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枕中记(中篇小说)
31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
——唐·沈既济《枕中记》喂,集市上摆摊的,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下雨之前,山上燃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
树木噼里啪啦地倒下,成群的动物奔走呼号。
我躲在一个岩洞里。
岩洞隐藏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下。
我已经记不起自己是怎么躲进那里的,只知道当我醒来时,外面哗哗地下着大雨。
洞口有一棵老银杏树,风掠过树枝和叶子,送进浓烈的焦糊味——我注意到银杏树在一场大火之后居然毫发无损,绿意盎然地展示着夏日的美好。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在岩洞里,我认识了我的师父。
师父是一个隐者。
他有多大岁数,在岩洞里隐居了多少年,是为了什么而隐居在深谷里的岩洞中——这些问题,在我们相处的那些年里,他从未向我提起过。
我跟着他学会了轻功,从我们居住的岩洞出发,沿着陡峭的山壁,下到谷底,或是攀到山顶。
幽深的山谷里除了我们,再也没有其他人出现过。
这说明,我当年的逃亡之路走得异常深枕中记文/王秀梅200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出版有《一九三八年的铁》 《大雪》 《去槐花洲》 《再去槐花洲》 《丢手绢》 《浮世筑》等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多次被选刊转载,多次入选各种年度小说选本。
部分作品被译成希腊文等文字介绍到国外。
王秀梅. All Rights Reserved.邃。
他们追到这里后,先是花了两天时间搜山,然后点起了一场骇人的大火。
三天三夜的燃烧,连地底下的鼹鼠都被烧死了,通常来说,人是断断无法存活的。
“你已经不存在于人世了。
”师父说。
这是一个费解的问题。
在那些追杀我的人眼里,我早已成为几根焦黑的骨炭;或许经过了这些年,他们甚至已经把我遗忘。
在他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新的人和事。
这等于说,我已经不存在了。
但我却真实地存在着。
我只存在于这个特定的时空,跟山谷里的日月星辰和飞花流水做伴。
师父教我武功。
我们的生活单调而孤寂。
我努力地记住飞逝的日子,却时时被打乱了秩序的时间而干扰。
_枕中记_与中唐士人心态的转变
第11卷第1期2010年3月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OU RNA L OF JIA NGSU POL YT ECHNIC U NIV ERSIT YVo l.11N o.1M ar.2010《枕中记》与中唐士人心态的转变孙国江(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枕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奇文,然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艺术成就。
《枕中记》所代表的内向性和游戏性特征,是影响整个中唐士人心态的两种倾向,而且这两种倾向正是中唐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所造成的。
《枕中记》作为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整个中唐士人心态走向重大转变的开始。
关键词:枕中记;中唐;士人心态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10)01-0066-04 某一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繁盛,总是与某种社会思想相伴而生,在其背后,是相应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为推动。
在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唐是一个独特的时代,陈寅恪先生曾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
”[1]中唐正处在这一独特的转变时期的开始,从政治文化到社会思想都与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有着莫大的不同。
就传奇文的创作来看,“中唐时期是唐代传奇的繁盛时期,作者纷起,产生了一些有名的作品。
”[2]开启中唐传奇文创作繁盛时代的第一篇作品,无疑要数沈既济的《枕中记》。
作为一篇传奇文,《枕中记》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内涵,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中唐社会思想巨大转变开始的一个标志。
一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荡之后,唐王朝的建立重新带来了大一统的局面。
唐朝国力的强盛以及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知识分子有机会建立自己理想的功业。
因此,盛唐的文人们多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豪情以及敢于为帝王师的时代使命感。
但一场安史之乱使得这诸多理想又重新归于破灭。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摘要:《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卷,唐·沈既济作。
载于《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篇名题作《吕翁》,注云出自《异闻集》。
按,《异闻集》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十卷,是一部唐人小枕中记说总集,所收作品主要是单篇流行的传奇,“以传记所载唐朝奇怪事,类为一书”(《郡斋读书志》卷十三),唐末屯田员外郎陈翰编纂。
本篇作者沈既济(750?—80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经学该博,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德宗贞元间,炎得罪,既济亦贬户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十卷行世,人称其能。
乔力开元十九年,[1]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囊而坐。
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2]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
与翁接席,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困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3]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于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4]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
吾志于学,而游于艺,[5]自惟当年朱紫可拾。
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
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瓷,而窍其两端。
生俯首就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若可处。
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御,日以华侈。
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6]授校书郎。
应制举,授渭南县尉。
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
[7]三年即真,[8]出典同州,寻转陕州。
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邦人赖之,立碑颂德。
迁汴州,岭南道采访史,入京为京兆尹。
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狄,[9]会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瓜沙,[10]节度使王君㚟新被败死,河湟震恐。
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枕中记的艺术特色
《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沈约所作的一篇长篇小说,全书共十二回,叙述了主人公梦游仙境,经历了各种奇遇和情感波折的故事。
该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说采用了梦境的形式,创新性地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具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和神秘性。
其次,小说的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尤其是主人公的形象,既有现实中的特点,又具有超凡脱俗的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再次,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兼具传奇和寓言的特色,从而使读者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了丰富的滋养。
最后,小说的语言简练、清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文学的优秀传统。
- 1 -。
《枕中记》
1、讽世类 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 守传》等。 2、爱情类 沈既济《任氏传》,标志唐传奇进入 盛期。还有李朝威《柳毅传》,白行 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等。 3、其他类。 以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 城老父传》以及李公佐《谢小 娥传》为代表。
9
后期(自文宗时至唐末):晚唐 单篇传奇数量减少,爱情题材显 现衰落。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和 讽刺小说取代爱情小说而兴起, 丰富了唐传奇的内涵。代表作有 裴铏《昆仑奴》,杜光庭《虬髯 客传》等。 传奇专集大量出现 ,牛僧孺《玄 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等 等。
16
由《枕中记》看唐代社会现象:
1、卢生梦娶清河崔氏之女,表现当时士人 以娶五姓女为主要。 《隋唐嘉话》:“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 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 等气姓,恃其望族,耻与他姓为婚,乃禁其 自姻娶。” 2、登进士第,以进士最为荣耀显贵,且服 官的顺序,是节节上攀升,而非一步登天。 3、卢生为相,被诬与边将交结,罹者皆死, 生独为中官所保而灭死罪。表现肃宗以后的 宦官弄权。 4、吕翁带有神仙色彩。结尾表现出道家思 想。 5、中唐现实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官吏追逐 功名利禄和奢侈的享乐;同僚之间嫉贤妒能、 互相倾轧。 17
4
(一)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首先,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 “市人小说” 盛行。 其二,科举考试之前的“行卷” 、 “温卷”。 赵彦卫:“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 以姓名达主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 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 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 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10
后人编有《唐人小说》与《唐人传奇 小说》两书;《唐人传奇小说》取材 自《太平广记》、《道藏》、《太平 御览》等书,共收入了七十四篇唐代 小说,《唐人小说》的篇数较少,只 有十四篇,但附有翻译,导读、眉批、 注释。鲁迅辑有《唐宋传奇集》,共 八卷。
《枕中记》中的爱情与道德观念
枕中记《枕中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家贾仲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张生在梦境中与女神相遇,并随之展开了一段以爱情和道德观念为主题的旅程。
爱情的表达与挑战《枕中记》以爱情为核心主题,通过张生与梦中女子的相遇与交流展现了不同层次的爱情表达方式。
在故事中,张生由于对那位名叫真珠的女子产生深厚感情而难以自拔。
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反映出爱情的甜蜜、伤痛和思考。
然而,《枕中记》也并非只是简单地描绘浪漫爱情,它同时也呈现了种种爱情面临的挑战。
通过真珠和其他角色之间复杂纠葛的描写,表达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幸福选择带来的限制。
这使得读者反思传统观念对于个人自由与幸福追求所产生冲突的问题。
道德观念的冲突与探讨《枕中记》中的爱情故事也涉及到了道德观念的冲突与思考。
主人公张生试图追求自己真诚的感情,但却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家族压力的束缚。
他不断思考传统道德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平衡,并在故事中做出了一系列各具代表性的抉择。
通过对于爱情、婚姻、责任等问题细致入微的描写,《枕中记》展示了传统观念与个体自由之间如何发生碰撞和权衡。
读者可以从中深入思考道德观念对于个人选择和整体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局限性。
总结《枕中记》是一部融合了爱情和道德观念主题的经典小说。
通过张生与女神真珠之间交流及其所经历事件,书籍探讨了传统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幸福选择所带来冲突以及限制。
该作品引发读者对于爱情、婚姻和道德观念的深入思考,为人们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1《枕中记》
当从梦境返回现实时,写作风格 立即转为传奇体的铺叙。由于采 用了严肃的史传方式陈述梦境中 卢生的一生,使得梦幻带有一定 程度的真实,而回返现实生活里 的方士异闻,反而变得浮妄,给 读者造成了真实和虚幻的错乱感。
在描述卢生梦境时,作者神来的一笔 在:当卢生第一次平反,再造辉煌十 余年后被倾扎的官场同僚诬陷,身当 大狱前夕,忽然间,也在合乎情理之 中,回忆起昔年,也就是梦境之外真 实的人生时,衣短褐,骑青驹,扑扑 于邯郸道上,作为一个普通人,虽不 富贵,却也闲适无大凶无大折腾的生 活,才感到平淡之可贵。而现在则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乎?”如此巧妙却不露 痕迹的插入追忆使故事寓实于虚,也 就加强了故事的真实和虚幻的错乱性, 更增添了作品瑰丽的艺术魅力。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齐物论论?2枕中记由此齐物化人生的贫富与穷达用老庄的虚无观贱视人间众生无论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因此否定了思想家道德家与宗教家们对个体生命存在延续于死后的理性与神性解释
枕
中
记
沈 既 济
作者简介
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 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 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死, 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 官礼部员外郎。沈既济博通典籍,工 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十卷、 《选举志》十卷,今佚。所作小说今存 《枕中记》、《任氏传》二篇,都是 唐传奇中的杰作。
唐代传奇《枕中记》
唐代传奇《枕中记》唐代传奇《枕中记》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正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日:“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日:“吾此苟生耳。
何适之谓?”翁日:“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日:“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寓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阴:“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
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
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
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
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邦人利之,刻石纪德。
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
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奂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
从《枕中记》看唐代士人的心态与价值取向
从《枕中记》看唐代士人的心态与价值取向胡燕(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沈既济的《枕中记》一方面以“梦”的形式呈现出唐代士人积极进取但又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在实现功名富贵的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产生的虚无、困惑之感,这受到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与个人经历的影响。
面临人生的重重困境,士子们先前那种昂扬进取的意识逐渐减弱,心态与价值追求也都发生了转变:由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转向佛道的淡泊自足,由对恍惚人生经历的反思上升到哲理层面的自身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枕中记》;文士;心态;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1207. 4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94 (201 8) 02-0100-07On the Mentality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lars inTang Dynasty from Zhen ZhongjiHU Yan(S o u th w e s t U n iv e r s ity^ C h o n g q in g 400715,C h in a)Abstract:O n the o n e h a n d,S h e n Jiji's Z h e n Z h o n g ji,in the f o r m o f"d r e a m", presents the spiritual styl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T a n g D y n a s t y,w h i c h is positive but utilitarian.O n the other h a n d,it also reflects their sense of nothingness a n d c onfusion in the process o f realizing the ideal o f f a m e a n d w e a l t h in life,w h i c h is influenced b y c o m p l i c a t e d social a n d political factors a n d personal ex p e r i e n c e s.In the face o f the difficulties o f life,the f o r m e r h i g h a n d enterprising consciousness o f the scholars gradually w e a ke n e d,a n d the mentality a n d value pursuit also c h a n g e d:the pursuit o f the C o n f u c i a n ideal o f active participation turned to the indifferent self-sufficiency o f B u d d h i s m a n d T a o i s m,a n d the reflection o n the trance life experience rose to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o f self-worth thinking.Keywords: Z h e n Z h o n g j i;scholars;state o f m i n d;value orientation唐传奇之“始有意为小说”[1]3标志着古代小说在唐代发生的重大变革,中国小说开始出现有自觉意识的小说创作。
枕中记的主题思想总结
枕中记的主题思想总结《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陆机的杰作。
整篇文章以枕头下的文房四宝为媒介,揭示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人情冷暖等现实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纲常观念的怀念以及对时世荒唐的痛惜之情,同时也寓意着对人生的反思和呼唤。
主题思想一: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思考《枕中记》以一幅幅细腻描绘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官场的腐败景象。
通过一系列的描写,作者揭示了社会上贪污受贿、权力腐败、阿谀奉承等丑恶现象。
作者对于这些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思考和痛心疾首之情。
他指出,这些官员们滥权妄为,贪图私利,将权力当作狐假虎威之工具,不顾正直道德,不思进取,只为了在官场上谋求一己私利。
他感叹于这种社会风气的败坏,对当权者的不负责任、贪婪之徒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和悔恨。
主题思想二: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思考文中纸笔的变化体现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思考。
原本是高洁清雅的纸笔,如今却成了贪污腐败之人的工具。
作者笔下描绘了社会黑暗、权谋盘踞、人心不古的现象。
他对这种情况感到痛心疾首,深感无力改变。
同时,他也通过这种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乌烟瘴气、人心不古的不满之情,控诉社会的黑暗和无道。
主题思想三:对正道和美德的追求作者以纸笔变化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古代纲常的观念。
他追忆了旧时的清贵,回首了历史的伟大,寻找着一个缇萦维艳、彩墨流盈的时代。
他向往当年的正道和美德,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自己好奇的疑问。
他提醒人们要有正义和道义,不忘初心,追寻真善美,不要沉沦于背离伦常的人事风波之中。
主题思想四: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呼唤《枕中记》通过纸笔变化的表现手法,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存在状态。
纸笔原本是高洁的,可是在现实中却被诸多腐败之徒污染。
这种对纸笔的变化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挣扎,在社会中,人们往往为利益驱使,追求权势地位,在这个道德底线模糊的社会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成为当代人思索的重要问题。
作者通过《枕中记》向社会发出了生存状态的呼唤,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追寻真善美的精神。
枕中记》沈既济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 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
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 挥到很高水平。
• 《枕中记》结构谨严,前后以黄粱照应,以黄粱蒸始,以黄粱未熟终,同时
整篇穿插一个高人吕翁点拨,一线贯穿,无滞碍之感。小说采用传奇体和史
文结合的方式,其笔法和类似的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迥异。《南柯太守
传》纯用传奇写法,竭尽铺陈之能事,而《枕中记》则兼用史文与传奇写法,
尤以史文为重。在描写卢生梦境时,作者完全采用古代史书传记的笔法,酷
•扬人生虚幻的思想,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否定,寓有警世之意,所以李肇《国史补》 称它是“庄生寓言之类”。篇中对唐代士子歆羡功名富贵心理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描写, 具有典型意义。《枕中记》在唐代流传颇广。文宗开成年间,房千里作《骰子选格序》已 有“近者沈拾遗述枕中事”之语。
《枕中记》《任氏传》是中唐传奇中创造较早的名篇。与唐初作品相比,它们在反映 社会现实方面有较大进步,写作技巧也有很大提高。《枕中记》叙事简练,文辞雅洁,被 《国史补》誉为“良史才”;而《任氏传》则写得较为细致生动,人物声情宛然,更富于文 学意味。它们的产生,可视为唐代传奇创作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它们对后世文学亦 颇有影响。尤其是《枕中记》,宋元以后演为戏曲多种,其中以明代汤显祖所作《邯郸记》 最为著名,“黄粱一梦”并成为文人习用的典故。《任氏传》借狐魅以写人世,对后代小 说如《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影响
.
• 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吴县(今苏州)人。唐代 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做过史馆修撰,《旧唐书》本 传称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元和姓纂作吴兴武康 人。此从两唐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建中元年前后 在世。。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荐其有史才,召拜左 拾遗、史馆修撰。次年冬,杨炎贬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 户参军。后又入朝,官终礼部员外郎。他与萧颖士之子萧 存及许孟容友善,都以文辞知名;又与著名史学家杜佑友 好。他博通群籍,尤工史笔,撰《建中实录》10卷,为时 所称;又撰有《选举志》10卷;二书今皆不传。《全唐文》 录其文六篇。文中主张选拔有用人才、反对官吏冗滥。传 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氏传》。
释梦《枕中记》
到直 接 的完全 的满足 ,但又 无法 消失 ,便 以 自己意识不 到 性 本 能。在 古代 中国,人 生四 大喜事 之二 的金榜 题名和 洞
的形 式继 续活动 ,求 得变相 满足 。而在 现实 生活 里被压 抑 房 花烛就是古人 的 自我生存本 能和性本能 的最完美的呈现 。
的本 能 ,常常会 以 以变 形 的方式 进入 意识领 域 ,这就是 转
里 ,走上仕 途是 封建 文人 的人生 理想 ,是获 取荣华 富贵 的 障 性满 足最合 法也 最合乎 情理 的方式 。在 古代 中国 ,婚 姻
经典途 径 ,尤其 以科举 为胜 。而封 建社 会 的科举又 好 比干 受 封建等 级观 念 的影 响 ,非常讲 究 门当户对 ,政 治联姻 成
军万 马过独 木桥 ,真正 走过 去的人 寥寥 无几 然而 一旦 走 为普 遍 的形式 。卢生 作为 贫寒 的读书人 ,要 想娶 到家世 显
为 。弗 洛伊德 在他 的成 名作 《梦 的解 析 》中提 出 ,梦是潜 最 普遍 且最 有效 的方式 。做 官变 成 了最 具竞 争性 的 职业 ,
意 识 的满足 ,做梦 是受潜 意 识的牵 引 ,生活 中未能 实现 的 读 书人十年 寒 窗苦读 ,削尖 了脑袋 也要往 这条 路上 挤 ,时
生 是 一位 郁 郁 不得 志 的文 人 ,骑 着 青驹 穿着 短衣 进 京 赶 汰 的落 魄文 人在漫 长的 古代专 制社会 中比比 皆是 。知 识分
考 ,结 果功 名 不就 ,垂 头 丧气 。一 天 ,旅途 中经过 邯 郸 , 子 没有 官做 ,或者 不做 官 ,就 是 《儒 林外 史》 中周进 和范
门。卢 生 儿 孙 满堂 ,享尽 荣华 富 贵 。80岁 时 ,生 病久 治
一枕黄粱,富贵梦碎《枕中记》赏析
一枕黄粱,富贵梦碎《枕中记》赏析《枕中记》为唐代传奇小说(也叫唐传奇),沈既济作。
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为《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郁郁不得志的卢生,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要到田间劳作。
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敧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亡故。
梦中要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黄粱梦(黄粱一梦)即来于此。
卢生做了一场享尽荣华富贵、锦绣人生的短暂好梦。
人生总有欲望,它会让人痛苦。
卢生因自己“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又看自己的衣服破烂肮脏,无法实现自己富贵的春秋大梦,就仰天长叹。
他认为:“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士人活在这世上,应当是建功立名,进出(朝廷应该)不是个将就是个相,(家中)用来盛装食物的鼎应该排成列,听的音乐应该可以有选择地听,让家族更加昌盛家庭更加富裕。
这个富贵梦似乎不是谁都能做的,或都能做到的。
内心的纠结、郁闷自然也就来了。
人生做到三大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从古到今又有几个人人能做到呢?所以,有的人说:我为什么这样幸福,因为我这个人特别简单。
人想得越复杂,幸福指数就越低,时不待我的慨叹就越多、越深。
所以快乐与痛苦,是两种情绪,也是两种思维方式。
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会很快乐,有的人会很痛苦。
我想得到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如果两个方面是匹配的,痛苦就少;差异越大,痛苦也就越深。
《枕中记》与中唐士人心态的转变
孙 国江 .《 中记 》 与 中唐 士人 心 态 的 转 变 枕
文都 仿 照 《 中记 》的 立 意 而 作 ,较 为 著 名 的如 枕
天下 ;或钩 摭 隐慝 ,嘲 为篇 咏 ,以列于道路 ,迭相 谈 訾 ,无 所 不 至焉 。 L4 从 这 些 言论 中不 难看 出, ”5 J
《 桃青衣 》和 《 樱 南柯 太守 传 》 ,在情 节模 式上几 乎
第1 1卷 第 1期
21 0 0年 3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V o . l NO. 11 1
M a . 01 r2 0
J OURNAL OF J ANGS P YTEC I U OL HNI C UNI RS TY VE I
《 中记 》与 中唐 士人 心态 的转变 枕
创 作 繁盛 时 代 的第 一 篇 作 品 ,无 疑 要 数沈 既 济 的 《 中记 》 作 为一篇传 奇文 , 枕 中记 》的意义早 已 枕 。 《 超 过了它本身 的内涵 ,甚 至可 以说 ,它是整个 中唐
社会思想 无 疑要数 沈既济 。沈 既济所
士人 心理所 产生 的影 响 也是一 个逐渐 发生的过程 。
中唐社 会 环境 和 士 人心 态逐 渐 产生 巨大 变化 ,
创作来看 , 中唐 时期是唐 代传 奇的繁盛 时期 , “ 作者
催生 出了一大批 脍炙 人 口的传奇小 说作 品 ,其 中第
一
纷起 ,产生 了一些有名 的作 品 。[开启 中唐传 奇文 ”2 ]
处 的大历 、建 中时期 是 中唐 巨大转 变 的开始 。沈既 济本人也 正是 由盛唐 文人 向中唐文人 过渡 的一个 鲜 明的代表 。沈 既济传世 的传 奇文包括 《 氏传 》和 任
从唐代纪梦小说看士子心态的变化_以_枕中记_南柯太守传_樱桃青衣_为参照的思考 (1)
人 文 论 坛146INTELLIGENCE························从唐代纪梦小说看士子心态的变化——以《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为参照的思考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晓明摘 要:唐传奇中存在着许多关于梦境的作品,其中一类以记述梦境中主人公经历的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为主要内容,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及佚名的《樱桃青衣》等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唐代文人创作出这类纪梦小说,反映出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及心理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唐传奇中这一类纪梦作品来探究当时特殊的士子心态及其成因。
关键词:唐传奇 纪梦小说 梦 士子心态唐代时小说这一文体空前兴盛,其中纪梦小说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
文人以梦幻为契机来抒写思想、反映现实,借梦意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感。
王汝涛先生将其认为唐传奇中有探讨价值的纪梦小说根据写作主旨的不同分为三类。
[1]其中第二类作品中的“梦”,可以说包含着历史、政治、社会生活及文人命运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梦里梦外,虚虚实实之间究竟揭示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于梦境中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梦醒时一切即空,这样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士人怎么样的的心态和价值观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心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都是唐传奇中的名篇,内容为读者所熟知,另一篇《樱桃青衣》则记事较粗略,只在篇首和结尾处略有渲染,故其影响不及前两者。
这三篇在内容及故事框架上都非常相似,都以“入梦—梦中沉浮—梦醒”之模式结构全篇,而梦中经历也都非同寻常,大起大落。
《枕中记》中所见之唐代士子政治文化观念探微,艺术理论范文.doc
《枕中记》中所见之唐代士子政治文化观念探微,艺术理论-摘要:《枕中记》是唐代史学家沈既济创作的一部唐人小说,也是唐人小说“有意为之”的代表作之一。
《枕中记》以史家微言大义的笔法,道出了唐代士子心中梦寐以求的人生追求,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诸多可贵的素材。
本文从《枕中记》的具体内容出发,探微这部唐人小说中所见的唐代士子关于科举观念、功业观念、门第观念、贬谪观念等唐代政治文化观念的看法。
关键词:《枕中记》、科举、功业、门第、贬谪引言《枕中记》一文,原载于《文苑英华》卷八二三,题沈既济撰。
在李肇的《国史补》下中谈到:“沈既济撰《枕中记》,庄生语言之类;韩愈《毛颖传》,其文尤高,不下史迁。
二篇真良史才。
”一部传奇《枕中记》可与韩退之的《毛颖传》相提并论,并作为补史之阙而在中唐时期就被广泛关注,足见其“歹示以意主笺规,足为世戒矣”的作用。
《枕中记》是以卢生在梦中自举进士登第,进而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直到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燕国公,位极人臣并得以善终为主要故事内容,写尽了盛唐士子关于人生理想的主要追求。
因此,本文从《枕中记》内容出发,探微其中所见的盛唐士子对于科举观念、功业观念、门第观念、贬谪观念等唐代政治文化观念的看法。
一、唐代科举观念探微唐代自武则天当政破格用人之后,朝中的显贵大多对文学专长的人进行拔擢。
玄宗开元之时,朝中的名臣很多都是武后所奖用之人。
到了代宗、德宗之朝,以辞赋登科,升翰林学士,进而拜相一途,已成为了文人士子出仕的主要途径。
参见《通典》一五《选举典》中所载礼部员外郎沈既济之言:初,国家自显庆以来,高宗圣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参决大政,与天子并。
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
及永淳之后,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寖以成风。
以至于开元、天宝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遗烈,下继四圣治平之化,贤人在朝,良将在边,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夷来同,海内晏然。
梦醒时分——论《枕中记》中文人的现实需求
梦醒时分——论《枕中记》中文人的现实需求杨婷北方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枕中记》以玄宗统治时期为写作背景,描写了山东地区没落士族代表卢生对现实生活所寄予的种种需求。
本文透过卢生枕窍世界中的所有遭遇,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分析诸多际遇反映了卢生何种现世需要,并以此管窥中唐士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需要;枕中记;心态“艺术作品是某一时期集体的梦,若我们有目能睹,自能在此清楚地探求到这个时代的特征。
”①显然,作家创作时实要受时代、社会和民族等多因素的影响。
沈既济有意将开元七年作为写作背景。
卢生在镜面翻转的枕窍中实现了“人生自适”的所有愿望:举士登科,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家族富庶,人丁兴旺皆有才器,儿子皆与天下望族婚姌,宦海沉浮功成身退,耄耋之年与世长辞。
这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与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
当卢生在枕窍世界中薨逝复归现实,梦醒时分后的卢生参悟了对于人生之道,荣辱之理的追求要把握一个“适”度,好高骛远地追求不如脚踏实地地活好当下。
一、生存安全与爱的归属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促进人发展和完善的原始动力。
卢生在与吕翁交谈时,表露出渴望先立业后成家的现世需求,其后吕翁采取与催眠颇为相似地语言暗示让卢生就枕入窍,在枕窍中卢生所见所闻,所历所感都源于其潜意识里最深层的需求与担忧。
(一)娶崔氏妇沈既济将本文的发生地点定在邯郸道,也就是今天山东境内。
山东士族的盛况延续了整个唐朝。
唐朝统治者都采取过手段压制山东士族势力,但都收效甚微。
加之唐时以“婚、宦”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
在“崔、卢、李、郑”四姓当中崔氏排第一,“盖自六朝、元魏时,已为甲族,其盛遂与唐始终。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卢生发迹第一步便是娶了清河崔氏女。
穿短褐,骑青驹,躬耕于野的卢生当他进入枕窍世界后,其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与容貌艳丽、家资丰厚的清河崔氏结为夫妻。
其次,穿的衣服和骑的坐骑不再是“短褐青驹”,也毋需在田间耕作,出门排场日盛,跻身入了士族的生活。
枕中记赏析作文
枕中记赏析作文
“哎呀,我昨晚做了一个好奇怪的梦呀!”我一大早就忍不住和小伙伴们分享。
昨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洗漱完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星,想着白天发生的趣事。
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我的小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
我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那里有繁华的街道,有各种各样的人。
我好奇地走着,东张西望。
突然,我看到一个老人在路边卖着一种很奇特的枕头。
“小朋友,来试试我的枕头呀,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哦。
”老人笑眯眯地对我说。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拿起枕头,就在我碰到枕头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被吸进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好像变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有着很多的财富和荣誉。
我享受着这一切,觉得好开心呀。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一切好像又不那么真实。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在心里问自己。
就在这时,我猛地醒了过来,看着熟悉的房间,我才意识到那只是一个梦。
我把这个梦讲给小伙伴们听,他们也都觉得好神奇。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呀,有时候我们会追求一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可当我们真正得到的时候,又会怀疑这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就像那个梦里的我,拥有了财富和荣誉,却还是会迷茫。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用心去感受,什么才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
我觉得《枕中记》这个故事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有了这么多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小说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盛唐时期,主人公在幻想的世界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当欲望被压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正如沈既济,正是因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受挫碰壁,政治道路的坎坷不平,造成其内心政治愿望的压抑,从而在作品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发泄。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面,而强盛的唐朝及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故而在盛唐时期文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态度。“安史之乱”后,这种政治热情及理想又重新破灭。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纷纷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党争不断,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已然危机四伏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退去。中唐时期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此时文人所面对的是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社会环境,这促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政治热情与抱负都寄托笔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XXXXXXXXXX》
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重庆大学xxxxxxx学院
评分
教
师
评
语
年
月
日
《枕中记》赏析
1.
《枕中记》沈既济作,故事的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பைடு நூலகம்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