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概论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三十八章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课件

第三十八章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课件

体所致病 进行预防或治疗
化疗药:化疗过程中所用药物 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4 影响核酸合成 5 影响叶酸代谢
三、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细菌对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 消失的现象。
讲授内容
一、概念与术语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三、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
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是防治 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
抑菌药:暂时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药物 例:四环素 磺胺类
杀菌药: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例:青霉素类 氨基苷类 喹诺酮类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杀灭
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天然抗生素(青霉素) 部分合成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 磺胺类药
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抗菌药:仅对一种细菌或少数几
种细菌有抗菌作用的抗菌药。 例: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不同细菌具有抗 菌作用的抗菌药。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敏感
耐药
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 :细菌对多 种治疗药物发生的耐药性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链 霉素、红霉素的耐药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酶 2、细菌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3、细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复习思考题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细菌的耐药机制是什么?
例:四环素(G+、G-、其它)
非细胞型
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
真核细胞型

细 放支 螺衣 立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课件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课件
窄谱类:对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病原 微生物有抑制、杀灭作用的;如青 霉素G、异烟肼等。
4. 抑菌药、杀菌药:
5. MIC、MBC:
6.抗菌后效应(PAE):指停用抗菌药物后, 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7. 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均大于MIC基础上
浓度依赖性 作用随血药浓度增高而增强,当大于MIC8—10倍时,活性最强;
一、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5种 (X、F、G、K、双氢F),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是目 前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首选药。
青霉素G(苄青霉素)
钠盐或钾盐晶粉,室温中稳定,易溶于 水,但水溶液室温中不稳定易被酸、碱、 醇、氧化剂、金属离子分解破坏,且可生 成具抗原的降解产物,故需现用现配。
第二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 β-内酰胺环基团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 素类、头孢菌素类、其基本结构前者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后者为7-氨基头 孢烷酸(7-ACA)。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生物合成。
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制:
1.抑制转肽酶活性,阻止黏肽的交叉连接, 使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菌体膨胀、 破裂、死亡。其 作用靶位 是青霉素结合蛋 白(PBPs)。 2.激发细菌自溶酶(autolysins)活性, 促进菌体裂解死亡。
④产生靶位酶代谢拮抗物(对药物有拮抗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大肠杆菌、金葡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等均有主动流出系统(由运输子、 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组成)而加快药 物外排。如四环素类、氯霉素、氟喹 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β -内酰胺类。
耐药基因的转移:获得耐药性可由基因突 变而产生,并能垂直传递给子代。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幻灯片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幻灯片
药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抑制及/或杀伤作用, 而对宿主细胞无害。 7. 抗生素 antibiotics
经微生物作用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7
第二节 抗菌药物分类
❖ 按作用性质分 ➢ 杀菌药 ➢ 静止期杀菌 ➢ 繁殖期杀菌 ➢ 抑菌药 ➢ 速效 ➢ 慢效
❖ 按来源分 天然、半合成、人工合成
1.抗微生物药联合用药的意义
每年八万人 ①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
② ③
延扩死迟大或抗于减菌少范抗耐 围生药;菌素的出滥现;用!
④ 减少单一用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2.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联合应用不良后果 ①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 二重感染;
③ 增加耐药菌株。
15
在使用量、销售量前15位药品药物的药理学任务
➢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强度、作用机制;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的过程、耐药机制,预防和
克服耐药的措施; ➢药物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药物的临床应用
3
药敏试验
抑菌圈
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6
3.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4. 杀菌药 bacteriocidal drugs 6. 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抗微生物药
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即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包括抗菌药、抗 真菌药、抗病毒药。
化学治疗药物
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含尚未阐明 者)的药物统称。
化学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病原体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 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
1
机体

药物学基础课件-抗微生物药概述

药物学基础课件-抗微生物药概述

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抗微生物药 指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抗菌药 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 物。
3.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 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
4.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作用范围,分为窄 谱和广谱抗菌药。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3.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5.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病原体的耐药性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降低的现象。 交叉耐药性: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 对其同类或不同药物也同样耐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1.今早确定病原体 2.按适应证选药 3.根据病人状态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不明病原体的严重细菌性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 结核病、慢性骨髓炎需长期用药治疗 两性霉素为减少毒性反应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5.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病毒感染 原因未明的发热病人 尽量避免抗菌药的局部应用 剂量要适宜
药物学基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病原体的耐药性 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导学案例
病人,男,7岁。厌食、咳嗽、咽痛、肋骨下疼痛就诊, 经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青霉素皮试 (+),则选用红霉素给与治疗。
1.为什么选择红霉素进行治疗? 2.使用红霉素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思政内容:
青霉素的意外发现--事物 的两面性。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5.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如磺胺嘧啶、氯霉素等 。

抗微生物药PPT课件

抗微生物药PPT课件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19:46
乙肝并发症
• 1.肝原性糖尿病 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 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 显增高而C肽正常。
• 2.脂肪肝 机制尚不清,特点为一般情况良 好,单项ALT轻、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 型超声检查可见脂肪肝波形,确诊根据肝活 检病理检查。
• 3.肝硬化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 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 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 状HBsAg携带者。
病毒结构
病毒
19:46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
• 通过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 阻止病毒穿入和脱壳,阻碍病毒在细胞内复 制,抑制病毒释放及增加宿主抗病毒能力等 方式发挥作用。
• 病毒感染危害极大,我国HIV感染者逾百万。 • 目前的抗病毒药临床疗效均不确切、毒性大、
抗病毒谱窄等缺点。
• 目前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还主要依赖于疫苗, 抗体,干扰素等免疫学手段,以增强宿主细 胞抗病毒能力。
抗微生物药PPT课件
19:46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中以肺结核 最多见。肺外结核有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 核、骨结核等
• 一线药物:异烟肼、 利福平、乙胺丁醇、链 霉素。
• 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PAS)、乙硫异 烟胺、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等。

第二章抗微生物用药PPT课件

第二章抗微生物用药PPT课件

.
32
• 4、红霉素4g/d以上有一定的耳毒性,用药 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眩晕、耳鸣等症状, 一旦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 5、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协同增效;与青霉 素合用,拮抗作用;与四环素类合用加重 肝损害,故不宜合用。
.
33
三、氨基糖苷类
• 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分子的苷元连接而 成,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
本类药是在天然青霉素的基础上,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合成的一类青霉素。其抗菌机制、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 同,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分类
常用药物
特点及应用
耐酸不耐酶 青霉素类
耐酸耐酶青 霉素类
青霉素V 非奈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口服吸收好,在胃酸中不被破坏,但不 耐酶。用于轻度和中度感染。
口服易吸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 菌感染。
静脉炎,故应稀释后缓慢滴注。
.
30
• 2、本类药物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转氨 酶升高,如长期使用,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
31
• 3、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 注射用水6ml至0.3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 用力振摇至溶解。然后加入NS中稀释,缓慢 静脉滴注,浓度为1%~5%以内。若用葡萄糖 稀释,需在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素氢钠 1ml。
• 耳蜗损害:耳鸣及耳聋
• 庆大霉素
• 不良反应:肾毒性
.
36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用药护理
• 1、耳毒性的护理:用药期间应注意询问病人 有无眩晕、耳鸣等症状,并进行听力监测,一 旦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停药。 本药不宜用药有听力减弱的病人,老人、儿童、 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等。
9.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半数致死量(LD50 )与半数有效量(ED50)
的比值称为化疗指数。 LD50/ED50 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
用价值越高。
或LD5/ED95(安全系数)LD1/ED99(安全界限)
10.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 影响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N-氨乙酸酰↗胞↘壁酸消合旋成酶酶万↓ 古霉直素链十肽杆↓菌肽

粘肽合成酶
粘肽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
功能改变:如G- 杆菌对氨基甙 类耐药
(2)产生新的蛋白质堵塞孔道:如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3.靶位改变
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β-内酰胺类与 PBPS结合↓ 靶位结构改变 a)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新PBPs
(MRSA) b)链霉素:P10蛋白改变 c)利福平:RNA多聚酶β亚基的改变
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 以后,细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 为抗菌后效应。
与药物对其作用靶位的亲和力,药物浓度、接 触时间长短有关。PAE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意义: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延长给药间隔,减少 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细菌基本结构及抗菌药物作用原理示意图



氨基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氨基苷类 → 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四环素类 → 通过与 3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通过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影响叶酸代谢 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3.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4.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5. 影响核酸代谢
4.细菌代 生大量的PABA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1)滥用; (2)局部用; (3)剂量不足; (4)单独用; (5)长期应用。
对策 1. 应用抗菌药要有严格指征 2. 足量用药、疗程要适当 3. 治疗慢性病要联合用药 4. 不要局部用药 5. 研制新药
6.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药抑制 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常用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表示。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称 为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指征:
1.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病原菌未明的感染 4.慢性感染 5.为了↓药物毒性反应 (如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联用抗菌药的结果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 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甙类、 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 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机体
抗微生物药
抗菌作用 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常用术语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 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
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病原体,条件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
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 螺旋体、病毒等
二、细菌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青霉素对G-肠道杆菌 无效
获得耐药性: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
1.产生灭活酶
(1)水解酶:β —内酰胺酶水解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
(2)钝化酶:催化某些基团结合 到抗生素的OH、NH2 上 ,使之 失去抗菌活性,如G-杆菌对氨基 甙类耐药
2.细菌细胞壁外膜通透性↓
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99.9%)的最低浓度 称 为 最 低 杀 菌 浓 度 (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7.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有抑制微生物生 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氯霉素、 红霉素、磺胺类药等
8.杀菌药(bactericidal drugs)具有杀灭微生物作 用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苷类抗生
三、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一)严格适应症 (二)防止不合理应用
四、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不得滥用 2、病毒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不随
便使用抗菌药 3、用抗菌药要足量,适当疗程 4、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应避免应用抗
菌药 5、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要有严格指征
五、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意义: 1.↑疗效 2.延迟或↓耐药菌出现 3.扩大抗菌范围 4.↓各抗菌药剂量 5.↓各抗菌药不良反应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

对氨苯甲酸 磺胺
砜类
(PABA) 对氨水杨酸
四氢叶酸
↑ 甲氧苄啶 一碳单位 甲氨蝶啶 乙胺嘧啶
核酸合成
—— 抑制核酸合成 ——
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 复制受阻 → DNA合成↓
利福平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 →mRNA↓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氨基苷类抗菌药 →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多肽类抗菌药 → 与G- 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多烯类抗真菌药 → 与真菌胞浆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咪唑类抗真菌药 → 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
—— 影响叶酸代谢 ——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基本要求
掌握: –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抗菌谱、MIC、MBC、化疗 指数。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分类。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熟悉: – 细菌耐药性的机制。 –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抗菌素药、抗生素、抑菌药、杀 菌药、抗生素后效应。
了解: – 抗菌药物,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 化疗药物、抗微生物药物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