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禅宗在中国横空出世且长盛不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禅宗在中国横空出世且长盛不衰?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是外来文化,现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又以禅宗影响最大。为何禅宗在中国横空出世且长盛不衰?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被广泛接受首先是佛教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人的作用、人的精神的作用(心的作用),在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尚书》留下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箴言,这是儒家心法,也是中华文化的心法。十六字箴言是大禹留下来的,此时离老子、孔子出世估计有两三千年。强调心的作用,向内求是中华文化的特质。而佛教本就是为解决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强调莫向外求。这样,佛教被中华文化吸收没有多大障碍。
禅宗是最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又叫佛心宗,特别强调心的作用,与中国文化融合最紧密。1.向儒家妥协。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与儒家有很大冲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居统治地位。佛教是教人脱离苦海的,是主张出世的,看重来世,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强调积极有为、自强不息(个人认为这是中华文化的最本质特征),强调未知生,焉知死。儒家非常重视孝道,出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印度,僧人自己不劳动,乞讨为生,这与中国传统不符。佛教尤其是禅宗做了很多改变。慧能大师认为,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没有本质区别,信佛不必出家,大大扩充了受众;还认为,通过修行、顿悟,此生即可成佛,不必待来世;认为生活中担柴挑水无不是修行,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许多禅宗大德一日不劳作,一日不食。这样,禅宗为彻底走进中国人心里扫清了障碍。
2.老庄思想的延续。
禅宗不纯粹是印度传来的佛教。中国老庄思想影响久远,文人雅士历来喜欢,中国精英的精神家园不仅有儒家,更有道家。在六祖坛经里充满中国人的思辨智慧,明显看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绝对精神自由和汪洋恣肆的风格。所以,中国文化人很喜欢禅宗,以参禅为荣。当然,在阳明心学里,也明显有佛道的影子。所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从来不是单一,是圆融贯通的,狭隘一般与有文化的中国人无缘。
3.禅宗部分解决了中国人的心灵问题。
禅宗又称佛心宗,强调修行主要是修心。社会越发展,人的心灵问题越发突出。用金刚经里的话讲就是如何降伏其心。虽然儒家也强调诚意、正心,但历史告诉我们,儒家的要求稍高了,基本上只适合精英分子。道家也强调看淡名利,不要影响自己的身体、人格,但对普罗大众来讲,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本质上道家也是精英分子的文化。面对人的欲望、挫折、痛苦,佛教采取了非常狠的方法,也是断根的方法——完全放下,完全破除私心杂念,去掉我执、法执,达到无我的境界。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或者私心杂念大大减少,人的智慧就出来了,福气也来了,这就是修佛的实在好处。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无我,佛教采取了循序渐进的修炼方法如六度,对修心确实有很大作用。佛教还有一派,叫净土宗,认为只要诚心向佛,口念、心念阿弥陀佛,死后即可进入极乐世界,这适合文化层次较低的受众。当然以中国人的个性,自然很多人禅宗、净土宗一起修。所以,佛教的受众各个层次都有,香火实在旺盛。
从国外看,欧美发达国家虽然科技文化高度发达,但宗教依旧盛行,并且生出许多邪教。所以,在今天乃至未来,人的心灵、信仰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而且要提供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和服务,好的东西不占领心灵,就会有不好的东西盘踞滋生。这个时候尤其要复兴、弘扬国学。
最后再说一点。到目前为止的世界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少得可怜,大概不到百分之十,主要是两大文化圈——新教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新教文化圈主要在西欧、北美。儒家文化圈,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新加坡。这两个文化圈有什么特点呢?勤奋、节俭。如果再加上一个宗教,就是犹太教,代表国家是以色列。犹太人是出了名的吝啬。当然,还有一点,这三个文化圈的人的整体智商高于其他文化圈。新教、犹太教都是有神论,而且是一神论,容不下佛教。中华文化是无神论,佛教也是无神论。光靠佛教不太可能走向现代化。佛教的圣贤到中国传教,实在是有先见之明。所以说,惟中华文化能理解、接受佛教,惟中华文化能弘扬佛教。