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_来自4个城市的调查

合集下载

城市育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育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 4 4
中 国计 划 生 育 学 杂 志
2 0 1 6年 l 1 月 第 2 4卷 第 l 1期
Ch i
n J Fa m Pl a nn,Vo 1 . 2 4,No .1 1,No v e mb e r 2 01 6

调 查 研 究

城 市 育 龄 流 动 人 口生 育 意愿 调 查及 其 影 响 因素分 析
周 颖 孙 亚坤 。 李 玉艳 于传 宁 。 韩 颖 李 亦然 赵 瑞 纪红 蕾 武俊 青
1 . 上 海 市 计划 生 育科 学 研究 所 , 国家 人 口计 生 委 计 划 生 育 药 具 重 点 实 验 室 ( 2 0 0 2 3 7 ) ; 2 . 北 京 市 东 城 区卫 生 和 计 划 生 育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e v i d e n c e f o r i mp r o v i n g ma n a g e me n t o f f a mi l y p l a n n i n g f o r f l o a t i n g p o p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B a s e d o n
t he i n ve s t i g a t i o n of” Na t i o na l 12 t h Fi v e — Ye a r Te c h no l o gy Su ppo r t Pr o gr a ms ”,t he da t a wa s c ol l e c t e d a nd a n al yz e d.Re —
1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n n e d P a r e n t h o o d R e s e a r c h 7 NP F P C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o n t r a c e p t i v e s a n d De v i c e s , S h a n g h a i , 2 0 0 2 3 7 ; 2 . C o mmi t t e e o f He a l t h a n d F a mi l y P l a n n i n g o f D o n g c h e n g Di s t r i c t ; 3 . F u d a n Un i v e r s i t y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育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育率的下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进行调查分析,提供有关城市生育问题的详尽信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城市生育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生育现状调查1.城市生育率普遍下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生育率普遍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生育率已经降至低位。

一方面,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让年轻家庭望而却步;城市的工作压力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会增加家庭的负担。

城市生育率持续下降已成为事实,这是城市化进程对人口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

2.城市生育偏好发生变化传统观念下,城市家庭普遍认为多生孩子是家庭的责任和幸福之源。

但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家庭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新一代的城市青年更加注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品质,可能更倾向于只生一个孩子或者不生孩子。

而且,城市孩子的教育、医疗等成本也是家庭考量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城市老龄化程度加剧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城市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城市老年人口增多,对社会养老服务、医疗保障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人口的增长还会导致城市人口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4.城市生育政策落实不力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的优惠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许多城市家庭仍然面临着诸多生育难题,政策的落实存在较大的问题。

而且,城市生育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兼顾家庭的需求和社会的利益。

二、城市生育未来趋势预测1.城市生育率或将继续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的生活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城市工作压力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可能会继续制约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

随着城市家庭观念的变化,城市生育率也可能继续呈下降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生育率可能将继续下降,城市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_现状与比较分析

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_现状与比较分析

风笑天,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 提倡 一对 夫妇 只生 育一 个 孩子 ” 以 为主 要 内容的 现行生育政 策在我 国已实 行了四分 之一 个世纪。 在这一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中国人口快 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与此同时, 这 一政策 的实施也极 大地改 变了中 国人口的 整体 结构。 在较长时期稳定地实行现行生育政策的大 背景中, 各省的具体生育政策相继发生了一些改 变。 这种改变的主要内容, 是针对上个世纪 "% 年 代末 5% 年代初以来出生的独生子女人口逐渐进 入婚育年龄的现实, 而采取的有条件放宽二胎生 育的限制。 其中, 最突出的标志则是明确规定两 个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第二胎。 一 个 社会 整 体 的 生 育 水 平 直 接受 到 两 个 方
/000 年样本 /00/ 年样本 75: 8 1.: , .1: , 57: 8 -: 7 5: 5,: 5 11: / 1,: / 50: , 7/: / /7: 0 /-: . 7,: 8 ,.: 9 ,9: 7 /7: 1 ! ,7: 8 ,/: 8 50: , 7/: 1 18: 8 .-: . ,0: 0 /.: ,.: / ,9: ,5: . ,/: . ,1: -: , /0: 5 -: / 0 9: / 5: 5 -: 5 9: 9 .: , 9: .: 0 97: 8 -1: . ,.: , /5: 1 7-: 5 71: 9 ./: 5 .5: /
!"#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 &()"#* &)"+$)+&
/001 年第 1 期
面描述了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变迁。 研究指出, 在理想子女数目方面,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 出一种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但城乡之 间、 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变迁速度不一致。 在描 述的基础上 2 笔者进一步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几个 突出特征 3 , 4 。 由于该文所分析的这些研究结果中, 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育龄妇女、 中小学生家长、 (50 多项 或城乡居民, 专门针对青年进行的很少 中仅有 1 项 ) , 因而, 我们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 起成长起来的这一代青年、 特别是其中的独生子 女的生 育意愿及其 与同龄 非独生 子女之间 的差 异等等情况仍然了解不多。 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一个基本现实是 2 我国社 会中的生育行为主要发生在 /0 6 70 岁的青年身 上。 因此, 上述各种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 并不都 具有对现实生育状况和生育水平的预测力, 因而 也不具有相应的政策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 为, 只有处于婚育年龄的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才 具有对 现实生育结 果的影 响力和 对生育状 况发 展趋势的预测意义。 这正是我们关注青年人群生 育意愿的价值所在。 最 近两 年中 , 北京 、 上海 两地 相 继进 行了 专 门针对青年人的大规模生育意愿调查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
21 0 2年第 2期 第 2 7卷 ( 10期 ) 总 1
No. 201 2 2
南 方 人 口
S 0UTH CHI NA P0PUL AT1 0N
Vo .2 1 7 Ge r lNo 1 0 ne a . l
流 动人 口的生育意愿 与生 育行为差 异研究
张航 空
把 研 究对 象 的 年 龄 界定 在 3 — 9岁①, 到有 效 问 卷 64份 。 54 得 2
本文采用描述统计和 L g t oii sc回归的方法探 索流动人 口的性别 、 年龄 、 初婚年龄 、 受教育程度 、 生 育行为对他们生育意愿和行为之间差异的影响 , 变量测量见表 1 描述统计用到两类指标 , 。 一是不 同
收稿 日期 ]2 1— 3 0 02 0 —5 [ 作者 简介 ]张航空 ( 9 2 )男 , 18 一 , 安徽阜 阳人 , 首都经 济贸易大 学劳动经济 学院人 口经济研究 所讲师 , 究方 向 研
人 口与发展 , 会 老年学 。 社
4 4
流动 人 口的生 育 意 愿 与 生育 行 为 差异 研 究
理 想 子 女 数 的可 能性 比女 性 低 , 暗示 流 动人 口和 男 性 潜在 的 生 育水 平 可 能更 高 ( 健 、 芳 ,00 ; 宋 陈 2 1 )
文化程度虽然与生育意愿 、 生育行为 的差异有较大的相关性 , 但并不是线性相关关系 ; 妇女生育的孩
子性 别 结 构是 影 响 生 育 意愿 和 生 育行 为 的 主 要 因素 ( 陈卫 、 靳永 爱 ,0 1 。 2 1 )
虽然学者们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已经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 但是依然存在 不足。第


从 方 法 上讲 , 生 育 意 愿 、 育 行 为 和 生 育水 平 关 系研 究 中 , 对 生 实证 数 据 的取 得 是 关 键 因 素 。 比较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分析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分析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分析一、概述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中国,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和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对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研究群体中,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体制内职业女性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稳定的职业发展和相对较好的社会福利保障,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她们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了解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体制内职业女性合理生育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逐渐成为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中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体制内职业女性通常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女性职工。

这一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职业人士,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她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

深入探究体制内职业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对于理解这一特定群体的生育决策过程,以及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现代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的调研报告

关于现代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的调研报告

关于现代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的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青年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育观念体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现代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了解其对于生育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以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和流程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有1000名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背景的现代青年参与。

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生育观念的认知和态度- 生育意愿和计划-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子女教育观念和期望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研究结果和结论70%的现代青年认为生育是一件大事,但他们并不着急要孩子。

30%的人表示有生育计划,但多数还处于“观望”的状态。

对于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大、不想影响个人发展等。

对于想要孩子但还未生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经济基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对自己的生育能力不自信等。

同时,现代青年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非常关注。

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而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大部分人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非只注重学术成绩。

综合来看,现代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以“晚育、少育”为主导。

这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为年轻人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和人口问题的解决。

影响生育因素调研报告

影响生育因素调研报告

影响生育因素调研报告影响生育因素调研报告为了解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和影响生育的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范围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家庭,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

首先,我们发现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压力太大是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难以承担更多的子女教育和养育费用。

此外,房价的高涨也让很多年轻夫妇难以买得起居住空间,进一步制约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其次,女性事业发展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调研显示,有50%的受访女性认为担心生育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因此选择不生育或推迟生育。

在现代社会,女性不仅在家庭中承担着传统的育儿和家务责任,也在事业上有着追求和发展的渴望。

为了平衡事业和家庭,许多女性选择推迟生育或不生育来集中精力发展事业。

另外,家庭结构和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对生育率产生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许多受访者表示担心多个子女会给家庭增加负担,并且认为一个孩子更容易照顾和教育。

另外,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许多家庭更注重子女的教育质量,而不是数量,这也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最后,政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调研显示,有20%的受访者表示生育政策限制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一些政策限制了运行二胎,而在一些地区,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他们又没有机会享受到政策的好处。

这些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方式对于影响生育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济压力、女性事业发展、家庭结构和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影响都是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因素。

我们建议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如减少家庭负担,提供更多的托儿和教育资源;同时,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生育需求,从而调整人口结构,保持人口的健康发展。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生育意愿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城市甚至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从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来看,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总人口出生率为10.48‰,已经连续下降了13年。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育率更是低得惊人。

例如,北京市的总人口出生率仅为6.1‰,上海市更是只有5.8‰。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育孩子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提高以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不再生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

1.经济压力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在有些城市,一套房子就已经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如果再加上孩子教育、医疗等费用,就更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经济压力往往会成为家庭选择生育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

2.女性职业发展女性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水平逐渐提高,她们更愿意选择在职场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上。

此外,女性日益增加的社交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她们选择推迟生育,相应地影响了家庭生育意愿。

3.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结构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那么其家庭生育意愿将会受到影响。

此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否有父母、岳父岳母等人物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对家庭生育意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高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1. 鼓励生育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费用减免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生育奖励和福利,鼓励他们生育二胎或以上,并提高他们的家庭福利保障水平,从而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和生育压力。

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当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的人口走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在生育问题上也更为开放。

当前我国面临着一定的劳动力压力,新生人口数量不足,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目前低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新时代背景下了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以及对现行生育政策的响应程度,对于准确把握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制定相对应的生育政策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决策大有裨益。

人口问题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和进一步完善劳动力结构,近年来政府推出了新的生育政策。

在汉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期刊中,有论文基于线上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探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以及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因素。

研究发现当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没有民间所说的那么低,但是与“全面两孩”政策的出发点还有不小的差距。

本研究发现,受访者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有自身对小孩的喜爱、经济条件适合和出于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而束缚受访者不愿多生的主要原因是当代年轻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小,更乐意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经济压力也是导致他们不愿多生的一大原因。

在实证结果中,研究发现女性在生育方面的积极性略低,这与女性的家庭角色有关;同时年龄的增加会导致受访者更乐意生育小孩,有过初婚的受访者生育意愿更低,这与两类受访者的人生阅历更为丰富、婚恋观念更为成熟有关。

当前我国面临着一定的劳动力压力,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

在本研究中,许多受访者出于对未来经济条件、自身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考虑,没有选择生育两个小孩。

在放开生育政策的同时,相应的配套政策如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资源的保障应该迅速跟上,缓解年轻人因经济能力等不足而产生的焦虑,这也有益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并加大宣传力度。

在过去几十年,少生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本研究发现,年轻人在生育方面仍持观望态度,讨论热烈而行动不足。

城乡生育观的差异及原因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城乡生育观的差异及原因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城乡生育观念有望逐步发生变化。未来,传统的“多子 多福”观念可能会逐渐淡化,而“优生优育”等新型生育观念可能会逐渐普及。同时,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城乡生育观念的变化也将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05
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
城乡生育观存在显著差异
杨菊华, 等. 生育观念变迁与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0(01): 49-55.
张丽萍, 王建国. 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 型的城乡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1): 4954.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现代价值观,关注家庭幸福而 非血脉传承;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
针对城市地区
鼓励居民重视家庭传承和文化传承,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同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家庭养育子女的保障水平。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本次研究仅针对城乡生育观的差异及原因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未 对其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如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3
对于生育的目的、01
深入了解城乡生育观的现状及其差异
02
探究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和背后的社会原因
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03
调查范围和时间
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包括城市和农村地 区
调查时间为2021年,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 的方式进行
02
城乡生育观现状及差异分析
社会保障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居民对生育的担忧 相对减少。
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对城乡生育观的影响

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分析基于身份隐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反馈

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分析基于身份隐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反馈

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分析基于身份隐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反馈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青年女性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舆情在反映和影响青年女性生育意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从身份隐匿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破解路径,以期为解决当前人口结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梳理了影响青年女性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职业发展、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等。

同时,结合网络舆情反馈,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影响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念和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尊严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和干预,提升青年女性的生育意愿。

研究发现,身份隐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反馈对青年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准确把握青年女性的生育需求和期望,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还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年女性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促进其生育意愿的合理表达和实现。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身份隐匿视角与网络舆情反馈相结合,深入剖析了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成因和破解路径。

研究结论对于制定符合青年女性实际需求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文献综述在深入探讨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之前,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至关重要。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出发,对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背景和实证依据。

从社会学角度看,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逐渐淡化,青年女性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从而影响了她们的生育意愿。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育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本报告从城市生育率、生育政策、教育背景等多个方面,对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

一、城市生育率近年来,城市生育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总体生育率为1.69,城市生育率更是低于1.5,不到繁殖水平的一半。

造成城市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单身人口增多: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女性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使得大量女性选择单身生活,这对生育率影响很大。

2. 收入水平提高:随着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3. 住房问题:城市居住空间狭小,不利于家庭扩大,很多家庭面临着孩子上学和住房的压力。

二、生育政策目前,我国的生育政策主要以限制男女生育数量为主,也即“一胎制度”。

但是,城市家庭的生育意愿却在逐渐增加,此时生育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趋势,政府也逐渐提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

2013年底,国家部委联合发文,决定部分城市试行“二孩政策”,并逐渐扩大至全国。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针对新生儿及养育期间的困难,出台了很多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

三、教育背景在城市中,受教育水平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高教育水平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对生育的意愿较低。

通过分析教育背景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也就更少有意愿去生孩子。

而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由于文化程度和职业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获得优越的生活和福利,因此也会更愿意生育孩子,以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

四、未来趋势从目前来看,城市生育率下降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家庭的生育意愿也在逐渐增强,政府也会采取更多措施来鼓励生育。

因此,我们认为城市生育率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上升。

同时,新生儿和儿童教育保障的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新时代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研究生之页2021/2詞阑知新时代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焦颖【摘要】女性生育意愿是影响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城 市女性的话语权、独立性正不断提升,其职业贡献、个人价值等在当今社会中得到较好体 现。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女性因各种原因而降低了生育意愿,更偏重于权衡城市生活的机 会成本。

本文在分析界定“生育意愿”重要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南京市内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差异较大的10位城市女性进行研究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所得访 谈信息进行逐级编码。

最终发现,新时代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 素、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因素,并结合四大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城市女性生育意愿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女性;生育意愿;访谈;扎根理论研究法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发展的需 要,越来越多城市女性追求自我价值观的实现,不愿意将时间、精力过多地投人家庭生活,更加 渴望成为优秀、独立的职业都市丽人。

当代社会 环境中,城市女性生育意愿整体较低,这会直接 影响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中国人口结构产生 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拟选择南京市城市女性 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城市女性生育意愿问题展 开影响因素分析。

一、概念界定(一)关于“生育意愿”的定义阐述学界释义(来源于CNKI数据库):谭克俭[11认为,生育意愿是对生育孩子的四个方面的期 望,如首要的数量方面,以及时间、性别、素质 等方面的期望。

陈蓉、顾宝昌认为[21,生育意愿是生育观念、生育文化的直接体现,是人们对生 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具体包括意愿生育子女数 量、意愿性别和生育时间等三个维度。

姚从容、吴帆等则认为,除数量、时间、性别外的第四 个维度应该是动机即生育目的。

网络释义(来源于百度百科):网络上对生 育意愿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育意 愿是生育观念的直接体现,从内涵上看,应该包【作者简介】焦颖,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于当代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调查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

通过对该议题进行综合调研,我们希望了解年轻人对生育的态度和看法。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

调查问卷包括关于生育意愿、生育时机以及生育动机的问题。

调查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较低:调查显示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急于要孩子,他们更关注个人发展、工作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2. 生育时机的考虑:很多年轻人认为生育的时机应在稳定事业和经济之后,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质量的生活给孩子。

3. 生育动机的变化:与传统价值观相比,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自由、独立性以及追求事业发展等因素,因此对于生育的动机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响生育观念的因素调查还发现以下因素会对年轻人的生育观念产生影响:1. 经济压力:目前的经济环境对年轻人的经济压力较大,这可能使他们推迟生育的决定。

2. 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人更重视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这也会影响他们对生育的态度。

3. 社会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必然的选择,年轻人对此有更多的选择权。

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与过去有所不同。

他们更关注个人发展和经济状况,生育意愿较低,更倾向于将生育时机推迟到稳定事业和经济之后。

这些观念的变化受到经济压力、教育程度和社会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考虑到年轻人生育观念的变化,我们建议社会和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家庭政策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推动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对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引导和教育。

论文—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论文—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姓名:杨肖肖胡亚谦学号:K******** K********专业:社会学导师:田飞副教授日期:2009年4月13日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研究背景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人是以人为本的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

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

考虑到不孕不育症(中国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比例从1970年代的1%-2%上升至现在的12.5%左右)、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稳定低生育水平”。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见中央是要求在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前提下稳定生育率,而不是降低生育率。

但是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并没有稳定在中央所要求的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低水平(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至少也得在1.8左右),而是从1990年的2.2左右的低水平快速下滑到1990年代中期的1.3左右的超低水平,2000年更是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3 。

这还可以从近年小学生锐减,小学大量关闭得到佐证。

中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

人类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报告

人类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报告

人类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报告在当今社会,人类生育率下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生育率的下降不仅对个体和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结构、经济发展和未来走向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人类生育率下降的原因1、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巨大,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显著增加。

许多年轻夫妇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选择推迟生育或者减少生育数量。

2、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也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延长了个人的学习时间,推迟了婚育年龄。

另一方面,高学历者往往更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对生育的意愿相对较低。

3、职业发展与竞争现代社会职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

许多年轻人为了在职场上取得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他们难以兼顾家庭和生育。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生育可能会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一些女性选择减少生育或者不生育。

4、婚姻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降低。

晚婚、不婚现象日益增多,这直接导致了生育机会的减少。

5、生育观念的转变现代人更加注重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在生育决策时更加谨慎,倾向于少生优生。

6、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减轻了人们依靠子女养老的需求和压力,从而降低了生育的动力。

7、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可能对人类的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二、人类生育率下降的影响1、人口结构变化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这将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不生二孩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生育抉择及影响因素

生不生二孩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生育抉择及影响因素

参考内容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三孩生育政策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然而,许多 育龄人群对于生育三个孩子的意愿并不高。本次演示将分析影响育龄人群三孩生 育意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影响育龄人群三孩生育意愿 的因素
1.经济因素:生育三个孩子对于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孩子的教育、医疗、 日常生活等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育龄人群考虑到生育三个孩子将给 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三孩生育意愿不高。
五、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中国育龄人群对二孩生育的意愿较高,但在实际生育中会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应积极育龄人群的生育需求和困扰,通过优化公共服 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同时,要高龄产妇和 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 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育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各种问题。
1.加强生育指导:政府可以加强生育指导,向育龄人群普及科学的生育知识 和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可以提 供个性化的生育建议和支持,帮助育龄人群解决生育中的困惑和担忧。
2.提供育儿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育儿保险等方式, 降低育龄人群生育和抚养三个孩子的成本。此外,可以建立健全的婴幼儿照护体 系,为家庭提供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照顾孩子的压力。
在经济条件方面,城市一孩育龄人群通常会考虑生育成本、教育费用以及自 身职业发展等因素。家庭背景和个人观念也对生育决策产生影响,如家庭成员的 意见、对家庭角色的认知等。
三、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政策环境的调整对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生育二孩的意愿产生影 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城市一孩育龄人群提供了生育二孩的机会,但政策效 果受到政策宣传、实施细则制定等多种因素影响。

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调查分析课题组【摘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现状、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影响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的因素: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文化传统、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反映了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及现状.【期刊名称】《邢台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作者】课题组【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52014年5月“单独二孩”政策在河北省及各个市县正式实施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政策出台前预测的生育高峰并没有出现。

课题组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对“单独二孩”政策的认知及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家庭观念、个人因素对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水平,对邢台市区未来生育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本次调查立足于邢台市区,针对邢台市区22-40周岁的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70份,有效回收率为95%,完成走访问卷200份。

为了更好了解邢台市目前生育状况,课题组还对邢台市计生协会、计生委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了访谈。

(一)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调查分析1.邢台市区已婚青年人生育状况为了了解邢台市区青年人的生育意愿,课题组首先对邢台市区已婚青年人的生育状况进行调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已婚青年人为455人。

将已婚青年人生育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邢台市已婚青年人中,40.6%的青年人生育状况为一个孩子,另有35.2%的已婚青年人生育状况为两个孩子。

2.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分析2014年5月国家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之下,课题组对邢台市区青年人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

在收回的570份有效问卷中,课题组将调查问卷进行了筛选,并将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分为未婚青年人、已婚青年人,并对他们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对市民生育观念影响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计划生育政策对市民生育观念影响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计划生育政策对市民生育观念影响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第一篇:计划生育政策对市民生育观念影响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关于计划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生育观念的影响调查报告第一部分背景说明:调查目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对平顶山人民生育观念的影响调查对象:平顶山市城乡居民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式是问卷调查加结构访谈的方式,发放问卷120份,共计118份有效问卷。

调查分为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部分。

在预调查时,我们打印30份问卷以平顶山市新城区翠湖苑小区的村民及周边商户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查。

近亲结婚不为人们接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亲不能结婚的法条已经深入转化成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试调查时,我们的调查对象无论年龄长幼,文化高地,一提到近亲结婚人们立马表示:近亲结婚对后代不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则会补充一句:国家政策不允许,是违法的。

被调查者的表情还流露出:“这个问题还需要调查吗?”的神情。

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媒体和计生工作人员以及基层干部的宣传,近亲结婚的弊端已深入人心。

我国的婚姻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优生优育的价值原则从法律层面上为他们竖立了坚实的屏障。

因此,问卷原本设计的近亲结婚问题已经失去存在意义,我们在修改问卷时,将此问题删去。

女孩在家长心中地位提高以前河南广大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些地区认为养女儿是赔钱的行为。

一句俗语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试调查时,关于女儿结婚是否留一部分彩礼给家里,人们态度基本一致,早已抛弃原来的旧观念,都会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来决定给女儿多少陪嫁,除非家庭困难,需要接济,不然是不会留彩礼的,现在农村和城市都还保留着赠送彩礼的习惯,但都备当做嫁妆由女儿带走,为小两口未来的生活打下经济基础。

虽然现在女方仍从夫居,但父母早已抛弃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都认为女儿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因此,把对女儿的养育和婚嫁的态度的问题删去。

人们对孩子受教育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计划生育政策降低每个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女孩的家庭地位大大提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价值观念,使得家庭将资源集中在孩子身上,如今孩子的养育成本大大提高。

低生育背景下大城市青年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312名楼宇青年的研究

低生育背景下大城市青年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312名楼宇青年的研究

低生育背景下大城市青年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312名楼宇青年的研究曹莹【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24(43)3【摘要】自1991年起,我国总和生育率已在低位运行了近三十年,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性极大。

通过武汉市7312名楼宇青年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t模型显示:一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大城市青年生育受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生育孩子的成本受家庭生活、文化形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是现阶段月收入在1.2—1.7万元青年,特别是体制内的“80后”女青年的生育行为最强。

三是降低以子女教育和住房为代表的生育成本;提升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转变青年生育理念;通过职称晋升、杜绝畸形加班文化等方式提升青年工作稳定性均会显著提升青年的生育行为。

基于以上实证结论及其他国家和城市所提出的提升生育率政策的相关措施及相应经验,可从树立新时代人口婚育观、提倡全生命周期生育政策、保障女性就业、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更适合中国大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9页(P5-13)【作者】曹莹【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农村与生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3【相关文献】1.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基于SSM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分析2.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3.当代青年女性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分析——基于身份隐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反馈4.“生育时间荒”视角下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23884份青年群体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5.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
为最终生育的子女数量。由于绝大多数城市青年尚
表 1 主要变量分布
有生育能力,本文将生育行为的数量维度界定为现 有子 女 数 与 计 划 再 要 子 女 数 之 和(以 下 称“ 实 际 子 女 数”),将生育行为的时间维度界 定 为 实 际 初 育年龄和实际初婚初育间隔,将生育行为的性别维 度界定为现有子女性别结构与计划再要子女性别 结构的组合(以下称“实际子女性别结构”)。
中国虽然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总和生育率就持续低于更替水平,但对于生育政策是 否要进行宽松性调整却难以下判断,其 中 性 别 偏 好 和 政 策 的 作 用 在 争 议 中 充 当 重 要 角 色 。 一 般 认 为 ,严 格 的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造 就 了 中 国 诱 导 式 的 生 育 转 变 模 式 ,中 国 的 生 育 率 下 降 超 前 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节 制 生 育 行 为 领 先 于 婚 育 观 念 转 变 ,因 而 目 前 已 经 取 得 的 低 生 育 水 平 是不稳定的。具有强烈男性偏好的夫妇在政策的约束下采用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途径获得有 限生育数量下的理想孩子性别,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若是政策空间变得宽松,男性偏好的 释放就会对生育数量造成冲击。因此,低生育水平还存在着反弹的风险。换句话说,群众的 生育意愿还普遍高于实际生育水平。
率模型的理论测算和区域性实证研究结果在性别偏好的作用上似乎存在一定分歧,而强烈
的 男 性 偏 好 则 是 中 国 不 容 忽视的基本人口国情,需 要 用 全 国 性 数 据 验 证 城 市 青 年 是 否 普 遍
存在男性偏好,以及男性偏好是否会提升生育率水平。(3)双独政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因区域和对象而异,目前较为一致的规定是除河南省外,其他各省的“双独”夫妇(即夫妇双
25.53 2.01 25.44 2.56 - 0.09 2.37
1.09 1.54 1.60 1.21 0.51 1.91
合计 均值 标准差
24.77 1.96 24.17 2.29 - 0.60 1.96
25.87 2.13 25.79 2.58 - 0.07 2.37
1.09 1.56 1.62 1.20 0.53 1.88
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 1.62 年(标准差为 1.20 年);非参数检验(初婚初育间隔分布与正态分布
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初婚初育间隔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Z=- 10.097,
Sig. =0 . 000),即 城 市 青 年的实际初婚初育间隔要比理想初婚初育间隔多 0.53 年。
初婚年龄的数据显示,城市青年理想初婚年龄的平均值为 24.77 岁,实际初婚年龄为24.17
岁(标准差为 2.29 岁)。非参数检验(初婚年龄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异)证明初婚年龄
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Z=- 10.333,Sig.=0.000),说明城市青年的实际初婚
年龄小于其理想初婚年龄。而理想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 1.09 年(标准差为 1.56 年),实际的
(一) 普遍晚育;初婚初育间隔的实际值显著高于理想值 根据中国除西藏外 30 个省份的现行计划生育条例,已婚妇女年满 24 周岁初次生育则为
105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年第 5 期
表 2 初婚、初育年龄、初婚初育间隔的理想值、实实际值 差距
妇的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应该接近一致。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为:(1)初育年龄越大,实际
生育子女数越可能小于理想子女数;(2) 性别偏好会减小实际子女数与理想子女数之间的
差 异 ;(3)“ 双 独 ”家 庭 的 实 际 子 女 数 和 理 想 子 女 数 之 间 的 差 异 可 能 更 小 。
三、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背离现象
主要变量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 / 中专 大专及以上 户口性质 农业 非农业 流动人口 是 否 合计
频数(人) 百分比(%)
374
29.64
888
70.36
849
67.27
359
28.45
54
4.28
375
29.72
551
43.66
岁和 2.56 岁)。由于 K- S 检验表明初育年龄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异,因此使用非参数
统计法进行检验。Wilcoxon 符号秩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初育年龄与理想初育年龄的差异不具
有统计显著性(Z=- 0.928,Sig.=0.353)。可见,晚育已成为中国现代城市青年普遍认同的观
念,并实际予以践行。
二、数据来源、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009 年 11~12 月组织的“中 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 1975 年 1 月 1 日至 198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 20~34岁 现有人口,调查地点为北京市城区、河北省保定市、湖北省黄石市、陕西省西安市。采用多阶 段 、分 层 、随 机 抽 样 方 法 选 取 调 查 地 点 及 样 本 ,调 查 方 式 为 调 查 员 入 户 面 对 面 问 卷 调 查 。 调 查得到 3 283 份问卷,经检验合格的问卷为 3 282 份。由于已婚已育者较未婚和已婚未育者 在生育选择方面的考虑更接近实际(马小红,2004),本文仅使用已婚已育人口样本,样本量 为 1 262。主要变量分布如表 1 所示。 (二) 概念界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所用数据进行以下界定:(1)城市青年为调查时点居住在城市的 20~ 34 岁现有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入到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本文的研究对象聚焦于已婚已 育的城市青年现有人口。(2)生育意愿。人们对于生育孩子数量、时间和性别方面的想法。虽 然严格来讲,理想子女与意愿子女会有所不同,但为了与现有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本文以理 想 子 女 数 测 度 生 育 的 数 量 意 愿 ,以 理 想 初 育 年 龄 和 理 想 初 婚 、初 育 间 隔 测 度 生 育 的 时 间 意 愿,以理想子女性别结构测度生育的性别意愿。(3)生育行为。是生育意愿的行为表达,表现
初育年龄 理想值 实际值 差距
初婚初育间隔 理想值 实际值 差距
男 均值
25.57 24.96 - 0.61
26.67 26.62 - 0.04
1.09 1.66 0.57
性 标准差
2.12 2.23 2.15
2.21 2.45 2.37
1.60 1.18 1.80
女性 均值 标准差
24.44 1.78 23.84 2.23 - 0.60 1.88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四二一’家庭结构现状与和谐社会构建”(08BRK004);中国人民 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社会政策研究”(10XNJ025)。
103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年第 5 期
用更大;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加入生育政策和出生漏报等因素来扩展该模型,这两 个因素均会对生育水平起抑制作用。对江苏省符合二孩生育政策妇女的实证研究(茅倬彦, 2009)则表明,推迟生育(操作化为“初育年龄”)、不孕不育(操作化为“婚姻状况”)和竞争因 素(操 作 化 为“ 就 业 情 况 ”)使 生 育 行 为 低 于 生 育 意 愿 ,验 证 了 理 论 设 想 ;而 在 政 策 允 许 的 条 件下,男性偏好更易促成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达成一致,亦即提升生育水平。
【关键词】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背离 影响因素 城市青年 【作 者】宋 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 芳 中 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生 育 意 愿 是 生 育 行 为 的 主 要 决 定 因 素 之 一 ,然 而 很 多 国 家 都 观 察 到 了 二 者 的 背 离 。 在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生育意愿大于实际生育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人们 的实际生育水平大于生育意愿,中国则似乎同时具有这两种特点(杨菊华,2008)。如何来解 释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背离现象?邦戈茨(Bongaarts,2001)认为,除生育意愿外,生育水平 的 影 响 因 素 还 包 括 非 意 愿 生 育 、替 补 生 育 、性 别 偏 好 、推 迟 生 育 、不 孕 不 育 、竞 争 因 素 等 ,其 中前 3 个因素起提升作用,后 3 个因素起抑制作用。基于邦戈茨低生育率模型对中国情况 的理论测算(郭志刚,2008)表明,非意愿生育和替补生育对生育率的影响不大;子女性别偏 好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式已经从多生转向性别导向的人工流产,因而不仅不会提升反而会显 著 降 低 生 育 率 ;推 迟 生 育 、不 孕 不 育 、竞 争 因 素 的 确 会 降 低 生 育 率 ,其 中 推 迟 生 育 所 起 的 作
城市青年的平均理想初 育 年 龄 是 25 . 87 岁(标 准 差 为 2 . 13 岁),平 均 实际初育年龄为 25.79岁 (标准差为 2.58 岁);其中 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理想 初 育 年 龄 分 别 为 26.67 岁 和 25 . 53 岁(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21 岁 和 2.01 岁),平 均 实 际 初 育 年 龄 分别为 26.62 岁和 25.44 岁(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 . 45
·调查与思考·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 及其影响因素*
—— —来自 4 个城市的调查
宋健陈芳
【摘 要】文章利用 2009 年 4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以 20~34 岁城市青年 现有人口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数量和性别 3 个维度描述了其生育意愿与生育 行 为 的 背 离 现 状 ,探 讨 了 初 育 年 龄 、性 别 偏 好 和 政 策 因 素 对 于 生 育 数 量 意 愿 与 行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市青年中确实存在着生育意愿与生育行 为 相 背 离 的 现 象 ,行 为 未 达 意 愿 是 主 导 ;初 育 年 龄 、流 动 状 况 及 性 别 因 素 对 城 市青年实际子女数与理想子女数的差异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