理特点而建立了多个预后评价体系,较著名的有EORTC预后指数(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prognostic index),AGES评价体系(age,tumor grade,extent,size),MACIS评价体系(metastasis,age,completeness of resection,invasion,size),AMES评价体系(age,metastasis,extent,size)等,综合分析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大小、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与血管的程度,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情况等等进行判断。

但年龄始终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2)病理类型:另一个影响甲状腺癌死亡的重要因素是病理类型,部分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几乎与良性肿瘤相似,而部分患者的甲状腺癌迅速发展而致命。

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死亡率很低,术后10年的生存率,乳头状癌为88%,滤泡状癌为71%。

致死性最大的是未分化癌。

病因但甲状腺癌的发生原因至今仍未明了。

尽管甲状腺癌发生与甲状腺的放射性接触的相关性受到肯定,但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从未有放射性接触史,对饮食、性激素、环境影响、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研究结果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

本节重点讨论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外的病因和致病因素。

1.碘与甲状腺癌缺碘作用下可引起大鼠发生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流行区的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较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认为,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发生甲状腺肿大。

也可能碘缺乏引起甲状腺激素不足,出现甲状腺激素、催乳素、性激素等不平衡和紊乱,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

但碘缺乏是否为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意见尚不一致。

虽然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较非缺碘地区为高,但多为滤泡状甲状腺癌,不是甲状腺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甲状腺癌,而在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分化良好甲状腺癌的85%。

有资料指出,碘盐预防前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

也有资料指出,实施有效的碘盐预防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比例增高。

在甲状腺癌的高发地区冰岛、挪威和夏威夷,含碘很高的食物摄取较多,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放射线与甲状腺癌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中,甲状腺的放射性接触是唯一确定的因素。

日本长崎与广岛在原子弹爆炸后,当地居民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

对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的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放射性物质是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某些患者儿童时期接受过放射性治疗,其甲状腺癌发生率有所增高。

X 线比131I更具有致癌作用,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甲状腺细胞基因突变,并致相当量的细胞死亡,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兴奋TSH分泌增多,可促进细胞增殖而致癌变。

甲状腺的放射性接触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接触可来自周围环境和医源性,核攻击、核武器实验和核动力事故影响周围环境,而为医疗目的而摄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浓集为医源性。

内源性放射性接触主要来自医源性放射性碘,或核武器爆炸、核工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但是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病例中,放射线所致者仅占少部分,不足10%。

饮食,特别是碘摄入量、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其他的职业因素也有潜在的影响。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资料发现,儿童因各种疾病,如胸腺肿大、痤疮、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炎等,接受放射性照射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升高。

接受放射性照射的3000余例患儿中1/3出现甲状腺结节,318例发生甲状腺癌。

20世纪60年代后不再用放疗来治疗婴幼儿的良性疾病,儿童的癌发生率显著下降。

资料显示,甲状腺癌发病危险的增加与受照射时的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照射剂量在20Gy内时,甲状腺癌发病危险度与照射剂量呈直线相关。

照射后的潜伏期至少 3~5年,照射40年后的甲状腺癌发病危险度仍无明显下降。

1986年4月23日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向大气层内释放了大约5亿居里放射性活性物质,使150 万绝大多数的病儿在核爆炸时的年龄不足5岁,也反映了甲状腺癌的发病与受照射时年龄的关系。

但因恶性疾病接受放疗的成年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度不高,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受照射时年龄的重要性。

为诊断或治疗甲状腺疾病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也受到放射性照射,诊断性131I甲状腺扫描最为常见,一次常规的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相当于甲状腺接受外照射0.50Gy。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 (Graves病)进行131I治疗,可使甲状腺接受外照射60~100Gy。

当淋巴瘤患者接受相似的大剂量放疗时,患甲状腺癌的危险度明显增加,但标准剂量131I 治疗时甲状腺癌的标准化发病率仅1.32。

大剂量131I治疗后甲状腺癌发病率不增加,是因为绝大部分的甲状腺实质已经受到破坏,这也正是治疗的目的。

放射性损伤对甲状腺有双重影响,一方面通过诱导细胞分化或核酸复制的异常而有癌变倾向,另一方面,放射性损伤甲状腺滤泡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因而引起TSH的刺激作用增强。

动物实验表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TSH的长期慢性刺激密切相关,伴有细胞核的放射性损伤时就更为明显。

放射相关的甲状腺癌多数是乳头状甲状腺癌,与非放射相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诊断时约1/3的病例已有淋巴结受累,自然病程和预后也与同年龄、同性别的非放射相关的甲状腺癌群体无明显差异。

3.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与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高度分化,有聚碘和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功能。

滤泡细胞的功能主要由TSH调节,TSH还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生长。

长期、慢性的TSH刺激引起滤泡细胞增生,可能发生甲状腺癌。

用碘缺乏病地区的饮水和粮食饲养大、小鼠的动物实验发现,血清TSH水平增高,诱导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

也有动物实验室表明,给予诱变剂和TSH刺激后可诱导出甲状腺滤泡状癌,而且临床研究表明,TSH抑制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TSH刺激是否是甲状腺癌发生的致病因素仍有待证实。

4.性激素的作用与甲状腺癌由于在分化良好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因而性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受到重视,临床上比较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肿瘤大小时发现,通常青年人的肿瘤较成人大,青年人发生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也比成人早,但预后却好于成人,也有经产妇、早期绝经、避孕药、高龄初产增加患甲状腺癌风险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